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堂气氛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反思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新课标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原来的必须学转变为我要学,体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的新型师生关系。笔者通过研究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以及根据有效互动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参考部分相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以小学音乐课上如何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为题撰写论文。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有效互动
一、小学生及其特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十分重要,它直接关乎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优质的小学音乐课,不仅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与自由,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小学生的特点,归类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出了教师、学生在互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力求上好每一堂音乐课。(一)小学生的概念。小学生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指6到12周岁处于学习阶段的人,旧指在国子监童科和民间蒙馆、私塾读书的学生,今指符合在小学读书的学生。狭义指6到12周岁处于学习阶段的人,有一定的学习空间、一定的学习地点,心理年龄严重低于实际年龄,具体表现为心智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言行幼稚等,具有以下4种特点。一是好新。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听觉嗅觉能力逐渐加强,对新鲜的事物较敏感,喜欢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刺激因素,更喜欢学习新语言等,但有厌旧情绪。二是好动。随着触觉能力逐渐敏锐,小学生喜欢看看摸摸,注意力容易分散。三是好胜。随着运动能力逐渐提高,小学生喜胜厌败,受到教师表扬会喜形于色,受到教师批评则表现为灰心丧气。四是好学。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读书,要求上进。但在学习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处在一个依赖性较强的时期,语言能力、身体能力较发达。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擅长具体形象识记,想象具有模仿和简单再现的特点。小学低年级有时还有不稳定现象发生,情感具有短暂、爆发性特点,易从一种表情转向另一种表情。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形象材料识记较快。自控力有所提高,但自控力弱,随意性强,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他们能自编故事,把事物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小学生的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他们的情感内容不断扩大丰富,社会情感不断增加,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随年龄增长而发展起来。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发展起来,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进行比较评价。身体方面,小学生的肌肉发育尚不完全,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育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快,四年级是小学生生理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身高、骨骼都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处于生理发育的敏感期,大脑的感知能力也随着变强,在情绪方面会有较大的波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其大脑发育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这时期,他们会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影响情绪。
二、小学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的对象一般是指6-12岁的儿童,有其特定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它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它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中的音乐教学是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学习兴趣。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学唱歌曲,而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利用师生、生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互动
临床药学药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后续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据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学文献检索;临床药学;教学效果
徐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建于1997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秉承“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的现代药学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懂医精药,能力为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1-3],成效显著。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临床药学专业“一体两翼”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掌握科技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其具有相应的科研素养[5],以利于课程论文和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随着“大数据”“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提出,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数据库的出现,在丰富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内容,便利文献检索的同时,也为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为适应当前形势,实现我校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等措施对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改革。
1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学制五年,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主要服务于后续的综合技能实验和五年级第二学期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及撰写。因与前期开设的理论课程有明显脱节,时间跨度较长,学生对理论课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应用,缺乏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欠佳。如能在进行药学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整合与之相关的课程,适时安排相应实践操作,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药学文献检索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6]。针对上述情况,从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本课程授课初期向学生介绍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本课程的目标、定位,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或科研设计的流程,使其认识到本门课程对后续综合技能实验课、毕业论文设计及进一步深造进行科研选题的重要作用,明确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和重要作用。在授课内容上,不拘泥于教材,突出重点,适当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获取科技文献的方法和途径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的方法与要求。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增加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使用上机实践的学时比例,增加网络环境下获取文献的方法及途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案设计时选择与临床药学学科密切相关的“合理用药”“精准医疗”等科研实例,讲解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班级竞赛的方式,在同时上课的两个班级中,通过随机提问或者让学生推荐的方式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作为班级的课程平时积分。利用大学生争强好胜和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7]。在课程安排上,相应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安排上机实践,同时将临床药学专业的综合技能实验安排在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周,并将综合技能实验内容与数据库检索相关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文献检索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上机实践和后续的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2引入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文献检索课程主要内容为: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概述、中英文数据库的特点及应用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方法。从教学方式上又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课程设置30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的特点,与前期所学的其他课程相关性不大,知识相对独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开展理论部分教学,由于内容相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8]。因此,在药学文献检索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与临床药学专业相关的科研实例或话题,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和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给出的科研实例或话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联系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加深印象,又能更加容易地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例如在讲授数据库检索及应用时,以学生所熟知的我院某个任课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例,介绍糖尿病发病机制及用药现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检索该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申请的发明专利,教师进行总结,介绍应用合适的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介绍学术规范时,向学生介绍2017年湖北某高校知名学者的学术造假事件及其对学校和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如何避免不端行为,通过积极讨论、主动答题等方式引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音乐课堂舞蹈教学作用
【摘要】
现如今,音乐和舞蹈这两门艺术既独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可以体现舞蹈的灵魂,舞蹈又被称之为可以看见的音乐。学习音乐相对重视感情体验,突出表现个性及思维的开发。在音乐课堂中引入舞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值得每一个音乐老师勇于去尝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舞蹈教学在音乐课堂的作用。
【关键词】
舞蹈教学;音乐课堂;作用
一、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在先前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之中,大部分老师对音乐课程没有充分重视起来,单纯认为该课程只是一个舒缓身心的课程,基本上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教大家唱几首歌,并未将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教授给大家,使得学生在专业音乐知识方面十分欠缺。
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为了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教育的要求,农村小学教育水平亟须被提高,其中农村小学的英语教育问题备受争议。本文首先介绍研究本问题的背景,继而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问题进行阐述。阐述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尚且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针对性策略建议。最后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建议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学习并落实素质教育。但是,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却进行得缓慢。因此农村的小学生的教育现状及小学师资队伍问题已不容小觑,亟待被改善与解决。
二、小学的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一)从人生发展历程看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小学生不但思维敏捷,求知欲旺盛,而且记忆力好,模仿力强。在此阶段学习英语发音,对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他们会以此为乐并且记得快,形成正反馈,促进学习。但是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客观环境影响。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一名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新时期实施创新教育反思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创造的世纪。学校开展创造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树立创造志向,训练创造性思维,增长创造才干,开发创造力,成为各种层次的、未来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结合学校自2018年开展“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创造教育融会课堂教学之中、实验取得的初步成绩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摸索出一条适合新时期农村小学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道路。
【关键词】创造教育;全脑开发;创造思维;创造能力
我校自2018年开展“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由于领导重视,加强了对这一科研课题的管理力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带动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全面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
(一)领导带头,成立课题实验组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世界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时代,国际、国内的各种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了使我们的国力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处于不败之地,就要转变观念,探索教育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教育是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创造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创造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高难度的课题,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是一个创举。为使科研课题能够顺利地开展实验,我校把这项研究纳入学校的3年发展规划。对于实验小组的活动给予时间的保证,提供书籍和资料,每学期都要开展课题组的专题研究课活动,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领导的重视,时间和物质上的保证,也大大地激励了老师们搞好专题实验的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
新能源节能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1教学理念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作为我校的一门新开课程,为适应教学要求,我们在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的启发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结合本专业已有的科研课题,邀请相关教师作为课程的科研指导教师,将相关的课题以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并将课堂实验与已有科研平台相接轨,引导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究中。
2教学开展
2.1课堂教学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课程的主要讲授方式,为了克服过去的“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讲授方式需要加以探索、创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备课、授课以及反思三个环节。(1)在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和参考书。教材由于编写时间的滞后性,某些观点和数据都有待更新,盲目地按照教材编制教案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需要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更全的、更新的知识和数据。丰富授课内容。将视频、音频和动画等丰富的教学素材引入到教案中,让课堂学习不再枯燥。例如在讲述能源导致的环境污染专题中,结合南京的实际,将雾霾引入课堂,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治理、保卫我们的生活环境,并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此贴合实际的话题,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围绕少开或者不开车、关闭重污染工业、改造渣土车和严格治理工地扬尘等种种方法展开热烈的讨论,让学生充分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效果显著。(2)在授课环节,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同时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如穿插一些教师准备的专题讲座、学生进行的主题报告以及分组讨论等,在保证教学内容与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并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记入平时成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3)在课后反思环节,应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指导后续教学。同时,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发展动向,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从多个渠道汲取最新的知识,及时更新教案内容。
2.2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一个重要但又易被忽略的环节。通过课外辅导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更加容易沟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在课外辅导环节大胆尝试,不但每周固定时间地点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且充分利用微信、QQ和邮箱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辅导,不但为学生解决教材上的疑问,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前沿课题的研究,帮助对新能源与节能科研课题感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文献的查找、阅读与总结。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教师自身也在成长,同时也收获了学生的友谊与尊敬。
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摘要:基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相关调查研究,阐述了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并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方法
1概述
专业英语是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为学位课。因其在教学方法、内容和要求等方面与本科教育大不相同,如何搞好该门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大家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就目前而言,普遍反映硕士研究生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依旧比较单一,课堂氛围偏于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因此,怎样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探索出一种适用、高效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们当务之急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和实践经验,介绍一种改进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体会,以期共享。
2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作者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情况,以及其他同行现状,做了调查分析,目前主要表现在。从学生角度而言,主要体现:1)怕丢丑、怕说错,缺乏自信,互动性弱。较多学生认为已经上研究生了,应该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万一说错、翻译错了多丢人,自信心有点缺乏,较喜欢被动授课方式,不乐意或不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环节中。2)专业英语学习枯燥乏味,没兴趣,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学生认为过五关斩六将考上研究生了,应该歇一歇,学习有点松懈,没有主动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同时,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考核方式相对简单,不通过率相对较低,就抱着能拿到本课程的学习学分即可的态度来消磨课堂时间,低头玩手机。3)专业英语词汇量较少,语法不熟,基础相对薄弱。专业英语一般文体正式,句子结构较复杂,逻辑性强,理解有点难度。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英语,没有专业针对性,专业英语基础相对薄弱。4)心态浮躁,无法潜心学习专业英语。较多学生依赖现代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不管熟悉与否的专业英语句子,总是及时在线查询,而不是将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熟记于心,融会贯通。从教师和教学模式方面而言,主要体现:1)教学态度消极,疲于应付。有教师认为,上专业英语课的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课时,因此,教学没有激情,态度较消极,一系列教学活动疲于应付。2)教学方式单一,单向教育。目前大多数教学方式较单一,研究生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老师为主体,是主角,学生为客体,是配角,教学过程为满堂灌式,学生被动听课,易引起师生相互疲倦,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3)教学内容枯燥,呆板单调。目前研究生专业英语无统一教材,各高校内容五花八门。由于各专业千差万别,国家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专业英语教材也没有统一。实践中,各学校一般根据各专业特点,提出指导性意见,各专业英语任课教师自己决定,易导致授课教材内容五花八门,单调呆板,学生对授课内容兴趣不浓,教学效果较差。综上所述,各种因素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学生上课效果较差,易养成师生懒散的讲听习惯,不能有效提高师生专业英语水平,更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之我见
高校纺织化学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
针对《纺织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变更课程体系,采取开放的教学氛围、互动的教学环节,注重实验教学。实践证明《纺织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校;纺织化学;课程改革
0引言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型纺织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纺织行业向生态化、功能化和清洁化方向发展,各种新技术日益向纺织工业渗透,纺织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的《纺织化学》基础知识和加工技能,就显得更加迫切[1]。《纺织化学》将有机化学和高分子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现代纺织技术紧密结合,介绍纺织生产领域应用到的化学问题。纺织专业的学生掌握处理这些化学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当代纺织生产所必需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纺织化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具有内容丰富、知识点多、系统性强、教学要求高和学时少等特点,而不少学生不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因而如何在课堂教学的有限学时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纺织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纺织化学》任课教师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国内重点高校《纺织化学》课程教学的调研发现,在《纺织化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进行了适当的教学改革,但均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配合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以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基础课———《纺织化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从《纺织化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谈一谈《纺织化学》课程体系改革及教学体会。
1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