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堂常规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患沟通多种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探讨采取互联网平台“慕课”教育、LBL、PBL、CBL、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于新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医患沟通教学。采用课前摸底,常规教学方法传授医患沟通基本技能;课中分组,多种教学方法演绎医患沟通角色互动;课后调研,问卷调查方法推动医患沟通持续改进等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教师教学潜能,重视和突出教与学方法延伸,在各个感官上充分激发教师与学生学习热情,授课动力。使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形式更加精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从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的意见建议来看,多种教学模式能够突破单一模式的局限,大幅度提高医师对于教学结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多种教学法;新教学改革实践;医患沟通;应用研究
自2018年始,接医科大学通知,临床医学院医患沟通本科生教学授课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由原来单纯性大课讲学、传授沟通理论改为先由学生通过计算机自行下载APP“慕课”自学,再由临床医学院教师进行案例授课,两者结合完成临床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医患沟通学习,最后以论文形式检验授课效果,以达到临床医学本科生掌握医患沟通技能,为下临床走向医疗岗位,成功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实践人文关怀、治病救人打下基础。本文探讨采用LBL(lecture-basedlearning,传统教学)、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CBL(CaseBasedLearning,以案(病)例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于新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医患沟通教学,为临床医学本科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期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沟通理论,高标准地掌握沟通技能,高质量地践行医患沟通,降低医患风险,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
1课前摸底常规教学方法传授医患沟通基本技能
当前医患沟通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堂讲授式”,存在无法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2],课程机械单调、课时不足压缩、教育模式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如单纯强调教学大纲内容授课,虽可保证知识全面、完整,但连续灌输,于教师一方倾心备课、激情授课,完成院校一方要求责无旁贷;于学生一方不免听课疲劳、效率低下、效果缺失。因此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自2018年始,医学院校开始与临床医学院尝试教学改革实践,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创新,网络课程介入临床教学,始于美国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3]。其为现代教育提供先进的理念及优质的资源,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重大突破。“慕课”(MOOCs)模式相对常规教学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主题明确、形式新颖。一旦确定主题,教师可广泛收集海量信息,在规定时间内筛选生动、有趣案例对某一主题进行旁征博引,也可插入视频、运用动漫等其他新颖形式加以说明,增加趣味,加深印象,提高效果。二是教学相长,师生得益。通过制作课件,学生掌握经典案例、学习的同时,教师为了做好课件,必须浏览大量信息,寻求理论依据,同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医患纠纷处理实例,加工制成精美课件,教师本身也在不断学习,自我提高。三是学习灵活、方法多样。“慕课”课件制作后,学生可下载在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上,利用课余时间、候车时间等碎片时间自由学习,方法多样,方式灵活。当然“慕课”教育也存在不足,最大的遗憾是不能直面学生,师生无法互动。因此由于“慕课”自身的特点,使得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高等医学院校的课堂教学[4]。教学实践初期,于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上,课前摸底,随机提问学生,发现学生大多未按学校计划如期按时上网,接受“慕课”教育,且学生均为大四学生,最后一年在医院实习,未走向临床,对医患沟通的现状无从了解,对医患矛盾理解不深,更谈不上掌握医患沟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2课中分组多种教学方法演绎医患沟通角色互动
按医科大学课程安排,临床医学院教师授课时间为三个课时。在第一节课教师讲授医患沟通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第二节课可根据自身临床经验,选取身边典型生动的医患沟通事例,或是有效沟通,积极化解医患矛盾的成功案例;或是沟通不足,纠纷处理未果的失败经验教训。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其中,通过角色互换增强学生理解医患沟通的复杂背景,掌握医患沟通的基本技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造福于患者。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医患沟通授课,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体验感、获得感。一般以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及以问题教学和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为主,现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5],同时,角色扮演不仅可以让学生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也可以使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6]。在第一个课时,以LBL教学法辅以大课总论,传授医患沟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第二个课时,先以CBL案例教学法导入一个或几个典型案例,介绍基本情况,如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处理过程,产生纠纷原因。其次运用PBL问题教学法,由教师设计若干问题,供学生讨论。同时将听课学生随机分为三组,一组为医师组、一组为患者组、一组为观察评论组。患者组提出问题,医师组解答问题,观察评论组点评医师组回答对与错或需改进的注意事项。一个轮回后,三组学生可互换角色再进行讨论。其间,教师也可分别随机指导三组学生提问、回答、解惑。或是参与医师组,解答患者组疑难问题,或是介入患者组,给医师组设置难度,或是帮衬观察评论组,指出医师组存在不足并提出整改建议。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值得广泛使用[7]。
电教仪器站工作计划
一、常规工作内容
1.电教竞赛
(1)组织全市公办高中学校的学生参加全省高中英语听力竞赛;
(2)组织全市公办学校的学生参加电脑作品制作大赛;
(3)组织全市公办学校的教师参加全省优质资源(三优:论文、课件、微课、学科系列资源、课堂实录)评比;
(4)组织全市公办学校的教师参加全省“班班通”资源评比;
(5)不定时组织全市公办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电教竞赛活动(移动和教育杯电教论文大赛、航模大赛、机器人大赛)。
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
近年来,翻转课堂这一的教学模式日趋受到关注。高校英语教学则是翻转课堂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梳理了国内核心期刊刊登的关于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共74篇论文,并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发现此类论文理论和实证研究数量相当,虽存在研究对象分类笼统,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但研究领域,内容呈多元化趋势,且研究成果丰富。
关键词:
翻转课堂;课堂模式;英语教学;高校
一、引言
自从科罗拉多州的高中化学老师Jon-athanenBergman和AaronSams于2007年提出翻转课堂理念以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短短几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并得到了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翻转课堂英文全称为“FlippedClassModel”,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学生在上课时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随着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与此有关的国内外研究也日趋增多,其研究成果涉及经济学,数学,机械工程,外语学习等不同学科。翻转课堂的价值在于彰显新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学生中的互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了推进翻转课堂在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将对此类研究现状全面地总结归纳,分析不足并展望今后此类研究的趋势,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
二、期刊的选择
小学语文教学中校本研修研究
一、关注学科,丰富语文内涵,拓展课程空间
围绕“我的语文课堂”“做一个专业而优秀的语文教师”“阅读课堂的基本艺术”等内容,以专题问题交流、作文教学案例、识字园地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同时,在培训落实方面增强培训的力度,扩大研修的覆盖面与普及面。
二、多元教学,倡导创新课堂,落实三维目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知识性与创造性的结合,是时代对语文课堂提出的新要求,以培养兴趣为核心,以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动力,全方位提升语文研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我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以常规教学为基础,强化教学基本功,落实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从“双基训练”至“强化能力”,最终形成“语文素养”的转变。
三、全程参与,潜心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以全程互动的方式,不断丰富语言文字的实践应用,我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教学论坛、外出培训、教学论文研讨等形式,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努力向科研型、专业型快速成长。在课堂上,我重点强化“阅读教学”与“写字教学”在日常语文课堂中的地位。
针对“如何处理语文课中的小练笔?”“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作为语文校本研修的一部分,使“分析讲解”式阅读教学向“引导体悟”式阅读教学过渡,使“教课文”向“用课文教”转变,使“点缀写字”向“落实汉字的书写”改革注重听、说、读与写,关注学生能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懂法,打破了“师师同教案生生同课堂班班同进度”的调控式课堂,我尝试并实践着大语文课堂,使“对话课堂”“互动课堂”“创新课堂”成为一种常态。
自动化专业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摘要:自动化专业英语是为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掌握核心的专业英语词汇、术语及相关语法,进而查阅英文文献,并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及撰写能力。本文针对目前开设课程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分阶段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针对性的讲解及练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专业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一、引言
自动化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系统或工业过程自动运行并获得指定目标的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及家庭服务等各个方面。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对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则是为了适应在国计民生中日益广泛应用的自动化技术而产生的,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尽管我国也较早进入自动化教育行列,并且在相关技术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整体水平仍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距离。随着“工业4.0(Industry4.0)”概念的提出及其在各国的实施,在技术发展和市场拓展方面对自动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在技术解决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时刻跟踪国外先进技术进展,与时俱进。而目前的大部分技术文献及科技论文均是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加之大量的合资和外资企业成为用人主体,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专业英语知识阅读和撰写文献,因此,高校开设了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然而,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在大多数院校的开展却并不顺利,效果也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的影响,通常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很多同学奔波于求职及备考现场,无法兼顾课堂学习。另一方面,是由于课程内容设置的因素,较为陈旧的内容及授课方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1-3]。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材、内容、方法、手段[1,4-6]和考核方式[7]等方面着手,对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获取有用、直接的科研信息;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展示水平;专业英语表达、听说及应变能力的提高,则有助于国际交流合作的开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为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撰写能力、表达及应用能力,本文将从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内容设置、课堂呈现形式及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以任务为驱动的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二、课程内容设置改革
(一)课程学习及教学目标
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由于专业英语在词义上具有不同于普通英语的特点和含义,并且英文科技文章在结构上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再者,专业英语对听说读写译的侧重点与普通英语有所区别。因此,学生有必要认真学习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着重讲述自动化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及科技论文的特点、写作基础及注意事项;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阅读、查阅英文科技资料及理解和撰写英文的写作能力。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词汇及词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撰写、翻译能力,使学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相关外文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能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英译汉,要求理解基本正确,译文通顺;能用英文撰写论文摘要,正确表达原意。
变革大学化学教学办法
作者:李创举 胡思维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从电化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阳极氧化和电解抛光原理以及电解液的选用,分析和讨论这两种工艺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与专业实际息息相关,与工程技术紧密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学习理念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教育的关键,而创新源于兴趣、起于自主、发于尝试。传统“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完全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只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这与创新格格不入。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学习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理论讲授要精心设计,遵循学生认知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化学基本原理中大量公式的教学,应当是在教师引导下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活动。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并留出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主动得出结论。如在讲授化学热力学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时,教师可以设计下列的教学程序。首先,在压力为标准态和温度为298.15K时,判断标准是ΔrGθm(298.15K),它可以由参与反应的各个物质的ΔfGθm(298.15K)而计算出来,这一点学生都清楚。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压力仍是标准态,但温度不是298.15K,该怎么办?”并提示ΔrHθm(T)和ΔrSθm(T)与温度无关,提醒学生可以用吉—亥公式求解。然后,进一步发问:“若压力不是标准态,温度也不是298.15K,该怎么办?”此时提示学生利用热力学等温方程式中的ΔrGm与ΔrGθm的关系,将非标准状态化为标准状态,从而求解。通过学生和教师间的这种互动、提问、设疑、解答,学生在自觉、主动、多层次的参与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原理,而且也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应用部分要勇于放手,让学生走向讲台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化学应用部分的目的正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原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课后自学和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和教师换位,由学生讲解该部分内容,对专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金属腐蚀的防护与利用上升到化学原理加以分析,论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为了讲解清楚课堂内容必须认真预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他们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革考试方法,以课程论文、实验设计代替闭卷考试学生学学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化学家,而是具备基本的化学素养的化学思维,能以化学的眼光、角度、世界观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化学问题。若通过做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管是开卷或闭卷的考核形式都没有意义。相反,布置课程论文,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一些典型案例抽象化,建立理论模型,再用课堂上所用的原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结合专业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行构思、自拟方案,完成一个综合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两种方式表面上不直接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实际上考察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更深层次的要求[4]。实践证明,布置论文或综合实验设计的考核方式行之有效,很多学生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论文,大学化学实验设计也深受学生欢迎,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反思
《外国文学》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以讲授西方古代至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名家名作为基本内容,是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文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外国文学的教学模式是“文学史+作品选读”两方面内容面面俱到,知识点过于细琐和庞杂,学生阅读原文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课时和参考资料的限制,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自学能力不能得到发挥,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阐释和评价的参与,学生成为文学知识和作品分析的被动接受者和学习者。 1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文学是本专业学生需掌握的重要一块,而外国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重要部分。 同时在学习、研究外国文学的过程中树立的正确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将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本课程非常重视课程内容的设计,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通过跨学科重新整合外国文学的教学资源,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全新的外国文学教学模式,及时把本学科教学改革与实践引入教学,恰当处理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精选和优化,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具体学习内容中每章都有学习要求,每节都有学习提要和思考题,每章每节结束都有图表总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本章本节的内容。详细的学习辅导内容,不但有利于对本课程形成架构的认识和定位,对课程的了解更加深刻透彻,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大胆打破学科界限,丰富文化含量。注意本学科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特点,注意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自然科学等的联系,对外国文学现象进行跨文化研究、异质文化比较,在跨学科平台整合历史文化、绘画建筑、音乐歌剧、科学考古等知识。特别注意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与文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好外国文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达到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 再者,在教学内容中,注意寻找契合点,培养学生的德育。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现代爱情观和古代观的比较,突出生命的意义,加强学生珍惜生命教育;如《伊利亚特》、《罗兰之歌》、《羊脂球》等加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建讲、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1创建开放性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智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课堂听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学习状况,本课程以情境、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为基础,创建了讲、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快乐学习的教学模式;图文并茂,绘声绘影,形成外国文学史的视听化教学。 讲:学生讲课,培养学生学术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课后的“作业与思考题”进行自学、尝试备课,并作好讲课准备,然后让这些学生登台讲解,师生一起品评。 视:观看电影改编和美术作品,外国文学视听化。充分利用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电影改编视听资源将传统文字外国文学史教学变为视听外国文学史。 听:欣赏音乐歌剧作品,回响外国文学天籁。充分利用西方音乐和歌剧改编视听资源,改变传统外国文学史教学的无声世界,营造外国文学音乐殿堂的氛围。 读:阅读经典名著,把握外国文学精髓。按照外国文学史的演化规律,系统阅读外国文学3000年的经典名著,掌握外国文学的思想精华和艺术奥妙。 写:撰写外国文学论文,增强研究水平。从视、听、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撰写外国文学论文,为深入研究打下学术基础,为写作毕业论文做准备。 做:制作多媒体作品,提高信息素养。学以致用,人人动手,将课程内容用新媒体技术表现出来,制作多媒体教学作品,课堂展示,协作学习。 编:改编外国文学名著,重新诠释外国文学作品。学习编剧,抓住外国文学原著的关键元素,进行戏剧改编的再创造,突出原著跨时代的母题意义和全人类性的普遍现象。 演:演出外国文学课堂剧,与外国文学人物生活在一起。人人参与演出,展示才艺,体验角色,使外国文学充满现实生活感。 2.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1)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提倡研究性学习方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研究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浏览网络信息,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这种学习既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设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讲授中世纪文学,根据学生对骑士和骑士文学的兴趣,将骑士文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研究。 2.3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归纳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例如使用多媒体资源呈现情境,导入教学,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章节提要和图表总结。 2.4进行创意性的即兴表演课堂剧在期初时列出外国文学名著目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也可以学生自编、自演、自导剧目来体会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内涵。分成协作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实践汇报演出。#p#分页标题#e# 3改革考试方法,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改革传统考试方法,实行过程性评价和最终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和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平时作业)占学期总评成绩的50%。内容包括学生课程小论文、阅读文学原著感想、多媒体作品、改编外国文学剧本、课堂剧演出、课程实践汇报、学习体会、演剧体会等。最终性评价(期末考试)以传统考试方法进行,占学期总评成绩的50%。闭卷考试分AB卷,增加主观题。 4结语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吸收世界文化精华,获得开放性的眼光与胸襟。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及其它文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从事现代语文教学与文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由于对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成就的掌握,使学生灵活掌握现代思维方式。以更全面的辩证文学与社会发展演进的关系,健全人格道德与心理机制。以树立对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意识。
现代文学课程改革方案
【摘要】
本文分析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课程改革构想、实施方法和改革目标,主张应建立精讲——实践——自主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陕西中医药大学;现代文学课程;现状分析;改革构想;实施方案
一、陕西中医药大学文学课程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化,文史哲学科遭遇冷落,文学课程也出现边缘化倾向。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教学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淡化专业,强化素质教育,增加大量通识课和选修课,导致专业课课时压缩。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陕西中医药大学文学课的教与学急需加强。文学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括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同内容。陕西中医药大学文学课程有一支精良的教学团队,他们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特点,不同程度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语言文学工作者。本课题组授课教师积极参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的各个环节,认真开展各项教学和实践工作。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本专业知识现状和需求;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变革课程评价体系;督促学生阅读文学原著,查阅相关论著论文,撰写读书笔记;充分运用现有教学条件,开展多媒体、影像等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撰写学术论文和教改论文多篇,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以期达到教研相长的效果。
二、陕西中医药大学现代文学课程改革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