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普教育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普教育知识

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校园科普教育对提升青少年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灾自救能力至关重要。对比研究了国内外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在制度保障、宣传途径、科普内容和实施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提出了基于形成中小学消防安全文化的消防安全素质模型和组织体系构建,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机制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形式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消防;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文化

校园是广大学生接受教育、生活成长的综合场所,但时有发生的火灾事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据统计,2015-2017年全国共发生校园火灾312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85.1万元,惨痛的事故给世人敲响警钟,校园消防安全已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最近开展的“国民消防安全知晓率调查”显示,我国国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得分仅为64.27分(总分值为100分),很多指标普遍偏低。据消防部门的数据显示,仅2011-2016年的五年时间内,全国共有1624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火灾中遇难,占火灾亡人总数的18.6%,比例如此之高,令人触目惊心。少年儿童已成为火灾受害者中的高危群体,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消防安全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进将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2015年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生课堂教学内容;2018年11月,在全国中小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消防部门强调要进一步研究部署推进措施,推动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在这种大背景下,积极探索、构建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体系,创新科普教育方式与方法,对提升青少年消防安全素质和防灾自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内外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模式对比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都很注重青少年消防安全素质教育,为此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措施。我国校园消防科普起步较晚,尽管近几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比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制度保障、宣传途径、科普内容和实施模式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

1.1法律制度保障侧重点不同

为了推动消防安全教育全面普及,世界各国通过立法和规章建设,明确了各级职能机构应履行的相关职责和国民享有接受消防科普教育的义务。一些国外的相关法律从细节着手,要求更为具体。如法国立法规定将每月第一周的周三定为消防宣传日,由各省省长、市长负责组织人员到公民家中进行消防教育和宣传;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防火规范》和NFPA101《生命安全规范》等,明确规定了教育类建筑的消防疏散演练的频次、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基于这些标准,各州政府积极采纳并将其上升为本州法律,确保各级学校能够依据法律规定,按照既定程序,定期对广大师生进行消防疏散演练,以提高其逃生自救和互助能力;英国伦敦则将少年儿童消防安全教育列入法律规定。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以宏观角度规定要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则旨在提高全民科学技术普及,明确将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列为重点任务之一,面向义务教育、高中和高等教育各阶段,并细化了各项措施。但总体而言,这些规章制度缺乏针对消防方面的具体实施要求和考评办法,导致科普教育在实际执行中缺乏依据,多流于形式。

阅读全文

动画在视频科普教育中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发达的新时代,视频与科普相结合达到了良好的知识传递效果,视频凭借“短平快”的特点,将原本枯燥、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且可视化。以“数说青春”栏目为例,探索动画视频在科普教育中的应用,旨在把握新时代机遇,促进科普知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关键词:科普教育;动画视频;高校;新媒体

0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新媒体行业搭乘着这辆“时代快车”蓬勃发展,其中视频凭借生动有趣且可视化的特点在多媒体大潮中尤为出众[1]。而科普与动画视频这一新颖结合,使原本枯燥严肃的科普教育以一种崭新的面貌重回大众视野[2]。科普视频旨在向受众传递科学知识,而这种科普教育在高校中显得尤为重要。截止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9.89亿,学生群体已成为新时代的网络生力军。现如今,互联网普及率已超70%,互联网已是当代大学生接收新鲜事物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这为在高校中推出动画科普视频提供了极大优势[3]。

1传统的科普教育存在的弊端

1.1呈现方式趋于单一化

传统的科普主要以电视节目、报纸等形式展现。由于电视科普节目的内容选择、节目来源都比较单一,每一集最多只能容纳1小时的节目容量,且档期重复播出频率很高,受众的收看时间、信息接收量都非常有限,无法及时对信息进行处理[5]。这使得传统科普教育难以传播,无法真正起到科普宣传的作用。

阅读全文

自然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思考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是一个城市记录历史,向公众传播公共知识以及营造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很多时候博物馆都会向公众免费开放,尤其对于正在接受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生进入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能够获得很好的科普教育。我们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就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对于处于学龄段的学生来说,进入博物馆进行游览,与成年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活动的时候,如何把控活动效果是我们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就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自然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应该如何把控活动效果。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公共空间

从现代自然博物馆的运营角度来说,我们为青少年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不应该简单的,只是告诉他们需要知道什么,而是应该细致的研究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并且了解学生对于这种需求所做出的反应。在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推行实施。而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博物馆,就成为了支持新课程实施的一种有效资源系统。对于学生来说,仅靠课内有限的教育教学是不够的,只有利用好我们博物馆当中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更好的迷河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

一、自然博物馆在科普教育当中的优势

(一)自然博物馆当中的科普教育具有真实性

博物馆与其他形式的社会教育资源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在于博物馆当中有实物的存在。博物馆一般通过陈列展览实物向人们展现真实的自然演化和现象,这就为很多学生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以及更加直观的感受。比如说在我们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当中,就有关于早期地质变化的一些化石证据,这是学生在课堂当中,无论将理论知识学过多少遍,都无法直观感受到的内容。

(二)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具有实践性

阅读全文

科普教育下科技馆展板设计探析

摘要:分析以科普教育为目的的科技馆展板设计思路。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武汉科技馆和广东科学中心的展板设计为例,总结科普目的下展板设计方式。从“阐释性手段与体验性手段结合”、“运用教育模式”、“科普教育的多维表达”三个方面,增加观众科技馆学习体验,提高科普教育效果。文章希望为未来科技馆展板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展览;科普教育;展示设计;展板设计;科技馆

引言

科普教育类展示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展示形式,科技馆是其重要载体。作为大型的在地科普教育活动场所,科技馆基于广泛而丰富的文物馆藏为公众提供了重要的科普教育学习机会,在参观学习过程中,阅读图文展板是观众了解展览内容,获取展品信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直接的途径。在科普教育职能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对科技馆展板设计的要求越来越多样,从文字编排和图文排版的视觉传播方式、展示内容构建、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满足观众需求等方面,都对展板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文章以武汉科技馆和广东科学中心的展板设计现状为例,简要阐述在科技馆科普教育中展板的设计特点,探究以科普教育为目标的展板设计新思路。

一、科技馆的教育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释义》(2002)指出,“科普是国家和社会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8]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教育场所,以科学普及和文化教育作为其核心功能。科技馆通过各种展示手段,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科普教育活基于科普教育的科技馆展板设计研究RESEARCHONTHEDESIGNOF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EXHIBITIONPANELSBASEDONSCIENCEEDUCATION动机会,以此推动社会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实现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目标。科技馆教育的非正规性,体现在与正规教育机构——学校相对比的基础上。相较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学科、教育模式上的固定性而言,科技馆教育具有全民化、终身化的特点。在教育目标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者自身的需求,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学习方式,并不是根据年龄和学科固定划分。而在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上,科技馆教育以观众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为主,并且会引进“做中学”、“寓教于乐”、“建构主义教育学习”等新颖的教育理念。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活动,是以科技馆丰富的科学内容和实物展示、提供互动体验机会、主题式展示模块为亮点,通过展示内容设定与展示方式结合的手段,引导观众进行自主性的体验、探究、协作型学习。这正是区别于学校以老师的灌输式课程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因此“博物馆是典型的、自由选择的学习场所,它们往往提供观众许多机会来选择和把控。当博物馆太过模仿义务教育或是强迫公众进行特定学习时,它们会削弱自己的成功,以及作为学习机构的价值。”[9]

二、科技馆展板设计特征

阅读全文

科普教育培训工作对策

一、教育培训在推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是贯彻落实科普政策法规的重要举措。

国家和浙江省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办法》《浙江省科普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法规,尤其是《科普法》是提高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和水平,提高公众的科学技术素质的重要法制保障,从思想上、制度上、保障措施、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有关规定,保证了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不断加强科普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力度,使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党政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如2015年浙江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为科普教育培训做出明确部署:省教育厅、团省委、省气象局、省科协等举办全省青少年科学嘉年华、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校科学营浙江分营、第五届中学生科普征文大赛等,超过4000所学校近20万名师生参加。省农办、省农业厅、省妇联等以“浙江农民大学”为依托,大力推进农民专业技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开展送科技下乡、博士生科技服务,举办林业科技周、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等。省财政厅、省科协等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对农村科普带头人、科普教育基地、农技协等给予奖补。省人力社保厅新建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12家,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0余家,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47家,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省总工会完成首批20家省级培训基地挂牌,开展职工技术服务月、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月等。

2.是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优秀科普人才,尤其是动员科学家,为他们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提供服务,参与到科学普及的队伍中来。2015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听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汇报时发表讲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院士们做科普,这是院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各个科技规划中也都要有科普的内容。开展高层次科普人才交流,建立由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者、科学家和科普志愿者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事业持续发展。扎实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扎实有效地培训工作予以保障。

3.是抓好重点科普人群的科普工作关键手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提出,要面向全体公民,但就公民科学素质现状、国家及社会的主观能力、条件出发,也要突出重点,把公职人员、城镇劳动人口、农民及未成年人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人群,以点带面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要使未成年人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劳动人口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有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科学素养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公职人员的科学素养水平在整体中位居前列。抓好上述重点人群的科普工作,离不开教育培训工作。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推广与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思考

摘要:

农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我国人们生活的基础模块。而农业科技则是我国农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依据。青少年一代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后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对农业科技的了解学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下面就“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与推进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工作”进行一下探讨。

关键词:

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推进;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

我国发展希望都寄托在未来的创新人才身上,而创新人才的科学培育离不开青少年的教育模块。即青少年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可进一步推进我国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能够确保青少年实现健康成长。农业科技推广是科研发展创新的拓展延伸,也是培育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借助农业科技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面向农村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发展农村青少年科技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主力军作用。

1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在推进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是我国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源头之一。其包含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农情信息,为我国青少年带来充足的科普条件,把农业知识有机贯穿于各类学校教育中,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青少年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农业科技的内涵知识、对农业生产进行观察体验,有利于其身心实现健康发展、增强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有效培育其科学创造精神、提升其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兴趣与探求欲望,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对我国青少年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全文

线上化学科普课程设计探究

[摘要]本文以公共突发事件为背景,挖掘此次事件背后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明确科普课程思路,设计有关化学科普课程案例。以网络直播课的形式向学生科普相关防护知识以及化学知识,丰富科普教育的方式,解决科普资源不均等的问题。使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科普课程设计;科普活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公民素质对于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强调科普事业的重要性和对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将科普地位提到了新高度[1-2]。目前各种科普活动蓬勃开展,但完整的科普教学设计体系尚未建立,线上科普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故本文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线上科普直播,利用网络对科普教学素材进行检索和选取[3-4],结合当前公共突发事件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科普,设计更为合理的化学科普教学案例。在线上进行直播科普,使学生能够客观对待公共突发事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而做到科学防护,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化学思维[5]。同时给无法享受科普活动的学生提供了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6-7],最后也给科普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普教学的案例,丰富科普活动的形式。

1化学科普活动设计与实践

本次科普活动是基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大背景下,对科普活动进行系统的设计,挖掘此次事件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将科普内容部分主要包括传播、灭活、防护3个环节,其中每一环节都有与之对应(胶体、有机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的科普知识,使得科普活动更具有条理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因此在明确科普课程思路的基础上(见图1),对科普活动的逻辑结构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使学生在感受科普魅力的同时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1活动流程。

1.2活动设计。1.2.1联系实际生活,导入科普课程。教师提问:今年突如其来的公共突发事件打破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我们不难发现,家家户户都备有消毒液,出门都会戴口罩,把自己裹的很严实,面对此次事件的出现,我们是如何来防护的呢?学生回答:勤洗手、通风、戴口罩、75%酒精消毒穿防护服等等过渡导入新课:结合此次事件,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此次事件下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1.2.2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教师讲授:此次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粒子直径约60~220nm,传播方式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也可能经气溶胶远距离传播。学生活动:聆听并思考此次事件传播方式以及涉及到的知识点。教师讲授:飞沫、气溶胶等都属于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胶体较稳定(介稳性),飞沫的颗粒直径>50um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较短。气溶胶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达几个小时。设计意图:了解其传播的方式,知道分散系的的概念。1.2.3公共突发事件的灭活。教师提问:我们每天对家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为防护此次公共突发事件常用的消毒液为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毋庸置疑75%酒精、含氯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病毒,那么它们是如何灭活病毒的。教师引导:酒精、含氯消毒液里的有效成分是哪些?学生活动回答:由于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里面有特殊的物质破坏了病毒。总结归纳:75%的酒精(有效成分乙醇)即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灭活病毒。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解到酒精里所含乙醇能够使蛋白质凝固,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2.4公共突发事件的防护。教师提问:当然出了消毒,人们出门购物为了预防公共突发事件都带上了口罩,除了口罩、隔离等方法,人们还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防护呢?这些材料又是如何制成的呢?教师引导:医护人员是如何进行防护的?学生回答:可采用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进行预防。这些材料通过一些特殊的布料和塑料制作而成。归纳总结:医用口罩一般为多层结构,简称SMS结构。纺粘层(S)和熔喷层(M)原料均为聚丙烯。外层防止飞沫,中层吸附病毒,起到过滤作用,内层吸湿。医用防护服由聚氨基甲酸酯、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复合材料、有机硅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制成。来阻隔细菌粒子穿透和液体渗透,具有柔软、透气、抗酸碱等优点[8]。设计意图:了解防护服,口罩材料的,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生活做出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2.5总结。师生总结:面对此次公共突发事件我们可以采用积极正确的防护措施,首先是可采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使其灭活,除此之外呢可采用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进行防护。这里面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以发现对于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化学,让化学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设计意图:巩固科普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怀。

阅读全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分析探讨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省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推动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科技强省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协调发展。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推动把科学普及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增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调发展的行动自觉,加大科学普及工作力度,努力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探索“科普+乡村振兴”“科普+文明城市创建”“科普+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科普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联动发展。建立协调联系机制,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动、部门行业互动,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科学共同体、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联动发展、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