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内阅读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课内阅读论文

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的讲授实践与总结,首先分析了当前我校《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实中大致存在着的两个方面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强调本课程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与基础英语、专业课程、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衔接和配合,并运用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灵活多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化学专业英语》是我国各个高校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选)修课程,是化学专业与英语知识密切结合的一门文理兼顾课程[1]。分析《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这个薄弱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这业已成为当前有关教学改革的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关键课题。

1教学实况综括

2004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实中大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2-4]: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基础素质呈现“三差”,教学效果欠佳。目前,各高校和学生对《化学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基础英语,教学地位明显偏弱,开设难度和随意性极大,任课教师积极性屡受打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不高,多数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习惯于被动听课,过多依赖任课教师的讲解,学习效果很一般,尽管最后修得了学分,但其实际应用能力并无多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多而专业,学时短、教学任务较艰巨。化学专业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学时少却要求颇高,教学难度过大。要想在36学时内兼顾较为系统的讲授内容和扎实的教学质量,确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此一来,任课教师明显感到疲于应付,而学生大多觉得复杂生硬、枯燥难学,常常恍如听天书,造成了师生双亏的不良局面。

阅读全文

职业能力的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作为承载大学素质教育和母语教育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实践,试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原则、基本理念与内容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大学语文教学问题。

关键词:职业能力大学语文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宗旨,是一门集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承载大学素质教育和母语教育最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提升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其思维、塑造其思想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应立足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从教学原则、基本理念与内容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科学构建课程教学设计。

一.大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凸显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语文是即“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与此对应,大学语文课是通过“字、词、句、篇”来培养“言、思、善、美”的课程,所以它的特点是集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为一体,且三性合一,缺一不可。这是大学语文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最根本的特点。工具性,即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获取广博的文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使他们具备文学艺术思维审美性;审美性,即引导学生去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作者的人格之美,从而培养美感、陶冶情操,也就是儒家思想中所讲的“美生真善”,这也是文学艺术类课程所独有的特点;人文性,即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鉴赏经典文学作品,获得民族文化自信,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促使学生“精神成人”。基于上述特点,大学语文教学始终凸显出自身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三性合一的课程特点,立足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展开。

(二)体现高等母语教育的属性语文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持续不断接触和学习一门课程,但作为一门高等母语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不是中小学语文的循环与重复。中小学语文侧重于语文知识技能训练和应试能力培养,而大学语文的知识范围更广、能力要求更高,教学内容更侧重审美性和人文性,更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精神格调的提升,大学语文是一种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精神成人的“全人教育”课程。

(三)聚焦学生未来职业和思维发展需求。一是瞄准未来职业需求,提高学生任职所需语言能力。较高的写作和口才能力是从事各项职业的必备技能,大学语文课程通过文学阅读、口语训练、应用写作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语言文字基础。二是聚焦思维培养,发展学生文学艺术思维。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多元互补的思维,既需要理工思维,也需要文学艺术思维大学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想象、关怀人性、感知真善美,为学生拓展文学艺术思维提供平台。

阅读全文

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充分阐述了高等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的特点,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在研究生专业英语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实践。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改革和探索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阅读、写作和学术交流等能力,使研究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其教学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如何培养精通英语和专业技术的行业精英,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成为高等院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是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和电路与系统三个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基础英语的延伸,该课程涉及文献查阅、科技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修改/投稿、学术报告等,该课程的学习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的运用能力[1-2]。但是,由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研究方向包含了MEMS/NEMS技术、传感器技术、功能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纤传感与通信、光电检测及应用、激光超快、SoC设计与测试、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教师在教授专业英语课时,还有部分专业必修课同时授课,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完全部的研究方向相关专业知识;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通常包含许多复杂的专业术语、长句、难句,研究生英语基础薄弱就会引起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再加上课时少,教学形式单一,授课内容陈旧等问题,使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受到高度重视。对于高等院校研究生来说,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查询和阅读科技文献,并且熟练运用专业英语撰写科技论文、报告和英语学术交流的能力[3],以及与国外公司或同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交付方式等环节沟通交流的能力。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进行科研工作,讲授先进学术思想理念和科技前沿成果,承担起将研究生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重任。如何真正发挥研究生专业英语的作用,培养一批具有扎实英语基础、精通专业技术,并服务于科技、军事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高校需要投入更多努力。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逐渐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内消化、课后巩固的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模式。

一、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中,教师多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对于大量科技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研究生没有获得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使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索的研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课程目标不明确。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在培养计划中被安排在研一阶段,但在这一阶段,研究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知识面较窄,课程目标如果只集中在教材内容的英译汉和专业词汇的背诵上,研究生理解和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其对理论知识和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动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绝大多数专业英语教学是对学习材料的翻译和教师“灌输式”地讲解词汇,这种方式导致研究生被动地学习,有的甚至恐惧或排斥专业英语的学习。此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涉及学科比较广泛,研究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容易力不从心。缺乏高质量教学内容。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授课内容是科技论文阅读及翻译,通过教授一些常用的科技英语,使研究生了解基本词汇,掌握基础语法,单纯的翻译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缺乏专业背景知识介绍,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加之研究生科技英语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其对专业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科学前沿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授课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要求;将专业英语当基础理论课程讲解,以汉语教学为主,使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效果大打折扣。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衡量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传统的专业英语期末考核方式陈旧,仍采用“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式,无法真正体现研究生运用学术英语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更会抑制研究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教学建议。明确课程目标,增强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建设。基于研究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能力,从大量的科技论文中筛选出学习资源,在有限学时内指导学生实现高效、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该课程要使研究生掌握文献查阅方法,并能够具备文献阅读和总结能力;通过学术论文写作、修改和投稿等培养,使研究生具备撰写英文学术论文的能力;利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学术报告的事例性教学,培养研究生具备制作海报和进行Oral学术交流的能力。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双语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模式。鼓励研究生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全面提升并锻炼研究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科技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在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需要补充行业发展和科技论文的最新报道,让研究生紧跟科技前沿,增强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还要增设各类专题的交流和讨论,课前布置专题内容,让研究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并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有教学中以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能瞬间点燃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均被全面提升。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内容浅显易懂,专业词汇量充足。教材内容既要涵盖各个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又能展现科技论文的表达习惯,同时还能体现电子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为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引入学术论文等英文资料作为教学素材,避免授课内容的枯燥乏味,将研究生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学术问题进行凝练、归纳和整理,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如查文献、会议资料、硕博论文、基金、SCI、EI检索(2学时),投稿、改稿(8学时);英文学术论文阅读、写作、文章总结(12学时);模拟国际会议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讲授2学时,学生讲口头报告和教师点评8学时)。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只侧重翻译,还要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要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方法更加多元。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翻转课堂、微课等),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与研究生互动的机会,适当增设签到、提问、投票等多种互动环节,调动研究生学习热情,打破课堂沉闷的学习气氛。为强化教学效果并提升研究生实际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工具(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促使研究生自主学习,形成“做—学—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发问,促进研究生多思考,调动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如何运用精讲和泛讲,做到详略得当,采用精讲的方式讲解句式结构、构词法等常用的英语知识,采用泛讲的方式讲解科技论文大意、短语等。考核方式多元化,更加全面体现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最终期末成绩(满分100分)考核包括查阅文献(30分)、写一篇高水平英文文献的摘要(30分)、做一个会议海报(20分)、做一次模拟会议口头报告(20分)。经过一学期32学时的锻炼,研究生在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将会更加轻松地进行接下来的两年研究生科研工作。

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练习课有效教学解析

摘要:近年来关于阅读课和作文课教学的研究俯拾皆是,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语文练习课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故研究初中语文练习课的有效教学很有必要。在实际教学经验基础上,探讨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环节的设置等一系列问题,期待在语文练习课堂上教师导得好,学生动得勤,学生自觉主动地建构知识系统、掌握有效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练习课;教学;知识;方法

初中语文课型丰富多样,但受重视的程度却迥乎不同。若阅读课是主角,作文课是配角,练习课就是跑龙套的了。练习课不像阅读课有起伏跌宕的情节,不像作文课有鲜活生动的素材,学生本就兴趣不大,又因为它是建构与巩固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对于练习课容易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影响,将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而“满堂灌”,所以练习课“效率低、气氛冷”成了教师头疼的问题,“难度高、真乏味”成了学生走神的借口。笔者就提高初中语文练习课效率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做到以下几个统一大有裨益。

一、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的统一

语文练习课跟其他课型一样,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素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范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7至9年级的课程目标涵盖“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5个板块的内容,每一板块下面又分设有很多小目标。中考作为重要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囊括了“积累与运用”“不同文体阅读”“写作”等考查内容。课程标准在前,评价考查在后,语文练习课的内容瞻前顾后,体系纷繁复杂,“‘少则得,多则惑’,如果不进行知识要点的统筹规划,势必造成教学的琐碎与杂乱。”[1]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编排顺序统筹规划一年度、一学期、一个单元甚至一节课的目标。例如根据部编版教材编写体例,初一应侧重记叙文阅读训练,根据不同单元课文内容设置单元训练目标。例如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写景散文的共性,教师可用课文或者课外写景散文出题,引导学生突破赏析修辞手法的难点;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等课文虽有景物描写却是为记事服务,可用于引导学生赏析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等写人散文则可帮助学生把握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二、课前演练与课堂强化的统一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应着眼并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至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具体做法是,在学生高效率完成课前检测题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回收纸质练习资料进行批改,熟悉学生的知识漏洞或误区。若时间不够,则可让学生课前思考,教师课堂抽检,学生口述答案,教师瞬时分析、及时反馈、点拨思路、提供方法。但这只是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的第一步,教师要在课堂上及时检验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力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老师需组织反馈练习,加强课堂巡视,及时搜集信息,进行宏观调控。”[2]教师可以通过转变题型再现问题,异中求同,检测学生是否从根本上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再进行新一轮的激疑、点拨、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建构、促进方法吸收、提升解题应变能力。例如,议论文阅读简答题训练课上,我们可先选择一道考查“全文论证思路”的题作为预习任务,清楚学生问题后及时点拨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首先要清楚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立论(提出中心论点)、本论(设置分论点进行论证)、结论(重申中心论点),据此给全文分段,找到各段中心句即中心论点句、分论点句、重申观点句,用顺序词连接后依次陈述即可。之后在课堂上可再呈现一道类似的题让学生练习,避免学生眼高手低。教师巡视课堂,若学生答题效果良好,则应趁热打铁训练学生解答“段落论证思路”题,告诉学生议论文的段落内部一般也采用“立论(提出分论点)、本论(使用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结论(重申分论点)”的结构,据此给本段分层,找到分论点句、辨析论证方法的使用、提炼段末总结句,同样用顺序词连接后依次陈述即可。

阅读全文

环境专业英语教育相关思索

本文作者:孙娟 赵东风 赵朝成 李石 刘芳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语言、情景、图片、类比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阅读和交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当中来,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小型报告会等形式实践课堂所学的内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以结课考试形式为主,考试成绩受基础英语水平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理解也存在误区,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基础英语加专业词汇[3]。为充分发挥学生日常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强调课堂的学习内容是和课程考核紧密联系的,这样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考试内容如果侧重于阅读和翻译,那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增加阅读和翻译的比重;如果考试内容有口语部分,那在平时课堂的训练过程中也要增加口语的环节。这样就使学生学习的时候更有目的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和作业,通过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平时测验的次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对文献阅读和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应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一些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英语表述,并将国际最新的研究热点贯穿其中。对于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注重与同期开展的专业课做好结合。通过与相关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合作,一方面将所学专业课知识融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例如将重要专业课内容编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讲义里,通过专业英语的方式复习专业课内容,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英语,就便于专业词汇和相关逻辑语句的记忆和掌握;另一方面请专业课老师协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英语的实践,例如对于专业英语课程里已经学过的专业词汇,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里不再以中文出现,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这样就使得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大三一学期的英语教学,而是持续得到英语的培训,这样就使英语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使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学有所用[4]。

如何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对于我们专业英语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大四毕业设计环节外文文献的查阅和阅读,以及就业后和研究生阶段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专业领域内信息的查找以及利用专业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就成为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核心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增加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练习。但是,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大多数学校仅设置32学时[5],在这样紧张的课时安排下,要增加学生课堂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的安排。在专业文章阅读方面,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在翻译训练方面,要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汉译英和英译汉的翻译作业,还可给学生布置课外专业文献检索任务,或安排学生从外文期刊中查找指定的环境专业相关文章并按要求翻译英文摘要。在课堂讲解方面,注意要点突出,教会学生快读和翻译的技巧,例如,翻译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考虑特殊的语境;遇到长句先找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将修饰性的部分最后加入,等等。通过综合利用课前预习、课余作业和课堂ppt讲解来合理利用课时,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写作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鼓励学生利用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整理、翻译英文文献,尝试撰写英语论文和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英语论文及时进行修改和点评,形成“学生起草———老师讲评———学生修改———老师再讲评”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一步推进考试方式方法改革,例如:笔试试卷适当减少词汇的考试分值比重,重点考核学生英语文献的读写能力。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与闭卷、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平时强调的重要知识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采用闭卷方式;对于阅读量大、有一定难度的翻译资料以及写作等则采用开卷形式,综合考核学生各方面的专业英语水平。

阅读全文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文章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革和考核方式创新三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效。其中,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文献检索、结构化写作技巧以及投稿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和改进;教学模式改革旨在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结合网络平台,通过加强日常训练和线上线下交流,形成互动教学氛围;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并根据“五次平时作业×40%+大作业×50%+考勤/课堂表现×10%”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教学成效

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有理有序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涵盖独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与表达问题等诸多层面,对于其树立逻辑思维判断理念、增强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亦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我国不同领域均已意识到“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刘然认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可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张杰等认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2];李玉中等认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扩展专业知识面、撰写学位论文等有重要指导意义[3]。硕士研究生是一股重要的科研力量,尤其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望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并进入科研岗位,故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课程,但未根据学科背景的差异性来设置“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要求等;同时,对于刚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对科学研究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论文的阅读与研究积累相对较少,甚至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兴趣不高,缺乏对论文写作常识性规则的认知,不清楚论文结构、投稿流程、期刊选择等基础知识[4-5],导致部分高校在学生科技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笔者结合多年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科技论文写作”的经验,在深入剖析“科技论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两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创新,以期达到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建立在大量的文献阅读之上,须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消化。首先,当前许多高校“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侧重于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讲授,甚至将语言和词汇作为重点[6-7],而忽略了对文献综述方法、科研思维与论文架构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其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经常忽略学生的专业背景。比如,进行实用工程技术研发的工科专业、开展基础理论探究的理科专业与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文科专业在思维方式等方面往往差异较大,若教学内容不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优化调整,则“教”与“学”间易出现严重的脱节问题。

(二)缺少实践环节。科技论文的撰写相当于烹饪美味佳肴,论文中题目、摘要、引言、结果及结论等板块相当于基础食材,如何将论文“烹饪”成一道有理、有据且有趣的“大餐”需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并在“烹饪”过程中恰如其分地添加各类“佐料”,即写作方式方法。目前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大多停留在对知识点的传授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论文写作实践实训环节严重不足,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加上大部分学生本身论文写作基础较差,无法充分掌握论文写作的整体思维框架及各类“佐料”的使用技巧。

(三)考核方式落后。目前,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以学生期末完成一篇简要的科技论文为主要考核方式[8]。大部分学生则根据所查找到的文献照猫画虎,随意堆砌文字,论文本身与流水账无异,课程教学内容收效甚微,学生也无法掌控科技论文写作的深刻内涵。由于缺乏过程考核,任课教师只根据一篇匆忙完成的低质量论文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不能持续改进教学体系,学生亦学不到真材实料。

阅读全文

初中历史学生作业类型与评价

一、巩固型

作业评价改革中提到,作业的指导作用是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设计作业的题目形式也应该以开放性的题目为主,但我们认为,在贯穿这一理念的同时,作业的设计不能脱离教程与基础知识,教师设计的作业必须让学生有话可写,所运用的历史知识能在教材上找到依托或间接反映,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怎么谈得上运用呢?因此布置作业都是一些巩固性的。

(一)课堂作业。

对整理教材知识点这类作业,我们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进行的,教师在讲完本节课内容时,当堂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上完成,教师及时批改,使教师能很快真实、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课后作业。

因为有一本与教材相匹配的练习册,要求每节课结束后,学生课下及时完成,然后课代表收上来,教师及时批改,发现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体辅导、讲评。这对学生巩固历史知识起到良好的作用。讲完每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有一套单元测试卷作为单元练习,让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课上独立完成,然后收上来之后,由老师像考试试卷一样加以批改,然后认真讲评,每一单元都如此,效果非常好,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调动了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三)课外作业。

阅读全文

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初探

[摘要]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食品安全管理及技术人才迫在眉睫。文章针对食品安全课程教学的不足,提出问题导向的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模式,并依据教学内容和食品安全热点凝练出了12个热点问题,以分析讨论热点问题为主线完成课程教学,课堂讨论,文献阅读,实验设计,以及期末考核。

[关键词]

食品安全;问题导向;教学改革

一、前言

食品安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食品安全学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课程,其既有独特的知识内涵和研究体系,又和社会文化相关联,涵盖了自然、社会、人文等多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食品安全学的内容涉及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生物技术等12门课程。面对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理念,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对食品安全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从专业出发,客观地看待、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成为摆在食品安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2]

二、食品安全学教学环节的不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