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技英语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技英语论文

环境专业英语教育相关思索

本文作者:孙娟 赵东风 赵朝成 李石 刘芳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语言、情景、图片、类比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阅读和交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当中来,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小型报告会等形式实践课堂所学的内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以结课考试形式为主,考试成绩受基础英语水平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理解也存在误区,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基础英语加专业词汇[3]。为充分发挥学生日常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强调课堂的学习内容是和课程考核紧密联系的,这样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考试内容如果侧重于阅读和翻译,那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增加阅读和翻译的比重;如果考试内容有口语部分,那在平时课堂的训练过程中也要增加口语的环节。这样就使学生学习的时候更有目的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和作业,通过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平时测验的次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对文献阅读和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应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一些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英语表述,并将国际最新的研究热点贯穿其中。对于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注重与同期开展的专业课做好结合。通过与相关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合作,一方面将所学专业课知识融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例如将重要专业课内容编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讲义里,通过专业英语的方式复习专业课内容,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英语,就便于专业词汇和相关逻辑语句的记忆和掌握;另一方面请专业课老师协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英语的实践,例如对于专业英语课程里已经学过的专业词汇,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里不再以中文出现,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这样就使得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大三一学期的英语教学,而是持续得到英语的培训,这样就使英语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使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学有所用[4]。

如何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对于我们专业英语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大四毕业设计环节外文文献的查阅和阅读,以及就业后和研究生阶段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专业领域内信息的查找以及利用专业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就成为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核心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增加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练习。但是,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大多数学校仅设置32学时[5],在这样紧张的课时安排下,要增加学生课堂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的安排。在专业文章阅读方面,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在翻译训练方面,要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汉译英和英译汉的翻译作业,还可给学生布置课外专业文献检索任务,或安排学生从外文期刊中查找指定的环境专业相关文章并按要求翻译英文摘要。在课堂讲解方面,注意要点突出,教会学生快读和翻译的技巧,例如,翻译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考虑特殊的语境;遇到长句先找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将修饰性的部分最后加入,等等。通过综合利用课前预习、课余作业和课堂ppt讲解来合理利用课时,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写作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鼓励学生利用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整理、翻译英文文献,尝试撰写英语论文和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英语论文及时进行修改和点评,形成“学生起草———老师讲评———学生修改———老师再讲评”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一步推进考试方式方法改革,例如:笔试试卷适当减少词汇的考试分值比重,重点考核学生英语文献的读写能力。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与闭卷、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平时强调的重要知识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采用闭卷方式;对于阅读量大、有一定难度的翻译资料以及写作等则采用开卷形式,综合考核学生各方面的专业英语水平。

阅读全文

英语语言文学文摘反思

 

摘要,也称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1]。撰写摘要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术交流,使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同行能以最省时省力的方式了解一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摘要必须简洁、具体、完整,即虽然篇幅短小,却能够涵盖文章的关键内容,使读者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然而,笔者近日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两个网站的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搜索近年来我国关于约翰•福尔斯的研究论文时,惊讶地发现我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中问题很多,符合规范的摘要很少,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   一、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中存在的问题(1)摘要篇幅冗长。国际标准ISO214—1976(E)对摘要的篇幅作了具体规定[2]:认为多数论文和专著文摘,其摘要以不超过250字为宜;对于较长的文献如报告或学位论文,其摘要一般应不超过500字。我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文摘的篇幅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3]。同时,我国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定》也规定报道性文摘和报道/指示性文摘一般以400字左右为宜;指示性文摘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   从上述几项国际、国家标准可以看出,学位论文文摘以200~400字为宜,一般不应超过500字。   可是在笔者搜索到的2000—2007年我国17所院校的35篇研究约翰•福尔斯的硕士学位论文文摘里,每篇摘要的平均字数高达721字。而字数在200~500之间,基本符合国家规范的有7篇,占总数的20%;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占总数的80%,其中超过1000字的有7篇,占20%。而字数最多的一篇竟达1500多字,篇幅明显过长。   (2)背景信息过多。撰写摘要是为了使他人能够最简单便捷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而不是介绍或者评价一部作品。由于摘要篇幅短小,信息量大,所以文摘中一般不加入背景信息,如确实有必要,也只能简单提及,而且摘要中不能夹杂评论、说明等内容。可是,在笔者搜索到的一些摘要里几乎都存在背景信息过多或者在摘要里夹杂解释、说明和评论的现象。如下面的摘要:约翰•福尔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他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自一九六九年问世以来,在西方广大读者和评论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小说家仍是上帝,因为他可以创造一切。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再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上帝形象,全知全能,发号施令,而是一个崭新的上帝形象,他们的首要原则是自上而下不是权威。作为现代西方非理性的一种哲学思潮,存在主义对西方现代文学创作影响颇深。本文通过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书的剖析,旨在理解约翰•福尔斯所主张的存在主义式自由,进而了解20世纪新的小说创作理论和技巧。   这篇摘要就篇幅而言符合文摘编写规则,然而摘要中占用大量篇幅(划线部分)介绍背景知识:作家,作品引起的反响,作者的创作理念等和论文本身内容毫不相关的信息,当读者终于看到论文要探讨的内容时,摘要又草草收场。事实上,学术论文的读者大多是专家或者具有相关知识的人,作者没必要不厌其详地介绍人尽皆知的信息,而应着力于概括论文的内容和创新点。否则,文章所附的摘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语言、内容重复。摘要的重复体现在用词和内容两方面。摘要应该结构缜密、概念准确、行文流畅、朴实无华,不应使用多姿多彩的文学描述手法。而在笔者看到的文摘中,学生往往为了凑字数,行文拖沓,语焉不详,用词重复。例如(注意划线部分):通过对不同层面对话的分析与阐释,本文旨在说明正是由于对话性,小说才成功地重新构建出一个万花筒般的维多利亚时代和社会,而这个重构的维多利亚时代内部充满了张力和多元化因素,所以它更加立体化、动态化和丰富多彩。   内容重复是很多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的又一个特征。笔者在整理这些摘要时发现,大约2/3的摘要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在这种摘要里,作者通常先介绍背景知识,如作品成就、影响等,接着简要阐明写作的目的、方法和结论,然后逐章介绍具体内容,也就是换一种方式重复前文提过的内容。   其实这类摘要如果简化背景知识,去掉章节内容介绍,充实文章研究的要点,往往是很不错的论文摘要。   (4)摘要内容抽象。摘要应该短小精炼,可是过短的摘要不一定是好摘要。摘要作为一种提供信息的短文,其内容有比较严格的规定,通常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构成,这四部分可以称为摘要的四要素。不过,这四要素在不同种类的摘要里详略程度各不相同,英语语言文学类论文的摘要通常写明目的、方法和结论就可以了,而且“目的”部分要详写。“目的”部分要交代为什么做这项研究,或者文章主要解决的问题。   这部分可以适当提及背景知识,但不宜过多。“方法”部分描述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使用的研究方法,如所用的理论、分析的角度等。“结论”部分点明文章得出的最终结论,如某部作品的主题等。每个要素要尽量具体。   在笔者搜索到的35篇摘要里,每篇都不同程度地涵盖了规范摘要的四要素,但是,大约1/3的摘要存在内容抽象、信息量不足的问题。再以上文提到的研究约翰•福尔斯的论文摘要为例。   去掉第一段背景知识,第二段相当单薄,过于概括。如果作者能够具体阐述从哪个角度剖析作品和存在主义式自由的内容,以及作者探讨的20世纪新小说的创作理论和技巧包括什么,那么摘要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   (1)加强教学管理,大力宣传《文摘编写规定》,提倡学位论文摘要标准化。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首先必须符合本校的学位论文规范,因此其篇幅、内容与各高校研究生院论文规范有直接关系。为此,笔者对我国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名列前茅的院校及主要外国语学院(共14所)的研究生论文规范加以考察,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各大学基本以我国《文摘编写规定》为蓝本制定各自的文摘规范,包括摘要的内容、文体风格等,但是对文摘的篇幅却见仁见智,各行其是。其中,黑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6所高校的文摘长度符合文摘编写规范,在500字以内(还有的院校以页数确定摘要的篇幅:通常不超过1页,字数大约在500字以内);而有的院校则要求其篇幅在3000字以内,并且中英文对应;还有的院校要求比较特殊,英文摘要不超过350词,中文摘要却要在1500字左右。#p#分页标题#e#   篇幅是摘要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摘要篇幅有争议也在情理之中。有学者认为目前的规范有待商榷,建议学位论文摘要依信息量把握在500~2000字。不过笔者认为,简短、具体是摘要的精髓,学位论文摘要通常在文章完成后所作,如果读者希望了解论文的详细内容可以阅读全文。   这一点不同于会议论文摘要,某些会议论文摘要是在文章未完成前所写,篇幅较长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也许这就是Bassey提出会议论文摘要(论文未完成前所写)一般在500~1000字之间的原因吧[4]。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摘要标准的宣传力度不够,九年前除了编辑界有人探讨文摘的规范和标准化问题,其他领域对此几乎无人问津[5],虽然现在的状况有所改变,但还不能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整个学术界应该大力宣传文摘编写规范,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以此为依据,制定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指导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摘要写作,从而促进学术交流。   (2)重视论文摘要的教学与指导,贯彻学术论文摘要标准规范,改进教材。   忽视学位论文摘要的教学与指导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存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摘要在论文中独立成文,而且所占比例很小,摘要质量的好坏和论文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往往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甚至一些教师对学位论文摘要的写法和要求也不尽了了,所以更无从谈及指导学生写作。但是摘要写作是学术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术规范的体现。规范的论文摘要,尤其是英文摘要是国际检索的主要依据。所以必须强化论文摘要的写作与教学,在内容、语篇等方面全面贯彻学术论文摘要的标准规范,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笔者也注意到摘要存在的问题和使用的教材有直接关系。目前,很多英语院系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都开设英文写作课或论文写作课,但是多数英语写作教程和英语论文写作教程对摘要的写法和要求未作介绍,或者即使介绍也只是简单介绍,甚至被奉为经典的《英语写作手册》也未提及论文摘要的具体要求,这不能不说是导致学生不会写摘要的重要原因。因此,改进教材也是当务之急。好在一些教材编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3)积极开展论文文摘写作的研究。摘要研究在国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并且有望成为一门新的学科[5]。   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明显滞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显然不够,缺乏创新,重复研究过多,远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其中关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为理、工、农、医等论文的国际检索提供参考的文章较多,研究社会科学类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摘要的文章较少[6]。   因此,科研单位应该鼓励学者从事包括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在内的各种论文摘要的研究,为其提供资助,同时开办灵活多样的论文摘要培训班或讲座,为包括硕士研究生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研究人员提供培训。   三、结语   硕士论文摘要写作是重要的学术训练。摘要的优劣虽然不影响学位授予,但是却能够体现出治学是否严谨规范。因此,笔者呼吁各大英语院校、院系能够重视摘要的写作与教学,大力宣传《文摘编写规定》的要求,不断充实教材内容,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尽快解决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不规范的问题。

阅读全文

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的构建

一、“创新工作室”课程内容

以服务民族为指导,充分考虑地区特色,指导学生关注在国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领域的科技需求,重点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的相关研究。在实施创新计划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试验设计、研发创新,让学生把握环境热点和方向,从选题、方案设计、创新实践等方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1.主要教学内容

(1)以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探索具有创意的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回用技术、污泥处理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通过试验探索新兴污染物的环境归趋、污染预防和评价技术。(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参与国内外专业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活动。

2.选题

节能型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节能型污泥处理技术研究;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提标增效优化技术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调理剂研发;除磷剂研发;地域特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根据实际情况,这些内容皆可适当调整。

二、“创新工作室”教学方法和手段

阅读全文

环境学科英语教学创新思索

本文作者:丁颖 张杭君 沈波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主要是单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传统课堂往往是采用老师讲授、学生听取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程考核体系不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通常是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主要包括词汇、中英文翻译和阅读理解等等,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大学英语考核相似。这种单一陈旧的考核形式显然无法科学、合理、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策略

大纲中指出专业英语为必修课,且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学时。而实际上,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是一门选修课,教学时数仅34学时,被安排在第六学期。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为“词汇+语法+翻译”,仅仅靠课堂的34学时很难学得全面。因此,必须推陈出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策略。通过创新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听:能够基本听懂环境专业方面的英文讲座、纪录片、新闻报道等;说:可以就专业知识进行简单交流,能够讲出自己的学术思想,尝试做英语报告;读: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能根据不同需要对英文专业文献进行精读或快读,获取所需的重要信息;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完成英文简历、英文文章摘要等的撰写。译:能够借助词典翻译环境类英文文献或原版书籍等。其中,教学重点仍然是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适当穿插听、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革新课程内容。①精选教材章节。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文大多来源于欧美大学相关专业的一些教材、硕(博)士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杂志、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从网站下载的材料、报刊科技评论等,内容涵盖了相关专业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研究动态。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张晖等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二版)。课本分为20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1篇课文和2篇阅读材料,基本上涵盖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主要内容。但在有限的学时下,不可能每篇课文都精讲,因此采取每一环境主题选取1~2篇课文进行精读。

根据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慢讲解速度,偏重专业词汇的讲解,侧重于典型句型的理解和翻译;教材其余课文请学生在课后阅读思考。②穿插专题环节。专业英语大多数词汇是由基础词汇转化、派生或合成而来的,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能用构词法来认识单词,开设了“如何查单词”和“如何一眼认出英语单词的意思”专题。专业英语中数字、符号、公式、化学反应式等的读法大部分同学都不清楚,为了使同学们掌握正确读法,开设了“一些数学关系及化学反应的正确读法”专题。此外,为了使同学们了解英语科技论文的构成及投稿、标题的翻译、摘要的写作等,开设了“英语论文格式和写作”专题。在各个专题的讲解过程中,同时给予学生们实践锻炼的机会。比如,请同学们课后尝试查一些专业词汇、利用构词法辨认单词词义等。③解读专业文献,学习专业英语。除了以上这些内容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学内容应该兼顾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基础知识与前沿热点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学内容越新越好,内容应与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前沿热点保持同步。因此,教学内容可以选取一些国外相关专业技术期刊或报纸上的文章,且要与时俱进,专门安排几个学时,用来探讨这些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转移教学主体。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应努力使学生成为“主角”,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即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进行互动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以课堂课文精读为例,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自行划分句子成分,找到主语、谓语和宾语,即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后将句子的修饰成分提出来,按照中文习惯添加到句子中去;最后在理解前后文语境的基础上,组织成完整的句子,避免断章取义。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翻译方法,掌握翻译技巧。教师根据学生的翻译情况,与学生进行互动,并给予点评,逐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课外任务型教学方面采取的做法举例如下:在学习“Introduction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ndScience”时,请学生课后自行阅读材料A和B,学习新单词,并且思考如下问题:①Asanenvironmentalscienceundergraduatestudent,whatisyouropiniononyourmajor?②Whichisthebiggestproblemofdrinkingwaterintheplaceyoulive?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同时这种方式对教师的积极性及对教师的要求都相应提高。实际上,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师的角色,也应如Harmer所说,“是多样性的一种角色,在多样化的教学交流活动中,作为管理者、评估者、组织者、督促者、参与者和智谋者”。丰富教学手段。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作为课堂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在自由和宽松的氛围中,通过积极参与和自由交流完成学习任务。例如:①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教学方面,教师通过专题介绍环节,启发学生运用构词法联想记忆专业词汇,并请学生整理不同类型的专业词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或竞赛,让学生能在词汇整理、词义竞赛和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反复加深印象,最后牢牢记住大量的专业词汇。②在听力训练方面,多方面选取听力素材,包括环境方面的对话,新闻报导与讲座,VOA,BBC英语新闻的节目,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素材,并了解世界最新环境科学动态,如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摄的一部关注全球变暖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被作为教学材料,DIS-COVERY中涉及的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内容,还可下载国外及国内环保官方网站上图文并茂的环保新闻与资料。

阅读全文

微信下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针对微信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机专业学情特点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区分教学目标与实践环节过程。借助微信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通过导课件、点评(测试)以及实践指导等环节优化教学。

关键词:微信;计算机专业英语;信息化教学

0引言

以微信作为辅助的学习载体之一,并将其作为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的手段之一,研究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以及如何应用现代化技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着重将学生培养为掌握微信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应用型人才[1]。据调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80%以上是用英语记叙、传播的,同时计算机领域先进的技术、理论大多是用英语发表、记载的,英语是个人快速、准确地获取国外最新计算机技术动态信息的语言工具。为适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人才发展的需要,响应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迎接建设“新工科”的浪潮,同时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和应用能力薄弱而开展教学改革,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2]。另外,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研究基于微信应用如何提高高校生计算机英语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1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每一门课程的安排都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放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也不例外。课程的安排是否适合教学大纲、学生、教师的现状情况,是否能做到提高教学效率,营造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学习者的具体需求[3]。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为对象,对他们进行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具体从由简到难的常见问题出发,如词汇量累积、语法掌握程度、在注重英语的读与写时是否兼顾到学生日常的交流、学英语是否仅仅是应付考试或者是将来的工作需要、是否有学生是出于热爱而主动学英语以及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自身所处的教学现状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结果如表1所示。

2基于微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阅读全文

国际化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路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也逐渐变得国际化,为此我国需要加快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学进程,培养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为此我们需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出路

1大学英语教学国际化

大学英语教学国际化,其实就是说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走出中国,面向世界,我们需要进行国际化教育,增强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加强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一些具有国际交际能力、国际意识的人才,从而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并通过教育的发展来促进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因为在新的时代,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就导致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也需要顺应这种国际化的趋势。

2国际化背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今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到最后变成了对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而高等院校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随着国际化背景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们精通外语,并且能够从事一些国际交流和竞争,所以我们需要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人才。

3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学生生态意识构建

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要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应自觉承担起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构建生态意识,有助于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推动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好地拓展高校德育内容,培育时代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英语;生态意识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中国也正在经历着产业结构的巨大转型。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日益严重。在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学生教育管理是当前学生培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将生态意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将生态系统由课外引入课内,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将生态思维传递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教育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通过系统全面传授生态环境知识为手段的教育理念。生态教育不仅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要求将生态意识、生态系统、生态思维融入课程教学,通过系统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作为高等学校专门用途英语(ESP)系列教材之一,《学术英语•理工》秉承“以结果为导向”的学术英语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同时,其课文内容以生态环境为主线,将生态意识贯穿于语言教学中,将高校德育和智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语言训练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

《学术英语•理工》采用多种英语教学方法,将语言训练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生态意识。第一,大量阅读的输入。该教材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主题安排至少三篇学术论文或学术文章。教材以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任务为重点,共分六个单元。教材中设定的单元主题分别为:选择(论文)题目、查找信息、听讲座、撰写文献综述、撰写学术文章、做口头展示等。课文内容涉及网络生态、环境生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网络黑客与信息泄露、人工智能的利弊、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核辐射的危害、转基因食物的优势和风险等。第二,定量、原汁原味的、有思想的文章有利于学生对生态意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用1752个词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全球变暖对于气候变化、动物王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造成极端天气的出现、动物数量的锐减和臭氧层被破坏,这些后果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全球变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课文通过列举数据、引用例证的方式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可读性,将大学英语由日常语言交流学习推向了学术思考的新高度。作者通过数据例证的方式证实在过去的70年间,地球比上一个千年的任何时候都要热,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种变暖在急剧加速。虽然可能会有年长的亲戚告诉我们他们回忆过去的某个时候,那时夏天更热、天空更蓝,但与客观数据相比,这仅仅是选择性记忆的情况。课文以不断上升的气温趋势这一事实为依据追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源:除了人们熟知的工业废气的排放之外,还有太阳输出的变化(黑子周期)和火山喷发等因素,并详细阐释了这些因素导致气候变暖的过程,引起学生对于生态意识的辩证思考,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深度,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地看问题。第三,以生态项目教学为主线,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技能和学术素养。《学术英语•理工》突破语言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态项目教学研究,在培养学生系统了解有关生态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每一部分都可以结合课文中核污染与人类健康这一主题进行生态项目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文献综述的撰写技巧和学术规范的相关知识,又可以将学生置于生态保护、人类健康这一宏观背景之下,运用课文练习撰写文献综述或课程论文,并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汇报交流,有助于学生系统、精准地提高语言技能和生态意识。

2生态系统由课外引入课内,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一般来说,第一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有别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对以语言技能提高为核心目标的大学英语第一课堂的补充,包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关英语综合技能提高的一系列活动,其内容可涉及经济、文娱、学术等各个方面。《学术英语•理工》通过在教学单元中插入以关生态环保为主题、以听讲座、做口头展示为形式的第二课堂相关内容,将生态系统由课外引入课内,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学术英语•理工》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将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通过设置听讲座、做口头展示等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整合大学英语课内课外两个维度,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实现学习与实践的高效联动。教材从听前准备、讲座介绍、例证解析、指示信号词、记笔记等几个方面较为系统地为学生听讲座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巧和建议。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讲座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指引以及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任务”以语言运用为主要导向。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学术英语的文章的行文模式以及生态环保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掌握,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感悟能力,能针对有关生态环保的相关主题较为清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评论,具有一定的数据收集整理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本单元从听讲座的本身入手,在介绍技巧方法的同时,每一部分都配有以任务为导向的讲座视频。如第二节Lecture10,课本以两类题型(选择、简答)的形式,设置了两项任务,要求学生在观看讲座的同时解决相应的问题。如:演讲者是如何引入讲座的主题的;演讲者有关能源利用效率的态度是什么;演讲者有关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建议是什么等。题目设置以演讲者为主体,突出了讲座的实际效用;演讲者的内容与生态环境有关,通过数据、推理、提问等方式与观众互动,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课内外相关内容对课本中的任务进行改编和补充,将其设置为完整的任务链,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讲座的效率和技能。同时,在生态项目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生态良心提高生态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价值观。课本从口头展示的准备、组织口头展示的内容、使用适当的语言、做演讲、使用直观教具、回答现场提问、参加小组讨论等几个方面较为详尽地阐释了如何做一场优秀的口头展示。在大学英语日益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背景下,学术英语口头演讲打破了教师单向的知识传递与灌输,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组织交际活动为特色的良好学术氛围。教材任务的设置中,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图示和给定的主题(全球变暖及其影响)做口头展示,引导学生从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以及对野生动物行为的影响、雪线的上升和物种的灭绝等三个方面分析全球变暖的影响并做口头展示。学生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例证、辅之以PPT或者讲义的形式,以小组或个人讲述的方式在课下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或小组讨论。这些形式丰富了大学英语教育第二课堂,提高了学生口语和交际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将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生态平衡的意义更主动地传递给大众,使大学英语自觉主动承担起生态道德教育的伟大责任,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阅读全文

一流科技期刊发展思考

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各“双一流”建设高校,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要破除论文“SCI至上”的错误导向,探索建立体现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的科研评价体系;其他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参照执行[1]。《若干意见》印发后,立即被各大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大量转发,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值得关注和解读。本文在分析《若干意见》印发背景的基础上,探讨其给我国科技期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在破除论文“SCI至上”后一流科技期刊发展的若干思考。

1《若干意见》印发的背景

SCI论文是指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首开重奖SCI论文之先河,至今已有30多年,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对SCI论文相关指标的追求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SCI论文相关指标异化成了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科研人才学术水平评价、学科专业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方面最核心的指标,科研人员迫于评价压力一窝蜂地追逐SCI论文,甚至把发表高影响因子、高被引的SCI论文当作科研工作的根本目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9年的最新统计结果,2009—2019年间(截至2019年10月),我国科研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260.64万篇,位列世界第二位,数量比2018年统计时增加了14.7%[2],且每年用于发表SCI论文的费用相当惊人。论文“SCI至上”违背科技发展规律,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陆大道院士指出:“中国科研资金、方向正被西方国家的SCI所支配,我们的科研人员贫于创新、贫于思想!”[3]中国科研被SCI支配,带来诸多恶劣影响,如:部分科技工作者价值观被扭曲,为了发表高影响因子、高被引的SCI论文,紧跟甚至照搬国际上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式,忽视国计民生、国家发展急需的卡脖子、卡脑袋的问题,脱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研究方向,“SCI及西方杂志的编辑部,间接操纵了我们的人才选拔,间接支配与操纵了中国大笔资金的投向”[3]。正如汪品先院士尖锐指出的:“现在我国有不少单位,从外国文献里找到题目立项,使用外国仪器进行分析,然后将取得的结果用外文在国外发表,获得SCI的高分以后再度申请立项。这种循环看起来也是科学的进步,但实际上是外国科学机构的一项外包业务。”[4]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破除论文“SCI至上”、优化学术生态的呼声十分强烈[5]。很多期刊同人认为,过分重视SCI的科研评价体系严重影响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进程。任胜利等[6]认为我国的科研评价以“SCI”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大量的优秀科技论文外流,使国内的科技期刊特别是大量的中文科技期刊优质稿源匮乏,使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孙涛[7]认为目前“唯SCI论”的科研和人才评价体系严重影响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王恩哥院士、高福院士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过分注重SCI的科研评价体系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不利[8]。胡升华深刻指出:“学术论文外流还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危害,更深层次的危害在于我们长期将学术评价话语权和优质数字资源拱手让人,最终必将在科研数据话语权和数字资源安全方面蒙受重大的损失。”[9]中国科学院在全国展开的关于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困境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人认为振兴中文期刊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改变过分倚重SCI的科研评价导向[10]。为了回应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办刊人的关切与期盼,创造让科研人员静下心来搞科研攻关的氛围,促进科技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了《若干意见》。

2《若干意见》给科技期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若干意见》的印发体现出教育部、科技部对破除论文“SCI至上”的坚定决心,10条意见,有破更有立,更关注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务实的科研评价系统。同时要求各“双一流”建设高校(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根据《若干意见》,检查修改相关制度文件及“双一流”建设方案,制定实施细则,于2020年7月31日前送教育部科技司,其他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参照执行。由此可见,《若干意见》不是制定统一操作方案,而是由高校制定、试行、验收、推广方案,是一次战略性改变。在其影响下,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一定能破除论文“SCI至上”的错误导向。《若干意见》后,科技期刊界同人纷纷转发、叫好,大家似乎看到科技期刊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但是我们认为《若干意见》给科技期刊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挑战。

2.1机遇

我国科技期刊优质稿源的整体数量将增加。《若干意见》要求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的消极影响,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科研人员、学科和大学评价的标签。《若干意见》印发后,各科技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纷纷响应,如江苏省科技厅2020年4月3日的《省科技厅关于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省科学技术奖中基础类项目的提名条件为: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不超过5篇,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应不少于1/3,不把代表作的影响因子高低作为量化考核评价指标[11];与之对应的2019年的条件则为提供的主要论文论著不得超过8篇,对国内科技期刊论文数等无要求。因此,《若干意见》的印发,必将促使科研评价日益重视国内科技期刊所发论文的价值,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将在未来的科技评奖、职称晋升、人才评价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将使一部分本打算投往国外SCI期刊的优质稿件回流,转投至国内的刊物,从而使我国科技期刊优质论文的总量获得较大的增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