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技培训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技期刊编辑在研究生培养的指导作用
1研究生作者的“两个需要”
1.1研究生作者需要编辑耐心细致,点对点地指导修改论文
在高等院校开设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有学者进行充分研究和探讨[6-7],研究提示,高等院校应依托自身优势,全面开设科研论文写作课程。然而,根据笔者自身经历以及对周边在读研究生的调研,在高校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要么没有专门的科研论文写作课;要么科研论文写作是选修课,并非全体学生都能够学习;要么该课程开设的时段偏早,研究生尚无写作需要故而没有切身感受;要么课程内容枯燥,授课形式古板。实践发现,很多研究生作者缺乏基本的科研写作素养和经验,写作基本功较差。具体体现在,研究生对生物医学类论文的基本写作规范不了解、缺乏总结科研结果的能力、量和单位表达不合规则、图表设计不适宜、语言表达不规范、文献著录规则不合要求等方面。从整体到细节,从论文框架到每一个字词,加上研究生作者个性化的研究领域、写作习惯等,编辑难以统一通过投稿须知等方式一一告知作者,只能依靠一条条审稿意见,一个个批注修订来表达,有时还需要电话沟通,或请研究生作者到编辑部由编辑当面指导。尽管可以请研究生作者参考样稿或范文撰写,但是很多研究生作者还是不知道写作应该关注什么,也没有真正理解编辑想要传达的意思。因此,对于作者,特别是研究生作者,编辑字斟句酌的修稿指导十分必要。在实际修稿中,大到文章框架,小到标点符号,编辑只有一步步引导着研究生作者,研究生作者才能在若干遍的修稿中,汲取营养,获得知识和经验,创作合格的规范的文章。因此,编辑字斟句酌的指导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效果最好的。
1.2研究生作者需要了解领域内期刊特点、编辑处理稿件的流程,了解出版伦理的相关知识
对研究生来说,做科学研究和寻找合适的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是两件不同的事。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和收录范围,如果研究生不了解自身领域科技期刊的特点,不仅会盲目投稿,也会造成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一般而言,特定学科领域内的期刊种类和数目是有限的,如果编辑能够提纲挈领地从宏观层面给予研究生作者指导,将大大有助于研究生选择适合的期刊进行投稿,并提高投稿命中率。以针灸学科的两本顶级期刊《中国针灸》和《针刺研究》为例[8],《中国针灸》旨在全面收录针灸学科领域的科研进展,重视临床研究类型论文,而《针刺研究》是我国唯一集中收录针灸作用机制相关文章的期刊,重在集中报道针灸基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由此,对于临床研究论文而言,投前者更为合适,对于动物实验论文而言,投后者则拥有更高的命中率。对于大多数研究生作者来说,编辑部处理稿件的过程就是一个“黑箱”,不清楚稿件所处的环节意味着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投稿后,往往只能被动地等待编辑部的处理结果。如果处理结果是退稿,也不知如何获得审稿意见或如何转投文章,整个过程较为盲目。此外,一些研究生作者对出版伦理这个概念[9]并不十分清楚。有些研究生作者认为,只要科学严谨地做研究,详实有逻辑地写文章即可,至于文章如何署名、基金项目如何标注、如何投稿等则是“微不足道”的。对出版伦理认知的缺失,可能会造成赠予文章署名、随意标注课题基金,甚至一稿多投等问题。因此,研究生作者应在学习阶段就了解出版伦理的相关知识,明确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也有助于研究生作者从源头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端正治学态度,从而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10]。
2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的实践
鉴于研究生作者普遍存在的“两个需要”,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身体力行,组织了“针灸科研论文写作培训精品班”,集中宣讲的方式,为研究生作者讲解针灸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以及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同时,邀请研究生作者深入编辑部,观摩编辑如何使用投审稿系统处理稿件,如何审稿,如何编辑加工,如何校对,让研究生作者切身感受并了解期刊出版的整个过程。写作培训精品班的学员均由编辑部根据调查问卷作答情况选择,课程设计为两天。第一天集中授课,杂志副主编、执行主编、资深编辑从实例出发,系统讲授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体例和规范,一字一句地带领学员们发现文章的具体问题。第二天实际操作,每3名学员为一组,每组由1名资深编辑负责。学员们近距离观摩了稿件的实际处理流程,看到编辑们如何不辞辛苦地对每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反复、逐字逐句地修改。此外,学员们带来的论文也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次写作培训精品班充分考虑到研究生作者存在的“两个需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培训课程设置巧妙。集中授课的授课者将满满的干货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员,从编辑出版的视角为学员讲授如何解决科研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通俗易懂,又有实用性。实际操作则邀请学员深入编辑部,与编辑们一同进行实际的论文处理分析演练。写作培训精品班学练结合,授课老师水平一流,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地将多年总结的科研论文写作经验倾囊托出;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课程安排充实,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有扎实细致的写作、投稿方法,还有个性化写作指导。这是学员们第一次系统学习和了解论文构思、写作、加工、投稿整个过程,实地接触了针灸科研论文编辑出版的实际工作。学员们收获颇丰,编辑们也在写作培训精品班中受到启发,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基层专科医院小论文产出现状
[摘要]目的:了解某基层专科医院近五年情况,分析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对策。方法:通过检索该医院2013—2017年发表的论文,从期刊及科室分布、论文被引情况和核心作者群等方面分析该院论文的产出情况。结果:近五年共437篇,其中科技核心以上期刊98篇,占22.43%;被中国知网收录192篇论文,总被引频次365次,篇平均被引1.9次;专科和学科论文产出质量高;科技核心以上论文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但核心作者数仅占卫技人员的2%。结论:目前尚存在论文产出质量不高、核心作者群比例低等问题,建议加强营造科研氛围,注重论文书写和投稿方面的培训,以科研项目和学科建设推动论文产出,同时培育核心作者群,合理制定论文指标,以促进高水平论文和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基层医院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基层医院;论文产出;对策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而医学论文则是医学实践过程中的医学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医学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名医务人员医学成就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1,2]。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多种原因,医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目前已成为制约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发现影响论文写作的瓶颈,从而找到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论文产出的方法和对策是放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某基层专科医院的最近五年论文产出的相关因素和特点,并提出相关对策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知网、维普咨询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作为检索源,检索某基层专科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时间为2013—2017年,同时结合该院科教科登记发表的论文,该院人员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共437篇。《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是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两者都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优质期刊目录。后文分别简称为北大核心、科技核心。
2结果
统计得近5年该院共发表文献437篇,其中中文429篇,外文8篇。
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黄金发展期的到来,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不断变革,尤其是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所显现出的集聚发展和技术创新态势,以及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出版平台显现数字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出版物趋于专业化。作为科技期刊重要一员,省级科技期刊是刊登区域科学技术动态,公布和展示科技领域的新发现、创新成果和新技术等重要平台,其反映了科研发展的动态与水平,是外界观察和了解科技动态与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本文以《新疆农业科学》为例,探索研究与实践省级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技术途径,对省级科技期刊在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进步等科技创新中发展提供参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疆农业科学》出版信息数字化程度不高、期刊国际化影响力尚不够高、期刊载文信息挖掘不到位、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够高,出版效应专业化程度尚不高等已成为困扰期刊创新与影响力提升的主要“技术障碍”。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数字化新手段及先进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不断提升《新疆农业科学》的影响力,顺应信息化、数字化和新媒体发展的潮流,适应社会公众、创新科技和管理人员等对于期刊的新要求和新需要。研究《新疆农业科学》及创新发展及其影响力提升的模式和途径并付诸实践,以期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新疆农业科学》近五年(2012-2017年)刊登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与评价:包括刊登论文的机构分布、学科分布、作者构成、基金项目来源及分布、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获得科技进步奖项目产出论文数等的分析研究。抽样统计近三年(2013~2015年)获得新疆科技进步奖的农业奖项产出论文在《新疆农业科学》数量和比例。
(二)方法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发展现状、面临问题
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800余种,其中仅360种左右来自民族地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占比不到8%;期刊的学科分布比较全面,涵盖理、工、农、林、牧、医、地质、天文等领域;学术类、技术类、综合类、科普类期刊各有侧重;办刊主体中,高校学报占多数,其次为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少数科技期刊为企业创办。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动,民族地区科技期刊也逐渐普及了电子版等版本。
(一)2014年CSTPCD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部分地区分布
根据2014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显示,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数排名前三的地区是北京、江苏和广东,分别是66999篇、46555篇和31481篇。民族地区科技论文数以5个自治区为例,排名最高的是广西为9296篇,最低的是西藏230篇,5个自治区科技论文总数为23931篇,比全国排名第三的广东省还少7550篇。我国民族地区的科技期刊整体上排名较靠后,无论是论文数还是比例均较低。
(二)2013—2014年我国部分地区基金论文比与基金论文数变化情况(CSTPCD)
2014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显示,2013—2014年基金论文数比最高的是北京、江苏、广东,5个自治区排名较靠后,单纯从基金论文比上看,差异不大,但从基金论文篇数看,差距极大。排名第一的北京基金论文篇数为40688篇,排名最后的西藏仅168篇。5个自治区合计16289篇,比排名第三的广东少2622篇。
(三)2014年我国部分地区基金论文比与基金论文数变化情况(SCI)
科技期刊在诚信协同治理中作用
摘要:“透明性”是科研诚信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具有4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维护出版规范的守门人、严守审校流程的控制人、维护同行评议权威的责任人和科研诚信协同治理的倡导者。科技期刊的上述4个作用不宜夸大,且应同机构开展积极互动和信息共享,才能负责任地履行自身在科研诚信治理中的职责,进而对推进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透明性;学术诚信;协同治理;科技期刊
近年来,随着科学共同体对科研诚信的关注度增强,“透明性”通过资助、评价、监管等机构的规则制定、教育培训和调查程序等环节,被引申为科研诚信协同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认为,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的透明性(transparency)最初在出版环节达成共识,即“出版透明”[1]。进一步发展,透明性还包括“研究透明”,即研究人员在研究设计、执行和发表成果等环节保持透明[2];以及“监督透明”,即学术监督机构在规则宣讲、程序合规、专家复审及结论公开等环节保持透明。科技期刊作为科学发现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应在强化自身保持学术出版规范的同时,开展对透明性的研究和实践,体现其在保持透明性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进而与研究人员和监督机构一道推进科研诚信的协同治理。
1综述
1.1共识。Gabriele提出应重新思考科研领域中资助、出版、教育、监管、实验技术和学术氛围的关系,以增加透明性[3]。Kretser等提出应通过再现研究、建立开放科学标准、鼓励期刊发表“意外”研究成果和出版透明等,以鼓励负责任的科学研究[4]。Moher等在总结第六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研究论文中讨论了“透明性”在科研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认为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成果、数据共享等核心环节应遵守学术规范、保持透明性[2]。根据以上学者观点,透明性应是科研诚信治理中的基础性概念,它既可以联结科研活动中的计划、执行、出版和评价,也可以联结科研规范的规则、共识、惯例,还可以联结学术监督中的教育、调查、处理和信用修复等环节。失去透明性,则学术机构、科学共同体和监督机构就会陷入谷仓效应,在维护科研诚信的成效上事倍功半。因此,透明性问题也是世界科研诚信大会关注的议题,其宗旨“促进科研人员、教学人员、教育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科学出版相关编辑和审稿人等相关各方交流与经验分享,建立协同推进负责任的研究”[5],更为协同治理提供指南。
1.2透明性的特点。首先,透明性意味着共享(sharing)信息。我国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各成员之间要共享信息,并有“重大科研诚信案件应加强信息通报与公开”和“加强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的协调配合、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6]的要求。其次,透明性意味着公开(openness)信息。科技主管部门制定科研诚信治理的政策并将之到网络上,国内学术监管部门对学术不端案件的通报,期刊通过撤稿、更正和发表关注声明[7],甚至通过撤稿重登的方式[8],向学术界展示透明性。最后,透明性必须是双向(bidirectional)行为。只有公开,不一定透明。例如,在学术调查案件中,隐去关键信息后进行公布,常常会被认为调查处理过程不透明[9]。仅有共享,也不一定满足透明的要求。例如,仅仅在联席会议机构间的共享信息,未对第三方特别是科学共同体共享该信息,则也会影响透明性。忽视这些特点,将会对透明性的理解造成偏差。
1.3科技期刊的透明性。科技期刊在维护透明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期刊通过采用专家评议和独立审校流程的方法,参与科学新发现的过程并向学术界传播其科学价值,并通过坚守学术和出版规范,采用公开或共享等手段,对科学发现过程中的错误、不当或不端行为进行纠正,从而维护透明性。表1展示了透明性的含义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显示科技期刊通过维护透明性参与科研诚信的协同治理。
农业科技期刊对科研创新服务的作用
农业科技期刊是记录农业科研成果、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是农业科研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承载着报道农业新成果、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在推广农业科研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素质、促进人才交流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因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来源可靠、数据准确、论证充分、结论明确、查询方便等特点,是农业从业者获取目标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农业科技期刊还是农业各学科科技信息的交换中心,在促进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同时,还起着指导生产实践、科技咨询、成果转化的作用,它对启迪、支持和引导农业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农业科技期刊对科研创新服务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四大功能,即科研传播功能、科研导向功能、科研提升功能、人才培养功能。本文浅析省级农业科技期刊在科研创新中四大功能提升的途径与对策,使科技期刊不仅成为科技创新交流的平台,更成为科研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科研传播功能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信息的媒介,是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功能,稿源是关键。在丰富的稿源中优中选优,提高办刊质量,才能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吸引更多读者。在扩大刊物受众面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优秀作者投稿,从而使刊物进入良性循环。期刊稿源的多少和读者受众面的大小直接影响期刊科研传播功能。
(一)多途径拓展稿源
科技期刊编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向本刊稳定作者群和潜在作者群组稿约稿,为作者提供高质量的及时到位的服务,激发作者科研写作热情,为刊物赢得高质量论文。省级农业科技期刊多为本省科研院所主办,期刊编辑除向本单位的科研专家约稿外,还要调动编委与审稿专家的积极性,可以定期向本刊聘用的有较高学术素养的编委约稿,并充分调动编委的积极性,希望编委多向其同事、同学、校友等宣传刊物,并能积极给刊物荐稿,借助编委的影响力为期刊组稿。还可通过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向各地参加会议的专家约稿。或利用刊物的重大活动组稿约稿。约稿要注意约稿技巧,并长期坚持,保持约稿的连续性,与科研人员保持长期、有效、深入的联系[4]。编辑部可经常性地组织科研专家参加学术期刊质量提升座谈会,听取专家的办刊建议。由科研单位主办的科技期刊,建议主办单位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并鼓励本单位的科研人员为本刊撰写论文,从而为期刊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二)重视区域外同质同类稿件的刊登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地域性,决定了农业科技信息也具有地域性。农业科技信息必须符合相应的农业生态条件,否则,就失去了信息本身的价值[5]。作为刊登农业科技信息的省级农业科技期刊,必须重视本省区相应的生态、气候条件,但又不能局限于只刊登区域内稿源的传统思维定式,要重视区域外稿源收集与挖掘,特别要着眼于生态条件相似地区同质同类科研稿件的收集、刊载,为本省科研工作者了解区域外农业研究动态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刊物在本省的影响力与受众面。
科技期刊英文水平影响因素探析
当今时代,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期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样也在面对着更新一轮的机遇。为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众多期刊进入SCI等国际知名索引,其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作为检索的重要环节,也直接影响了期刊被检索的准确度和被引用率。作为衡量科技期刊水平的重要环节,英文水平的高低从侧面显示了文章的质量,也反应了整本刊物的水平。文章从期刊编辑的角度,对影响科技期刊英文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科技期刊质量提供可行的参考途径。
一、影响因素
(一)作者。作为影响科技期刊英文水平的最根本因素,作者的教育程度、科研水平及写作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教育程度是影响科技论文英文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这也与作者的科研水平和写作能力息息相关。教育背景和科研水平所提供的是基础,写作能力则是浓缩、提炼、表述和总结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优秀的写作能力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有些作者有着深厚的教育背景和科研能力,自身学术水平较高。但受个人写作能力限制,或者英文水平限制,无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好地用文字表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而一些作者的写作能力虽然不错,但受教育背景和科研水平制约,或者不通晓科技论文的写作规则,写出的文章没有科技论文的语感,影响了文章的整体水平。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用简练的语句总结出来,提炼精进,避免赘余和口语化表述,使文章更符合科技论文的要求。有了良好的写作能力,也仍需英文写作能力的支撑。英文不是简单的从中文到英文的转换,而是要根据语境和科技论文的要求进行转译,切不可生硬直译。应注意第三人称、科技论文常用的词汇和时态的使用,保持行文通畅,语法准确。注意中英文差异,从行文差异、语法结构等方面考虑英文的行文和句式,以表达清晰、流畅为主。英文的参考文献也是影响文章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引用得当,尽量选取可信的一手资料,以提升文章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英文的原版资料更具有参考价值,在引用时应尽量选用原文,而不是只看转译或转引的资料。
(二)编辑。除作者外,一篇好的文章也离不开编辑的贡献,好的编辑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虽然不直接参与文章的创作,但编辑在编排和文字处理上可以依靠编辑专业知识和文字处理技巧,帮助作者对英文部分进行加工整理。作为编辑,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对其进行整体判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编修方案,以确保文章的英文质量。部分作者不重视英文摘要,会选择用翻译软件一键转换,也会出现一些词不达意的现象。翻译软件虽然在专业词汇上有一定优势,但不了解中英文的语句结构的不同,翻译较为生硬、机械。翻译软件容易因为程序化断句,把不相关的词语拼凑在一起,翻译出来的文字也就与原文相去甚远了,这就需要编辑对英文质量进行整体的把关。其次,科技论文对词汇和语法也有一些特定的要求,编校时需帮助作者进行核对。由于科技论文专业词汇较多,涉及的专业性较强,所以进行修正的时候要保持与作者的沟通,避免发生偏差。编辑科技论文需要较高的科学素养,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应有清晰的判断。英文编辑的英文水平虽然较高,但科技论文的专业词汇偏多,专业科技英语的应用并不一定熟练,需要在关注英文的基础上,注意科技论文的特殊性,表述应简洁客观。再次,英文参考文献也需遵从国家规定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不可缺失必要的著录项目。编辑需认真进行核对,填补缺漏,同时要确保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三)沟通和交流。文章的成功与否与作者和编辑的沟通也是密不可分的。适当的沟通交流有利于理清文章的脉络,使文字通顺,也可以提高专业性和准确性。对于编辑而言,一方面需要核对文章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持与作者的交流,避免误改、误译英文摘要。编辑的工作依附于作者及其作品,工作的创新性也离不开作者及作者本身[1],因此更应注意与作者的沟通交流。
二、结论与建议
(一)坚定文化自信,做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要做好一本期刊,尤其是一本英文科技期刊,就要首先有自己的“底气”,树立良好的办刊信念,从精神的层面先做好“走出去”的准备。打好思想基础,明确目标和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下,综合学习中外办刊理念的精华,遵循国际编辑出版的要求和规范的同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办刊道路,建设符合新时代新需求的英文科技期刊,为推进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努力向通往出版强国的道路奋进。
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
[摘要]学年论文是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平台类专业课程。基于国内相关高校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相关规定,以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为例,阐释了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中的管理创新、现实困境与提升策略。强化指导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合理的指导教师奖惩机制,加大学术规范性和科学性培训,强化学术理论与方法论修养的培养,拓展调研支撑经费来源渠道,是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学年论文;管理困境;管理创新
学年论文是本科生学术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关键性专业平台课程,与毕业论文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目前,在学年论文的管理与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学生对学年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1]、对学术缺乏足够的敬畏[2]、学年论文定位不明确和力度把握不当[3]、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且缺乏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4]、材料拼凑现象严重且创新性不强[5]、存档不及时及产学研脱钩[6]、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不衔接等问题[7]。针对这些问题,学界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强化学年论文在教学大纲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8],建立确保学年论文选题科学性的保障机制[9,10],理顺学年论文指导机制与本科生导师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师生双向选择机制等关系[11-13],实现学年论文管理系统的科学设计并强化学年论文过程管理[14,15],实施与学年论文相关的课程改革[16,17],以及理顺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之间的衔接关系[18,19]。尽管学术界针对学术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然而仍缺乏针对经济类专业学生学术论文管理和实施困境与策略的专门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国内相关院校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的经验整理,以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为例,阐释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创新、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问题。
1他山之石:国内高校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中的经验借鉴
为了搞清楚国内高校在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中的好做法和优秀经验,笔者于2017年8~12月间,基于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搜集和整理了相关高校或学院涉及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等的相关规定,并重点收集了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的相关规定,如表1和表2所示。
1.1国内高校对学年论文开课学期的设定
多数学校对学年论文开课学期都有明确的规定,仅有少数学校的规定不太明确,如黑龙江大学规定学年论文应该在专业必修课程基本结束的学期内。多数学校认为学年论文应该开设在第5学期或者第6学期,也有部分学校认为可以在第4学期开设。从学校层面看,大多认为学年论文仅应开设1次,仅有部分学校在第4学期和第6学期分别开展1次学年论文。学院层面对学年论文开设学期的相关规定基本与学校的规定一致。多数学院都强调应该在第6学期或者至少是第3学年开设学年论文课程,部分学院也认为学年论文在每个学年都应开设,如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等。学年论文开课学期是该课程实施的重要细节。开课学期过早或者过迟,均不利于该门课程作用的发挥。学年论文的开课必须建立在学生对专业学习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而且应该与毕业论文写作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周期。由此,学年论文课程的开设最好应该放在第3学年。由于第3学年第2学期专业课程大多比较繁重,且部分优秀学生已经开始筹备考研,学年论文课程宜开设在第5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