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经费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技经费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技经费管理

质检机构科研项目管理探析

摘要:

质检机构传统科研管理在人员能力、管理模式以及经费监管等方面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只有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将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科研制度上进行创新,经费使用环节上进行掌控,才能使质检机构科研工作提升管理水平,走向课题管理精细化道路。

关键词:

质检机构;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创新管理

为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科技竞争先机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随着各级部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经费成本的大力投入,质检机构更加注重自身软实力方面的建设,科研能力和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各质检机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技术机构能力得到空前发展,在重大质量安全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科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模式,是当前质检机构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我国质检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1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单一,信息化程度低

阅读全文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探析

摘要: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科技是国家发展之重器,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提速,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科研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我国,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投入的经费日益增多,如何管理这些科研经费,并将其合理合规的使用在科研项目上是高校内部管理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内部的管理控制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做出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控制管理;探讨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关系着其综合国力的强盛与否,科研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国家在科研方面投入经费与日俱增,特别是高校,其科研经费众多,来源不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在高校整体内部经济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合理的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可以更加快速的提升科研的创新发展。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弊端

(一)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完整

纵观各地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不完善与内部控制不健全者不少。对于任何管理而言,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体系,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控制也不例外,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解决多方面难题,管理制度是一个标准,使高校在遇到管理方面的问题时能够有的放矢。同时管理制度也是底线,少数人员为徇私利涉及舞弊甚至违法犯罪的例子已经在无数纪检监察部门曝光的案例中得到了验证。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为科研经费管理明确了安全范围,限制着相关人员的行为。在如今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个重要不足便是部分管理者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意识不强,认为科研经费是“唐僧肉”,谁都可以咬一口。因此高校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管理者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给了少数舞弊者可乘之机,那极易引起连锁反应,其他科研工作者也会忽视科研经费管理,有意无意的模仿少数舞弊者,这会让高校在科研管理中变得被动,容易出现问题。

(二)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科研项目财务执行质量评价

[摘要]科研项目的财务执行质量评价往往是项目结题验收时的一个薄弱环节,制订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案有利于指导科技人员合理运用科研经费,促进科研实验的有效开展。文章分析了科研项目财务执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了超支与结余评价,子项目之间的经费比例评价,项目验收方的容忍度评价,市场行情变化的评价,项目财务执行情况与实际完成情况评价等关键指标,同时建立了数学评价模型。

[关键词]科研管理;医院管理;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定量评价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议对我国科研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1]。科研的创新离不开创新的科研管理[2-3]。当前政府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力度加强,如何将科研经费有效地投入科研活动中,科研经费的财务执行质量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4-5]。科研项目的财务执行就是按照申报时的财务预算开展研究任务。但经费预算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常难以完全按照事先计划的那样执行。如执行质量不好,则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例如项目经费超支,实验材料物价上涨等因素可能导致项目经费紧张,经费违规使用等情况[6-9]。此外,因为科学研究自身的不可预期等风险,出现的种种问题最终可能导致项目在结题验收时财务审查不过关[10-14],项目负责人会受到相应的惩处。因此,建立一套科研项目财务执行质量的评价方案,有助于指导项目负责人合理的使用经费,规避经费使用中的风险。本课题就临床纵向科研项目(政府部门批准立项拨款的科研项目,这也是医学科研项目的主要来源),针对当前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15-18],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且在实际科研财务管理工作中,本方案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1医学科研项目财务执行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1.1不按预算执行

项目在申请之前做好相关经费开支预算。但实际上一些立项部门对财务审查不严谨[19],重视项目本身的研究水平,忽略其财务开支的合理性。加上预算并非实际研究所需,项目负责人只能凭经验填写财务数据。项目立项后往往按照科研开展实际需求来开支,忽略了相关预算的上限。

1.2疏于对市场行情变化的预测

阅读全文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机制优化路径分析

摘要:科研经费使用不端及腐败问题多发,外部监管作用受限,内部监管存在碎片化、信息不共享、责任不明确、惩处偏宽松、课题组监管意识不强等问题,而行政主导资源配置等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不足更在根源上诱发经费滥用。因此,以刚性惩处为前提、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整体性监管、强化教育引导是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经费管理方式

高校作为国家科研主力军之一,伴随经费大幅增加,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腐败问题频频发生。科研经费使用腐败问题不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腐蚀科学精神、校园风气,而且对学生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妨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科研经费监管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关注。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指出全额预算管理、经费下拨方式、报销制度等与科研规律不相符[1],顶层制度供给不足、监管滞后于科研增长、智力劳动的补偿不足,行政管理主导科研资源配置使搞研究变成弄资源[2]等科研经费使用乱象成因,并指出通过健全制度、改进预算、加大监督、实施经费公开等监管对策。本文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监管现状与经费使用乱象产生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分析,探寻对策路径,以期对健全高校科研监管机制有所助益。

一、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现有监管机制

高校科研管理是高校内外管理部门以及人员配置科研人、财、物等要素、安排科研事务,从而达到科研目标的过程。所谓监管,即监督管理,与一般的管理实践比较,它更注重的是控制和纠偏。从立项开始,科研经费监管就贯穿科研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也是实现科研目标的重要手段。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机制指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机构、监管手段、运行方式以及相互关系,包括监管运行的内在结构、功能与作用。

(一)外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

高校科研经费外部监管主要采取顶层制度设计、竞争性招标(预算控制)、中期抽查、科研项目审计和合同监管等方式。第一,顶层设计越来越注重双向激励,即将放权、监管、服务相结合。一方面,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基本建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另一方面,强化过程与事后监管,对违法违纪问题加大查处。一些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也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大胆改革,强化科研项目立项和验收环节的管理,而将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顶层设计为高校内部监管提供制度依据。第二,竞争性招标(预算控制)成为有力的监管工具。2002年,国务院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在科研项目立项中全面推行课题制。虽然2015年国务院宣布该文件失效,但课题(项目)制已然成为我国科研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形式。课题招标立项模式引入部分市场竞争机制,提升科研资源配置效益。课题招标使申报人必须合理制定预算,并控制科研经费支出,从而在投标竞争中胜出。获得项目后,课题负责人须按照预算要求管理经费支出,不能背离预算。预算成为科研管理机构监管的支出依据。第三,中期抽查、科研经费审计、专项检查的监管作用不断加大。近年来,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不断加强。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开展巡视、抽查和专项治理,查处了大量科研经费案件,起到了震慑作用。各级审计部门加大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并移送大量问题和案件线索。立项单位在课题结题时要求科研人员提供经费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这些监管措施都有利于遏制科研经费使用的乱象。第四,合同监管。对横向课题来说,委托单位通过订立合同,保障合同实行来施加监管。委托单位根据合同实施情况,以控制资金拨付来保障结果产出,但对经费具体使用支出关注不多。

阅读全文

纵向科研经费绩效管理制度优化

摘要:为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4年后国家先后多部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大幅提高了绩效经费的比例,并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文章以A大学为例,通过研究其绩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委托理论、权变理论和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提出其绩效管理制度优化方案。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关键词:大学;绩效管理;优化;问题

一、引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在2%以上,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标准(1.5%~2.5%),这表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开始,国务院、科技部及财政部陆续多部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相关管理工作的重要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中央财政科研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优化了科研绩效管理,提出了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强化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科研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体现科研成果的有效绩效评价机制,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新要求。我国的绩效经费管理分别经历了探索阶段、规范阶段和完善阶段。目前,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含绩效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大,相应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和绩效管理办法,妥善处理好间接经费使用和科研人员绩效激励之间的关系,并真正实现绩效经费与科研人员实际贡献挂钩的一致性。本文将结合国家相关新政策的要求,以A大学为例,分析其绩效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完善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二、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A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现行绩效管理制度包括《A大学理工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和《A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2017年3月6日),学校各层级在纵向项目间接费用上的管理架构、权责分配及其与科研新政新要求的呼应关系如表1所示。综合分析表1,可以得出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下。1.A大学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分配比例较为清晰,学校向项目组发放绩效支出主要依据项目的年度进展、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关键环节。但是,在间接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缺少了审计部门的相关职责,这与中办发(2016)50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2.项目组成员的绩效支出直接由项目负责人发起,而个人绩效的发放依据主要是项目组成员任务分工和完成情况决定,但是发放的具体比例没有参考标准,主要由任务负责人直接决定,缺少相应的绩效考评方式或指导意见,这与中办发(2016)50号、财科教(2016)113号、财科教(2017)6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

三、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优化研究

阅读全文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管理分析

摘要:

国家从2008年起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但经过8年的发展,该专项资金的运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资金效能的发挥。本文聚焦研究资金规模较大的科研专项经费,通过分析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意在进一步提高科研专项资金控制流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经费管理

一、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自2008年起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更新三方面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专项经费的设立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创造了条件,但如何管好用好这笔经费,发挥最大效用,如何建立稳定运行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新机制,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营造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促进实验室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实验室、依托主体单位以及主管部门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释义与现状

阅读全文

科研院所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研究

摘要: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是我国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的关键举措。文章结合我国科研院所经费管理现状,提出科研院所落实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需要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健全科研诚信机制、破解科研经费“报销繁”三点要求,阐述科研院所当前内部管理制度与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与内审监督有待加强、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重与对其正向激励措施不到位的六个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路径。文章的研究对科研院所加强经费管理水平、提升科研人员满意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会计监督科研诚信“报销繁”问题

一、引言

2014年3月起,国务院发布一系列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政策文件,其中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法〔2021〕32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在全面归纳以往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升“放管服”改革的力度,要求经费主管部门实施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方式。具体表现在:经费主管部门下放经费管理权限、提高课题间接费用比重、下放预算调整审批权限、扩大经费承担单位科学研究自主权、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经费支配权,改革的宗旨是为了激励科研院所及科研人员产出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培育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生态特征。“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科研院所在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科技创新中的主体责任和主导意识,转变科研院所在经费管理中被动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角色。科研院所经费管理角色的转变强化了科研诚信机制建设的必要性,科研院所需要加大对科研诚信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对重大失信问题零容忍机制,确保主管部门下放的权力不会助长科研舞弊和腐败风险。科研经费“报销繁”问题长期困扰科研人员,“放管服”改革要求科研院所优化报销流程、松绑预算科目控制,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对经费管理提质增效[1]。科研院所现行经费管理体制呈现管理细、碎片化、不统一的特征,经费使用的限制性因素过多会限制科研人员科技创新动力的发挥,科研院所在本轮“放管服”改革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机遇、冷静应对挑战,围绕经费管理过繁限制创新活力发挥的困境,坚持问题为导向、需求导向、战略导向,精准定位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人财物三方协同配合,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破解难题,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顺应当今世界大科学时代的发展特征。

二、“放管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求

(一)“放管服”要求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放管服”改革前,项目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严格、细致,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课题经费管理的灵活度不高,其职责主要聚焦在提供基础支撑服务、监督执行经费预算、配合项目审计验收三个方面。面对“放管服”大环境,科研院所需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晰、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操作流程,增强对经济业务重大风险的预防、防范和应对能力,扎扎实实承接好上级部门下放的权力,避免出现权力放任无监管局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加强“管”和“服”,其目标是有效衔接“放”,通过科研院所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资金安全,授予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自主权,尊重科学研究规律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2]。

阅读全文

内部审计下科研企业经费管理优化浅析

摘要:以内部审计视角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审计视域下提升科研企业经费管理效益的重要性,结合科研企业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有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与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科研经费;经费管理

科研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具有核心作用,是项目以及企业的一项刚性支出,同时也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根本。受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我国相关部门在科研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获取科研经费的方式由单一演化为多元。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科研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的发展战略,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因此,如何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发挥科研经费的价值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切实针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进行深度优化是现阶段我国科研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1内部审计视域下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国民生活条件以及物质条件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加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科研企业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的态势下,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逐渐提高。科研经费是企业科研项目研发,提高科研企业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支撑点,同时也是科研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鉴于此,基于内部审视域,对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以及模式进行优化,对强化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以及提升科研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2]。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财务部门可针对科研经费进行全面、动态以及针对性评估,结合科研项目与科研计划,在科研经费的使用方面进行动态调整,一方面可以帮助科研企业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以此提高效益。因此,基于内部审计视域对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依托统计学、会计学以及管理学的知识对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实现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合理化、规范化以及严谨化,促进科研企业可持续发展。

2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科研企业管理人员深刻认识了依托内部审计工作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优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经费管理过程中,企业没有明确、规范以及系统建立有关管理机制和管理形式,导致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沟通缺乏通畅性,双方信息不对称。由于科研经费来源存在差异,导致财务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在实际的科技研发过程中,财务人员不能及时核查各项指标,比如经费来源、研发指标等,给经费统筹调动与合理分配等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财务人员无法明确科研经费的实际应用与管理情况。在财务项目决算审核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研发过程判断经费流转是否合理。以相关审核标准为基础,财务管理人员对研发工作实际流程的了解程度较为关键[3]。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工作的情况缺少明晰化认知,导致核算阶段无法系统、规范化处理经费流转。同时,科研管理部门非常重视科研成果,加上科研人员使用科研经费时过于“糊涂”,且部分科研人员的会计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知识不足,导致科研经费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从上述情况来看,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流程以及研发缺少一定了解,项目科研人员对经费的使用缺乏合理化,出现了经费审核过程中具体经费开支无法核实的局面。(2)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缺乏完善性。科研企业科研项目结算时,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与预算存在差异的情况。其中,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主要原因。根据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编制规定,科研项目预算主要通过科研人员进行编制,在立项过程中,需要将各项科研项目的费用明细体现出来。但在实际的预算编制阶段,科研人员缺少应有的资金管理知识以及经济学知识,仅依靠科研经验对预算编制进行完善,导致预算规模较大,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在对预算编制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应建立在对项目研究周期、内容、计划节点以及投入产出等信息有明晰认知的基础上,但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的运作流程不熟悉,导致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进而造成审核工作出现较大偏差,导致预算失去了可信性以及准确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