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道德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技道德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技道德论文

西方国家科技道德教育论文

1我国科技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今科研领域乃至社会上的学术不正、科技道德滑坡日趋严重,作为以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为主要职能的高校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种不良风气甚至已经浸染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灵魂,这反映出大学生培养中科技道德教育的不力与方法手段的失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科技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与科技道德教育相比,高校似乎更为重视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的教育,把人才在知识、技能上的培养与未来就业放在第一位,把学校教学、科研、办校企等作为主要业务来抓,而相对忽视对大学生的科技道德教育。二是对科技道德教育的内涵理解不透。科技道德就是学术诚信,就是与社会为善,为人类谋福。而作为在校大学生,只有“恪守治学之责,笃行为学之道”,才能在未来科技实践中造福人类社会。这种道德其实是和学生的综合道德系统相一致的,并无区别。高校在科技道德教育中有必要深刻理解这一内涵。三是对科技道德教育的运用方法不多。我国道德教育历来重视理论灌输,而相对忽视德育过程的实践体验与情感感染,知而不行,行而不果,都可谓德育教育的悲哀。科技德育教育不仅在量上不足,在质上同普通道德教育一样是失效的。四是对科技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处理不力。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等问题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是早已存在的事情。但相关规章制度要么不够完善,要么施用不力,致使科技道德教育依然没有取得成效。五是对科技领域的不正之风抵御不坚。高校不是净土,高校科研中的功利思想注定了科技道德问题的必然存在,如学术中的浮躁与浮夸、求量不求质、自由主义等等,都会在高校学术活动中引发不良反应,并为学生标榜效仿。

2欧洲国家科技道德教育的模式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培养的启示

2.1欧洲国家对科技道德内涵的理解

从狭义上讲,科技道德的含义就是依靠学术自律,坚守学术规则,以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及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来获得能用实践检验的新知识与规律。但从广义上说,科技道德还应包含伦理道德的内涵,它的内容更为宽泛,涵盖了基因伦理道德、生态环境道德、信息网络道德等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科技道德已绝不只是科研行为本身的规范性问题,而是影响到了人类的命运,与人类未来命运的发展产生了深层的关系。科技道德已经涉及到以人类伦理道德来判定科学技术的问题。爱因斯坦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亲眼目睹毁灭性战争武器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由此认识到没有学会正确地使用科学技术才是悲剧之源,并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对社会要负的责任。这些认识在今天的大学生培养中,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2.2欧洲国家关于科技道德教育的几个基本层面

欧洲国家的科技道德教育目标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发展;在科技道德教育体系上把针对社会科技工作者的有关道德规范与法制要求融合到大学教育中来,形成社会机构、学校教育及大众传媒的教育网络组织,共同构建科技道德教育的集体协调机制。在此机制之上,再以各种灵活的教育方式实施道德教育,如“问题式”、“探索式”、“渗透式”、“社会大课堂”等教学方法。全方位的教育网络组织与灵活实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构成了科技道德教育的几个基本层面。第一层面,道德教育。欧洲国家尤其重视对大学生、青年科技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在教育中不仅仅是道德说教,良师益友的榜样作用非常关键。因此在科技道德教育中,他们注重把德育教育更多地和实际问题、科研活动过程以及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把这种科技道德教育贯穿于科学研究甚至人生的全部过程。第二层面,制度防范。学术制度规范是对道德约束的弥补,有关制度规定既是社会机构对科研工作人员进行约束的依据,也是向大学生进行科技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如法国的规范评审等制度,国家科研中心对评审人员的学术水平、行为准则和应尽义务都有严格要求,对评审过程与评审结果也有明细规定,以确保科研成果质量的真实性;而德国的马普学会除了进行严格培训,还要求青年科研人员要对自己的学术行为签字负责。第三层面,法制约束。在欧洲,科学行为不端不仅要以道德伦理和学术制度加以约束,对违反科学道德严重者还可用法律来规范,并以适用法律进行惩处,把道德约束与法制规范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就突出了科技道德的严肃性,也让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校大学生从法制的角度对科技道德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使科技道德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欧洲国家有关科技道德教育的各种机制与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培养的启示作用很大,归纳起来就是:道德结合制度,教育结合约束,社会结合学校,防范结合惩罚。

阅读全文

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启发式教学实践

本文基于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特点,提出对于物理海洋学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法的初探。通过对课程要素的凝练、对诸多创新教学思路的应用和重视学生实际科技论文写作中对课程知识的应用等方式,显著改善了物理海洋专业学生对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学习的效率,学生反馈收获良多,专业英语书平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显著提高。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区别是:本科生以学习吸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而研究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当前和以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1-2]。在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本科生阶段,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答案往往已经存在,所以问题是否具有批判性没有那么关键[3-4]。研究生阶段则完全不同,必须具备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否则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科技论文写作是一个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一项必备课题,衡量一个学生研究生学业进行的程度往往通过其在读期间发表的科技论文水平以及数量来评价[5-6]。在与诸多前辈科研学者的交流过程中,作者深切体会到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目前是国内研究学者的一个重要难题,英文科技写作有它自己的规律,在一定的英文基础上,是可以达到专业水平的[7-8]。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是为物理海洋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课,旨在帮助研究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和提高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研究生从事学术活动须严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并具备学术论文的写作技能,这是研究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将树立起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学术精神,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与策略,为以后撰写毕业学位论文、发表学术论文打下基础,进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科研素养。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是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学位课,遵守学术道德和撰写学术论文是高等学校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将向研究生普及学术道德规范,引导研究生坚守学术诚信,教授撰写学术论文的步骤和策略,锻炼研究生的写作技能,提高研究生写作论文被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接收和发表的机会。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引导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锤炼品行和情操,使研究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与策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科研素养。要求研究生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增强自律意识,了解国内外主要的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学术期刊以及学术论文的投稿和发表过程,熟悉期刊论文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规范,掌握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技能和提升策略,为研究生在以后科学研究中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投稿与毕业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本文提出了对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启发式教学初探,主要包括:在讲课过程中直接阐明课程的核心骨架、精炼每一章节的中心思想,满足由简单到复杂、由掌握方法到上手实践操作的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储备,采用灵活多变、符合当代学生兴趣点的方式进行授课指引;使得学生在掌握课授内容的同时直接把自身的毕业论文开题工作融入到课堂中,在物理海洋专业老师指导下,合理运用文献检索课堂知识完成论文的选题及开题工作,可谓一举两得。作者基于对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掌握跟历届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情况的反馈,对今后工作中课程的教学启发应用式教学方法,抛砖引玉给出自己的见解。

1凝缩课程精华,去其糟粕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是一门非常细节的课程,是对科技论文写作思路、窍门、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的讲授,所以对课程的核心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到提升最快的领域,对于课程的效率以及学生的真实收获有着莫大帮助。作者基于自身博士研究生经验以及指导毕业生论文的多年经验,提出针对物理海洋专业的研究生如何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提升教育,下面给出部分课程授课内容的凝练结果:

1.1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

了解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越轨行为与案例分析,理解研究生学术道德基本准则,掌握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与预防;

1.2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了解论文标题如何画龙点睛,摘要的重要性与摘要的提取,关键词的选取,理解如何完成一个引人入胜的前言,研究数据和方法的组织编排,选择合适的图、表和文字展示研究结果,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讨论;

阅读全文

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措施

摘要: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进行科技创新,知识传播的重要人才,是我国科研队伍的新生力量,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主力力量,以繁荣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为历史使命,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论述了硕士研究生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我国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学术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研究,以求改善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

关键词:

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措施;学术制度

我国硕士研究生是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它以培养对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有创造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任务。高校的学术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作为学校立足之本的学术文化,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良好的学术文化,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创造更多科研成果,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所以,研究生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品格状况以及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创新人才,新型学术性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一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表现形式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编辑的科研监督与诚信建设

201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该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转变作风、改进学风的总体要求及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做出了明确指示,表明了我国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的决心和信念,也对未来我国科研文化的提升起到了导向和引领作用。此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这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科研创新软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着眼点。针对新形势下对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的新要求,结合科技论文在科研成果转化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现浅谈科技期刊编辑在科研监督与诚信建设的作用,与读者共飨。

1我国科研诚信问题现状与原因

学术诚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素养的基本标尺,可以说,“无诚信,无学术”[1]。科研诚信是学术道德的底线,也是学术管理的根基。科研诚信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本着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的核心科学精神,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2]。近年来,科研诚信问题事件屡屡曝出,学术论文“剽窃、抄袭,一稿多投”,实验数据篡改伪造,虚假论文代办,无学术贡献作者挂名等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对整个学界的学术氛围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使学术的权威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剖析我国科研诚信问题现状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等3个方面进行。

1.1社会因素——缺乏科研诚信管理体系

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秉承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的价值观总和[3],这既是科技工作者道德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相关监管部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科研诚信所涉及的层面远不止于对科研人员的科研不端行为的约束,其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制定和落实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上。制定和完善科研诚信相关管理办法和体例约束,规范科研人员在科技活动中的行为,这需要管理工作者、政府监管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科研管理体制行政化、同行评议制度缺陷、科研管理人员失职等管理环节的欠缺与疏漏[4],导致目前我国科研诚信管理体系的不完备,对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有力打击与惩戒,在造成论文泛滥的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1.2环境因素——对科研人员的过度评价

健康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是促进科研人员保持学术诚信的基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已然成为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社会上也逐渐出现了对科研高度关注的局面,其中对医学相关研究的关注尤为明显。然而,在现有科研大环境下,“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唯奖项”四唯评价层层压迫,科研人员的情况不仅与职称评定、绩效奖金直接挂钩,还成为了制约科研学生毕业就业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增大了学者的教学和学习压力,而且容易催生一些学术诚信危机。现行学术评价导向存在“重量轻质”、“以刊评文”和“行政主导”等弊端和不足[5],由此导致一些科研人员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利益熏心,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快捷的学术成果,最终导致“学术失信”层出不穷。1.3个人因素——科研人员学术诚信意识淡薄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主动恪守科学价值准则,进行负责任科学研究的行为规范,这要求科学工作者具备较高的道德信仰和自律能力[6]。然而,一些科研人员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摒弃学术诚信职业操守,千万百计钻空子,为迎合现行评价体系,渴望通过以较低的利益获取较高的科研回报,不惜以身试险,触犯道德底线,最终导致各种科研诚信乱象。此外,高校是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对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教育是防范学术不端的重要举措,科研道德素养教育缺失是诱发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国内开设关于学术规范教育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7],超过40%的学者未曾接受过系统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8],高校及科技工作者科研诚信问题屡禁不止,也与相关学术诚信教育的缺乏关系密切。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坚守学术诚信的方法

“原新闻出版总署李东东副署长在第七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谈到:科技期刊既承担着确认科学发现优先权、传播科学知识、积累科学文化、促进成果转化、引导科技创新的重任,又承载着学术评价、学科建设、学风净化、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重要功能,在开展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技信息、推广科技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朱邦芬在第十三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的报告中也谈到,“科研诚信实际上是整个科技期刊的一个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有点动摇,那就会产生很坏的一些后果”。2017年7月,中国科协印发的《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中明确提到: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反对科研数据成果造假、反对抄袭剽窃科研成果、反对委托、反对庸俗化学术评价等4条“底线”。正是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屡禁不止,2017年6月5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召集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第六次会议,专门部署处理论文造假工作,提出将严打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科技期刊应坚守学术诚信的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第一,设立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早在201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上海分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研究》课题组就在上海生命科学院信息中心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会议就科技期刊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条例、科技期刊在防范学术不端中的职责等进行了研讨。各科技期刊社应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7年1月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结合《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研究》课题组提出的“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条例”,制定自己期刊社期刊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第二,建立严格规范的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各科技期刊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严格、规范的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流程。首先,构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多层防线,建立规范、严格的论文评审制度。科技期刊社的稿件,不论是约稿、自然来稿,还是人情稿、疏通关系稿,都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评审后且无学术不端行为时才可录用。但现实中,人情稿、疏通关系稿是不遵守评审制度的高发区,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组织的首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决赛中,就有“那人,那情,那稿”一题让选手阐释,可见人情稿、疏通关系稿在科技期刊界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次,编辑人员编排稿件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对于不明白、不理解的观点、提法一定要向专家请教,切不可听之任之。再次,严格审核作者信息,杜绝情况的发生。

第三,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在我国的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既有综合性、学术性、技术性科技期刊,也有检索性、科普性科技期刊,但不论是何种类型期刊,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都十分重要。科技期刊编辑只要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对本学科有一定的研究,了解学科的前沿信息,就能在编审稿件中及时地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将伪科学消灭在刊出之前。目前不少科技期刊社的编辑都加入了相关学科的课题研究,成了真正的研究者,这更有利于对稿件的学术质量进行把关。

第四,拓展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范畴。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种学科相互融合,虽说不少科技期刊是专业期刊,但作者的论文中会涉及本专业之外的知识,编辑只有拓展自己的学术范畴,熟悉、了解不同学科的研究动态,才能及时发现文章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把一些篡改、伪造的错误论点、结论删除掉,才能用自己宽泛的学科知识扩大期刊的读者面,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2017年10月笔者在杭州参加的“中国科普期刊学术研讨会”上,见识了《航空知识》杂志的做法,他们的编辑就有宽泛的学科知识,在为读者普及现代航空知识、传播航空领域文化、讲述世界航空历史和中国航空发展史的同时,还送上了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的期刊社,我想不会有学术不端的文章刊出。

第五,鼓励编辑参加各种学科的学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研讨会是一个学习、分享的平台,能隐性提高编辑的学术水准。2017年11月2日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参加学术会议原来如此重要!”一小段文章,文中总结了8点,笔者在此引用3点来说明科技期刊编辑参加学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性:一是了解领域前沿。参加学术会议,短时间连续倾听若干学术报告,编辑最直接的受益是快速了解本领域及相近领域的学术前沿,了解行业动态。二是提高鉴赏能力。学术会议很短,大多两三天,但报告集中,是该领域科研人员密集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时候,编辑聆听后能提高自身的科研鉴赏能力和学术品位。三是结识学术朋友。编辑只要参加各种学科的沙龙、研讨会、论坛,就能零距离地接触各类专家,既能与他们交朋友,一起探讨学科的新理论、新观点,创新研究方法,又能实地约稿,用实际行动帮助科技人员坚守学术诚信,从根本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第六,引进新技术,合理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学术文献不端现象是重要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文本复制(抄袭)是学术不端文献的重要特征,各科技期刊社应积极引进新技术,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软件对所有稿件进行检测。目前各科技期刊社应用的检测系统多为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公司研制的基于全文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TMLC),此系统“可用于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TMLC虽然对稿件中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效率较高,已成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工具,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如错标、漏标、对比库中缺少图书类型等。这就要求各科技期刊社不能完全按照系统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稿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应把拿不准的论文再交由专业人士检测,让专业人士比对、分析论文中的学术不端情况。如果条件许可,各科技期刊社也可把相关文献下载下来,仔细地进行比对、分析,把抄袭的文章拒之门外。笔者所在科技期刊编辑部早在2008年就对重要稿件进行多方位检测,成功地遏制了文本抄袭、伪造、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阅读全文

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学术不端的行为在部分高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是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违背,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深刻把握学术道德的内涵,明确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意义,探寻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该如何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术道德;学风建设

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水平的高低事关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当下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如部分高校大学生对学术道德的认知不清、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学术道德行为失范等情况,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净化高校的道德环境和学术风气,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一、学术道德的内涵

在百度百科中把“学术”定义为:“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因此,简单地说,“学术”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我们所学的知识的一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结论。“道德”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被提及,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用来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术道德作为道德中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内涵,主要就是指从事科研和学术工作的学者所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二、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阅读全文

地方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

摘要:文章详细总结了地方高校组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活动形式,并通过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反馈结果,以期为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科学道德;学风建设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主要是指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态度、风气和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建设中既要包含治学的精神、态度和原则,也要包涵必要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于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中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甚为重要,对于帮助高校教师和学生在学术生涯阶段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引导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与品质,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引领社会风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二、宣讲教育活动开展

每年年底,学校会组织开展研究生学术年会活动,以年会活动为契机,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与研究生学术年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之风来规范、指导学术交流,同时在学术交流中又充分体现了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编辑的老师与学生角色

科技期刊编辑的两大主要基本职能是对科技论文进行审查把关和加工整理,这要求编辑既应善为人师,即做作者的老师,帮助作者提升论文的学术和写作质量,凸显论文的闪光点;又应善于做学生,向别“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编校技能,这里的“人”不仅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还包括书本、网络等。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兼有老师与学生两种角色。目前,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学生角色的论述较多,许多编辑同人探讨了编辑学习的意义、重要性、途径等[6-9],而对编辑老师角色的论述较少,而将两种角色结合起来的论述则更少。为此,笔者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老师与学生角色做以浅析,以强化编辑同人对自己角色的认识,在工作中能时刻扮演好这两种角色,发挥好自己在科研成果传播中的应有职能。

1科技期刊编辑的老师角色

1.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编辑为人师的前提

科技期刊编辑需具有甘愿为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其为人师之基础。认识决定行动,编辑应对编辑工作的社会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职业荣誉感,这样才能全心全意为这份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试想如果编辑对自己的工作在认识上出现偏差,认为编辑是剪刀加浆糊、是为人作嫁而自己衣不蔽体的工作,甚至认为编辑在奉献的同时也应适当给自己捞点儿好处,那他肯定干不好本职工作。人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中的,编辑也不例外,在日常的工作中,编辑经常会碰到自己同学、同门、朋友、老师的稿件,在处理这些稿件时,若编辑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则会走歪路,想方设法(直接或间接干预专家审稿、选择审稿较宽松的专家审稿)使原本达不到发表要求的稿件顺利发表。另外,当前的论文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与部分编辑部工作人员在金钱面前丧失职业道德不无关系。因此,编辑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本着对社会、对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守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公平、公正、客观地对待每篇稿件,做到以质取文,不徇私情,自觉抵制论文。编辑工作是一项劳心费神的脑力劳动,工作辛苦、劳累,在处理写作质量欠佳的论文时,难免会上火生气。这时编辑要学会换位思考,需认识到作者和编辑在科研成果创造和传播中职能分工的差异,在书写修改意见时要措辞温和,与作者电话沟通时语气要平易近人,对作者的帮助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切不可高高在上,对作者横加指责,更不能恶语相向,以免伤害了作者的感情,使作者对编辑和刊物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编辑对作者耐心、亲切的态度也是其必需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

1.2深厚的专业知识是编辑为人师的专业保证

科技期刊不同于一般的大众读物,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编辑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成果的传播中发挥审查、把关的作用,在编辑加工文稿时才能提出专业、中肯、易为作者接受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如笔者在处理一篇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论文时,发现作者提供的一张电泳图片的目的条带形状很规整,亮度非常高,笔者根据自己做电泳试验的经验判断作者可能对目的条带进行了修饰,遂与作者进行了沟通,作者承认其确因原图效果不理想而用作图软件对目的条带进行了处理。笔者随即建议作者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重新进行电泳实验,最后作者提供了一张效果非常理想而且可信的照片。另外,笔者在处理畜牧兽医方面稿件的工作实践中,还经常遇到作者将基因与蛋白混为一谈;对试验步骤介绍不连续,中间出现跳跃,有些重要的试验步骤被缺省;将电泳图片DNA标样的图注误写为DNA分子质量标准,或将DNA标样各条带长度标反等错误。若编辑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此类错误是很难发现的。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这是其为人师的专业保证。

1.3精湛的编校技能是编辑为人师的职业保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