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技创新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地理学专利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地理学专利案例资源的创新效益不断提升,如何使其服务于地理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教育已是新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通过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案例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分析,提出以地理学专利为载体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理学专利案例教学对于中学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专利案例;科技创新;核心素养;中学地理
0引言
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作为师范生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创造地理知识的核心功能,如何对师范生进行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教育已是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也是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科技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专利拥有量大幅增加,实现专利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已引起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AssessmentoftechnologicalcapabilityinscienceindustrylinkageinChinabypatentdatabase等论文[1-3]和《物联网的触点——RFID技术及专利的案例应用》等著作[4-6],从不同学科和视角,系统阐述了专利案例在高等院校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及科技人才培养问题,为地理学实践教学引入专利案例指明了方向.笔者发明了“旅游智能地图”等地理教具专利[7-9]、“包装袋(云丹硒锌生态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系列专利[10-11],将其作为案例资源,应用于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师范生科技创新能力与发展地理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运用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开发专利案例资源,直接服务于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教育,将是一个全新的科学问题,亟待开拓与系统研究.
1专利设计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1.1融合课程实践内容的专利案例分析
教学中,笔者施教地理专业课程时,融合实践内容,指导学生在实验装置、地图运用、教具改进等方面提出了实用的新技术方案,获得《一种地理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旅游智能地图》、《一种用于旅游行业的智能地图服务系统》等系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这些专利已作为案例教学资源,在地理学专业基础课与学生师范技能训练课中得以推广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创新效益.以《地理教学论》第10章“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为例,笔者将实践内容与专利案例相融合,以“一种地理动态演示教学用具”为实例,主要从设计背景、设计摘要、设计附图与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示范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与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兴趣产生了积极作用.案例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地理动态演示教学用具.设计人:尚海龙,郭贞.发明背景:地理教具的使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形成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市场上的三球仪和晨昏仪演示教具,功能与结构较为单一、动态指示效果欠佳,对于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已不能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的需要.因此,发明一种地理动态演示教学用具,可以解决已有相关教具专利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发明摘要: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理动态演示教学用具,包括底座、固定弧架和移动圈道.使用时,地球球体通过移动块滑动连接在移动导轨上,移动导轨以太阳球体为中心,模拟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使学生直观感知地球、太阳和公转导轨三者的联系.套筒和连接杆,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近日点、远日点以及极昼极夜等自然现象.球体转动连接在地球轴上,通过外界之光照射地球球体,使球体产生明暗面,同时球体的表面上设有环形凸起物,能够展现球体表面的地理物象,转动球体可以为学生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及帮助他们理解地球时区划分知识.教学效果:该教学用具适用于大学和中学多种地理教学演示教学场合,也是一种天文教学和天文知识普及仪器.学生通过实践,能够获取所需的地球自转、公转、时区等综合信息,有智能、快捷与人性化的特点.使用时,不仅可以演示日食和月食、月球的盈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和四季的交替等现象,而且还可以根据经线,将球体进行经度分割,使每个经度区域的关键时空信息均通过移动块内置的介绍手册直观反应.本实用新型与课程实践内容相融合,可视化效果逼真,能够加深学生对时区划分原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综合理解,教具操作方便快捷,其辅助教学效果良好,有利于提升教学与创新教育效果.
科技创新下提高金融专业就业竞争力
摘要: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对金融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传统金融业的发展还是新型金融业态的兴起,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传统模式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创新的新趋势存在诸多不适应性的方面。因此,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要求,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专业;就业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科技的发展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由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金融科技创新深刻地影响着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传统金融业和新型金融业态都对金融人才有了新的需求,并进而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角度,高校金融专业必须明确金融科技创新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认识现有培养模式的差距,总体设计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对金融业变革产生的影响及人才需求新趋势
(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通信等基础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拓展,这些创新成果在金融领域也日益推广应用,形成了金融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并且正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同时,也催生出一些新的金融业态。从电话银行、自动柜员机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再到无人银行和数字货币,以及手机证券交易系统的推广使用,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的推出,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变化,表明传统金融业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巨大的转变,技术的变化也改变着传统金融业从营销模式、业务模式到管理模式、盈利模式的转变。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刷脸支付等支付方式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上小额贷款、P2P和众筹等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金融模式的认知。
(二)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变化。1.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传统金融行业变革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要求。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技术进步尤其是在金融行业有较为广泛和深入应用前景的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金融行业面临着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提升业务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这种压力和动力一方面来自同行业内部竞争,另一方面来自一些金融新业态兴起的外部力量。就传统金融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而言,各金融机构均希望通过金融科技提升自身业务范围和业务质量,从而在行业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就一些金融新业态而言,希望通过金融科技新方法,在原有稳固的金融业行业框架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传统金融业机构金融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关键要靠掌握创新技术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面对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形势,传统金融业对于金融科技创新人才有着迫切需求。2.金融行业的业态变化新趋势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要求。伴随金融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融资模式和技术条件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金融的金融新业态,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以及第三方支付、P2P融资、众筹、小额信用贷款等等。这些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产生的金融新业态由于业务结构、业务平台与传统金融有着很大不同,从诞生之时,就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有着不同以往的需求。首先,在业务模式方面,其基本思路和操作流程有着全新的构造,需要从业人员重新认识;其次,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上,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再次,在业务技能方面,要求对于计算机、通讯等软硬件新的业务手段和技能有比较高的掌握和熟悉程度。这些人才新需求明显有着不同以往的新特征。
二、当前模式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创新趋势的不适应性
初中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教育要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服务、为经济服务。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学科教学;融合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也应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实施了科技创新教育,并融合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在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一、基本定位
科技创新教育,其目的不在于推动创造发明的数量多少、质量的高低,而应该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实施。学校应该把普及科技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创新品格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
二、领导重视
我校制定了相应的科技创新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成立了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研究小组,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我校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定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创意发明竞赛和创新发明体验活动;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考核与奖励办法,对创新发明教育成果予以奖励,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还积极地鼓励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奔赴科技工作先进区县学习经验,开阔视野。我校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力争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作用和价值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凸显,科技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应该从战略发展的地位去认识和对待科技创新问题,努力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和推动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工商管理和生产经营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作用价值,探究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面临着一系列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挑战,市场同业竞争者的激烈竞争,金融领域的融资成本压力,以及内部管理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不确定风险与因素,有待进一步提升的财务管理水平等,这些因素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当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企业应该致力于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不断地提升和优化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从工商管理的视角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创新机制,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一、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作用和价值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科技创新
基于当前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不断地从工商管理的视角完善自身管理能力。而科技创新给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方法和工具,依靠现代科技创新提供的手段,企业可以有效的增强自身对市场经济形势的分析、识别和判断能力,及时地把握和洞悉市场关键因素的变化情况,从而不断地优化企业工商管理的方法、机制和手段,与时俱进地做好市场需求分析,设计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式,因此企业应该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创造一个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的内部环境,从制度、硬件和人员配置上全面优化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准备必要的科技手段。
(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在茶企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的不断发展,对茶企的要求不断增多,使得茶企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不至于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被淘汰,茶企应该不断的促进自身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以此来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当前茶企工商管理的现状进行叙述,然后讲述了科技创新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科技创新。
关键词:茶企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茶企要想不断发展,需要面对许多的考验,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茶企自身是否能够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不断的在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企业市场竞争力,使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市场,这就需要茶企通过对自身的有效管理来促进[1]。工商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部分,只有进行了良好的、有效的管理,企业自身才能够得到好的发展,才可以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中得以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茶企来说,加强工商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并且还需要将科技创新加入到工商管理中去使得茶企自身的整个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以此来促进茶企的工商管理质量,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1茶企工商管理的现状
1.1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近些年来,尽管随着茶企的不断发展,其也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同时也通过不断的更新来对自身的工商管理进行改变,也使得了茶企的发展得到促进。然而,对整个茶企行业的发展来说,其进行工商管理的手段比较落后,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同时还无法满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茶企发展得到要求了。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就是茶企在长期的发展中,一直无法摆脱传统工作方式的束缚,没有将目前企业发展的形式与工商管理进行联系,导致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1.2管理理念已经过时
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摘要:科技信息服务与科技创新是当前时展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出科技的优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经济常态下,全球创新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科技信息服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科技创新逐渐进入转型期,适应时展。文章从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其创新服务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出全新的科技信息服务与科技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科技信息资源;信息价值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科技信息服务模式逐渐完善,紧紧跟随时代的变革而优化,以适应时展。通过科技信息服务创新促使现有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逐渐完善,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资源的共享,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与信息支持。
1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
实际上科技信息资源主要是指现阶段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生产实践产生的与科技相关所有信息的总称,属于人类社会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基本科学数据,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现阶段的科技信息资源主要包含科技文献信息、多媒体资源、数据库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具有较高的价值。灵活利用深加工、更新等方式可以促使其价值提升,并为科技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科技创新服务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科研管理提升科技能力研究
摘要:科研管理不但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而且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文章结合润滑油行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年来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总结了科研管理过程中的创新管理方法,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科研管理可有效驱动科技创新和科研创效工作,显著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科研管理;科技创新;策略;企业
1概述
科研管理是指运用调查研究、计划规划、决策实施、修正监督等方法或手段,有效管理分配一定的资源,以较优方式达到预期总体目标,提高企业的科研效率和竞争力[1]。企业开展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技术攻关均属于科研项目,是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2-3]。科技创新是企业为获得潜在赢利能力,重新组织生产要素、建立更加高效的生产系统、推出新的生产方法或工艺,研制开发、应用推广、迭代更新等一系列技术活动的集合,是科研管理的目标[4,5]。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科研管理,就是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优化科研管理流程,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并推向市场,产生经济效益[4-6]。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科研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科技竞争力,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7-10]。本文基于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在科研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具体工作实践,探讨了润滑油企业研发中心对科研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阐述了创新科研管理能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润滑油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核心技术难以突破。润滑油添加剂单剂及其复配技术是决定润滑油品质的核心关键技术。国际上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已形成四大复合剂公司和四小特色添加剂公司为主的市场格局,各有特长,均以雄厚的研发实力和领先的技术水平为核心竞争力,占有全球润滑油添加剂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国产润滑油添加剂行业面临原材料质量不稳定、部分核心单剂技术缺失、添加剂协同作用机理研究滞后、复合剂开发和评定费用越来越高、核心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等问题。
2.2跨行业间技术融合度不高。API(美国石油协会)与润滑油厂商、添加剂公司和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了密切合作,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提出润滑油行业的应对方案。发动机润滑油的性能要求、不同产品的限值、测试方法开发运行与监测均由OEM、润滑油厂商、添加剂公司和第三方测试机构共同制定。而我国跨行业间的技术融合才开始起步,2016年由中国内燃机学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石化标委会、添加剂、润滑油和发动机行业的参与下成立了“发动机润滑油中国标准开发”创新联盟,第一次实现了润滑油跨行业间的技术融合。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作为创新联盟的创始单位,将与行业相关单位一起承担自主规格台架和产品标准的开发工作。
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功能助力科技创新
科技期刊作为承载科研成果的载体,是传播创新成果、传承创新思想、引领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凝聚学者群体的重要阵地[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2015年《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目前科技期刊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还不够清晰,在论文学术质量、信息传播时效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2]。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仅关乎科技期刊的存在价值,也关乎其能否可持续发展。本文尝试从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基本作用的角度,探索科技期刊质量提升之道,使其成为我国学术影响力的象征,更高效地助力科技创新。
1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科研工作包括科研选题、方案制定、项目立项及实施、成果发表及应用等方面,这些过程均离不开科技期刊的支撑。有研究表明,科研人员所利用的全部信息中70%来自科技期刊,可见科技期刊通过基本的发现、记录、传播创新成果来支撑学术研究;而科技创新为科技期刊提供了“源头活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繁荣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目前两者的发展水平极不匹配。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1)”显示,2001—2011年我国学者发表的国际论文中有12个学科的论文被引次数排在世界前10位,其中化学、数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4个领域排名世界第2,表明学科发展水平较高。然而,一项针对我国科学家的问卷调查显示,数理、化学、生命和医学4个领域科学家选择投稿国际刊物比例超过70%。可见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水平滞后于科学研究水平,主要问题有刊物内在质量有限、学术影响力低、刊发周期长、发表语言的限制等。笔者看来,科技期刊的基本功能离不开发现、记录、传播科技成果,其中发现功能推动科技创新的效果最明显,而记录和传播功能往往易被忽视。因此,本文从科技期刊出版传播这一基本功能出发,探讨提升刊物质量、助力科技创新的途径,为办刊人选择适合本刊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2出版传播功能助力科技创新的具体途径
据统计,我国科技创新知识的发表,80%首选科技期刊,甚至相关学科领域科技创新知识的发表率高达92%。没有记录也就没有知识的积累,科技期刊的记录功能为信息连续传播奠定了基础,形成学术交流的连续和持续[6],从而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同时,科技期刊作为科学共同体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增强公众理解科学的渠道,随着科技期刊报道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能激发受众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路,使得同一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避免多走弯路,并在前人基础上快速推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然而,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在传播自主科技创新成果方面还有许多欠缺,在发表成果的首发性、时效性等方面还不够[8]。鉴于创新成果的出版传播受记录方式/载体、时间以及效率等多因素影响,科技期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出版传播效果最大化,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2.1改进传统出版方式,迎合科技创新需求
科技创新的时效性决定了科技期刊在记录研究成果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发表时间。缩短出版周期或加快发表周期是重要的优化途径,发表周期短的科技期刊能更快地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消息,更易吸引高质量稿件,实现良性循环。从缩短出版周期的角度来看,刘雪立等的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医学期刊随出版周期的缩短,即年指标呈增大趋势,但不建议盲目缩短出版周期。笔者认为,在科研创新活跃度大、成果创新性与发表时间依赖性强的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类期刊,可尝试加快出版周期,主要体现在稿件送审、退修以及排版环节: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每一环节中稿件在编辑部的滞留时间;另一方面,普及应用在线投审稿系统,实现作者、编者、专家之间的即时交流。《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自2012年实现无纸化在线投审稿系统操作后,专家审稿时间较之前缩短一半,发表周期小于180天的稿件占比超60%,缩短了优秀论文的发表时滞。科技创新伴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通常会带来新学科的崛起或者衍生出新的分支研究方向。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创办新的杂志或者在已有刊物基础上设立新的栏目,能以目标性、集中性更强的记录形式突出报道创新成果。例如,2008年《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创刊,其紧紧围绕我国卫生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报道。随着近年大数据研究的兴起,2015年《IEEETransactionsonBigData》《大数据》等杂志创刊,刊登大数据研究成果;为鼓励生物学假设性研究探索,《Cell》杂志推出Theory栏目,针对一个特定的生物过程,综合已有的实验数据作出一个新的、可测试的假设理论[12];《中国天然药物》开设“思路与方法”专栏,刊发院士对主题文章的评论,兼具创新性、前瞻性和可读性。这些新杂志和新栏目的创办,从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受众的思路,引领了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