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论医疗机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模式
【摘要】在当前国家及地方支持医疗机构进行创新转化的背景下,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流程已较为明确,高校院所也积累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案例。高水平医疗机构成果探索转化作价投资的模式和做法,为医疗机构遴选合适作价投资的项目,针对多而复杂的关键环节,克服因政策造成的决策困难以及缺乏持股平台的困难进行了探索。医疗机构要制定实施指引,完善科技成果评估框架有效筛选作价投资转化项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储备和人才建设,对试点单位的成熟模式进行案例跟踪和经验积累,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运作模式来推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发展。
【关键词】医疗机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
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将科技成果持有人的资源优势、科技成果完成人技术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家、投资人的市场优势三者结合形成新的经营实体,合力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共享科技成果转化预期收益[1]。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由于作价投资保留了股权未来的增值空间,参照高校实践中已经有部分科学家通过股权获得回报,医护人员如何在成果转化中持有股权在医疗机构中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相比于其他转化方式,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操作流程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较多[2],一些单位不愿或不适宜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成果转化。本研究就医疗机构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当前政策环境下高水平医疗机构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上先行先试的做法,为医疗机构技术成果实施作价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1医疗机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背景和现状
1.1国家及地方支持医疗机构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作
价投资2022年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赋予试点医院管理科技成果自主权,探索形成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不需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3]。《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明确规定有关高校院所的规定也适用于政府设立的医疗卫生机构。上海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医疗卫生机构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和关键核心技术外,不需报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审批或者备案。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
1.2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流程已较为明确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财务审计风险
摘要: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是地质调查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和正确化解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利因素,是推动和促进成果转化进程的有力保证。本文通过梳理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了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审计风险,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财务审计风险
在科技发展中,科技成果转化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决定了科技能否被得以实施,只有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有效地结合科技与经济的发展[1]。充分认识和正确化解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利因素,是推动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的有力保证。本文通过梳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代表的地质调查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了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审计风险,就如何解决好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1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1.1概念及特征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推进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是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是为了提高解决资源、环境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开发和后续试验研究,促使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等,促进开展相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投资、技术合作等行为[2],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与重复性、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等特征。
1.2保障措施
粮食行业农业科技转化资金项目的建议
1粮食行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概况
1.1立项基本情况
国家粮食局自2002年至今共有72项推荐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获得国拨资金4260万元。这些项目的主要研究和转化方向是:粮食加工、粮食检测、粮食质量安全、粮食机械,生物技术、节能降耗技术、信息化技术在粮油领域的应用等。
1.2项目的过程管理情况
国家粮食局严格按照农业科技成果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公开征集,组织专家对征集项目进行公开评审,将评审靠前的项目推荐至科技部,对于科技部批复同意的项目,组织项目单位与国家粮食局、科技部签订三方协议书。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家粮食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监理,项目实施完毕后组织专家验收工作。项目验收时,严格执行现场验收和会议验收相结合的形式。
1.3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
2012年及以前立项的项目,国家采取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的方式,国家粮食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执行过程督促把关,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执行各项科技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日常和年度的财务管理。在项目验收前要求由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通过检查和监理,不断强化科技经费管理的重要性,督促项目人员认真学习项目财务管理的有关管理办法。2013年度,科技部和财政部对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先将国拨资金拨付到主管部门,再通过主管部门下拨至项目承担单位。国家粮食局严格按照科技项目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2014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全部切块至地方管理,服务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解析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推动“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指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的建议,为研究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探讨
指出,当前正处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并使科学技术这一要素与其它农业生产要素实现有效配置,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超过世界21%的人口。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据报道自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取得省部级及以上成果近7000项,转化应用在30%~40%,形成规模的不到20%,转化率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对解决“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特点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我国地域跨越三个温度带,不同地域气候、土壤、水文等环境条件不同,适宜主栽的作物也不相同,即便同种作物在不同地域的种植管理方法也存在差异,实际生产管理复杂多样。成果推广须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等影响作物生长的因子,切记未经适应性试验,而大面积复制推广模式。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多种风险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分析
摘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既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均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高的质量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问题,从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和熟化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完善创新创业和兼职兼薪制度、强化中央地方统筹协调、加强数据分析和战略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省级农科院;企业;成果熟化;人才培养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以多种形式将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满足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各种需求,为农业增产、增收和生态保护等发挥重要作用[1-4]。
1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1.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政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主要分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两大类;二是金融政策,为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具体包括设立科研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提供融资支持等;三是知识产权政策,推进农业科技与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允许产学研各合作方将科技成果商业化,加大农业科技成果保护力度,强化法制观念,并通过专利手段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四是市场政策,按照“放开、搞活、扶持、引导”的方针,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完善的科技市场体系,引导成果转化;五是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健全奖励和收益分配机制;六是土地政策,减免土地使用税费,为成果转化创造条件;七是管理体制政策,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八是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研究重点,引导农业科技投资立项方向[5-6]。
1.2省级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状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了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三农”硬任务,强调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激励机制、分配政策等。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宏观政策驱动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探索加快重庆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机制、模式、队伍、平台、载体等工作体系创建路径,从专项基金、对接机制、转化力度、考核评价、整合资源等方面提出推进重庆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对策建议;重庆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处于农业创新链的中端,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生产车间”转移的关键一环,这一环节面临需要多方参与、转化周期长、转化经费投入高、转化成功与失败并存等诸多困难,属于农业创新链的薄弱环节。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驱动下,部分先进省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科研单位、技术人员、新型经营业主、农户形成了互利的局面。结合重庆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心和关键。
1现状
近年来,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市科技局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由农业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构成的集研发、推广、生产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农业科研项目承担、农业科技产出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等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庆市现有农业研发和推广人员约2.5万人(其中研发人员4000余人),现有各类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164个(不包括农技推广机构)。在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行动中,重庆主推的100项农业技术和主导的100个农业品种,大部分来自市农科院、畜科院。各研究单位和技术推广机构开展了大量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转化应用,有力助推了重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2018年重庆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6%,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5%,全市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2%。为强化科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重庆市修订了《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重庆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修订后的《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下放了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使用权,转化收益归单位所有且可自主安排,大幅度提高转化收益分配奖励比例,强调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等。修订后的《重庆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加大了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和政策优惠力度。相关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重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存在的问题
重庆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形,耕地总面积有245万公顷。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重庆市农业综合发展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1高校科技成果的权属及转化过程中的问题
1980年美国政府通过了拜杜法案,明确政府经费补助的研发成果所有权归属于政府签署协议的大学,而不是发明者自身或政府本身。我国2007年修订的《科技进步法》明确规定,高校作为财政资金资助项目的承担单位,享有财政资助科技项目中知识产权的所有权,高校科技成果在取得产权后其本身以及转化生产力后的经济效益依然属于国有资产范畴。因此将科技成果以及转化工作纳入国有资产的管理范畴,符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有益于建成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目前我国高校对于科技成果及转化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以科研项目来源为依据的分类管理体系导致管理关系多头,存在管理盲区。
按照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分类,主管部门将科技成果视为一般性国有资产,相关工作应归属于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但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科研经费来源和项目分类体系来设置相应管理机构,绝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而是将其纳入科研管理的大范畴,附属于科研院或科技处,具体的工作则交由技术转移中心或应用技术研究院之类的机构。由于各管理部门相互之间关系是并行、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竖向垂直为主,缺少横向的协调和合作,从而造成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管理多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存在机构设置重叠和管理盲区,整体工作效率偏低。
(2)对科技成果的国有资产属性认识不足,知识产权的保护观念淡薄,造成科技成果的低效利用或流失。
由于对高校科技成果的属性认识模糊,相应的资产及产权的概念也属于混沌不明的状态,高校的科技成果从创造、认知和保护的体制尚需完善。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核心是要将科技成果资源化、商品化,在资源的产权不清、属性不明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隐患:转化工作没有法律保障,科技成果面临着被侵权、占用、流失的风险;缺乏系统客观的科技成果评估体系,使得科技成果的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优质的科技成果往往被低估价值;缺乏完善的产权保护策略而不能很好地在后续的开发实现研发成本的增值,科技成果收益低或无收益甚至亏损;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多、方式多样,在老师与企业之间、校企之间、各地研究院承担的与政府、企业之间等的合作中,科研人员或技术持有者自办科技企业,利用国家或政府扶持政策取得科技成果等等都会涉及到科技成果转化,由于过程中信息的非对称性、创新成果交易合约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科技成果的资产属性及价值得不到明确,从而造成资产的大量流失。
(3)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平衡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的关系,成果转化的主体积极性不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角色移位
摘要: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角色作用。政府的角色作用在具体的农业科技政策中都有明确的表述,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相关政策的执行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政府介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生角色移位有一定的必然性。政府的“角色移位”实质上是政府介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特色作用的一种习惯,是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超常规的支持和帮助。政府的“角色移位”需要把握好节点和时机,避免“缺位”和“越位”,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灵活准确“移位”,形成联动机制,使政府的角色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和完善。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角色移位;利益协调
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政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政府的角色定位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重要问题,政府角色的功能和属性、内容和职责都是当今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有些学者倾向于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政府应该简政放权,只进行宏观调控;也有的学者认为政府应该高调介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并实施具体指导计划。当代政府的角色功能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并非简单的照本宣科,相关政策的执行需要一定的灵活性,要考虑多方利益,视具体情况而行,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调整或偏差。笔者将这种农业科技政策实施中的调整或偏差定义为政府的角色移位。政府的角色移位不是“缺位”和“失位”,而是在原有角色作用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角色功能;政府的角色移位也不是“越位”和“错位”,而是在农业科技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更为具体的特色作用。在形式上,政府的角色移位不是成文的规定,而是政府介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习惯或风俗;从内容上,政府的角色移位不是按部就班,而是超越常规的支持和帮助。政府的角色移位总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政府介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生角色移位的理论分析
1.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发挥角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