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管理体系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技成果管理体系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技成果管理体系

农业科技成果评估网络管理体系建构

 

0引言   21世纪是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世纪,随着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实施科技成果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已经迅速成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改善管理状况、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立一个科学、公平和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化管理平台,是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中介机构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它必将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不断提高,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的高速迈进,推动农业科技事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是在仔细研究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科技成果管理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细致的需求分析,并严格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PHP等动态网站开发技术,经反复测试和实验而最终形成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评价需求和评价标准的、完善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管理员、科研人员和评议专家等主体对象通过互联网在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与转化信息上达到互动交流,极大地减轻了评价中介机构以往繁重的统计和搜索工作所带来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办公费用,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管理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公平化和科学化[1-2]。   PHP是一种简单的、标准的、多用途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的、健壮的、安全的、性能非常之高的、独立于架构的、可移植的及动态的脚本语言,速度比JAVA快5倍,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EDC在2006年的统计信息表明,目前PHP在国际上的发展速度是37%,明显高于Java和.net两种语言。百度、新浪、搜狐和TOM等各大互联网门户都在广泛使用PHP技术。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PHP技术,在Apache+MySQL+PHP环境下设计开发,使用dreamweaver为开发工具,使用phpMyAdmin对MySQL进行图形化管理。本文具体介绍该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体系结构设计、总体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安全设计,并且在其中简述了系统各类用户的系统使用权限、方法和工作的业务应用平台[3]。   1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应用模型采用B/S结构模型,即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结构。系统框架采用3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即用户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次。各层次之间均采用标准的TCP/IP通信协议,提供设备无关的控制接口。1.1用户表示层表示层采用了与windows风格同步的基于IE浏览器的客户端工作环境,为用户(包括普通用户、项目负责人、评议专家和系统管理员)提供人性化的交互界面,降低用户学习使用系统的门槛。实现工具为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客户端程序为HTML和PHP。1.2应用层应用层是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成果评估申请平台、评估结果查询平台、评估项目管理平台、专家评估管理平台、系统维护管理平台和评估知识管理平台。它提供数据处理、整合、转换以及权限认证等大量系统内部逻辑操作,实现工具为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1.3数据层数据层提供数据存储、恢复、保持等数据服务,采用MySQL数据库,实现工具为phpMyAdmin。   2总体功能设计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4]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系统维护功能模块、成果评估功能模块和评估知识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实现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对用户及用户权限的管理。其中,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拥有对所有用户信息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权限;普通用户拥有向评估机构提出对某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申请和评估结果查询的权限以及浏览、学习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知识的权限;项目负责人拥有对某个评估项目进行综合管理的权限;评估专家拥有对评估项目按指定的技术指标进行打分与评议的权限。成果评估模块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申请、评估项目管理和评估结果查询功能。由普通用户申请,建立评估项目档案(包括评估项目名称、类型、承担单位、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研发的目的与意义、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的成果与结论等),并提交评估相关材料(包括研究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测试分析报告、产品检验报告、行业审批文件、成果应用证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影响证明以及知识产权所属权证明等)[5]。由评价机构指派的项目负责人负责整理评估项目档案和材料,从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数据库中选择适合该项目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从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库中选择相关研究方向的评估专家。由多位专家为评估项目的各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和评议,系统对专家的打分做综合的统计、整合和处理,运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法给出最后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结果;再由项目负责人整理专家评估结果,给出评价结果分析报告。用户可通过项目名称和编号进行评估结果查询。评估知识管理模块为用户提供学习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学习园地,介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专家资源以及评价中介机构的动态新闻(包括批准公开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结果)。   3数据库设计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评估项目档案库、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库和用户资源管理库,如图3所示。其中,农业科技成果评估项目档案库中各表的数据根据项目评估的进程,由系统自动更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库是基于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的大原则前提下,在大量考察、深入研究农业科技成果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的全面、科学的农业各类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体系,并参考相关领域多位专家的意见,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将其评价指标赋予权重[5],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和更新。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库负责存储和管理使用本系统的各级权限用户的所有信息,由评价机构负责聘请评估专家和审核专家资格;部分信息系统自动更新,部分信息由系统管理员维护。   4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的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项目负责人、评估专家和普通用户4种用户角色,权限级别分别为4,3,2,1。不同的角色对该系统有不同的使用权限,每种用户只能使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业务应用平台。其中,系统管理员使用系统维护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使用评估项目管理平台,评估专家使用专家评估管理平台,普通用户使用评估知识管理平台、成果评估申请平台和评估结果查询平台。除普通用户外,其他用户角色都要经过拥有本系统使用权的评估机构的审核,并由机构给予登陆的用户名、密码和设置用户权限。签订好评价合同的项目,都有唯一的项目编号和密码,任何用户都要根据该项目的编号和密码,才能完成对该项目的相应工作,这样可进一步提高评估项目的保密性和公平性。系统采用PHP技术中的Session方法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Session的汉语意思为“会话”,Web系统中是指用户和系统的会话,具体是指用户在浏览Web系统时,从进入网站到浏览器关闭所经过的这段时间。在Session中注册的变量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保留其值,并可在各个页面中使用。Web系统中,必须保证用户不能通过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即可进入必须登录才能访问到的页面,这时就需要在每个网页中进行身份验证,本系统使用了Session来完成这个功能[6]。系统使用Session方法不仅保留了用户名信息,同时还保留了该用户相应的角色和权限。在用户使用系统的过程中的每个页面不仅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同时对其角色权限进行验证,确保用户使用系统中自身权限范围内的功能。#p#分页标题#e#   5结束语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为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工作平台,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科学、公平和公正的网络化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环境。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获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为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信息系统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望本文也能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农业信息化进程和科技成果价值评估领域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阅读全文

谈采办物流企业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关键词:采办物流;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科研素养;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

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甚至最根本的动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早已融入时代,融入广大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的血液中,成为全社会的一大共识。如何激励科技创新,如何让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创造效益,是摆在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管道局唯一一家采办物流企业,中油管道物资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装公司”)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科技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是企业管理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管理的现状分析

1. 管理制度存在短板

通过梳理现有相关规章制度发现,物装公司在科研课题管理、经费管理、津贴管理等方面,均有相应的管理办法或规定,但基本照搬照抄上级职能管理办法,而且没有针对物装公司特别制定的专门条款,适用性较差。比如,科研课题立项的门槛偏高,立项程序较为繁琐,课题负责人的自主权较小等;经费管理缺少激励措施,津贴管理存在诸多限制,对于一人承担多个课题的情况缺乏足够的激励,只能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发放一份津贴,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公司级管理办法并没有明确奖励制度以及相关规定,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管理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也存在涵盖面不全、细则“不细”、考核漏项等问题,对科技研发的奖惩措施和力度均有明显不足。在目前的考核实施过程中,对科技管理工作只有引导和奖励,缺乏惩罚措施。对科技成果推广又只有扣分的惩罚措施,缺乏足够的奖励手段,未能充分调动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了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 管理手段和发展需求不匹配

物装公司在科技创新管理方面有科研计划申报、科研课题立项审批、中阶段检查、最终验收等管理手段,推动了若干科研成果的开发以及推广和应用,开展了部分科技管理培训工作,制定了较为简单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但是,随着物装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些碎片化的管理手段已明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而且在科技管理方面公司也一直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手段,绝大多数管理工作都是线下完成,形成的过程资料也以纸质为主,形成的过程审批文件传承性较差,也加大了保管难度,更与科技管理这项工作本身相去甚远。

阅读全文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探究

【摘要】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我国在此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有较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主要是因为其善于管理知识要素这一指标,因此知识成为当前环境中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在转化知识成果时,因渗透知识管理理念,从而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1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内涵概述

知识管理作为当前先进的知识管理模式,被包含在知识的投入于产出环节中。其中,科技成果知识管理被细分为显性、隐性知识。就科技成果而言,其核心为:将知识引入产品中,随后创造产品的知识价值。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涵盖多个环节,包括:产品对接、试制样品、商业化。由于每个环节的形态不同,其知识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也具有差异性。在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期间,企业管理部门不仅应明确知识管理带来的绩效,而且应重视知识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使流程与结果能够良好协调,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的概念是:知识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在运转期间,应基于要实现的目标来进行整合。一般情况下,需要涉及以下内容:提升素质、增强能力、增加效益。

2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角度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而言,其工作原则为:将知识管理转化为科技成果,将重要内容设为考核知识管理,从这个层面来考量,工作的核心为:提升企业职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流转能力等,常常采用的测评方式为:数学理论知识体系与模型,能够及时反馈出测算效果。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具有多个功能,包括:预估、考核、导向等。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包括以下内容:提升职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组织能力。其形成绩效的流程涵盖以下方面的要点:投入流程、运行流程、产出流程。对于动态属性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流程等,为了保障评价层面的合理性,企业应将三者良好融合。在绩效形成时期中,主要呈现在以下方面: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组织综合能力。在运行流程中,组织通过将知识技能引入组织中,能够使组织与企业发展目标良好协调。在产出流程中,可以呈现出经济效益的表现特征,从而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3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三维体系

阅读全文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1高校科技成果的权属及转化过程中的问题

1980年美国政府通过了拜杜法案,明确政府经费补助的研发成果所有权归属于政府签署协议的大学,而不是发明者自身或政府本身。我国2007年修订的《科技进步法》明确规定,高校作为财政资金资助项目的承担单位,享有财政资助科技项目中知识产权的所有权,高校科技成果在取得产权后其本身以及转化生产力后的经济效益依然属于国有资产范畴。因此将科技成果以及转化工作纳入国有资产的管理范畴,符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有益于建成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目前我国高校对于科技成果及转化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以科研项目来源为依据的分类管理体系导致管理关系多头,存在管理盲区。

按照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分类,主管部门将科技成果视为一般性国有资产,相关工作应归属于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但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科研经费来源和项目分类体系来设置相应管理机构,绝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而是将其纳入科研管理的大范畴,附属于科研院或科技处,具体的工作则交由技术转移中心或应用技术研究院之类的机构。由于各管理部门相互之间关系是并行、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竖向垂直为主,缺少横向的协调和合作,从而造成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管理多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存在机构设置重叠和管理盲区,整体工作效率偏低。

(2)对科技成果的国有资产属性认识不足,知识产权的保护观念淡薄,造成科技成果的低效利用或流失。

由于对高校科技成果的属性认识模糊,相应的资产及产权的概念也属于混沌不明的状态,高校的科技成果从创造、认知和保护的体制尚需完善。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核心是要将科技成果资源化、商品化,在资源的产权不清、属性不明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隐患:转化工作没有法律保障,科技成果面临着被侵权、占用、流失的风险;缺乏系统客观的科技成果评估体系,使得科技成果的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优质的科技成果往往被低估价值;缺乏完善的产权保护策略而不能很好地在后续的开发实现研发成本的增值,科技成果收益低或无收益甚至亏损;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多、方式多样,在老师与企业之间、校企之间、各地研究院承担的与政府、企业之间等的合作中,科研人员或技术持有者自办科技企业,利用国家或政府扶持政策取得科技成果等等都会涉及到科技成果转化,由于过程中信息的非对称性、创新成果交易合约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科技成果的资产属性及价值得不到明确,从而造成资产的大量流失。

(3)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平衡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的关系,成果转化的主体积极性不高。

阅读全文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研管理体系探究

【摘要】随着国内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和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竞争。实施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路径。构建与完善企业科研管理体系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前提。然而,目前国内企业科研管理工作仍然处于转型摸索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外源和内生的共性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必须采用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体系,立足自身研发基础和技术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成果转化,逐步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生物医药;科研管理;体系;创新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新经济的核心动能,被《中国制造2025》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也是《健康中国2030》的主题内容。随着国内经济的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人民在健康领域消费理念的升级,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正步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国家出台的系列改革政策与国际医药产业结构性转移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外部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以技术革新为核心驱动的生物医药产业要求企业应尽快完成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意识到,必须采用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体系,立足自身研发基础和技术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成果转化,逐步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1生物医药企业科研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按规模主要分为集团型企业和初创型企业。集团型企业的科研管理体系相对完整,一般拥有独立的管理部门、完整的规章制度,专门的管理团队和丰富的科研资源。集团型企业主要由总部的科研管理机构,以项目为载体,将科研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分配,通过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调动相关部门形成协作,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而初创型企业一般不具备独立的管理部门,甚至专职的管理人员,公司管理者往往兼具科研管理和科学家双重身份,科研资源也较有限,科研布局受政策和资本影响较大。并且,通常不具备完整的全链条研发能力,过度依赖合同研发,导致公司对研发过程的掌控力度大大削弱。虽然不同类型企业在现行科研管理体系上各有不同,但是管理内容则大同小异,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应用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平台为依托实施的系列研发活动。因此,在科研管理体系创新中,不同生物医药企业存在共性问题和需求。

2生物医药企业科研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1科研顶层设计缺乏前瞻性,创新可持续性差。生物医药研发活动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这使得企业在进行科研布局时,更多地考虑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保持资金需求和项目收益的平衡。在此前提下的项目选题和设计,通常是以当前市场需求和资本需求热点为导向的产品研发,而在前沿技术和基础平台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投资[1]。这就导致大量技术门槛低、研发周期短的重复课题、重复产品的出现,不仅是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引发恶性循环。而要成为生物医药研发强国,需要构建具有强大技术支撑的研发平台,以及依托于各类研发平台之上形成的多元化研发体系。因此,确保顶层设计的前瞻性和创新的可持续性,是科研管理体系创新的首要任务。

阅读全文

科技管理创新问题探讨

摘要:

科学技术是推动国际竞争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国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多项尝试和探索,并针对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采取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技术。本文分析了科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科技管理创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管理创新的有关策略,对今后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科技管理;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1科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从本质上说,可将科技管理工作视为支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神经中枢”。而当前科技管理创新则对科技活动的目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有推动作用,从而便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科技工作开展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所以,要使科技用到实处。同时,科技成果既成为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合理依据,也为新技术开辟了新的应用途径。科技管理创新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满足了知识经济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从这一点看,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就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日益突显出来。所谓科技创新实质就是最新技术、最新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总之,科技管理创新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我国创新体系组成的重要部分。

2科技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

阅读全文

高校科研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向和路径。分析国家职教新形势,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创新的实证研究,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建设改革应引入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为科研管理助力;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

一、前言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人民通过高质量就业满足对好生活的需要,更是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党的报告中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向和路径。高职院校社会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高职院校的科研体系一般是借鉴于本科院校的科研体系,较看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指导。随着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职业院校的特点日益鲜明,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日趋完善,但也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高职院校科研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落后于时展。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体系往往是照搬本科院校,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对于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制度不适用于职业院校的科研特色。片面强调统一性,却未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科研特色,未能形成综合、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的服务性不强,仍然停留在“上情下达”式的直线型管理,在“收材料、报材料”的阶段,难以满足职教大发展时期科研管理的需求。

(二)科研管理与教研管理的剥离。高职院校科研的根本目标是反哺教学、促进教学,教学应该是科研的最终驱动力。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生产实际与高校课堂教学相结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人才从学生到员工的无缝对接。此外,高职院校通过科研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参与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管理难题,既能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建立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的课程开发机制;也能够把科研成果、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按照真实生产情境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技能水平。

阅读全文

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论文

1我国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管理现状分析

建国以后,我国从极弱极贫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科技实力也逐渐增强。但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强,与创新大国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专利池”的陷阱,标准掌控形成的垄断,发达国家核心技术的封锁,创新之路上的险障,需要我们排除万难,迎难而进。微观具体到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研发等创新能力,从研发周期、研发成本和投入回报预测以及控制都有风险不确定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意识整体有待提高,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几千年来的封建意识禁锢着我们创新、发明、创造理念的发挥,敢于承担风险,不断探索追求,需要我们正确把握时展机遇。我国标准化过去主要靠政府意志驱动,标准化管理模式为政府驱动模式,特别是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约束,企业不能正常发挥主观能动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要靠政府推动制定,企业消极被动执行。发达国家企业为市场的主体,市场牵引、技术推动标准制定采用实施,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作用,企业以及社会对标准自觉自愿主动执行,国家发挥宏观引导作用,标准制定由市场驱动,标准化管理为市场驱动模式。我国传统标准化管理模式: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系统功能弱化、标准的制定和应用脱节、注重层面形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传统标准化需要变革,标准化管理创新应结合科技创新依据社会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向现代、综合标准化转变。

2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及系统模型

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那么就有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科技创新也就有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国家政策的支持,机制体制的运行以及相关制约影响要素的配合,是集资源、环境、市场、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现代综合系统,进行标准化管理,形成创新体系。需要各种引力协调发力形成合力,产生动能,驱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这是市场经济践行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及系统模型,能形象地说明科技创新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地位作用。

3科技创新的标准化管理方法

科技创新过程总要具有相应管理方法,获得最佳秩序是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宗旨。科技创新按项目的种类、复杂性、多样性、难易程度应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如解决重大项目可采用综合标准化,项目应构建标准综合体;一般、相对简单的科技创新项目采用通用标准化管理。需要强调的是传统标准化,主要为层面管理,如标准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应采用点面结合的管理方法,就科技创新某项(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以及专利或其综合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充分考虑与其他管理(如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的兼容性,形成标准化管理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的标准化管理为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戴明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螺旋上升方法可以运用于科技创新成果运行的全过程。

4科技创新发挥标准化的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