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二考试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二考试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二考试总结

特殊教育学校的针灸推拿专业探析

一、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适用范围

适用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各个临床学科中视障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毕业考核,也适用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如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以评估视障学生在毕业前是否达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考核评价小组

由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组建考核题库、制定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实施及总结。

2.建立考核试题库

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因此,试题库的建立既要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还要参照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库中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四门中医学科的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

阅读全文

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初探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策略,包括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相促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能力评价

自2011年国家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实行教师资格证考试试点,至2015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面展开,正式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为“国考”),这一举措意味着高校师范毕业生不再能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取证书[1]。公共教育学课程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概念性知识较多,对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成为很多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的一个“拦门虎”[2]。据笔者多年从事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特殊专业(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考试过关率低。在当前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形势下,提高特殊专业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教师资格证过关率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剖析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公共教育学课程特点,尝试对传统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

一、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

特殊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给理论性较强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现阶段,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专业指向性不足

在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考试中,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的考查为主,在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方面考查较少[3],因此,在授课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偏向于按照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来组织。这种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及其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知识、掌握学科内在的逻辑序列。但对于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的特殊专业学生来说,其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与掌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特殊专业学生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以适合其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阅读全文

小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制的构建

一、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1.评价贯穿学生课堂

针对学生课堂表现,师生共同设计课堂表现评价方案,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情况”和“守纪情况”。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的表现都有相应的评价和记录,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小组团结合作;同样对学生在课堂的不良状态也要作出相应的评价,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影响学生学习等等。不少老师采用“小红旗”和“笑脸”,通过累计转换,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表现评价要在整个评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要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的每一点每一滴的表现都关系到自己的进步。这种评价也能够使教师掌握第一手的学生课堂表现资料,准确地把握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表现,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利于在学生中形成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家长参与学生评价

英语的学习单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回到家的听读练习十分重要,还要按时认真完成英语作业。很多学校都推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签名制度”,家长协助学校督促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每天给予评价,可以设定“优秀”、“良好”、“一般”等几个等次。家长的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认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课后的听、读练习得到了保证,练习的目标也得到了落实。

3.教师采用鼓励评价

不管在什么阶段,教师都不要吝惜自己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在阶段性总结时可以送给学生一段热情洋溢的激励性文字,全方面肯定学生的长处,委婉地提出学习中的不足。如:批改作业时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这样的评语:Good曰M〕ndeurfl!Betterandbetter!eomeon,youcandoitmorecareuflly!这样的评语,学生喜欢,这也必将激励学生努力想获取更多的这样的评价,以后的能力自然水到渠成,学生也必将得到长足的进步。

阅读全文

高考声乐教学培养方向与应试技巧

摘要:高考声乐教学是高中音乐教学之中较为特殊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于学生的技术技巧培养应该有着明确的目标与目的,并且在临近考试阶段对于技巧的培养基本可以告一段落。如果强行拔高则可能造成习惯上的差异,从而影响学生考试中的发挥。作为高考声乐的辅导教师,更应该从技巧以外的知识点入手,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让其从容的应对高强度的考试。

关键词:声乐;高考;教学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对艺术类专业的管控,艺术类专业的分数线也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这对于艺术类的高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专业作为艺考热门专业,每年都有着数以百万计的学子。作为声乐教师而言,辅导高考学生则有着比平时更大的教学压力。是因为高考学生的程度与特点都有着天壤之别,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计划往往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宏观的角度对高考声乐教学的培养方向进行分析,并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结合个例对高考声乐应试技巧进行相关总结。

一、高考声乐教学的培养方向分析

(一)尊重教学规律,切勿急功近利

有人说声乐是一门速成的学科,只要能够唱出声音且五音健全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速成。这也是学习声乐最大的误区之一。很多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应试,在进行短暂气息教学之后便为其布置高考曲目,其用意也是想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较长的长时间的来集中的磨合一首曲子,这样做虽然能够提升应试的成功率,但对于天赋不佳的学生来说则很容易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如换气时提胸、咬字与节奏的不到位等,基础的不足也会使得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缺失,如果在考试遇见无法处理的问题则很容易影响到最终的成绩。所以,高考声乐的教学虽然可以适当的加快进度,但仍然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歌唱基础。歌唱的动力在于气息,当学生将基础的技巧掌握之后便会形成独立的歌唱风格,这时教师再根据个体的情况制定考试歌曲,学生演唱适合的歌曲也会变得得心应手,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应试的成功率。

(二)技巧与素养并重

阅读全文

基于理科综合的高中化学论文

一、涉及理科综合性考试内涵机理的科学认证

理科基础考试活动具体是为了迎合毕业综合素质检测要求,从而展现高考对基础课程设置的引导功效。接受高考挑战的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应用性解答潜质,其间人文情怀体系修缮工作也不可或缺。所以,目前这类考试活动不会产生过分偏激的难度效应,最终成绩波动效果也就不太显著。其与文理综合考试存在一定区别形式,由于文理综合需要吸纳更多科目精华之所在,包括物理、政治等六项科目,重点指标在于考察应试者在异质化科目领域中实际掌握的知识分析与问题应对能力。具体来讲,文理综合手段更多地彰显学生综合素质形态,而理科综合考试与其相比,涉及内容格式已经搭建难度都要略微复杂一些,相对地更能精准检验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化学考试需要满足一定的界定要求与规律准则,呈现高中创新课程改革的集中性思想,考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由此绽放,相对地普及了我国目前教学方案的调试功效与存在价值。对于理科综合考试来讲,细致内容应该围绕课程实施标准的整体性特征拓展,实际操作能力关注力度较大,在验证学生对基础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前提条件下,挖掘学生更多的自由渗入思想。所以,此类考试模式相对地更能选出富有创新潜能的合格新生。依照高考方案设计质量与考试前景观察,创新理科综合考试应对与往常文理综合等格式大有区别。传统理科基础考试动机指标在于验证学生在毕业合格端口的通过要求,主观思想在于传承高考对中学基础课程的引导以及总结功效。总的来说,目前理科综合考试应该适当保留异质化学科显著性特征元素,体现综合学科识别能力要求;难度相应地降低,具体注重理科的协调性发展实效,将组卷考试的选拔功能发挥到极限状态。

二、理科综合考试的细致变化规则以及影响效应研究

(一)辅导学生群体规模格局扩张理科综合考试需要面临大众学习个体实施统一验证、考察,化学整体成绩下降结果已在预料之中。所以,在应对实际备考工作上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身心状况进行节奏调试,争取迎合所有学生需求指标;并且,临届生面域急剧壮大,异质化层次学生辅导工作正反效应百般交错。

(二)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

自从我国实施理科综合考试方案之后,单位课程分配便成为首要面临的技术难题,包括细致化难度以及评价工作都要尽量协调统一。在课时分配层面上,应该尽量扼制学科重要性单方面考虑习惯,并且要立足于学生本身身心特征制定日常教学计划。这类考试特征仍旧遗留内容繁多、教学紧张等隐患特征,异质化科目之间有必要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做好日常沟通与合作,准备实施团队应对策略。

三、理科综合考试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合理教学手段分析

阅读全文

高教核心课程考试思考

 

自学考试教育是在社会自学活动的基础上,以普通高校教育作为目标参照系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在考试标准的制定上,还是在专业设置上,自学考试教育均把普通高校作为基本的参照系,与此同时,也体现自己的特色。至今,自学考试开考课程设置仍局限于学科课程考试,命题模式仍局限于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其所谓的“综合课程”考试也仍是学科考试性质,因其“综合”是对自考形式无法开设过多课程,又必须保证必要的教育内容的矛盾解决办法。例如,把“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合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把“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合并为“高等数学(二)”等,这种所谓的“综合课程”本质上是将两本书订成一本书,对考生而言只是加大课程内容学习量,对命题而言只是扩大覆盖面而已。这种“综合课程”考试实际上仍是学科课程考试,命题也仍是学科命题。更甚的是,过大的学习量仅凭一张试卷,一次考试进行检验,难免挂一漏万,影响考试效度,加重考生的学习应考负担。   一、自学考试增设“核心课程综合考试”科目设想的由来   (一)基于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就人才来说,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既专且博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改变并适应不同工作类型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应用型人才而言,主要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是将研究成果向生产、流通、社会服务等领域转移,其知识能力结构是“综合式”的“、集合式”的,即“广而博”。显然,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正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要培养的。但是,在现行的自学考试课程体系中,学科间知识和能力彼此割裂、分离,同时又较少有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这一状况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格格不入。目前,自学考试各学科的考试内容更多地反映了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某一局部或某一层面、某一阶段的内容,这是由学科教学、考试内容和方法决定的。这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尤其对专业型学科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来说更是如此。但是,自学考试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即大学考试在为需要专门知识的职业作准备时应起到这样的作用:促进对构成该职业基础的各种、一般原理作富于想像力的思考。这样,学生在进入专业技术的学徒训练期时,他们已经锻炼了那种富有想像的思维能力,即把具体事实与普遍原理相结合。[1]   换言之,自学考试要全面有效地检测和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因此,自学考试增设专业综合能力考试,是我国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高考改革经验的借鉴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在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在考试科目方面,新一轮改革提出“3+X”科目设置方案到“综合科目”改革实验再发展到近年的“3+综合”科目设置方案。其中,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考试,一般分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它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2]这些都是对我国教育状况以及人才状况的变化趋势的客观而又积极的回应,也是对考查学生创新潜能的有益尝试。通过实践,综合能力考试内容与形式不断完善,不可否认,综合能力考试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自学考试要突出创新能力考查,可借鉴高考设置综合能力考试的经验,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增设“核心课程综合考试”科目。   (三)增设“核心课程综合考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人事部考试录用和人事考试中心为满足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进行了一些能力测量方面的尝试,开发了今天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简称AAT)》和《企业管理能力测验(简称MAT)》。这为开发教育领域中的能力考试提供了很大的启发。今天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高考中加强能力考查已没有争议。对于加强能力考查则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在现有考试中加强能力考查,即在学科知识考试基础上增加对能力考查的比重。另一种是增加能力考试的思路。这种思路主要是受到美国SAT和GRE的启发。SAT与GRE中均有独立于各个学科考试的能力考试。[3]自学考试作为一种考试制度、教育形式,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国际教育接轨,笔者认为有必要开始组织力量开发研究具有自考特色的“核心课程综合考试”。这不仅是考试科目的调整,更是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的深化。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它继续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这是21世纪自学考试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从单一的学历教育考试转变为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我国自学考试教育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之一。潘懋元教授曾指出,要得当地运用考试,包括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两个方面,关于考试方法,他说:“要改变一份考卷考各个层次、各种科类学生们的做法。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办学形式是多样化的,既有学术型的精英教育,又有大量的应用性、职业型的大众化教育。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不同,考试内容与方法也应多样化。”[4]   二、自学考试设立“核心课程综合考试”科目的测量学研究   (一)“核心课程综合考试”的考试目标   自考“核心课程综合考试”是指建立在若干核心课程基础上的学科能力综合测试。它不是一个专业中各门学科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核心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科能力综合测试。“核心课程综合考试”属于能力测试范畴,测试目标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但学科能力综合考试目标却不可能不包括知识目标,这是因为能力测试试题必须以知识为载体,以具体的知识形态出现的。现行自考各专业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多是基础性知识,所考查的能力主要是单一的学科能力。“核心课程综合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则具有综合性,所考查的能力,主要是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自考“核心课程综合考试”科目不是一门新的课程,它无需准备,不会增加考生的备考负担。其考试内容是根据各专业开考的专业课程内容确定的,不必在已有的课程之外增设以应对综合能力考试为目的的“综合课程”。同时“核心课程综合考试”也不同于现有某些专业的具有综合性质的课程考试。自学考试中现有一些专业的课程是把两门及两门以上相关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在内容上虽具有综合性质,但与“核心课程综合考试”不同。#p#分页标题#e#   (二)“核心课程综合考试”的命题策略   “核心课程综合考试”命题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侧重考查考生获取新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命题操作中,应注意各学科尤其是高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为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采用新情境和设计新题型的途径来实现自考突出能力考查的目标。广泛取材、设置新情境、采用新材料有利于摆脱教学和教材的习惯模式,排除因死记硬背或机械操练而获益的可能性,从而增强能力考试的鉴别与预测功能。尤其涉及综合的问题,任务与情境应是新的,或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教学中采用的,否则其成果可能是一个记住了的综合结果,而不是学生所创造的新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应用能力,只有利用新情境(材料),才能客观、真实地考核。此外,还应重视测量载体的多样化,因为不同的测量载体会影响所考核能力类型及考核的深广度。要根据专业学科的性质特点选用不同的测量载体,注意语言文字、图形、数式、变量载体的合理配置,全面考核考生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三、自学考试“核心课程综合考试”与高考“综合能力考试”的比较   (一)考试类型的不同   任何一种综合能力考试,都有其特定的测试目的。明确考试目的是我们制定测试目标、选择测试形式和内容、编制测试题目的主要依据。高考与自考的测试目的是有差别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二者的综合能力测试也是属于不同类型的。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其测试目的在于鉴别学生的不同程度,以选拔能够适应大学学习水平的合格高中生。其考试结果是在学生所得的成绩的相互比较中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即考试成绩反映的实际上是每一个考生在所有受测考生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因此,高考“综合能力考试”是常模参照测试。自学考试是一种总结性考试,是一种课程的掌握性测验。自学考试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形式,考试的目的在于对自考生的学习能力的总体水平进行全面的评定,即是否掌握了所有课程或知识,是否达到一个事先确定了的目标,并以测验结果决定其可否毕业授予学历资格证书。考生的测验结果不在考生中作相互间的比较,只与既定的目标相比较,凡达到目标的考生,均可予以通过,因此自学考试的“核心课程综合考试”是目标参照测验。但需要指出的是,自学考试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也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选择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   (二)综合层次的不同   “综合能力考试”的考试内容,即考试试题的载体为经过科学概括后在各科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综合知识,它不能被简单地看成几门学科知识的相加或重叠,而是一种与原来学科知识有关联又相异的新型知识。如果按综合程度的不同,综合知识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学科内的综合知识,二是两门相近学科间的综合知识,三是多门学科组合而成的综合知识;四是融合学科知识与精神的综合知识。根据不同的综合能力测试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上述不同层次的综合知识,作为能力测试试题的载体,编制试卷。[5]目前高考“综合能力考试”选择的是各层次综合知识为试题的载体,但仍以第一层次即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即第二、三、四层次综合知识所占比例仍较小。   自考“核心课程综合考试”与高考不同,它要体现其“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它所选择的是第三、四层次的综合知识。因为许多专业的某些科目本身就是边缘、交叉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由此可见,“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这条原则是高考“综合能力考试”所没有的,它是反映高等教育特点的原则。   自学考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专业性教育,因此其“核心课程综合考试”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或叫“职业倾向性”。其考试内容以专业性明确的专业课程、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专业目的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但是,上面说过,当代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学科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结合,在分化的基础上向综合方向发展。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要有比较广博宽厚的知识,要有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不应当把专业目的性或职业倾向性理解得过于偏狭,以为只有“对口”的理论才要考,只有“实用性”的课程才符合职业倾向性。   一般说来,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高级专门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应当具有比较宽厚的“三基”;掌握主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与专业有关的最新科技信息;还要通晓必要的横向学科;懂得一些虽与专业无直接联系但有利于扩大知识面的科学知识。但具体知识结构和高级专门人才都是多类型、多层次的。因此,对于自考“核心课程综合考试”而言,同一专业的不同层次,即对本科段、专业段考生的要求是要区别对待的。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侧重点不同   高考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目标中,要求“评价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有关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这两项测试目标主要通过以下测试内容来实施和体现:“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趋向”。   自学考试与高考不同,它的专业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体现要求比高考更为突出。“核心课程综合考试”要能考查考生的专业目的与职业道德。明确的专业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全面完成学习任务,并为过渡到从事专门职业做好准备。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一定职业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忠于职守,献身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一切职业的共同道德要求。每种职业还有各自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必须使学生认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技能在做好本职工作上具有同样的重要性。#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考务管理改革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关系

1考务管理改革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关系

根据素质教育的人才评价标准,不难得出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是多角度的,文化素质或许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光从试卷人仅仅能够反映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如何,而对于能否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此外,有很多社会上的评价人才的标准并不是采用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的。即使是考试,也不是书本知识的考试。例如,一个企业要想招聘一名优秀的推销员,那么按照公司的要求,谁在同等条件下,卖出去的产品最多,谁就是最合格的员工。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评价人才的标准,一定要以具体的职位,或者说是具体的要求来定。音乐家对于科学研究一窍不通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要分领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而对于高校教学也是一样的。要不断地调整考务管理工作,并且结合学科的特点,更新科学内容。如学艺术的,就要以实践为考核标准;学工科的,就要考虑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是还在研究上有所突破。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考务管理改革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高校教学改革也是考务管理工作改革的真实反映。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2实现考务管理改革的路径

考务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它涉及很多的工作环节,其中组织出高水平的试卷,是这项工作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的各高校大部分都已经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而在组织试卷中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搜集考试资源,组建丰富的试题库,并对这些试题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和运用,各学科的教师在对考试库中的试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后,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试卷,达到组织试卷的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无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检测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都比较公平和科学,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出某学段的教学成果。而教师在组织试卷时,不仅要考虑试题的难易水平,试题的覆盖范围,试题的数量多少,还要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诸如漏题等现象的发生做好准备,所以,在出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试题库中选择出一些难易结合,并形成一定比例的试题,决不能出现试题过难或太简单这样两极化的情况,以便使各个水平阶段的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学习水平,可以把试题分成单纯记忆,理解能力,应用和分析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等各种试题难易水平,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考核。在试卷的准备过程出,还要充分考虑各种意外因素的发生,为了一次考试的成功,教师们要组织三套甚至以上的试卷,这些试卷一定要在难度和考察的范围上是一致的。试卷组织是考务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和各级考务管理者要加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2.1问卷评分要严肃、可信阅卷评分是对

考试成绩作出公平评价的过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的增长确实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也传遍我国的每个角落,在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感染,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自然害怕考试,为了能够不被检测出来,有的学生就想通过其他的方法来改变成绩,想法设法的通过各种途径来找判卷老师,严重影响了判卷老师的工作,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改变传统的一个人阅卷的方法,实行流水封闭阅卷,一份试卷保障两个人以上参与判卷,而没有条件流水阅卷的学校就要对所判的题目进行随机的抽查,这样严密组织的阅卷方式既能保障阅卷的准确性,又能避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优劣评定也要采取多方面的考核,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评定,学生的综合表现的成绩占期末评价成绩的30%,平时测验的成绩要占期末总评的20%,这样就减少了只凭期末一次成绩定优劣的弊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下功夫才能在期末获得好评。

2.2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

阅读全文

高中生物复习方法分析

一、捋顺知识结构

到了总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比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其他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放在一起考虑。这样一来,在考虑某一个问题时,相应的知识都能回想起来,有时候某些知识忘记了,在查阅的时候,也能同时复习相关知识。了解了重点难点后围绕这些重点向周围拓宽延伸,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利用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知识连贯起来,比如通过DNA可以联想到DNA的组成单元,以及基因,通过基因可以联想到遗传和变异。有了遗传和变异进而有了进化。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一条知识链,然后通过知识的扩充,进而形成知识网络。高考中遗传变异向来是考试的重点热点,通过这样的总结,我们才能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又能举一反三。

二、强化材料题目

实验题在生物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经常会出现的题目,可是实验分为好多种,比如有些是验证类的实验,有些是探究类的。我们平常应该注意总结,了解每类实验题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模式,同时我们在做题之前也应该了解题目要考的重点以便我们联系相关知识,验证类的实验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原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原理深入了解。探究性的实验一般比较难,多是一些比较对照类的,学生仅仅了解原理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在了解基本的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察类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已经从理论阶段上升到了实际层面,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做实验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实验所需的条件,不能遗漏。

例如在对染色体遗传方面的材料题进行解答时,要分析清楚题目内容,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解开答案。在生物的复习教学中,一些材料题得到了老师的重视。材料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寻求突破口,查找相关内容,从而解决问题。学生们通过总结归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能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在解题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积极思考,学习解题的思路,而不是仅仅把题目记住。现在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引导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学生们也应该积极配合,开动脑筋思考。

三、注重考试重点

我们注意到高考考的是中学生物,包括初中以及高中的知识,涉及范围也是很广泛的,如果我们不引起重视,我们将会在生物上面栽很大的一个跟头。高考生物需要复习的知识点涵盖中学阶段的所有内容,虽然都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但是大多会有记忆不牢的问题,很多知识点有可能遗忘。所以,我们不能因为高考生物的分量不是很重,就放松对它的复习。教师在复习课上要针对学生特点来选择高效的记忆方法,也就是说我们想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对于有对比特点的知识点,例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都可以通过对比手法来记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