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程思政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思政教育走进中职数学课程研究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应响应国家号召,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趋势发展。中职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不例外。中职数学课程不仅应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定义、公式的应用,还应发挥它的思政育人功能。以“有限区间”为例,探究思政教育在中职数学课程的应用,挖掘数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课”融入数学教学及数学课堂管理中,提升中职数学教师的育人能力,明理入心德育为先,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职数学课程;课堂教学
一、思政教育走进中职数学课程的原因
中职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每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涉及学生面广,如果在数学课程中能适当融入思政教育,那么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将有很大作用。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育人的融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定义、公式的应用,还应发挥它的思政育人功能。因而,推进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应结合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发展史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中,无论是上哪一个专业、哪一个内容,都应想想能不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及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中,真正做到全课程育人。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二、思政教育融入中职数学课程的途径
(一)提升中职数学教师的育人能力,明理入心德育为先。在教育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思政教育的知识面,学习国家政治教育文件,关注时事政治,提高思想觉悟,坚定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如观看央视频道的“一堂好课”,学习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并把学习的思政育人方法结合中职数学课程,想想如何将数学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在中职数学课程中适时合理地融入思政教育。
(二)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中职数学教师除了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牢记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应努力寻找新的适合将思政教育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尤其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思考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可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无形中接受思政教育,使思政育人润物无声。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路径,是实现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的新内容、新发展、新方向,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新方略、新方法、新途径。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对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本文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例,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建设目标
学校通过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的思政建设,希望能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精神。为培育具有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我们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意识。[1]我们通过本门课程的建设与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的思维。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将新时代思政思想融入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课程准备阶段、课程教学阶段与课程成果总结阶段,将思政思想建设融入多媒体课件、教案等文档材料中。2.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初步培养本专业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的品德。3.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学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4.总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学改革成果,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政教学模式。
二、建设思路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思路将价值导向与知识导向相融合,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为思路。我们要从教材解读-课件建设-教案撰写-思政讨论的建设思路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灯塔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能动性,从而形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思政结合的思路。
三、具体措施
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实践探析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学科背景的红色案例教学非常有必要。红色案例内容与学生的学科背景有关联,易于学生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启发性等特点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学科背景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思政课“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案例式教学就是思政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案例式教学生动具体,易于学习和理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能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宽泛的案例式教学既无法照顾到学生的学科背景,又稍微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在思政课中开展基于学科背景的红色案例教学,则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增强大学生获得感。
一、基于学科背景的红色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案例是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富有意义的陈述。红色案例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所涌现出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叙事性追述。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案例是培育学生们民族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的最好教材。基于学科背景的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首先是一种以红色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与其他学科运用案例教学的情况相比较,基于学科背景的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体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1.政治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政治性是思政课的首要特征。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很好地遵循了这一原则。在案例内容的选取上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红色案例主要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教育功能。在案例分析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统一起来。北京印刷学院作为出版传媒行业特色型高校,学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对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要求更高。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能很好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学科性。为了提升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红色案例的选取须与学生的学科背景有关联,由此赋予红色案例以学科性的特点。北京印刷学院是围绕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办学的出版传媒大学,“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领域中的印刷、出版、设计等学科特色鲜明。学生的专业大都与这三大学科相关联。因此,红色案例的内容主要是体现学科特色的红色印刷、红色出版和红色设计。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学科背景的红色案例教学非常有必要。红色案例内容与学生的学科背景有关联,易于学生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启发性等特点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目标。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学科背景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是有区别的。印刷学科背景的学生主要使用的是红色印刷案例;出版学科背景的学生主要使用的是红色出版案例;设计学科背景的学生主要使用的是红色设计案例。
三全育人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摘要:该文总结了“三全育人”视域下某医学院校本科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和应用成效。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思政案例库建设等方式构建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职业责任感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1],强调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高校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和时代发展要求等。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本研究以外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充分挖掘该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对护理学本科学生实施临床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力求使临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1研究对象选取
某医学院校2019级200名护理学本科大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8名,女生142名,年龄19~22岁。外科护理学共计134学时,其中理论96学时,实践38学时。
2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2.1课程思政实践方案的制订
谈中外造园艺术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设计
摘要:“中外造园艺术比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以全面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已有认知和能力为起点,提炼“中外造园艺术比较”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梳理课程内容,修订课程大纲,研讨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体方案。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课堂,凸显“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最终提出最优教学模式并运用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之中。
关键词:思政元素;思政育人;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中外造园艺术比较”是面向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必修课程。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分析与评价国内外优秀的室内外环境设计作品或设计方案。本课程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增强设计的服务和创新意识、提高设计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1知识目标
熟悉中外造园艺术各自的产生、形成、发展及现状;理解并清晰阐述中外造园核心概念、造园方法等基础理论,系统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关系[1]。理解法国、意大利造园艺术的发展和法国、意大利文化发展的重要关系;掌握中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以及勒诺特尔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园、日本园林造景手法。
1.2能力目标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道德意识培养,思政课程受到了与过往不同的重视。文章立足于此,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当前中小学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的价值做出了分析,并围绕教师应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目标引领、预习为先、自主探究、创设情境、拓展教学、尊重差异、及时总结等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思政课;信息技术;运用研究
从古至今,德行都是中华民族最为看重的人才品质,越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越被社会所欢迎。因此,自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重新强调了加强中小学思政教学力度的重要意义,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关键时期,大力向他们传播思政知识,以帮助其建立更健全的人格。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思政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这就意味着面对新的时代环境,中小学教师有必要将信息技术工具运用到思政教学活动当中,以更好地突破教学阻碍,助力学生成长。
一、中小学思政教学现存问题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
(一)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阻碍。纵观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情况,不难发现,最严重的制约思政课程“育人”价值发挥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和学生积极性不足。学生的积极性不足,与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教师局限在刻板的思维当中,依旧采取传统应试模式下的“灌输知识”手段讲授思政知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学习与实践兴趣日益下降,不仅无法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就连基本的人才培养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这也意味着,立足于信息时代,以新课改为背景,教师必须寻找新的教育方法,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的结合由此被提出。
(二)信息技术运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工作当中,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活跃课堂氛围、优化学习体验、拓宽学习空间等方面。只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运用了信息手段,其动态、活泼的优势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发挥出来,课堂氛围也会一改往日的沉闷,变得更加活跃。而对学生而言,这种活跃的氛围能够让他们感到轻松,进而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加之教师不断借助信息技术拓宽教学空间,学生就会在良好的学习体验影响下更主动地探究更丰富的思政知识。如此循序渐进,良性循环逐渐形成,伴随着学生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教师日益完善的引导策略到来的,必然是教学效果的优化[1]。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中小学思政教学效果的策略建议
本科生课程思政教学理论和运用
摘要:课程思政旨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形成立德树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内科学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探索课程思政结合内科学教学的方式,挖掘教学思政内容,确立两者有效融合的授课路径,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形成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为课程思政在内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科学;医学教育
课程思政是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教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五育并举,更强调了对德育和思政工作的要求。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形成立德树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1-3]。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运用医学基本原理,准确的诊断疾病,最大限度地帮助并治疗患者。对于医生要求技术上认真钻研医务技术,对技术精益求精,勇于攻克疑难杂症,进行改革创造,不断开拓医学新领域。美国医学家特鲁多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同样重要,必须忠于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处处关心病人的疾苦,把维护病人的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这是医生的基本职业道德。医学生阶段是打好临床基础知识的阶段。医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要从医学生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扎实理论基础,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4-6]。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每一位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内科学是身体各个系统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总结,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它包含了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是医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当前课程思政背景下,探索课程思政结合内科学教学,将专业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对培养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德医双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素养及优良人文素养的全面型医学生非常重要[7]。
本文旨在探索课程思政结合内科学教学的方式,挖掘教学思政内容,确立两者有效融合的授课路径,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形成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为课程思政在内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内科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思政结合内科学教学资源的挖掘: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内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梳理并整合思政理论知识以及内科学知识。根据内科学各系统的不同找到相应的思政知识融入点。具体内容包括:(1)家国情怀。党和国家的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抗疫精神和劳模精神。(2)个人品格。道德情操,社会主义道德,人文素养,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健全的人格,包括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心理,性格特质。智力培养包括思维想象,观察思考,判断推理逻辑。(3)科学观。认知论和方法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新意识,学术诚信等。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由一个知识—思政点发展到多个知识—思政点,形成思政线和思政面,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价值模块融为一体[8]。
声乐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
摘要:声乐课教学中技能教学与思政教育在本质上存在必然的联系,教师应重视学生情志的培养,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开展模块化教学、丰富舞台表演形式、拓展实践教学途径等措施,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追求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愿景结合起来,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课教学;课程思政;革命歌曲
一、声乐课教学中课程思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为目的,强化课程的德育功能,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教学理念。当前,一部分声乐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主体意识,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声乐课教学全过程。有些声乐教师认为课程思政不是本职工作,因此在课程思政方面思想懈怠、应付了事,既不努力提升自我,更不能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有些教师凭空洞的说教实施课程思政,未能融入自己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感染力显著不足。还有些教师在教授外国歌剧时,错误地认为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不适宜进行课程思政,忽略了外国作品的思想内涵及教育意义。
(二)声乐作品思政元素的提取存在困难
针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技能,还要充分挖掘声乐作品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声乐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可从作品创作的背景资料中提取,如作者的生平、创作的取材、作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等。提取声乐作品的思政元素,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搜集相关资料,这为思政元素的提取带来了一定困难,也造成了思政元素提取不充分、不均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