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程思政建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课程思政建设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探究

摘要:分析了《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融入思政的必要性,从5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改革的措施,结合课程内容梳理了课程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以达到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并为其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关键词:招投标,课程思政,教学

0引言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法治精神、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以诚信建设为重点,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道德素养。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将价值观培养融入课程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全部课程都担负起育人的责任,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

1《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融入思政的必要性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建筑类专业的专业课,授课对象广泛,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涉及专业有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等。在建筑市场中违法发包、资质挂靠、串标围标、行贿受贿、阴阳合同等违法案件时有报道,有时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导致招投标失败。因此,除了建设工程管理与合同管理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外,教师还需要进行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和相互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

2《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阅读全文

工程测量课程思政的建设和运用

摘要:围绕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研究“工程测量学”课程本身的特色,从内容中提炼“思政教育要素”与课程相关内容结合,丰富课程教育的内涵。紧扣课程内容,将工程测量课程的六大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测量技术发展、测量难题解决、祖国建设成就、超级工程应用。课程从多维度、多角度和多层次与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踏实工作的工匠精神,努力奋斗的奉献精神,提升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高校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主渠道,满足学生思想成长发展需求。除了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他专业课也要融入思政因素,使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协同进行。课程思政提升了专业课教学的内涵,丰富了课程的发展路径,“课程思政”作为将思政内容和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及环节进行互动性融合的纽带,对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1~2]。

1课程思政的实践要求

各高校针对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提升“课程思政”的成效,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各方面开展了丰富的研究。高德毅、宗爱东等[3]提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的“群舞中领舞”作用,最终要实现所有专业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3]。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主要构建的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研究者吴月齐[4]提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旨在构建的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即加强思政理论课的第一课堂建设。转变专任教师观念,挖掘每一门专业课的“德育元素”。推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和实践育人有效途径,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张驰、宋来等[5]提出,“课程思政”不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任务,也不是教学要求的任务延伸,而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课程思政的推进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认识,特别围绕“三全育人”的要求,将专业思政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统一,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中的主导作用[6~7]。避免认识和操作层面的误区,一种误区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教师和思政课程教师的任务,专业课程教师只需要进行专业教学和实践就可以了。二是在开展“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工作过程中,还存在方法模式单一,为“思政”而“思政”的情况,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过于简单的说教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尬聊”情况,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通过调研,结合多年的课程教学实际,如要做好“课程思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①要围绕课程内容教学大纲,重新整理课程教学内容;②要围绕课程大纲的教学知识点,紧扣思政教学元素,选择合适的案例,通过视频等多维度的方式,开展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形成有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基于此,根据学校总体推进“课程思政”的安排和要求,围绕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提出了工程测量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方案,并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来进一步提升本门课程育人的成效。

2课程教学目标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在先修的高等数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对工程要素(角度、距离和高差)进行测定和测设的基本方法,并掌握基本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课程旨在培养、训练学生工程测量常规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仪器的检验、校正维护的基本知识,能较好地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通过课程的教学实践,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全程化”,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团队合作、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锻炼。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胜任今后在工程勘察设计中的测图与用图,施工用图及竣工测量等工作,并为学习“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预算”等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土木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阅读全文

成本会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

摘要:“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育人价值,实现育人目的。”本篇文章正是基于上述金陵科技学院对经管类专业课程提出思政建设的前提下,对成本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思路与目标、框架与内容等展开阐述,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最后就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成本会计;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一、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与意义

(一)建设背景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指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大学时期的学习与生活,又是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与定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光荣职责的高校教师,如何在专业课堂“授业”的过程中,将“传道”和“解惑”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理论教学及实践中,达到“相向而行,齐头并进”?课程思政就是新时代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如果高校教师将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有机的统一起来,就可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时期教育理念。

(二)建设意义

成本会计课程的思政建设,是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作为价值引领。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将成本会计课程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操守、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相联系,将专业技能、理论基础与世界观、价值观相融合,做到教学相长,使得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品质得以提升,也是顺应了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正如“道”与“术”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果专业课堂离开“道”而只讲“术”,学生很容易迷失价值方向,等到将来走向社会,很容易像“康得新”“康美药业”“瑞幸咖啡”等诸如此类财务造假案例中的从业人员一样,误入歧途,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阅读全文

西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思考分析

摘要:西部高校需结合实际,以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着眼点和出发点,逐步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转变、辅导员和班主任素质能力提升,形成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力同向育人的格局,推动思想课程建设的有效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新时代;西部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

1新时代西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思政课程内容学习不深。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学习贯彻关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精神时,主观认识上不够重视,对新时代背景下时时更新的理念、思路、政策等方面的学习领会不够深刻,没有建立起自己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整体框架。大学生受教师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受到自身对课程的偏好、重要性认识等方面的主观影响,对思政课学习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不清、重要性不明的问题。

1.2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欠佳。目前,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西部部分高校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养的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持续性的关注,对思政课程教师专业化团队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并缺乏相应的专家指导。具体体现在没有结合思政课教师的学习需求,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思政课程教学指导内容和适用性强的外出培训活动。与此同时,教育部对专职教师编制核定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

1.3教学方法创新思路不宽。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搞好思政课教学,才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西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载体与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虽然一直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但仍以传统灌输式、理论说教式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落后,不利于思政课程质量的提升。

2加强新时代西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举措

阅读全文

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思考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从各个教学环节中去设计与开展,如制定明晰的课程大纲、选定恰当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评方式等,使学生既能获得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知识,又受到了思政教育,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在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各地高校各个专业正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是开展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既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又能有效地推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具有显著的建设效益。由于各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不同,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方法也就多种多样了。具体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从各个教学环节中去设计与改革。以下将从课程大纲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法的创新、考评方式的改进等方面,探究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制定明晰的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学计划编写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也规定了教学方法及进度等。其中,教学目标一般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于受考评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以前在制定课程大纲时,大多只重视前面两个维度,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必将重新审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本身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制定明晰的课程大纲,才可能使学生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于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由此指导思想出发,在制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大纲时,应当使学生既能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全面的认识,对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了解我国先民们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二.选定恰当的课程内容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为了实现课程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应该选定恰当的课程内容开展教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包含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后阅读内容,主要是指中国古代作家作品。这些选定的课程内容,既可以是歌颂光明、进步的诗文,也可以是批判黑暗、腐朽的作品,其主题与思想情感应该是积极进取或健康向上的。根据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本身的特征,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可考虑先凝练几个主题,再按照各个主题选择合适的作家作品来匹配。关于主题的分类,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存在多种多样的分法。一般而言,可分为爱国忠贞、民本情怀、进取励志、高洁清廉、情谊仁爱、勤劳节俭、民族智慧等类。而相应的作家作品,也有多种选择,如:爱国忠贞类,选讲陆游《示儿》、岳飞《满江红》、文天祥《过零丁洋》等;民本情怀类,选讲屈原《离骚》、杜甫“三吏三别”等作品;进取励志类,选讲曹操《龟虽寿》、杜甫《望岳》等;高洁清廉类,选讲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于谦《石灰吟》等诗歌;情谊友爱类,选讲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客至》等;勤劳节俭类诗,选讲范成大《田园杂兴》、陶渊明等人的诗歌;民族智慧类,选讲苏轼、王安石等宋代人的诗歌。当然,有不少作品具有多重教育意义,例如屈原的《离骚》既饱含忧国忧民的情怀,又不乏进取励志的警句。以上多以诗歌为例,在散文、戏曲作品中也有大量爱国、励志、清廉等方面的内容可供选择。

阅读全文

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和实现路径

摘要:自2017年以来,“课程思政”开始被全国高校所关注,国家出台了针对课程思政的一系列政策,各高校也陆续开始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经管类研究生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点,在经管类研究生中开展课程思政有其自身独特的必要性与价值。国家、学校和教师应针对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提高课程思政意识、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以提高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经管;研究生

0引言

关于“课程思政”的定义,高德毅、宗爱东(2017)在《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一文中指出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一种课程观。成桂英(2018)将课程思政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课程思政”与通过课程之外的其他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狭义的“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在专门的“思政课程”之外的课程(包括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不断融入我国的教学实践。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通知中提到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这是国家首次在中央部委文件中提到“课程思政”。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这份纲要阐明了课程思政的价值,并对各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对于经管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自从2017年“课程思政”的概念提出之后,众多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者和专业课教师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研究。王茜(2019)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肖咏嶷(2020)探讨了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陈中斌、杜春华(2021)探讨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美云(2021)通过调查的方式分析了经济类研究生导师课程思政的现状与实现路径。现有文献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本科生,对研究生包括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研究目前还比较缺乏,经管类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在实践中也未得到充分重视。

1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思政的价值

1.1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经管类研究生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图1所示,近5年来,随着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经管类研究生的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虽然目前经管类研究生的规模远小于本科生,但他们所从事岗位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却高于很多本科生,如果他们不能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就很容易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动摇中国共产党的统治根基。

阅读全文

工科类应用型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摘要:文章以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课程为例,阐述工科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现状,从教师提高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结合课程实际内容,设计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路;探究新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覆盖专业理论授课全过程这三个方面,探究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并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工科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思政

随着当今世界正进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工科类专业面临知识更新和技术升级迅速的挑战。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课程作为工科类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课程,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如何在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何找到合适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和现状

(一)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否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是否能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代专业人才,对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有重大影响。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

(二)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阅读全文

环境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分析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需要每位高校教师的重视,但是在设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难融入”“贴标签”等问题。文章以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环境景观设计I”中的“雨水花园”为例,探析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反思,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景观设计;立德树人;课程育人;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以“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目标,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要素的一种课程模式。课程思政作为近年的热词频频出现[1]。课程思政中的“课程”二字是相对于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的,它指的是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所有专业课、通识课等[2]。课程思政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抱负,能够自觉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2019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地指出了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4]。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这是中共中央进一步强调了课程思政之于高校和高校教师的重要性,并且在其中明确了各个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在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课程思政存在片面的理解,在教学中往往会进入难以融入、生搬硬套等误区。尤其是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该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思考更多的是美学类的知识内容,更容易对课程思政建设无从下手。

一、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构建理念

在2014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指出,“环境设计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的环境设计艺术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环境设计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单位、园林设计公司、室内设计与装饰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及管理工作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让学生学好环境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和人居环境建设的需要,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程思政建设也是教学改革建设。那么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应该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以及课后考核等方面全方位贯彻育人目标。在教学背景方面,应该注重思考学生知识和能力背景,并且关注行业动态,分析行业内人才培养问题,思考课程思政德育的可行方向;在教学目标方面,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知识体系构架,梳理明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相应的素质目标,并且要反思这三者是否能同向同行,相互协同,相互促进;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专业知识教学的特点;教学组织中要重点考虑素质目标如何可以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两张皮”;课后的考核要注重考核后学生的课题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并且可以增加育人考核点,帮助学生梳理本堂课的素质要求,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反思和内化课程内容。

二、“雨水花园”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雨水花园”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环境景观设计I”中重要内容,它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对学生未来开展设计实践有着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