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程开发建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外科护理学课程开发建设探究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建设是现代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从职业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优化等方面探究外科护理学课程开发建设路径及开发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工作过程;外科护理学;课程开发建设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两个文件都强调推行校企业合作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外科护理学教学应该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积极创设临床真实情景,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能动性、有效性。但是目前由于护理学生人数众多,病人自主意识增强,很多病人不愿意配合教学工作,医院的护理带教条件远不能满足护生在临床一线提升技能的需求。为此,我校采取了问题导向教学法(PBL)、小组合作学习法(TBL)、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本课题组本着从提升外科教育教学水平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课程开发建设探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建设理念是将岗位工作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基于工作情境和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将整个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联系在一起,围绕工作过程进行知识解构、选择和重构,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化培养,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建设基本流程分为6个步骤,即职业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景设计、课程实施[3]。具体介绍如下。
1职业岗位调研
通过调研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这两家三级医院,以及与来自这两家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发现,目前护理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临床经验缺乏导致不能胜任护理岗位。临床护理专家深度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在实习前没有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机会。由于目前病人自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很多病人不愿意配合临床教学工作[4],再者随着医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现有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临床实践需求[5],2005年修改实施的《执业医师法》规定禁止在临床教学中由真实病人作为道具辅助教学,使护理学生在临床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更加困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课程开发建设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重要措施。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外科护理学教学团队与临床护理专家对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分析[6],确定将外科护理分为7个职业岗位和28个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微课开发与建设
摘要:微课作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优化开放大学在线课程质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远程学习者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是在微课开发建设中存在缺乏统一的课程建设标准,微课平台交互性功能不足,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亟须通过发挥开放大学的系统优势,顶层设计系统开发,规范课程建设标准,完善平台交互功能,开发建设系列化微课,充分实现微课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微课;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优势;现状;问题;思考
微课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在我国微课的概念是由学者胡铁生在2011年率先提出,之后微课日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应用到各类教育范畴当中。作为新兴的课程教学资源,微课因其符合网络时代学习渠道的多元化及学习方式的微型化特征,日益受到远程学习者的青睐,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课在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微课及其特点
关于微课的定义,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焦建利认为微课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设计的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2]黎加厚认为微课应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在10分钟内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微课程。[3]总之,微课就是教学时间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练、便于学习的在线教学视频。微课的出现,适应了当前网络时代移动学习的需要,弥补了传统网络课程的不足,与传统的网络课程相比,微课呈现如下特点。1.微课学习目标单一,学习内容精练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目标较多,学习内容相对冗长,而微课是为了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而进行设计制作的,仅针对1—2个知识点进行剖析讲解,学习目标单一明确,学习内容短小精悍,主题突出。2.微课学习时间短,学习效率高与传统网络课程20—45分钟的时长相比,微课在时间安排上更为紧凑,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习者传授必要的知识,相对于冗长的教学视频,微课有助于减轻学习的压迫感和疲惫感,提高学习效率。3.微课网络传输方便,利用率更高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内容繁复,容量较大,学习者需要固定在电脑面前进行学习;而微课程的视频资源容量较小,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类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网络下载或点播观看,环境要求低,使用便捷,利用率则更高。
二、微课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1.微课符合开放大学远程教学的需要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实践思考
摘要: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社区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具有地域特征,内容十分丰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社区教育课程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普适性、系统性和地域性。开展学习需求调查,构建课程体系框架;编制课程指导纲要,编写好课程教材;在社区教育课程中强化数字化、网络化课程建设。
关键词:社区教育课程;课程体系;课程纲要;实践与思考
随着我国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社区教育的内涵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已成为提高社区教育质量、提升社区教育品质的重要措施。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促进社区发展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和发展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初期,社区教育培训多是根据居民的需要自发组织的,往往是围绕某一主题,聘请相关教师,组织教育讲座,教育课程零散,没有系统的教育课程。第二阶段:规划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社区教育的相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把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纳入工作计划,组建队伍,投入经费,开展课程分类,制定课程纲要,编写课程教材,把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作为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工作。第三阶段:品质提升阶段。随着课程开发建设使用以及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和社区发展的变化,这一阶段也是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完善提升发展的阶段,更加注重社区教育品质。针对社区教育“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更加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注重打造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课程建设也得到发展,课程建设更关注数字化学习,注重微课的开发,适应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国内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高中地理专用教室开发和利用
【摘要】高中地理专用教室的开发和利用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地理实践技能的需要。文章探讨了通过践行田野式教学思想,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专用教室的策略。高中地理专用教室的开发和利用要确立田野式教学思想,不断完善专用教室的开发建设水平,并积极发挥广大师生的能动性,提高地理专用教室的实用性,使之真正成为通往地理田野式教学的桥梁。
【关键词】高中地理;专用教室;田野式教学
地理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田野式教学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以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思想为支撑。[1]田野式教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进行田野式教学具有很大的难度。地理专业教室的开发和利用,能有效克服田野式教学时空上的障碍,突破实施瓶颈,有力践行田野式教学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提升地理实践力奠定基础。
一、高中地理专用教室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高中地理专用教室的开发和利用,将转变传统地理教学思想,成为践行田野式教学思想的重要路径,促进学生地理实践技能的发展,提高地理教学实效。
(一)践行田野教学思想
田野式教学注重构建开放的地理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开展学习,优化了地理课堂教学以纯理论教学为主的现状,有效促进学生地理实践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高中地理专用教室的开发和利用,引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是践行田野式教学思想的生动体现。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它是指课程的学习内容一定要是本专业毕业生在职业工作中所经常用到的,即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侧重于培养本专业学生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为此,我们对过去基于结构完整性所组合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审核,将其中那些在工作过程中用得少或者根本用不着的内容坚决予以剔除,仅保留工作过程中用得着、且用得多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的实用性。
2.实践性原则。
它是指课程内容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是要突出实践性,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去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养成职业素养。为此,我们明确要求课程标准应包括能力训练情景。每个能力训练情景项目必须目标明确、程序科学、效果可检测。这是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根本所在。
3.协调性原则。
它是指各课程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时间顺序上应相互协调,力避相互任意重复、倒置等不合理现象。由于历史的以及现实的种种原因,一直以来,高职教育课程之间内容重复、顺序安排不合理等现象比较普遍。为此,我们对本专业所学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与协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所学课程进行科学分类。我们将所学课程按照其作用地位不同依次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四个类别。在这四类课程中,排在前面的为排在后面的起着支持服务的作用,因此,它们在教学时间上也是依次先后实施的。二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各课程类别中分别设计不同的课程。如: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设计有入学教育、军训、大学英语、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有企业常用应用文写作、管理学基础、企业统计理论与实务、企业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基础等课程;在专业技能课程中设计有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劳动与社会关系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会务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等技能课程;在专业拓展课程中设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三是全面清查落实课程内容的协调性。包括清查并处理各课程中已有的内容重复、不适用、位置安排不合适等等问题。
职业教育交互式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
[摘要]本研究以高职“网络创业实践”课程为例,以梅瑞尔的首要教学原理为理论指导,从交互式数字教材开发建设的前期分析、任务导向的知识图与学习路径设计、功能与呈现形式设计以及交互式数字教材的教学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交互式数字教材;教材建设;职业教育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PAD等个人数字终端得到广泛普及,数字化学习、阅读、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如何开发建设面向现代数字化教育环境的交互式数字教材受到普遍关注。与具有稳定、封闭和静态等特性的传统纸质教材不同,交互式数字教材是一个同时面向课内和课外的泛在学习系统,它集成了移动学习、富媒体和云服务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能依据学习者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的自主学习需求,有效整合内容资源、物理设施、软件工具、网络服务、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和维度的因素,将学习内容进行富媒体编排设计和交互设计,并面向多用户终端进行设计呈现,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可扩展、移动、交互、沉浸式的学习体验[1]。数字教材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其形态与功能特征随着技术环境发展而不断变化。早期的静态型数字教材,仅在出版形式、载体、教材形态上与纸质教材相异,对教学资源的拓展非常有限。随后出现的多媒体数字教材,主要以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来构成教材内容。而现阶段发展的交互式数字教材,不仅呈现强大的富媒体表现能力,而且支持开放、便捷的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能创设更真实复杂的数字化学习情境,从而促进学生更主动有效地学习[2]。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职业教育中使用交互式数字教材,其富媒体特性将更形象地阐释基础理论知识、更直观地呈现操作技能,其开放交互特性将更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一、交互式教学教材开发原则
根据梅瑞尔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和波纹环状教学开发模式,交互式数字教材的开发建设中需要遵循下列几个原则。1.教材内容应以面向完整任务为中心,由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序列任务环环相扣组成,教材内容中应提供完成相关任务的样例示范。同时在综合考虑阅读终端和阅读软件的基础上,教材内容应具有动态可扩展性,以满足师生个性化教与学的需求。2.重视学生原有知识框架对新知识的建构意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信息加工过程,教材中应合理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3D等富媒体资源来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联通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增加经验基础、减少认知负荷、促进知识迁移,从而实现有意义学习。3.教材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设计者为中心”,合理运用人机、人人等多种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反思和辨析知识技能的机会,注重学习分享体验,提供外部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互式数字教材开发建设的前期分析
这阶段主要包括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内容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课程特点、核心知识模块及各知识模块间的关系,明确课程能力结构和学习目标。学习者分析则是对学习者的先前经验、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兴趣动机和使用情境等展开分析。这些都将为后续进行交互式数字教材的知识图和学习路径的设计、功能和媒体呈现的用户体验设计提供基础。高职“网络创业实践”课程内容广泛,研究对象复杂,与商品学、管理学、广告学、营销学、谈判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综合,具有较强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课程以实际具体的网络店铺运营为核心知识模块,由市场定位、产品规划、网络店铺建设管理、网络营销推广、客户服务与物流管理等系列知识模块按网络店铺运营的实际工作流程有序组成。课程主要学习对象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者在学习本课程前,已具备基本的市场调研能力、商品图片拍摄与处理能力、网络推广与活动策划能力、网络客户服务与管理能力等,能熟练运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自主学习与社会交往。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既有知识的获得,又有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网络创业实践”的课程目标定位为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网络店铺运营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互联网+”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初步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基于上述分析,“网络创业实践”交互式数字教材的开发建设将采用任务导向的内容组织模式,用实际网店运营案例串联各系列知识模块的学习。在媒体资源的选择上,将兼顾课程内容特点、学习者特点和个性化需求,通过各媒体资源间的全方位融合,来营造出真实的生活情境,注重学习者体验,在真实有趣的学习环境中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增长技能,升华情感。
教育局学校全年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学生喜欢的学校”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促进学生“健康幸福阳光”地学习成长为重点,把“学生喜不喜欢”作为评价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从教行为的重要标准,深入研究学情、教情,强化常规管理,以“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为总抓手,出特色、出成果。主要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班子建设,带好干部队伍
以“三力”建设为核心,领导班子要加强先进理念和当前政策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决策力;干部队伍要深入教育教学实践,扎实做好管理工作,增强执行力,作风要踏实,工作要细心。
二增强师德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良好师表形象
要定期开展师德师风调研会议,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方面了解教师师德表现,筛选影响教师形象的共向问题、研究方法,指导教师规范从教行为。师德建设既要坚持落实一票否决制度,更要加大宣传和奖励力度,对于坚持在一线、兢兢业业、师德高尚的教师进行大力表扬和奖励。抓师德要与促教师成长相结合,要以读书成长工程为契机,加大理论培训和教育方法指导力度,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一支师风正、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三坚持教师第一,强化教师专业成长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多维考量研究
摘要:上海市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体现了诸多成功经验:以需定供、弘扬传统、以评促建。同时,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存在:课程目标设置众口难调、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统整、课程内容整合亟待优化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者应合理优化已有课程,并考虑以从旧与从新相结合的路径设置适当的新课程。
关键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多维考量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社区教育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征,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而在社区教育中,课程建设又居于核心地位,关乎社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健康发展。上海市近年来致力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取得诸多成效,现已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及布局。对于上海市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多维考量,有助于总结推广经验,同时揭示不足与问题,进而引导社区教育良性发展。
一、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一)以需定供
社区教育应以人为本,课程建设应面向居民需求。上海市在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了需求导向,遵循了“以需定供”理念,有效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涌现了《木兰拳》《剪纸》等诸多契合居民所需的优秀课程。木兰拳动静结合,有机吸收结合了太极拳基本功、气功要领、武术技击基本功、体操基本功及舞台艺术造型等特点,伴随优雅音乐舞动,有利于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但是,学习者多是自发、分散练习,缺乏统一组织指导交流平台。社区学校关注到居民对木兰拳学习的需求痛点,开发了木兰拳社区教育课程。一方面,组织开发了《木兰拳规定套路28式》课程教材,不断推进木兰拳学习规范化。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课程学习,搭建各类课堂、比赛等交流平台,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切磋交流。居民对木兰拳的需求不断被释放,许多社区、学校、村委等都纷纷组织了木兰拳学习团队。
(二)弘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