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程教法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法课程与教育技术论文
一、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职师范类院校的各个专业中都开设专业教法课程,专业教法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多数师范院校教师除了讲授本专业教法理论知识外,都会留给高职师范生一定的课时量,进行本学科课程的试讲,这样除了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业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外,还可以训练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授课的能力。通常学生进行试讲时是在微格教室中进行,但学生在试讲过程中,极少能充分利用微格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本专业教育方法进行试讲的。教法课程教师由于课时、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所限,又无法用过多的时间对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进行指导,这就使得学生的试讲变成了专业教法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形同虚设,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那么如果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内容目标定位于辅助单一专业教学上,将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方式改为微格教室试讲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程度,使真实的教学授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方式。这样做即可以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明确、评价方法合理可行,又可以弥补教法课程实践环节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足,以及使得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得以充分利用,让学生在教法课程实践试讲过程中真正融入现代教育环境中。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进行整合不但可以解决两门课程设置问题,还可以使高职师范生很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1.使高职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使其更多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
2.让高职师范生学习到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际中,而不是纠结和关注某种信息技术的使用。
3.让高职师范生更多的加入到教学环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高职师范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让其在互动活动中领悟如何学习。
4.使得课程成绩的评估手段多样化,改变以往将教师作为课程成绩评价的唯一主体,取而代之以高职师范生的自评和互评作为评价主体,教师进行评价审核。
二、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的方法
大学人文通识教育课教学方法初探
一、人文通识教育课教法调研
大学通识课教育的建设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中,国人对通识课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查询中国期刊网、博士论文数据库以及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有关大学通识教育课的文章和硕士、博士论文共达600多篇,这说明大学中的通识教育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并多有研究和讨论。综观这些论文,主要涉及五个方面:(1)介绍国外经验或对比国内外做法;(2)对通识教育课的历史、现状的概述和总结或对未来的展望;(3)通识教育课的课程设计和评价研究;(4)某门通识教育课程的个案研究;(5)某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经验介绍和总结。
这些文章中还未见有一篇是研究通识教育课的教法的。可见,通识教育课的教法问题目前关注的人还比较少。诚然,每门课都应有符合本课实际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不必每门课程都统一用一种教法,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然而,通过对某校的人文通识课进行调研,对该校人文通识课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时,它们是否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呢?尤其是在目前很少人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的情况下。本文即是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探讨人文通识教育课的教法,以期获得启迪。
本文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全校人文通识教育课的调研,目的在于探察:(1)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人文通识课有几种教法;(2)这些教法各自的特点和效果如何?(3)目前的这些教法其缺点是什么,怎样改进?为使调研全面、深入,本课题成立了6人调查组,其中5人是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0级在校本科生,他们有些选修了人文通识课程,作为学生的他们在进行听课和在调查咨询时,其视角更为合理、感受更为真实,其调研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调研组员们分工负责,分别在大学城校区和五山校区进行调研,采取听课和询问选课学生的调研方式。调研成员每人负责听某一类课程,如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外文化、历史或哲学、艺术、绘画、音乐、影视、考古、收藏、集邮等,平均每人要听十多门课和咨询选课的学生,调研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目的、方法、教学效果、学生反应等。
二、人文通识教育课两种教法的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2013年2月~7月)共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106门220个班;本调研组调研了其中的69个班共42门人文通识教育课,其中,中外文学或文化课17门,影视、音乐、舞蹈艺术类17门,哲学、美学、历史类课程8门。根据调研,发现人文通识课大致有两种教法:(1)以教师在课堂展示的ppt为主要线索的口头讲述法;(2)以ppt为讲述线索,辅以音频或视频,然后以此进行分析的综合法,这类教法的课堂,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在有视频片段浏览的课堂里,师生互动较多。文学文化类课程以及哲学、美学、历史类课程主要采取以ppt为讲述线索的讲课方式;影视、音乐、舞蹈艺术类课堂在ppt之外往往辅以音频或视频材料进行讲授。
PCK体育教育学生培养启示
摘要: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知识,针对舒尔曼的PCK知识观,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内容、途径的改进措施,为体育师资的培养提供建议。
关键词:
PCK;体育教育学生;内容;途径
教师是教育得以办好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在教师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最能将学科内容方面的专家与学校专业的教师相区分的知识,他的PCK理论为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PCK理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内容、途径进行分析,并访谈我国五所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高校,了解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开设的现状,指出改进的方法,为培养专业化的体育师资提供建议和参考。
1、PCK理论内涵
PCK的概念最早是由Shulman于1986年提出来的,Shulman(1987)重新定义了PCK,认为它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课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舒尔曼指出,最能将学科内容方面的专家与学校专业的教师相区分的知识类别便是学科教学知识。
谈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育体系的革新
一、研究方法
1.访谈法围绕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及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共召开了2次座谈会。2011年5月23日,在光明初级中学召开了上海市黄浦区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座谈会,主要有来自大同中学、光明中学、市南中学、尚文中学、市八初级中学、光明初级中学及商贸旅游学校等校的骨干教师。同年5月29日,在上师大徐汇校区体化楼310会议室召开了上海市部分体育教研组长、教研员座谈会,出席人员为七宝中学、市二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莘庄中学、汾阳中学、一师附小等校的体育教研组长及徐汇区、黄浦区、原卢湾区、静安区、杨浦区等区的体育教研员。
2.问卷调查法针对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后,请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表明此问卷效度颇高。问卷发放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体教专业2012届留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9份,回收率为98。6%;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95。7%。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重测时间与第一次问卷时间相隔10d,将2次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为0。87,表明此份问卷信度较高。
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在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百分比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本专业学生存在问题及上海市中小学的要求
1.1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近些年上海生源的减少导致学校可选择的体育生不足,生源质量亦下降较大。不少学生是因学习成绩较差高考前临改体而“误”入此行的,只能称其为体育积极分子。这些学生进入了体教专业后,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较弱,发展空间不大。由此出现教学技能较差状况,尤其是在教案书写、吹哨、口令、讲解、示范、队列队形及队伍调动等方面。中小学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及教育实习前能加强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英语学科教育课程评析
本文作者:郭帅 吴春秀 龚妍 单位:东丰县第二中学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专题研究述评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本专题的13篇论文皆以2001年以来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为背景,以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如何应对新课改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为主线,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那丽芳、秦本彬以云南几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教材、学生试讲及教法、师资状况,从课程设置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两方面阐述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以面对新课程观[3]。王来喜教授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应对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包括“同时使用两本教材”、“开展小组研究项目”和“写学期论文”[4]。虞洁在解读《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的基础上,对华东地区几所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概括进行访查,总结教材、教法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将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微格教学、教师口语、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细类;分散、延长教学实践时间;利用课堂示范教学等[5]。董岩紧扣新课程标准,对改革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性、教学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展开探讨。各项对策具体直观,值得高师院校借鉴[6]。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学方法研究
本专题共有七篇论文围绕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实施采用的教学法展开研究。其中四篇论文力推任务型教学法。周晓琳提出“树立源于中学、高于中学的教育理念”,提倡“强化探究性教学”以应对任务型教学法对传统教学理念、高师教学法教师和学生的挑战[7]。另外三篇分别对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和协商教学在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使用进行论述。陈少薇认为“反思性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师生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范生批判反思能力,有效地将英语教学法思想内化为教学能力。”[8]应丽君教授针对现行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论述和归纳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并付诸实践,取得良好成效[9]。刘夏芬教授建议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学校管理者、学生三方的协商,优化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提高教学质量[10]。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之教学手段研究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研究
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
实践课程质量较低。以毕业论文为例,应付现象极为严重,不少学生的论文是从网站上下载的,经过一些“加工”;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基本程序都是模糊的,更没有经过立题、开题、搜集资料、实验、撰写论文等实际过程,论文撰写的质量可想而知。
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议
2.1定位。必须摆脱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一致”的实践教学模式,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使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活动,所培养的须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2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应是吻合的,应围绕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依据开设相应课程,并制定相应的与之配套的管理办法、授课计划、教法和科学的考试考核办法等。在理论知识具备“综合素养”的原则下,有针对性地对专业所修科目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重新组合,突出知识点、技能点、应用点、提高点,有时间有步骤逐步组织和实施。
2.3实践内容的构建。必须以突出能力为中心,身体素质综合发展为基本,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的实践不应只局限于哪个学期,而要贯穿于始终。
2.4指导教师。大多数指导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教学内容不能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给予学生实习实践的指导力度较低,所以,必须制定指导教师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才能及时有效,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计量经济学教学对策初探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典案例的分析讲授数量不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合适经典的教学案例,或者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和应用所讲授的理论较少。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或者即使有也很弱。虽然有的学生依靠自己的记忆记住了所学的知识,但也只是一些空洞、枯燥的纯理论,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罢了,很难实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效果,结果使得这样的教育很失败。据问卷调查,您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设中,大约有68%的学生认为应该多增加经典案例来教学。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过当
很多老师为了省时,省力,干净,一整堂课完全依靠多媒体来教学,结果表面上课讲得很精彩,实际上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知识一时的,原因是一方面信息传递速度太快,记忆是暂时的,根据心理学中所谓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特征即先快后慢可知如果课下学生不及时复习巩固,很快就会把当天所学知识忘掉;可见,多媒体使用必须与其他教学设备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黑板,投影仪等,才能弥补多媒体的缺点,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计量经济相关软件实践操作缺乏
各种计量经济学常用软件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Eviews,SPSS,SAS,GAUSS,Stata等等,可以使计算简便,快捷,准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没有上微机课的条件,而仅仅通过理论讲授一下,各种主要软件的基本操作程序,学生很少能够亲自动手就某个具体的经济问题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来分析处理并且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信息化建设下活页式教材建设探索
摘要:论文针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德班的课程、教材的开发实践经验,探索以“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活页式教材的设计与应用、模块化混合式教法的建设的方法,以满足新时代下国家、社会、企业、岗位发展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探索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的“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等生源多样化特点,探索弹性课程模块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活页式教材;中德班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国家、社会、民族、企业、岗位等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挑战。理论上“信息化+”的模式是解决当前教育终生化和教育普及化等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近年来以慕课、微课等线上教学方法为代表的线上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热点。以慕课为例,随着近年来慕课在我国的建设热度的提升,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慕课资源最多的国家。为此,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核心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活页式教材建设也就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建设方向。通过利用智慧校园的优越性,在当前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接职业标准,构建新的课程标准,研究更加切合新形势下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实践解决新时代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时代学生的新特点之间存在的矛盾的新方法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热点。为此,论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中的中德方向班的课程建设为例,分析和研究“线上+”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线上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1]
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困境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学情特点出发,当前高职学生群体的组成主要由普通高中毕业学生、中职(2+3)学生组成,未来还包括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具有结构组成复杂的特点。由于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培养方案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知识的广度和强度不同。第二,学生对于技能强度和理论知识的接收能力差异较大。通常普通高中生源具有基础知识能力较强,但是实操技能的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中职(2+3)学生则存在实操技能训练的能力较强,但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等问题。其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点出发,当前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的要求:(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总理在有关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发展的讲话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今年扩招100万的要求。(3)职业教育“双高”建设要求等指导文件和思想等对于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不仅要求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思政教育、技能训练、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做出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我们在对于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再教育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功能性和实效性。[2]此外,从企业、岗位发展和个人需求出发,随着科技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企业需求发生的巨大的转变、岗位要求、个人对于技能的提升要求等方面也作出了更高、更加细化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资源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二、“信息化+”建设下的活页式教材建设实践
众所周知,德国一直以来有一套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建设体系,特别是在于工科领域。为了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从2015年开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申报建设“广西汽车检修与维修技术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通过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共建“中德汽车机电职业教育中心”等形式,引进教学设备和软件资源,学习德国的职教理念,以开设“中德汽车维修技师班”的思路,开展活页式、模块化教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的建设实践,开发具有德国职教特色,适应广西汽车职业教育要求的“汽车机械电子维修技师培养方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开发出既有德国的职教精髓,又能适应本土的职教环境、可落地、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德班充分吸收德国汽车机械电子维修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建设出一支既具有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又能将德国职业教育“洋为中用”的师资团队,开展课程的开发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