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计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程建设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课程建设计划

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构建

摘要:为了切实提升课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效益,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基于任务分类的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基于任务分类的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任务分类;课程评估

课程建设是院校教学建设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长期以来,国家、地方和各级各类院校通常采取立项资助的方式,设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培育项目,深化教学改革。而如何优质高效地组织开展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提升课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效益,切实通过课程项目建设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各级各类院校教学管理都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亲身参与挖掘、研究、寻找、创造的一个和谐有机体[1],课程的要素也由传统的知识与经验两大要素,拓展为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实施要素、评价要素等。许多院校在组织实施课程建设项目时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整体设计不够

课程建设项目涉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条件建设、课程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统筹规划、一体设计、协同配合,才能提高建设成效。但在各院校的建设实践中,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涉及的任务分属人力资源、教务、教学保障等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一般都会单独组织人才队伍、课程教材、实验室及教学场地建设的分项计划,单独组织项目立项申报与资助建设,这样易导致各类建设与课程教学实际需求相比,可能存在过度建设或支撑不足的问题,即缺乏统筹规划,使建设成效与课程建设总体目标的达成存在偏差。

阅读全文

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诊断改进研究

摘要: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作为具有沉浸式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主要设计了电缆桥架安装、金属线槽安装等十三个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模型。建立了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第一视角的高仿真、高交互虚拟仿真数字化实训平台,创新明显。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教学组织模式,对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诊断改进;研究

一、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设计

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作为我校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在广泛调研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工艺特点,充分考虑教学过程需要,采用当前最为流行的Unity3D引擎,开发出具有沉浸式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建筑电气三维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主要包括电缆桥架安装、金属线槽安装、镀锌钢管安装、管内穿线、配电柜安装、配电箱安装、电缆直埋敷设、桥架内电缆敷设、灯具安装、开关插座安装、接地电阻测试点安装、接地极安装十三个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模型。模拟那些“看不见、进不去、摸不着、难再现、小概率、高污染、高风险、周期长、成本高”等现场实践教学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

二、线上线下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创新研究

1.建立了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设备工程系经过数年的积淀与修订,对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梳理了建筑设备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重新构建了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了课程内容,实现了实践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统一,保证了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

阅读全文

学校管理校本慕课建设应用

摘要:

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是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学校管理的角度,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考察对象,结合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兴起的背景,分析与总结高职校本慕课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加强课程管理的保障、考核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

校本慕课;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课程应用

1问题研究的背景

1.1在线开放课程的兴起

近年来兴起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把教育扩大到课堂以外,课程形式为网络课程,学习对象面广,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文件中提出了“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的重点任务。教育部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指出,“在高等教育方面将继续建设800门左右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鼓励高校广泛共享,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当前,我国在线开放课程正走在一条“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道路。本研究中提到的校本慕课(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POC)的概念是MOOC与CLASS-ROOM的结合,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与小规模学校教育融合的产物。课程为学校或班级定制,更加适合学校教学的需要。它鼓励将课程结构重新梳理,划分成若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由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和相关教学资料构成。授课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构授课计划、课程设计等。

阅读全文

网络课程建设下文化素质教育论文

1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现状

1.1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与传统课程没有良好衔接

很多高校都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架构适合本校实际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大量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但很少有高校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中,没有建立相应课程建设标准,这就使得网络课程建设呈零散状态,缺乏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之间也没有很好地衔接,出现两者脱节甚至不相关状态。

1.2投入不够,课程建设举步维艰

很多高校对网络课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常常只是在申报精品课程时给予一定支持以丰富申报内容,多停留在上传课件、电子教案、一般性教学资料层面。因此,网络课程内容编制不太理想,不能很好地体现网络教学的特性和价值,网站设计创新不足,难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没能真正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此外,网络课程师资培训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课程建设难以深入推进。

2大学生网络学习特征分析

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特征直接关系到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由于大学生个人差异性及学习需求不同,对其网络学习特征主要从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方面进行分析。

阅读全文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究

摘要:通过对全国32家企业、20所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调研发现,要适应建筑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实现“双高计划”总体目标,就要从加速课程建设与改革着手,提升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文章从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入手,针对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课程模式建设和教学模式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双高计划”;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又称“双高计划”),把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总体目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重要载体就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就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而言,其就是要解决需要设置哪些课程、课程标准是什么、课程如何排序、运用哪些方法与手段的问题,以实现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竞争力。

1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随着建筑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推进,人们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质量的内涵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通过对全国32家企业、20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目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综合性。高职工程管理类专业设置与发展的历史因素造成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与工程造价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相互交叉、界限不清的局面,也正是这一局面的产生使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与工程造价专业部分专业课程相同。而针对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中定位的“建筑会计与投资审计”和“建筑材料供应与管理”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较少,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大多采用理论+课程设计的形式开展教学,虽然学生的单项实践技能得到了提升,但是教学往往只强调学生在某一环节的掌握程度,课程间相互独立,前后课程内容割裂,缺乏关联性,学生缺乏对知识与技能的整体认知,不能深度掌握综合知识。由于缺乏综合训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局部、单一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无法与实际应用“对接”,无法形成对实际工作流程的整体认识,更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践问题。

1.2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不够紧密。目前,80%的学校还在使用2011年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推进,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能力已无法满足建筑工业化、信息化以及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新需求,更无法适应全过程管理和咨询服务的新要求。

阅读全文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院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等,内容覆盖范围广,综合性强,且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性特点。因此,在《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教师要充分把握课程教学模块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差异与联系,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置,同时进行高质量师资队伍组建及教学方法改革,力求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乐趣。《管理学基础》课程通过四轮次的教学实践与完善,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模块化;

一、前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落实“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入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有效提升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中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其课程建设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相融合,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换而言之,就是从课程内容、形式、方法以及实施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使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背景,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必修课,具有学时多、学分高、涉及面广、基础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是管理类专业的先行课。近年来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切身感受到,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坚持做到在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求新、考核方式创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整合、师资团队构建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建设。因此,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重点针对上述三方面。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教学内容开发。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一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二要明确有针对性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三要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和最终研究成果。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基本管理问题,因此,课程内容设置的系统化、条理化是保障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根据多轮次实践探索与总结,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及章节知识要点的基础上,探求知识间共性、个性及其联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规划整合,将原来八章内容,整合为五个教学模块。

(一)计划职能模块

阅读全文

字型标志设计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在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新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这对“字型、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文探究在“字型、标志设计”课程建设中利用新媒体技术,革新课程教育理念,依据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从多方面实施课程建设的具体举措,从而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使课程建设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实际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字型、标志设计;课程建设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为高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字型、标志设计”课程是内蒙古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字体绘写、创意字体设计、字体标志与图形标志设计等,着重培养学生在字型设计、标志设计领域中的表现技巧和创意思维。基于新媒体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的机遇与提出的挑战,该课程建设应与时俱进,革新教育理念,将课程建设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发展,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设计人才。

一、新媒体时代“字型、标志设计”课程建设思路与目的

1.课程建设思路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产生了影响。“字型、标志设计”课程建设只有革新教学理念,才能从根本上使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字型、标志设计”课程建设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技能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妥善处理好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关系,使教学理念与新媒体时代社会发展内涵相吻合。针对新媒体时代对“字型、标志设计”课程的影响,结合当前新媒体的特点、发展趋势及要求,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重点,从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库、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建设“字型、标志设计”课程,构建“技艺融合”(即技术与艺术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坚实的技术支持创新,以丰富的艺术产生创意,进而培养社会需要的兼具技术能力与艺术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课程建设目标

阅读全文

高校电子技术实践(3篇)

第一篇:高校汽车电子技术建设实践

【摘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汽车电子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校急需开展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研究。文章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为例,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开展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经验对其它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点,开展专业建设的研究十分重要。国内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进行了理论研究。苟春梅[1],甘剑和[2]等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丁黎明[3]等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研究;赵建宁[4],鲍晓东[5]等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研究;李月虹[6],沈鸿星[7]等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高校,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是承接中高职对接的试点专业,该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对其它高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