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案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程建设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课程建设案例

行政法课程建设案例教学实践

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方法,对于加强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案例教学法有其存在的合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只有深刻把握案例教学法的实质,理性认识案例教学法在行政法教学中的作用和不足,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客观分析案例教学法在行政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根据具体的行政法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案例教学法在行政案法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行政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在行政法教学模式改革中,案例教学法是各法学院关注度最高、探讨最多的一种改革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但到目前为止,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法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仍缺乏系统的认识,存在着诸多的分歧。基于此,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行政法案例教学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行政法案例教学的客观必然性

案例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前后首创。它主要是针对当时非常流行的传统演讲式教学法以及教科书式教学法,为了摆脱纯理论的课堂讲授方法而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行政法案例教学是在行政法的教学过程中将行政案例作为教学基本单位或辅助单位的一种行政法教学。与传统的仅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以外的辅助功能不同,行政法案例教学是对行政法教学方法格局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阅读全文

计算机类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和探索

摘要:课程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新工科建设目标推进,各高校持续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课程体系。为此,以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类研究生课程建设为例,以提升计算机类研究生课程建设效果为目标,分析目前计算机类课程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目标导向、项目制管理等方法对思政课程、核心课程、案例课程、公共课程等进行建设。此外,探索了课程审查与监督机制、教师团队、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等保障机制,为课程建设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目标导向;项目制管理

0引言

在研究生教学和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尤其在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对研究生课程改革和探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成败。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研究生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已有课程体系与最新信息科技逐步发生脱节。因此,对课程建设进行改革和探索迫在眉睫。在计算机类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李娜等[1]提出以成果或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思政教育、课程评价等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许晏铭等[2]提出基于模糊综合理论的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云系统,兼顾了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特点,有效提高了课程评价的客观性与学生学习效率。杜兰等[3]在Python课程中提出将抽签系统作为一个连贯的实验项目驱动教学改革。曹晓叶[4]提出项目驱动的团队写作教学模式,改变了语言教学体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上述研究可见,各高校已逐步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现阶段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课程建设意识不足、体系不完备、效果欠缺等问题,与课程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有难度目标仍具有较大差距。针对国内计算机类研究生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类研究生课程建设为例,分析现阶段课程建设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提出课程目标导向建设,探讨课程建设项目制和保障机制,促使研究生教育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1课程建设的困难与挑战

由于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创新力的研究者,使其能够满足当今社会需求,胜任最新生产技术,具备良好的问题素养、学术素养、批判素养和创新素养[5]。

1.1课程建设目标

阅读全文

企业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进行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课程组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

在课程建设中也需要教师具有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准则,在教学中只有奉献精神,并不一定保证能建设好本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还需要教师具有敬业精神,在企业管理课程建设中,教师不仅要对教育工作精益求精,而且还要与时俱进对教学工作进行着创新,能根据企业管理学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优化教学方法。只有那些具有奉献和敬业精神的教师,才不会墨守成规。他们明白,一流的教学内容不是现成的,是需要教师花时间花精力不断地探索,不断整理、加工和提炼的,只有具有奉献和敬业精神的人才能真正搞好精品课程建设,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教师个人素质对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地努力引导教师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并帮助其树立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

(二)加强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力量

《企业管理》课程组要特别注重教师团队凝聚力的培养,要重视教师团队互帮互助精神的培养,发挥教师的团结力量,尤其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工作。因为,现在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普遍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发展青年教师,使其成为本学科骨干教师,并尽量提供优越条件,以促进青年教师有效发展,是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青年教师逐渐成为课程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在落实与组织规划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以发挥青年教师的优点,并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引导青年教师参与课程建设,要经常性地引导他们开展教学改革,引导他们参与教学研讨活动,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个人素养,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以便他们在课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力量。

(三)营造有利于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学习环境和良好氛围

高职院校要能够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深造,提供学术环境和良好氛围,支持青年教师攻读更高的学位,进行培训和学术交流,促进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并承担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等工作,还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和条件,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等,促进青年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引导青年教师正确处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相互关系,以多种方式来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以促进青年教师能够真正成为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保证课程建设有效推进,为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阅读全文

公共管理学课程建设思路改革研究

一、公共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1.国外现状综述

公共管理的学科前时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对西方政府管理的研究,但当时公共管理学是附着于政治学之中没有独立出来(薛澜,2002)。作为公共管理学的开创性文献,伍德罗•威尔逊(1887)发表的《行政学研究》(TheStudyofAdministration)标志着公共管理学的正式诞生。在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国外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已有超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源起于1924年美国希拉丘斯大学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成立。随后,很多国家相继成立了公共管理学科,公共管理学应运而生,逐渐成长为各国公共部门培养研究生的一门核心课程。美国作为最早开展MPA教育的国家,其MPA教育发展颇为成熟,其他各国在学习、仿效美国MPA教育的基础上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MPA课程,但公共管理学始终为其核心课程。美国曾对218所MPA教育机构展开调查发现,公共管理学都是作为其最早的核心课程加以设置。由此可以看出,公共管理学作为美国MPA教育的首选核心课程,突显其在MPA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虽然西方并没有“精品课程建设”相关说法,但从公共管理学被列为核心课程可以窥见西方国家对公共管理学的重视程度。

2.国内现状综述

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较晚,直到1986年,其前身——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才得以恢复。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设立了管理学门类,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9年5月第17次会议上正式批准在我国设立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我国MPA教育已历经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国务院首批MPA试点院校为24所,2003年新批MPA培养院校23个,截止2012年,我国已有102所MPA培养单位。《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核心课程,已在所有MPA培养单位开设。与美国相同,《公共管理学》在我国MPA教学中也是首选的核心课程。笔者以“精品课程建设”和“公共管理学”作为主题词,以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作为检索源进行文献检索,截止2014年12月30日,检索到与此主题相关度较高的文献只有1篇。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笔者又以“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度较高的文献共有326篇。由此可见,自2003年教育开始建设精品课程以来,学者们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逐年上升,到2010和2011年达到高峰,直到2012年才有所回落。由文献检索结果可以看出,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未达到深入的层次,这些研究大致集中在精品课程内涵、问题等的较为泛泛的基础性研究上,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乏去专门课程的研究,由公共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文献可见一斑。由此,未来我们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趋势应聚集于对具体课程建设的关注上。

二、公共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要素解析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结构严谨的系统工程,由若干要素构成。既包括一套适宜的教学方法、追踪前沿动态的教学内容,一支优良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本优秀的教材,也包括教学管理建设。

阅读全文

环境经济学视域下采矿工程论文

1.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使命决定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肩负着对采矿技术革新的重任,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矿业是工业的命脉,为国民经济提供主要能源和冶金原材料。能源安全越来越被各个国家所重视,能源安全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只有充分高效开采和利用本国矿产资源,才能不受制于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采矿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国家能源的安全需要无数采矿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无私的奉献。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开采方式粗放,浪费巨大,严重威胁了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迫在眉睫,只掌握采矿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已经不能出色完成使命,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弥补了采矿专业学生学科面的不足,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采矿工程师对每一项技术的改革都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能够扩展采矿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科面,关系到采矿专业学生能否出色完成使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资源开采、环境保护和经济学原理。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建设

本课程总授课48学时,由于培养计划学生课程设置中只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门经济学类课程,所以要先讲述经济学基础的内容,学时大约占三分之一。其他内容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资源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等。教师在授课过程结合具体案例及科研课题进行深入讲解。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阅读全文

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构建

摘要:为了切实提升课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效益,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基于任务分类的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基于任务分类的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任务分类;课程评估

课程建设是院校教学建设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长期以来,国家、地方和各级各类院校通常采取立项资助的方式,设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培育项目,深化教学改革。而如何优质高效地组织开展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提升课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效益,切实通过课程项目建设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各级各类院校教学管理都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亲身参与挖掘、研究、寻找、创造的一个和谐有机体[1],课程的要素也由传统的知识与经验两大要素,拓展为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实施要素、评价要素等。许多院校在组织实施课程建设项目时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整体设计不够

课程建设项目涉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条件建设、课程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统筹规划、一体设计、协同配合,才能提高建设成效。但在各院校的建设实践中,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涉及的任务分属人力资源、教务、教学保障等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一般都会单独组织人才队伍、课程教材、实验室及教学场地建设的分项计划,单独组织项目立项申报与资助建设,这样易导致各类建设与课程教学实际需求相比,可能存在过度建设或支撑不足的问题,即缺乏统筹规划,使建设成效与课程建设总体目标的达成存在偏差。

阅读全文

网络资源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建设

摘要: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设置时间短,课程建设滞后行业发展的需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加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必要性。课程建设要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重组,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考试评价方法。

关键词:网络资源;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步伐还远远落后于酒店业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与酒店产业的需要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因此,加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培养适合酒店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资源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可行性

1.网络资源的特点决定其在课程内容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建设要以教学内容建设为引领,推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考核形式即考试方法的改革。网络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建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网络资源数量庞大、更新速度快,既丰富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也促进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世界上与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的互联网站数量巨大,其中绝大多数为酒店自身的网站。这类网站除介绍本酒店产品、接受酒店产品预订外,大多还酒店相关的经营与管理信息或行业信息,这些信息存在着搜集难度大、整理加工困难等问题,但经搜集整理后还是可以成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专业酒店经营管理网站,这类网站比较少,主要是由酒店从业人员或酒店管理教学、科研人员建立的网站。这类网站介绍的酒店在经营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真实案例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近,精选后可以广泛地运用到酒店管理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并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既增加对酒店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酒店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酒店经营管理论坛类网站。这类网站主要由酒店经营管理爱好者或酒店从业人员、酒店管理教学科研人员(机构)建立。这类网站互动性强,常常有酒店经营管理的新的观点、理论和酒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是教师提升教师自身酒店管理知识与能力,了解酒店经营管理发展前沿理论、行业发展趋势的好场所。教师在这类网站中吸取的新知识、新理论可以充实和更新到专业教学内容中去,既可使学生掌握更新的理论知识,也可促进学生对酒店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增强学生酒店就业信心。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自媒体中的酒店经营管理资源也日益丰富多样,微博、微信中的资源更新速度更快、信息容量更大、互动性能更好。关注微博中的酒店经营管理大咖和相关的酒店管理微信群或公众号能够更快地得到相关酒店经营管理信息,这些信息经证实、整理加工后可以成为很好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资源,为专业课程教学所用。(2)网络资源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网络资源可以通过文本、表格、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世界各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酒店的经营与管理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搜集、整理和加工后可以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使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呈现由单一的文字、图表转向由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元化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内容。(3)网络资源的存储数字化、传播网络化特点有助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一方面,课程教学离不开课程资源,教材、教学辅助材料、专业性的期刊等作为传统的课程资源,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来看,这些传统的课程资源在课程建设中仍不可或缺,但这些资源知识存储量有限、检索查找困难等弊端也日益突出。网络资源具有存储数字化、存储介质小、携带方便、存储量大、易于检索查看等特点,成为专业课程建设的最佳资源。另一方面,随着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不同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线精品课程也会不断涌现,并随着网络传播,推动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不断走向深入,进而推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2.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课程建设要依托于网络资源

阅读全文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课程建设

摘要: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是体现课程教学的高水平与先进性,具有独特风格与不可替代性的特色课程。快速发展的航空运输业为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特色元素和资源保障。在特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从课程建设理念、教学方式、手段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本科教学;课程建设

航空公司业的生产运营围绕航线网络展开,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主要研究如何将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航线网络这个载体有效地转换成满足顾客的需要产出,是一门内容丰富、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运营管理是形成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运营的改善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的绩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理解航空公司生产与运营的概念;明确航空公司运营战略的内容;掌握基于航线网络的航空公司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分析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航空公司生产运营计划的编制、实施及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了解航空公司先进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和方法。

一、课程特色与已有成果

1.特色鲜明,立足于中国航空运输市场,服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围绕航空公司讲运营管理,在讲述过程中突出中国航空公司运营环境的独特性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图1是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决策概念模型,决策模型的三要素包括:目标、结构以及约束,这三点都离不开环境,因此立足于中国航空公司实践讲好本课程,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中的基本模型讲清楚并介绍其在中国的应用非常重要。2.凝练课程知识主线,优化课程大纲结构,服务于“宽深结合”的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知识掌握。本课程行业特色鲜明,一般院校开设本课程的并不多见。由于学校定位不同、培养毕业生目标不同、所属学院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不同,使得类似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差异较大。从总体上看,目前全球相关课程的主流模式有两类:一类侧重理论模型;另一类侧重对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经济学解释。中国民航大学本课程建设走的是第三条路线,即在数理模型流派和航空公司运营经济学解释学派之间进行平衡,博取众长。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而难点在于如何提炼课程主线。课程组在充分调研和征询院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轮研讨后,确立了根据航空公司生产运营实际来安排课程内容体系,也就是围绕航线网络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面的问题来讲授课程内容。特别是根据枢纽网络的发展,加大了枢纽网络时间特性的分析内容,使课程内容无论在先进性还是实用性上均有较大的改进。3.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案例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课堂。逐步转变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潜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注重教学平台建设,搭建好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从2010年至今,课程组成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民航科研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践的科研项目在向课堂转化过程中,对于设置运营管理情景、丰富数据、创新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使用以及推出新案例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建设重点还停留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及时从多个维度全面推进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建设。由于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过去几年,本课程组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上,而忽视了对本课程的教学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没有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吸取营养,对于这样一门新课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不足,在教学质量控制上还有一些需要改善和加强的环节。教学的显性成果不多,对于大班授课的特点研究不足。2.教材、数据库、案例库、习题库的建设不系统、不及时。尽管从质量控制上来讲,在教材建设中精益求精是必要的,但是从学生学习的需求来看,没有统编教材不利于学习,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PPT讲解不够深入,没有统一的教材也不利于课程组不同教师授课时对于相关内容的严格把握。3.课程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做到多策并举提升教学效果。本课程建设有教学平台,教学平台的使用沟通了教师和学生课后的交流,从而支撑了课堂教学。但是,对教学平台的深度开发还略显不足,充分利用有待加强。除了教学平台外,其他一些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交流平台还没有在本课程建设中使用,如微博、微信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