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程互动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信息空间已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外国家主权延伸的第四空间,在高校育人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今天,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着尤为必要且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与思政建设双目标同向同行,构建全课程育人的双线融合的思政课程改革。着力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基于知识主线设计思想引导主线。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多种互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观点表达,寓思于教,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和法制意识等思政要素潜移默化作用于课程教育,实现核心价值观与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教育。
关键词: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思政;双线融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并非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育人正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1]。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要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2]。一些高校率先探索专业课程德育功能,且多元化手段和设计成为高校信息化思政教学改革的热点。同济大学的《中国道路》、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等课程利用通识课程给学生传达正确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清华大学创新教学模式,将“慕课+讨论”形式的混合式课程运用于思政课,通过慕课视频、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讨论等环节实现综合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中专业课是深水区之一,与思政课程相比,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隐性的,而信息安全作为当今信息化时代普遍关注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视线,是一个较好实施“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贴近生活、案例典型的独特优势在隐性促教上作用明显。福州大学五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专业培养中强调思政课程体系可形成“通识思政教育”“专业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以及“课外思政活动”四部分相辅相成共助思政强心[3]。而思政教育课程建设中要避免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理清目标重方法,分层次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4-6]。
1信息安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目标
信息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专业学术知识与生活结合度相对较高,存在很多与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等相关的可延展讨论的问题,尤其存在很多可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并分析讨论的问题。信息安全思政课程建设目标应由点及面,由小见大,由个人见社会、见国家,层层递进地实现深化思想教育。(1)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专业技术基础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大学生思想纯真者有之、叛逆乖张者有之,专业学习能帮助学生在科学层面认识世界的真相,但引导学生辨别纷繁复杂的信息化大潮中辨别错误的认识和渗透,树立坚定的、正确的价值观。(2)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培养上,引导学生增强为社会和国家建设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培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脚踏实地奋斗的栋梁之材,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金融、军事等方方面面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是高依赖的,实现自我的基础上更要追求贡献社会,做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发展的积极的一份子。(3)培养学生大局意识,以思想为眼、技术为器,强化文化自信、加强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建设。信息安全涉及的技术方面很多,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社会、国家发展的需求,通过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学习报国的爱国情怀,并引导学生付诸行动。
2双线融合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2.1体系设计中应注重递进式思想教育
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及课程考核实践
[摘要]教学实践中,良好的互动教学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继而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质量。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及课程考核和实践改革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就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及课程考核实践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课程考核;实践
中药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以及常见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供销以及临床应用的等知识的科学,在临床应用中非常普遍。互动教学大纲是一种由欧美国家已经的先进教学方式,其核心内容就是教师和学生签订类似契约的教学大纲,进而形成对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约束力,最终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介于中药学教学特征,积极设计和构建互动式教学大纲并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对于推动教学工作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具有极为有效的效果。在中药学教学中,要合理设计互动式教学大纲,构建互动课堂,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继而转变中药学教学现状,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及课程考核方式的革新能够让中药学教学更加具有计划性,显著提升有效性,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养成。
1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的必要性
中药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和其他专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1]。通过互动式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对教学活动的规划,继而提升教学效果。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实现对教学文件的完善,更好的规划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大纲的高效执行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促进人才培养实现,在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通过互动是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大纲能够有效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规划教学目标及重点,更好提升教学效果。第三,通过互动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为考核评价提供有效依据,继而保障教学质量。教学大纲也是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互动教学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来经过讨论而制定的,一旦学生确认能够完成大纲基本要求,那么就必须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完成学习。
2现阶段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中药学教学中,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设置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但是在实践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停课不停教”下线上教学思考
摘要:以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背景,设计了三阶段、两方式、两互动、两检验的“2322”线上课堂教学模式,并在2020年春、秋两学期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中予以实践。问卷调查反馈及期末成绩分析表明,学生对该教学模式认可度高,教学效果好,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实质等效。
关键词:停课不停教;线上;教学设计;实践
为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教师在线教学、学生居家学习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的首选方式。针对特殊时期,教育部组织了 22 个线上教学平台,2.4 万余门线上课程,全部为高校大学生免费开放[1],中国大学 MOOC(慕课)、雨课堂、智慧树、超星尔雅等课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课程和线上教学解决方案。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停课不停学”公益联盟联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调研了 33 240 份网络问卷,数据显示,48.5% 学生表示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44.3% 学生觉得不能随时向教师提问,39.6% 学生认为线上学习缺乏监督,效率低下[2]。由此可见,在线教学不应是传统课堂搬家,要有适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设计,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郭绍青认为,在线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把功夫放在如何讲得更好上,而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辨能力,鼓励参与意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3]。确保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实质等效,确保线上课程整体方案与正式开学的课程教学实现无缝衔接,进行科学合理的线上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4-7]。现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为例,探讨线上教学设计策略,辨析教师、学生线上课程教学中的角色、任务。
一、线上教学设计策略
路基路面工程属于土木工程(道桥)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内容多且繁杂,公式多,学习难度大,对学生毕业设计和工作基础贡献值高,具有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以及工程性、专业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线上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达成途径及考核方式等进行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8]。设计了“MOOC 自学、教师直播”(两方式)、“课前、课中、课下”(三阶段)、“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两互动)和“随堂小测、课下作业”(两检验)的“2322”线上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如图 1 所示。
(一)教学平台遴择
中国大学 MOOC、智慧树是国内优质的中文MOOC 学习平台,课程质量高,为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9-10]。结合本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采用“中国大学 MOOC/ 智慧树平台在线课程自学 + 钉钉平台直播”多平台融合的线上教学方式。优选中国大学 MOOC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路基路面工程的视频,配合智慧树平台用于路基路面工程在线课程教学,并结合钉钉平台直播、即时消息辅助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
大学生职业指导网络课程设计
摘要: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育工作者逐渐致力于探索将网络学习的交互性优势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替代性结合起来,通过混合式教学,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需要出发,以高等学校公共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指导》为载体,探讨网络课程版块设计、课程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为高校职业指导网络课程的建设带来借鉴作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职业指导;课程设计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是教育部规定公共必修内容,是高校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脚点。鉴于多数学校存在职业指导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周课时数较少等限制条件,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仍以传统讲授和讨论为主,侧重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择业技巧等方面知识,与学生互动少,对学生的个性塑造、自我认知和潜能开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比较欠缺。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立,混合式教学逐渐在高校中推广。混合式教学为弥补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师资不足、解决课程资源短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如何将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造升级,使课程设计和实施既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又能够适用于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团队研究重点。我们课题团队以邢台学院为例,基于混合式教学需要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开展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改革背景
从2000年教育部取消毕业生派遣证,结束了计划分配、派遣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实施以来,邢台学院职业指导课程经历了专题讲座阶段、课堂面授阶段(见表1)。《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也从最初的择业指导升级为《职业认知与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个部分,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在校生规模扩大,职业指导教学中常见的知识更新速度慢、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松散的问题日渐暴露,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学效果欠佳。2013年,随着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使用,职业指导教研室开始尝试调整师资布局,形成主讲教师+助教团的师资队伍,探索一种能够借助网络来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精简讲授知识点、增加学生线下实践和网上实时性互动的“网络教学+线下指导”混合教学。这种混合式教学主要是指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两种教学形式的有机融合,是借助网络资源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交互性不足的新模式,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混合式教学的逐步落实,是传统课程向网络课程升级的直接动力。
二、理论依据
网络课程的概念从课程的概念推导而来,中国知网以“网络课程设计”为主题搜索共有6023条文献资料,国内外学者在讨论网络课程时,比较一致的采用美国教育百科辞典中的定义:课程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是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概念。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师生更多的有效互动,强调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课程理论学者们在这个方面进行过深入的、广义上的探索,斯滕豪斯在他的《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认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课程的设计应该是研究、编制、评价合而为一的”。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环境、教材四个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考虑一下的几个要素:首先,网络课程的设计是受课程目标导向的,明确的课程目标对网络课程设计有着导向作用;其次,要明确网络课程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资源核心地位;再次,网络课程在不同程度上担任着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三种角色,因此网络课程包含了教学策略的要素;网络课程还包括学习过程支持的要素;最后网络课程还包括辅助学习资源和互动环节。
桥梁工程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摘要:针对桥梁工程技术传统课堂存在施工工艺复杂且多样化、学生主动学习动机不足、课堂互动有限、以知识考核为主的终结性评价等诸多问题,借助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路线,并进行教学实施。结果表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还可以有效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模式,从而实现课程的全过程评价,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雨课堂;教学设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改革契机,全国高职院校相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传统课堂教学向智慧课堂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我院已大力推行混合式教学,云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智慧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实践表明针对高职学生而言,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能融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借助于雨课堂这一PPT小插件,建立起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的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
一、桥梁工程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桥梁工程技术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以桥梁工程构造与施工为研究对象,在熟悉桥梁工程的基本构造,掌握桥梁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能运用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等资料组织一般中、小型桥梁的施工,是一门内容丰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目前,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具有单招数量较多、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及学习主动性欠佳等特点,多数教师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桥梁施工工艺复杂且多样化,需要学生记忆知识点多,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第二,学生主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效果较差。第三,受传统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制约,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课下交流机会有限,且传统教学不易吸引学生兴趣。第四,传统教学以知识性考核为主,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评价,从而导致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仅考前进行复习突击,对于知识的记忆是短暂性记忆,不利于知识的持续性应用。综合考虑该课程教学现状和学生特点,必须进行课堂革命,改变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讲活课堂内容。结合雨课堂在我院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经验,开展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桥梁工程技术课程中的实践研究,实现桥梁工程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路线
1.构建路线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告供给已经形成一种受众导向性趋势,具有互动性、品牌信息的整合性、信息服务的链接性以及信息管理的即时性等特征。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点也影响着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并且将以往广告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直接暴露出来。在高校广告设计教学中,只有实现广告设计教学的系统性构建;将新的媒介技术、技巧融入课程讲授,如H5互动式广告设计方法的学习;调整广告设计课程设置,开拓不同的实践渠道,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全面推动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受众导向;互动式广告
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市场已经形成一种以受众为导向性的趋势,受众会根据不同层级的需求主动搜索广告信息,广告商通过将信息整合,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链接性和信息管理的即时性,有效地扩大了广告宣传的效应,而新的广告制作方式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应运而生。H5互动式广告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和互动式体验,受众既是广告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传播者,“广告+社交”成为互动式广告新的传播模式。文章针对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点展开分析,进而探索数字媒体时代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发展策略。
一、数字媒体时代的广告特点
1.受众导向下的互动性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进入受众导向模式,即受众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搜索信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变成了广告信息的搜寻者、品牌信息的搜索者、需求信息的者。在受众导向下,广告已经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参与式的、数据库导向的”沟通行为。在数字媒体时代,这更像是一项有针对性的服务。如我们经常逛的网店,当我们在其中频繁搜索一样物品时,就会出现相应的推送。我们可以关注自己内心有所期待的品牌,也可以便捷地获取相似品牌信息作为对比,这种品牌与受众之间双向互动式的广告设计已成为数字媒体时代广告推送的新方式。
2.品牌信息的整合性
广告设计情景互动教学运用
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设计教学体系
科学安排教学流程,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践课程在高职类艺术专业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基础实践是让低年级学生建立起广告设计的概念,通过与概念相关联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实践是通过对广告设计与策划案实施的情景模拟,培养学生专业、符合要求的工作习惯和途径;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实践广告设计与策划的流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广告设计的内在素养。真实案例实践是通过广告设计课程中情景模式的影响中学生进行思维、设计、创造的综合性的实践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实行多层次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例如辩论设计、群体合作竞赛、课堂游戏记忆、小组协调互动等。以教师作为课程教学中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做实验、学生发现问题,小组成员竞争、讨论,传递知识。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设计成果,团队成员间互相影响、启发、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总结性的讲解知识点,指导学生探索性的去找寻相关的知识扩展和联系,让学生带着思维的模式来进行知识的补充,通过思辨的表达,对情景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3、注重教学方式、学习模式、教学评价的合理构建
广告设计课程不应该是让学生呆在教室里,教师给予理论知识讲授,并布置相关作业,学生在机房操作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是由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职业体验的实践过程,调动学生从填鸭式的掌握理论知识向主动去实践企业工作情景的积极性,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广告设计课程情景互动式教学方法中,整个教学活动的使用应该是互动的,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点,适时调整。课程应该打破禁锢的空间局限性,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围和学校外围延伸。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不仅要重视某次课程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突出课程的参与过程。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评定,不应该局限于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进行评判。教学评定应该从项目课程入手,从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实践中是否是有序的、思维是否是创意的、成果展示是否是多元的以及课堂互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等方面作为学生掌握本课程的评定指标。对教师的评定,重点在课程项目设计的适用性、课堂组织有序性、课堂秩序的控制力度以及课堂学生互动性的表现等方面作为评定指标。
4、情景互动式教学法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适用性展示
平面设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一、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多元化。
《Photoshop与平面设计》选课学生从大一至大四,文科和理工科皆有。学生多元化导致:第一,低年级学生关注软件整体学习;高年级学生亟待解决实际案例。第二,文科生善于理解审美,软件操作能力不强;理工科学生相反。第三,如何避免通识课流于形式、混修学分。
2.“理论+实践”的课程目标。
课程为32课时多媒体教学,教师讲授理论并演示Photoshop软件的操作,学生通过课后学习巩固课堂所学,课程成果及教师的评价与反思,很大程度来自考核内容即设计作业。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和对课后实践的掌控,成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内容。
二、“课堂343与课后1+1”教学模式的提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和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具体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被誉为美国20世纪最富盛名的教育家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基尔帕屈克教授认为,教学过程重要的不是让你知道什么,而是让你知道如何寻找需要的知识。单一教学方式有其不完整性,“课堂343与课后1+1”教学模式运用多种互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整体素质。“课堂343与课后1+1”,可解释为:一次课堂教学2课时100分钟内,课程组织为“理论讲授30分钟——软件操作40分钟——师生互动30分钟”,时间比为3:4:3,课后以“1节微课”加“1个课程学习群”的形式补充教学。以“启发式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为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整合相关理念,并引入当前流行的“微课”,探索符合“通识”效果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