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享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程分享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课程分享总结

初中政治教学方法浅论

摘要:步入初中之后,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会不由自主地增大,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巨头几乎占据了学生所有的时间,为了让孩子们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有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所有的初中学校都开设了初中政治这门课程。孩子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所以刚开始对这门课的感觉应该是新鲜的,但随着课程的深入,要让孩子们明白这门课程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目标;实践情景;教学分享

一、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政治这门课程与别的科目相比有很多不同,其他的科目可能更注重概念性、理论性、逻辑性的东西,但这门课是在教孩子如何爱党爱国,如何尊师重教,如何处理好学校、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孩子们不但要明白课本内容,还要真正做到心领神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明确目标,只有我们明白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制定一系列教学方案。比如,在给孩子上初中政治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就要围绕“珍惜新起点”这一内容设定教学目标:(1)让孩子主动去了解新学校、新班级;(2)让孩子谈谈初次见面后给彼此留下的印象,加深对彼此的了解;(3)讨论新学校的环境,怎样利用学校的操场、图书馆等,帮学生更好地利用校园设施;(4)让学生明白班级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可以促使班级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教师自己明白一节课的目标之后,就会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朝着之前设定好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只要教师长期坚持,积极地思考,耐心地观察,就一定能够制定出适合孩子们的教学课程。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很多教师会利用网上的教学课程直接“复制”“粘贴”,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只适合小众的人去使用,我们还是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一味地照搬只能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失去上课的兴趣。通过教师精心的准备,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就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完整的教学目标会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做针对性也比较强,想要上好一节政治课,那就先从制定教学目标开始吧!

二、进行情景教学

初中政治课是一门感性、理性二合一的课程,想要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我们可以借鉴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来讲,情景假设法是帮助孩子们学好这门课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假设我们想要让孩子们了解校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环境,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先去了解图书馆(书本数量、书本种类、怎样借阅、怎样查询、如何归还)、操场(占地面积、运动项目、准备工作)、食堂(食品种类、食堂空间分布、如何办理饭卡),让他们任选其一去了解,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共享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名同学,让他充当图书馆的管理员,以图书馆导游的身份跟同学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娓娓道来,以此加深同学们对学校教学设施的印象。也可以假设学校就是我国的一处5A级景区,学生可以报名参与学校导游的选拔,谁了解得更多,谁胜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只有用这种“出其不意”的方式才能够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他们融入场景中,真正实践课本上的内容。制定情景教学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利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置孩子们喜欢的、习惯的情景教学法。在这之前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聊天,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正好符合课本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一起喜欢玩闹,喜欢有新鲜感的事物,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特性设定各种场景,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享课堂知识点

阅读全文

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分析

【摘要】本文概述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从规范分组明确职能、设置任务定位目标、开放教学互动探究、项目驱动协作实践、互动评价分享反馈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构建中学音乐合作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音乐课堂;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

音乐是一门助力学生形成浑厚文化底蕴且促进其思维能力得以有效发散的重要课程,在整个实践中教师需要正确看待素质思想所带来的启示,在实际授课时教师需切实认识到中学生的学习基础,遵循协作、互助的育人思想,将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地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更具有综合性的育人系统,引领学生在开放且配合性的学习氛围下对课程中所包含的基础要素,以及所涉及的基础音乐规律和创作技巧展开深入分析。因此,在今后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需全面落实合作学习模式,科学搭建更高效能且品质比较突出的新型音乐课堂。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述

学为中心所具有的思想启蒙作用比较显著,是新课改环境下本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所提出的一种优秀思想,主张在整个课堂进行期间要突出学的地位,强调以生为本思想的贯彻,协调和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地位关系。合作学习则是这一思想指导下所提出的全新授课模式,主张在课堂上根据所了解的具体学习情况作出科学的分组。在结合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任务的前提下,引领学生以分组形式展开有效探索和互动,以实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综合锻炼。在初中阶段音乐所具有的审美熏陶和创造支撑功能比较突出,加强合作学习的渗透与应用,能够启迪初中生转变对音乐课的学习观念,促使其在建立良好自主意识的前提下,通过团队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及深入的互动,展开对音乐基础文化要素以及相关技能的综合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并增强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提高整体的创作实践能力。

二、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规范分组,明确职能

阅读全文

绘画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运用

摘要:高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活跃,但是情感的外部表现并不明显,不善于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内心。绘画疗法运用图像等形式呈现绘画者的心理内容,利用非言语工具引导绘画者觉察、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从而解决内在心理冲突,激发自我的力量。绘画疗法适合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从创作、交流讨论、分析总结探讨了绘画疗法在高中生心育课堂教学中的设计过程,然后举例从准备、制作、分享、讨论、总结等方面介绍了绘画疗法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绘画疗法;高中生;课程设计

一、绘画疗法介绍

(一)绘画疗法的定义

Naumburg认为,绘画是无意识的窗口,绘画者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绘画工具将潜意识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1]。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将抽象的自我概念进行具象表达,绘画者在心灵上可以获得负面能量的释放,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观察绘画者的作品,引导其解释画中含义,并分析画的象征意义,从而对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目前绘画疗法在心理课堂上的表达形式越来越丰富,包括自画像、脸谱、情绪树、成长时间轴等。

(二)绘画疗法与投射理论

绘画疗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投射理论[2]。在心理学上,投射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作用。绘画疗法基于心理投射理论,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和想法转移到绘画作品上,在无意识中释放压抑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困惑和焦虑[3-4]。通过绘画,帮助学生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的刺激,达到缓解自身压力的目的。

阅读全文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实践

摘要:

分析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及模式,针对学生艺术专业特点,初步提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艺术专业;心理健康课;教学

一、引言

目前针对高职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探索已有不少,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学设置及实践探讨确罕见。然而高职院校中艺术类高职学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使得针对他们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设置需要贴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开设心理健康课,必须研究分析学生心理特点,针对性地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尤显重要。

二、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特点

阅读全文

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拓展课程特点及应用

【摘要】拓展课程是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一种,具有鲜明的特点,近年来在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拓展课程的特点以及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开设拓展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拓展课程在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实践经验,旨在进一步提高拓展课程效果,充分发挥其在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拓展课程;特点;应用

拓展课程是一种创新的培训方式,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在学员入学教育时开展拓展课程教学,对于促进学员间的交流沟通、加强学员自主管理、促进各项教学活动开展、提高整体培训质量起重要作用,因此,拓展课程成功与否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培训班的整体培训效果。拓展课程不同于其他培训课程,具有独特的教学环节和特点,在教学组织中,应根据拓展课程的特殊性,把握好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拓展课程在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方面的作用。

1.拓展课程的特点

拓展课程是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一种,又不同于其他体验式学习,具有独特的课程设计。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要求学员全身心投入。拓展项目强调集体合作,但又能在集体中突显个性,力图使每一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又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息,在集体中显示个性,两者相辅相成。[1]拓展课程具有如下特点:投入为先:要求学员全情投入才能获得最大价值。挑战自我: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心理极限”。熔炼团队:体验团队力量,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与参与意识,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高峰体验:拓展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的体能活动,可以诱发特定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和交往活动,通过真切的体验与反省,往往可以改变个体的认知、态度、情感、思维力和交往力,改变不恰当的心智模式,对于个人的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都有极强的拓展作用。自我教育:拓展项目非常重视学员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培训师只会在训练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在活动中不提出建议、不指责、不评论,在课后总结中点到为止,让学员完全发挥,学员在拓展训练中以主角身份完成体验式学习过程。

2.拓展课程的必要性

拓展课程是通过精心设计,以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的课程。在教育培训中,拓展课程主要通过破冰活动,使学员消除顾虑、集中精力,打破人与人交往中怀疑、猜忌、疏远的樊篱,从而使团队融合,帮助学员放松并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2]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是成人教育,强调新旧经验的结合,提倡小组成员相互协助,注重互动研讨经验交流。从教育学理论来看,成人学习的特点与拓展课程完全契合,拓展课程在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多方面起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拓展课程多为集体项目,需要全员参与完成团队任务,学员通过教学活动强化团队意识,提高顾全大局意识,形成遵守纪律的组织纪律观念。二是有利于提高决策能力。拓展项目实际上是精心设计的完整的决策过程,团队形成决策中心,决策者准确判断形势、分析团队的资源,学员通过拓展项目学习和感悟领导决策的知识与经验,提高决策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执行能力。拓展课程中的项目,需要每个团队成员认真按照规则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训练,执行能力得到提高。四是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多数拓展项目需要学员充分挖掘潜能,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因此,通过训练,可以开发、培养、提高学员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全文

新入职高校教师环境设计思考

摘要:

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不断扩招,生源逐渐增加。高校对新入职教师的选聘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很多高校要求教师至少是重点大学研究生以上学历。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很多教师面临的是身份的转变,面对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调节和适应。本文以一位新入职的教职工为例,分析和探讨如何转变其自身的角色和思维模式,提升工作能力以及社会价值。

关键词:

新教工;教学思考;环境设计;教学方法

一、应对角色转变的方式方法

1.端正态度,应对角色转变。笔者很荣幸成为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年级组的一名专职教师。入职以来,笔者感觉自己肩负的压力和责任重大。从一所高校到另一所高校,但身份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由一名研究生转变为一名高校教师。这个过程需要去适应,因为很多问题再也不能用简单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作为一名新入职员工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做一名学生眼中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的教师。

2.不断沟通、交流、请教,应对角色转变。入职后,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情况下,笔者负责了一门教改课程“设计初步”,这是一门大一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设计课程的敲门砖。因此,上好这门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开展至关重要。笔者准备了很久,包括编写大纲、制订授课计划、准备和设计教案。在“设计初步”课程改革的专业研讨会上,笔者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多交流。当走进课堂的那一刻,看到一个个可爱的面孔和充满求知欲的眼神,笔者觉得自己的选择和准备都是值得的。3.认真学习,应对角色转变。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笔者积极投入,认真学习钻研,阅读相关专业的书籍和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学会取舍、学会发现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自己的课堂能够被调动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所以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会被激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标。

阅读全文

微课程体验式教师培训概述

在移动终端技术日益完善,开放式教育资源蓬勃发展,现有优质资源亟待整合运用的背景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学习资源”,使得教师培训的创新空间变得空前广阔。本文从体验式教师培训出发,将微课程嵌入其中,构建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弥补传统教师培训的不足,为教师培训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一、微课程概念与特征

1.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他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他也因此被称为“一分钟教授”。他将微课程定义为“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微课程是以网络资源共享为目的并适合移动学习,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动画、文字或音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展开,整合学习任务清单,练习测验及教师教学反思等为一体的半结构化教学和学习资源。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它支持反馈和改进,提供和呈现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在线微型视频内容,同时能根据学习者学习需要和学习路径推送相关主题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用在很多领域,如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教师培训、企业培训等。本文研究的微课程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培训领域,可以说是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上的一个新形式。教师培训微课程应该在设计开发之前就要考虑应用的问题,微课程能够灵活运用于多种教师培训情境,如网络在线学习、面对面集中培训或混合学习等。如果用在集中培训中,微课程常常作为培训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负责完成知识的直接高效传输,节省培训时间,并结合教学案例发挥作用。但无论采取哪种培训形式,为提升微课程资源利用率,都需要依据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精心地课程设计,并辅之以长期持续的跟踪指导服务,如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培训方案、课程设计、课件、学习资料、评估反馈、培训师点评,以及培训对象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等。

2.微课程的特征

(1)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微课程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在5~15分钟;教学内容主题突出,且有相对完整的微主题;能够让学习者快速掌握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呈现形式生动活泼。(2)微课程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微课程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它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为教师做面对面培训的正式学习情境、教师线下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情境,都可运用微课程,微课程可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师培训微课程可以是独立的资源,也可以和其他微课程构成系列化课程资源,因此,微课程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有其内在的结构。微课程的情境性特征,使其不能适用于所有培训课程和培训情境,有的微课程适用于传授独立知识单元的情境,对于传授复杂多元知识单元的情境则不适用。(3)微课程需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加以推广使用微课程以微视频为呈现形式,需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供学习者学习体验。微课程作为在线视频学习资源,远比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受欢迎。微课程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将是大势所趋,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体验。

二、体验式培训的内涵与特征

阅读全文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摘要】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以讲授为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文章首先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课堂氛围轻松,激发参与欲望;学生分享积极,增强学习互动;活动目标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实效性。其次,结合教学经验,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进行探讨。最后,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浅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要求采用理论与体验、讲授与训练相集合的教学方法[1]。由此可见,将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绝不单是理论知识讲授,更多地包含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团体心理辅导源于国外,上个世纪末国内学者樊富珉首次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国内,并指出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通过团体成员活动相互作用,促成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用心体验,实现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发展,从而获得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社会发展[2]。目前六盘水师范学院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涉及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挫折应对等团体辅导活动。几年实践教学证明,通过情景体验和游戏活动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1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相较于课程讲授等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1课堂氛围轻松,激发参与欲望

首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强调平等,重视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成员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表达交流,成员间彼此信任鼓励,相互接纳,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沉局面[3]。其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本身趣味性浓,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个体容易被活动氛围感染,投入其中。最后,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那些被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