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考研心得体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据结构课程学习与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目前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的现状及呈现问题,结合已讲授数据结构课程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提出一种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类型定义的三步法,提出一种“问题启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解析法、动画定位剖析法、网络教学法、实践上机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上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容易开展实现,经过具体的课堂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推进“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意义深远且重大。
关键词: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模式;类型定义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之一,数据结构与算法是编程的灵魂;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既需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及算法,又要求运用于实践解决具体问题。数据结构是考研必考科目,大型企业公司招聘计算机开发员工的笔试、上机测试及面试均会涉及数据结构算法内容考查,故对“数据结构”课程学习及教学方法的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学习该课程学生需先修“C语言”,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循环体、结构体、数组及指针的定义及使用方法,有助于理解与掌握算法核心代码及过程;该课程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出数据对象的逻辑结构后,选择合适的物理结构存储数据,根据解决问题思路设计出相应算法,最终写出可执行代码解决问题,分析出所写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评价算法优劣。
一、目前“数据结构”课程授课现状及问题
由于数据结构课程基础理论与算法颇多,目前授课存在的问题:1.学生先修课程《C语言》基础薄弱;2.基础与算法理论性太强;3.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不合理;4.实践上机强度低;5.数据结构类型定义抽象性太强。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已讲授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提出一种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类型定义的三步法,提出一种“问题启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解析法、动画定位剖析法、网络教学法、实践上机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此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参与率和互动响应率,以有趣且透彻的方法剖析算法的过程与核心,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算法后上机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据结构类型定义的三步法
数据结构的数据类型定义比较抽象难懂,经研究提出三步法,提升了学生对类型定义的理解度和掌握度,以数据结构课程难点之一(无向图的类型定义)为实例分析。第一步:分析出该数据对象的逻辑结构为无向图结构,各顶点间关系是多对多,边无方向,如图1所示。第二步:为了合理存储顶点及边,选取邻接表存储结构,无向图各顶点采用顺序存储结构vertex数组(图2中左边为顶点位置序号即vertex数组的下标),各顶点分别建立一个单链表存储邻接关系,故与A顶点有邻接关系的顶点是序号1(B)、序号2的(C),顶点间有弧即互为邻接关系。第三步:写出无向图具体的数据类型及变量定义;无向图定义需针对表头结点、邻接结点、顶点数及边数,表头结点包含数据域data(顶点信息),firstarc指针域(第一条邻接边的地址信息),不同类型的变量融合应使用结构体;邻接结点包含adjvex(邻接顶点的序号)和next指针域(下一个邻接顶点的地址);顶点数和边数均为整数,为int数据类型;无向图所有顶点由表头结点构成,故一维数组类型与表头结点相同。
论电子设计竞赛的人才培养
1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形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知识传授与能力输出为导向脱节
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注重传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为本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学生学术研究是否有作用等,对这些知识能形成什么样的能力,特别是否可形成工程实践能力,就不在重点考虑的范围内;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首要任务的高校,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就是为了培养现场工程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这种以“知识输入导向为主,以能力输出导向为辅”的教学体系显然不适应该类专业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能力的形成。
1.2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脱节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几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坚守“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而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速度惊人,今天最先进的东西,明天也许就落后了,目前,机电产品也几乎没有纯硬件实现了,绝大多数是“软硬结合”的产品;而“软硬结合”正是电子设计竞赛必备的能力,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明显与科技发展严重脱节。
1.3实验实践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电子信息类等工科专业是以实际动力操作能力而见长的,实验实践教学中本来就应以验证性实验为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对整个工程过程的熟悉与掌握;而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为了验证原来的理论而设计实验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就可以了,不需要多大的思考,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很少,学生独立思考、单独完成的实践项目很少、时间短,在项目、时间上实验实践教学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都严重不足。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
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专业基础课程。为改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项目陈旧、学生缺乏主动性、考核评价方式落后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通过优化教学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是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生物化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随着20世纪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都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创新。应用型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较多,知识面广,耗时较长,课时较少,迫切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1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1加强实验内容的整合和挖掘
按照从基本技能到应用创新的设计思路,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两个层次,拉近课堂知识与生产应用的距离,逐级递进式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将验证型实验项目重新整合,缩短了学时数和项目数,使每个验证项目的内容均独立不重复,学生通过学习每个验证型项目,都掌握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学会新仪器的使用。同时,加强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的整合,挖掘出难度适中,能体现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水平的新项目,将学生之前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融合进实验项目,每个实验均让学生获得新的收获和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班级管理工作
摘要:文章从辅导员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处理好日常学习和生活事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性强的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因人因事具体教导;重视班委会的辅助管理功能四个方面探究了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班级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班级管理工作;班委会
在师范类本科院校中,全科型小学教育是一门常见的应用型专业。本专业主要为地方培养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带有全科性质的教育者,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2]。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班级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同时也具有一般本科学生班级的共性特点。笔者担任过该专业班级的辅导员,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略做如下探讨。
一、辅导员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处理好日常学习和生活事务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一方面对周围新环境充满了新鲜感,另一方面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过渡期又容易产生种种问题。辅导员应该引导新生尽快做好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几项重要转变的准备。学生刚入学时很容易失去高中的奋斗目标,对学习和未来表现得很迷茫,辅导员要引导他们及时树立适合自己的新目标。由于大学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差别,辅导员要及时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进度,转变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在大学阶段学习时要尽量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不要拘泥于考试的狭窄范围。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则要督促他们不要松懈,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风貌,鼓励毕业班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通过召开上一届优秀考研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向他们手把手地传授珍贵的学习经验。积极收集一些优秀院校的招生信息,及时向学生传递重要的考研信息和资料。对于某些不愿意继续读研深造的学生,引导他们重视实习工作,使其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求职技能,与学校就业办密切联系,让择业学生积极关注就业信息,提高就业质量。
二、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性强的实践活动
小学教育专业与以往专业学科如数学、英语等师范专业有较大的差别,它是较为新兴的专业。目前在很多农村、集镇或城市郊区,中小学或学前教育阶段教师有较大的空缺,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能适应这些村镇的义务教育形势,能够以大视野、全学科的观点教育学生,避免了以往教师专业划分过细造成的弊病。小学教育专业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全科性等明显的特征[2]。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尽量组织一些实践实训形式的学习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到附近各类小学实地考察学习,让他们参与小学生的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外兴趣班活动[3]。这类学校既有教学质量较高的省市级示范学校,也有普通的城市或农村学校,甚至还包括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如聋哑幼儿学校。学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中小学高级教师或管理者来学校给学生做专题性质报告,向他们介绍小学教育一线工作的珍贵经验。鼓励学生向这些教育专家请教问题,与他们深入交流,学习他们从业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经验。
依托三自教育加强医学生学风建设
[摘要]医学生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永恒主题,自媒体环境下医学生的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以自媒体和“三自教育”为研究对象,对自媒体的涵义以及新媒体的特点、自媒体时代医学生学风的现状进行分析概述,提出自媒体时代下医学生学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依托“三自教育”,针对如何在自媒体环境下加强医学生的学风建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三自教育;医学生;学风建设
学风是高校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学风建设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医学生是医疗事业的未来,优秀的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风,才能掌握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才能在医学事业中有所建树,因此在大学期间培养医学生的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自媒体与“三自教育”的特点
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将自媒体定义为:“个人媒体”或“公民媒体”,是指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公民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1-2]。自媒体是区别于旧媒体的一种新媒体,其给医学院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它具有旧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自媒体具备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信息传播内容碎片化、信息传播时间迅速化、信息传播主体大众化等特点[2]。“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其核心是突显学生个体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在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达到自身综合发展[3]。学风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体现是学生的求学、研学之风,是学生在学校培养教育下养成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4]。学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建设主体是学生本人。因此在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在学风建设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因此在学风建设中依托“三自教育”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2自媒体时代医学生的学风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其中大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达到19.6%[5],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同时又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6],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会引起学习成绩下滑[7]。在针对高校的深入调查中显示,高校大学生中有大约76%的人都在使用微信、微博,此比率与国外相比明显升高[8]。有调查表明98.4%的医学生通过自媒体关注医学类的新闻[9],以上数据表明,自媒体已深入医学生的生活并对其产生了影响。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传播的内容有较高的灵活度,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了解和学习。但是自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高速传播信息的特点,更迅速地关注到前沿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或者在网络上与他人交流学习中的问题和心得体会等;另一方面,学生利用自媒体进行群体游戏,以及访问一些不良的社交网站,论坛等,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自身学业发展。医学生即将担负救死扶伤的重任,因此医学生的学风对于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关重要。医学生的学风主要体现在上课情况、考试情况和学术科研情况。根据某高校医学生的日常上课情况调查显示,学生能按时上下课的占86%,早退的占10.1%,偶尔迟到的占7.8%,有逃课经历的占65.67%,女生的逃课率42.3%,男生的逃课率为89%。还有些学生能按时出勤但是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玩手机等[10-11]。汪蕾等[12]调查研究表明某高校有76%的学生上课使用手机,40min每节课,有42%的学生花费5~10min的时间玩手机,并且上课使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的人数最多,占22%;其次使用手机聊天,占l8%;当上课听不进去时,选择依旧认真听课的人数仅占l0%,手机的吸引力极大。从以上的数据来看,自媒体已经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的课堂学习。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医学生的自我教育性差,纪律性差,不能约束自己;认识不到自媒体的利弊。医学生的课程比较繁重,如果他们不具备优良的学风,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将很难完成大学五年的学习课程,也将很难担任救死扶伤的重任。因此如何培养医学生优良的学风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
摘要: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使然,而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的必然要求。以梧州学院工商管理专业404篇毕业论文为样本,利用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优秀率和及格率等指标研究发现,该专业毕业论文优秀率偏低,论文质量整体上出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受学生的论文撰写态度、知识储备、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监管细节等因素的影响,为此,从端正写作态度、开展科研驱动式教学方式、培育师生科研素养和完善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地方高校
一、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性
(一)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毕业论文质量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仅能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拓展专业知识面,进而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不难看出,毕业论文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有效的途径,毕业论文质量是学生加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2]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
(二)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
毕业论文质量是检验本科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作为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全过程教学质量的综合性检验,是本科教学整体效果的重要指标,是教育部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3]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还是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高效科研能力的重要维度。总之,毕业论文质量是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在教学育人环节的重要呈现,是学生科研素养的综合体现。
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提高转型发展形势下材料工程专业就业能力,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提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学习小组,以促进交流合作。对于科研型毕业设计实行一人一题,使学生成为毕业设计的实施者和推进者,而对于实习型课题,要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校方和实习单位的协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最后,严格执行高标准答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大学生;教学改革
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地位已经确立,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重要目标[1-2]。应用型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培养该类型人才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并引导更好地践行所学知识。毕业设计是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面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已有成功经验,结合国内院校的改革实践,深入分析和探索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对做好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的实践质量、提升材料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作能力等具有实际意义[3-8]。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进而培养使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9]。本科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利用文献检索和数据整理,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学会利用化学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科学严谨性[10-12]。然而,目前毕业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比较集中,与学生考研和实习时间相冲突、学生认识不足进而不重视、毕业设计的题目仍然局限在过去十年的标准等问题[13-16]。基于此,我们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提出以下改革思路和方法,为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提高做事效率。每个导师下有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大一阶段,让学生打好基础,学好无机化学和实验等基础课程,同时对学生介绍导师的研究方向,让学生对各个学科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导师。在每个导师名下同个年级的学生可组成1~2个学习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从大二即开始学习课题的整个流程,即从选题、文献调研、课题展开、数据处理、到论文写作和排版,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起引导作用,课题的推进由学习小组完成。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利用学到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本科阶段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继续深造打基础。
2研究型课题一人一题,真题真做
目前,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在第六学期就确定了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是继续深造,经过第六和第七学期的努力复习,通过研究生考试,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可正常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选科学研究性课题,毕业论文所做的课题是导师的科研型课题。进入导师制后,导师公布名下所做的项目、所进行的课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课题研究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即学生本人负责研究课题,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文献查阅和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研究型课题的毕业论文在完成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实施者和推进者。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去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然后撰写开题报告。通过查阅文献去拟定、检验、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所需装置仪器和药品,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每日进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及时修正实验方案,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应主动与指导老师汇报和交流实验进度。在实验进行中遇到问题,学生首先应去自行查阅资料和文献,自己动脑去思考和分析,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整个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亦可增强自觉性,提高承担能力和加强责任感,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2)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的辅助者和指导者。指导教师要端正指导思想,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要善于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施实验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直接见面与指导,定期检查学生进度,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应在关键问题上指导、把关,防止其由于走弯路而造成资金和时间浪费,并在具体细节上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和团队作用。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积极交流,并定期(如每周)召开小组会,每名学生汇报实验进度和心得体会,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小组讨论阶段,指导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力争在毕业论文过程中达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双重目的。
动物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动物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质量偏低
许多动物生物化学专业课教师只是懂得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不熟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原理及其制作过程,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手段给教学变革带来的重要性,因此,专业课教师很难制作出动画、音频等多种视听效果集中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仅仅停留在用电脑屏幕替代黑板进行文字板书的初级阶段,也是当前高校存在的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的普遍现象。对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动物科学专业或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低质量的动物生物化学课件已经不能满他们的基本需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还有一些多媒体课件忽视了视觉障碍对教学的影响,如选择的字号过小,文字排列的间距较密,界面色彩搭配不当等,以致距离讲台较远的学生很难看清屏幕所展示的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部分青年教师错误地认为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越复杂,效果就会越好,而忽视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上,而忽视了真正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
2.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发挥受到影响
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时,尽管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着高低差别,每位教师授课时的语言表达方式、肢体动作、声调的高低以及与学生相互交流时的眼神等都有其自身特点。而多媒体课件通常是同一教研室内多位教师共同参与制作的,凝聚多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每位教师都使用相似的课件,在课堂上只注重了内容的复述,忽视个人特点的发挥,失去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3.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任何多媒体课件都不可能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一味追求信息量大,把主导地位让给了“大屏幕”,教学课件成了教师的电子替代物,教师变成了计算机操作员,造成了“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瞪着眼睛看”的现象。极个别教师课前不充分备课,课上将多媒体当成“电子黑板”,完全“照屏”宣科,自己充当“播音员”角色,学生则几乎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课堂氛围显得陈闷乏味,无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搞不清学生在通过学习后有何反应,师生不再互动,这种呆板的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原来的主动式教学变成了由电脑控制的被动式教学,形成了实际上的教、学分离。与其他课程相比,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更加抽象难懂,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减少,这使得学生更难以理解和掌握,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烦和排斥心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