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考试颁奖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改革论文
一、多元化授课方式
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依旧被礼仪课堂采纳,除此以外,还采用了示范法、指导法(个别指导和分组指导)、点评法(老师点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情境模拟法等。根据教学任务和需要将各种方法灵活地综合运用。例如,在仪容仪表教学部分,除了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妆的步骤和技巧外,教师还将学生带到形象设计室内进行现场操作,让学生当模特,教师亲自为其打底妆、画眼妆等;打领带、系丝巾等教学环节都可依此方式授课,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亲身示范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近距离地观察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能更加了解,再辅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现场反馈得到第一手资料,按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和重点,针对性强的授课方式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仪态教学部分,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拍摄+点评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先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什么站姿得体恰当,什么站姿失态不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老师讲解站姿要领,亲自做示范,接着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动作的训练。单纯的动作练习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此时可播放音乐,缓解学生的疲惫感,同时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位和文化修养。期间挑选个别学生做重点指导,指出其不足和优点,还采用了分组演示的方式,将他人视为第二面镜子(第一面镜子为形体训练房内的镜子),让学生在参照对比的过程中更加明白动作的规范,这种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和点评更能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练习后是分阶段考核环节,由学生自行选乐和分组练习,最后用DV录下每个小组的配乐展示,然后现场用投影仪回放给学生,这种及时的反馈形式能让学生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看待自己的表现,清楚地了解并掌握动作规范。观看过程中笑声不断,掌声不停。在轻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掌握了站姿要领,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审美和表现能力,而且自信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在握手礼仪教学部分,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告诉他们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接着设定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演练,更是对学生团队合作、随机应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组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最后由教师对表演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将之回归到理论,同时教师自己也可查漏补缺,改进下一次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切实做到“做中学,学中做”,都获得提升。
二、革新考核形式
传统的一纸化理论考核形式使得礼仪课程考试流于形式,根本无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无法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礼仪的考核应侧重于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礼仪素养的提升。具体说起来,礼仪课程分数应当由平时成绩、形成性成绩、最终考核和奖励分四部分构成。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依旧纳入平时成绩,这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建立即时的考核评价记录系统,每次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应有相应的考核项目,如书面作业、讨论、表演等,教师记录每个项目的得分,这种形成性考核记录的形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最终的考核成绩来自于特定礼仪主题的微电影,即学生自己创设一个主题,如参加面试、接待访客等,采用各种摄影设备进行拍摄的作品。
从剧本、台词、人物设计、服装化妆、场地布置、到后期的字幕、配音配乐、剪辑合成等,统统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这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期末考核的时候按照分组的顺序,先集体观看每组动手制作的作品,接着是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三方面的综合评价形成考核成绩。播放和点评完后,该组学生结合他人和老师的点评再次进行现场表演。老师和全班同学依据该组综合表现评出“最佳编剧奖”、“最佳男(女)演员”等奖项,老师或其他领导现场颁奖、拍照留念等。将学生感兴趣的颁奖仪式搬到课堂上,学生欣喜不已,纷纷表示这是他们上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课。奖励分给予参加校内外礼仪活动的学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礼仪。
中学体育教育要全面发展
一、中学体竞赛要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体育项目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竞争,而学校的体育活动又要集健身性、趣味性与竞赛性于一体,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活动组织者能够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进行一些科学、有效、有趣、简便的方式进行竞赛,并且要以集体项目为主,促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氛围中,既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培养其竞争意识,从而使学生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以体育健身育人的最终目的。由于这些简便、有趣而科学的健身项目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满足其课余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持久兴趣,更广泛地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中学体育课的考核与体育竞赛相结合,以激发体育运动者的锻炼兴趣
毫无疑问,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生考试等内容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项目一般不是竞技项目,所以比赛中没有设这些项目,也没有引导学生关注,不能用比赛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通过这几种形式锻炼身体。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在体育竞赛中设置一些测试考核,组织学校或班级完成以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比赛活动。比赛也可以在各班、各校之间进行,互相督促,公平真实地开展。而且这种比赛活动与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挂钩,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以此为契机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的相应技能,在愉快而紧张的情况下完成锻炼任务。
三、学校体育运动还可以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体育文化的构建,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可是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也没有真正地以此为契机来宣传或加以利用。
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提升的角度
英语技能竞赛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参加英语竞赛是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推动教师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和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动力。本文结合所在院校,针对英语技能竞赛如何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若干探讨。
关键词:英语竞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英语陷入了教师教得苦、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强、专业不重视、社会满意度不高的困境。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将英语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组织在校生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快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针对高职英语的各类技能竞赛也日益丰富起来,种类涵盖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技能。笔者所在院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的就有全国英语写作(高职高专写作)、阅读、演讲、大学生英语竞赛、省级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口语赛项、省级翻译大赛和省级大学生英语戏剧节微电影优秀剧目决赛等八项。这些由政府或教指委、行业协会常设的通用性较强的技能竞赛,具有较高的社会或行业认可度,能充分展示出大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以这些竞赛为载体,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实践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又获得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辅相成,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
1组织参加英语竞赛的意义
英语技能大赛体现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英语能力的要求和标准,引领着职业英语教育的教学方向。对教学而言,通过参加英语竞赛可以紧跟英语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革。对学生而言,参加英语竞赛,可以获得大量的语言技能实践,锻炼心理素质,增强竞争意识,满足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对教师而言,通过组织与辅导学生参赛,有助于教师自身语言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学反思,从而开展更深入的教学改革。对学校而言,有利于增强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学院品牌,展示学院与学生风采。英语竞赛是本校英语教学评价的一个标准,是推进和提高学校英语教学的一个良好契机。可见,如果将英语竞赛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无疑是给困境中的高职英语教学指引了一条出路。
2英语技能竞赛融入教学改革的措施
2.1英语技能竞赛工作纳入团队工作计划中,使竞赛工作程式化、固定化、制度化
高中英语学习档案袋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系统有效、符合新理念的高中英语学习档案袋评价体系。着重阐述了高中英语学习档案袋的内容,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评价量表的使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档案袋;英语学习档案袋评价体系;评价量表
一、高中英语学习档案袋的内容
档案袋从学生入学起开始建立,不间断地实施评价与建设,直至高中毕业。内容包括:学业测评类、学业过程记录类和学生作品类。学业测评类有学期初的诊断性测试、自我诊断表和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的终结性评价诊断表。在学生进入英语学习前,梳理并弄清楚自己在英语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定位问题属于哪一知识体系,并分析原因。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学习目标,确定阶段学习重点,调整学习策略,查缺补漏,并在各种测试中不断地进行自测、自查、自改,最终达到自主学习、会学习的目标。学习过程记录单就是通过日常学习过程的自评、他评表和听、说、读、写练习记录单进行自我监督、同伴监督、老师监督指导和家长协助督促,助力学生在评价中有序地进行学习。学生作品类是把学生平时的作品或取得的成绩都放进档案袋。例如:有进步的作文、课前三分钟演讲、主题阅读的报告或者自制的课文思维导图、自己出的测试题等。让学生不断地欣赏自我,享受进步。总之,档案袋评价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强,使学生能看到自己在每一个学期里点滴的进步。
二、档案袋评价体系构建实践
档案袋评价体系为过程性评价,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心理状况等。其记录过程贯穿学期初、期中、期末,乃至课前、课中、课后。能促进教学与评价的结合,有助于教师调控教学策略和节奏,促进学生的学习。
1.学期初全面诊断
全员化竞赛制度在中职学校的实践
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和我省系列竞赛制度的日趋完善,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把建立健全系列竞赛制度,特别是把全员化竞赛作为实施培养模式创新的有力抓手,积极推进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资源,改进教学评价,经过几年努力,以竞赛为引领的教学改革创新机制初步形成。
一、拓展竞赛项目,构建师生全员参与的动员机制
为了开创师生全参与的参赛局面,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邀请省级职教专家来校做国家技能竞赛制度建设方面的报告,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大赛意识,使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深入人心。二是新生入学教育期间,以教学部为单位在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着重介绍哪个学科、哪个专业有哪些竞赛项目,以及竞赛项目的管理制度,让新生一入校就树立竞赛意识。每年的迎新晚会,必有一个与竞赛相关的节目,让新生了解竞赛,了解专业技能教育,了解学校教学评价模式,树立竞赛目标。三是出台了《学生竞赛管理试行办法》,对竞赛的类别和级别、辅导教师的产生及与辅导项目的对应关系、辅导项目数量、设备配置、耗材采购、带队教师选派、差旅费报销标准等各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并对班级和校级比赛的组织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例如,学校规定班级赛主要由各班任课教师根据对应学科的有关项目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的日常表现,结合项目测试成绩,形成班级赛项积分排名,每班前5名参加教学部层面的比赛,再选前5名参加校级比赛。四是以当年省赛项目为依据确定校级比赛项目,比赛规程也严格按省赛规程设置。每年秋季学段结束前完成校级比赛的全部项目。省级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展示、素质能力比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四大赛事全部参加,保证各专业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比赛,保证具有各类特长的学生都能参加其擅长的项目,保证每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比赛辅导,形成了“人人都参与、班班都选拔、师生全参与、专业全覆盖”的参赛机制。
二、改革课程设置,构建以竞赛为引领的教学机制
为了发挥好“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指挥棒作用,学校研究出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引领各学科各专业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机制。一是优化课程设置,赛项对应的课程一律开设或融入相近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二是教学内容根据赛项设置的竞赛规程变化及时调整,同时针对竞赛项目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三是在教学策略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课堂教学评价多采用竞赛式评价,授课教师有意识选取竞赛项目案例和规则,营造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比追赶超氛围。四是把省赛获奖选手作为实训助教,协助授课教师开展技能指导和课余技能训练。五是以学生社团为纽带,把有相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组织起来,明确指导教师,开放实训室,做好学生课余训练。由于措施得力,以能力核心,以竞赛引领的“教赛融合”教学机制基本形成。
三、创新教学评价,构建以项目为基础的考核机制
为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学校构建了以项目为基础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机制。一是完善班级考核管理办法,将学生技能学习、技能考核和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及综合表现纳入班级考核。二是优化教师量化考核机制,将教师本人或由其辅导的学生的获奖情况纳入教师教学部量化考核。三是在以往期中、期末纸质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技能考试。测试成绩与省级技能考核挂钩。公共基础课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省赛项目适当增加技能项目考核,并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生综合成绩。基于项目考核的评价制度一方面聚焦了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对教师教学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校地共建在高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应用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现状
高校不仅是给学生提供知识的地方,也是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更是培养优秀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各部门协同联动,长期坚持建设[2]。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高校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基本解决了读书和生活的问题,随之而来的便是对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于是,校园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高校的重视,在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3]:(1)重物质、轻精神。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部分高校在实际情况中,对于提升校园文化的理解很片面,认为文化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此更多地关注于提升物质文化,并为此投入巨大的精力。如:大力修建基础设施、打造景点、扩大校园占地面积等。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也反映了部分高校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思考不足,对于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的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需要物质和精神并行,对此,要挖掘校园文化的内在精神,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教育功能弱化。当下,一些高校对文化育人的理解有失偏颇。在教学观念中,认为文化育人的价值意义不如传授知识重要。高校教师的育人导向停留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专利录用等可以量化的指标上,对于学生规则意识、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到位;在评价体系上,各类评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排名和论文竞赛获奖情况,对于学生的内在品格和道德思想的考查缺失;在举办活动上,认为举办活动就能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缺少对于活动整体的把握和思考以及育人效果的评估和总结。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3)多元化、娱乐化倾向突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兴起,对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新媒体技术异军突起,它具有传播速度快、开放性强、信息内容大等特点,使得学生们有意无意地接受了大量未经筛选的多元化信息,干扰了学生的甄别意识;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和市场的下沉,学生们接触的信息日趋娱乐化[4]。这些现象导致同学们对文化的敬畏感缺失,造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娱乐化倾向突出的现状。
2校地共建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近年来,在探索实践中,校地共建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扩大。校地共建是高校与地方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5]。高校是培养人才、培育优良文化、开展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地方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也积淀了厚重的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为加强学生的精神文化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在高校文化建设方面,通过校地共建模式,校地双方可以通过共建基地、共搭平台、实践交流等方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挖掘地方育人元素,加强人才流动,增强育人实效。采用校地共建模式,也是高校与地方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各自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模式,符合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实现校地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新突破、新尝试[6]。
3校地共建模式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校地共建模式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西南地区某“双一流”电子信息类高校某学院(以下简称该院)为例,该院以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为特色,依托校地共建,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如高端校地交流论坛、航空航天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地方航空航天文化研究等,具体情况如下:
3.1加强高校与地方的互动,充分挖掘地方优势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研讨(5篇)
第一篇:浅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摘要: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一篇作文得到的分数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语文成绩乃至学生未来的命运。如何学习写好语文作文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讲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十分重要的事情,语文的考试和复习重点就在于写作。就高中语文作文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大量问题,学生写作文没有创新意义、作文形式主义化、缺少内涵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的顽疾。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中语文的教育现状,深入探究了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的快速捷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规划的不断完善及教育机制与时俱进的不断变更和深入钻研,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作文相比以往,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过去的语文考试附属考项转变成了现在占有大比分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分数逐渐增加;由于作文的分数占的比重比较大,成了语文整体分数的直接影响体。可以说,一篇作文分数的高低,会直接决定语文考试分数的高低。如何改变语文作文教育的传统观念和对策,成为提高语文作文写作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缺乏创新性。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兴起,各大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在广大的教育行业当中,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师存在教学思想上的盲点,并且普遍应用教育模式化、死板生硬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列举往年的高考作文例子,分析每年高考所出的题目,让学生做参考,同时给学生们指出几个名人名言,或者优秀作文当中可以借鉴的句子让学生死记硬背,加深积累。其实老师这么做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这样的做法死板、模式化,这种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写作时非常死板,根本就不具备任何的创新变革性。作文教育的死板和模式化并不仅仅这么简单,极个别的教师甚至在教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会完全按照一个固定的套路审题,仅仅是机械地为学生进行范文实例的解说,让学生生搬硬套。应用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且使学生的习作失去了自主创新精神。
(二)语文写作时的创新只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对于高中生的写作创新,已经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制度的要求下开始强调。然而,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整篇作文的结构主体和规划布置形式进行创新的要求,相对来看,作品中的实际内容反而被忽视了,似乎有点分不清主次,并且这种做法对于写作的实际水平提升来说,效果并不强。除此之外,这样的教育方式还可能致使高中生在拿到题目以后,直接生搬硬套固定的格式,如同数学套公式一样,这样,学生对于作文创作的思考就会慢慢陷入僵化,甚至不考虑套用的题材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可以说,这种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写作的自由性和能力的发挥,并且对于学生自主的作文创新性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干扰。
语文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
【摘要】
根据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需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运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则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必经之路。本文将主要分析语文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通过从开展语文应用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加强对语文应用文习作教学的重视、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等方面全面提升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的论点,以期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帮助。
【关键词】
语文;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
引言
应用文写作是语文写作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应用文写作并未受到应有重视。而应用文因其强烈的实用性被广泛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因此开展语文应用文写作并提升其有效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此为基础,针对语文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一、开展语文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