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考核条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人事条例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颁布是国家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是保护事业单位人事权利的政策方向。本文通过对新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其中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分析该条例在颁布之后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具体作用,展示人事条例对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重要性,为改革提供法律保证。
【关键词】人事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2014年2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7月开始实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对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经验做了具体的总结和升级。条例中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管理、人事管理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事业单位深入改革的方向,保障了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法可依”。
一、人事条例概述
人事管理条例主要包含十章四十四条内容,这些内容与当前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新环境、新要求相契合。其中,包含对事业单位的公开竞聘、岗位设置、奖励处分、考核培训、工资社保、竞聘上岗、人事争议处理进行详细的规定。人事管理条例一经出台便确定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基本性制度,促进了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通过条例颁布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确保各种人员的各种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壮大事业单位的高素质人才团队。从整体上形成有进有出、有上有下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从根本上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特性,促进社会公益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人事条例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一)将单位内部的岗位设置法制化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一、概述
市城管执法局立足职能,紧紧围绕城市管理工作重点以及市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不断拓展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完善公开制度,政务信息工作为局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
(一)夯实基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
我局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市关于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文件、法规、制度,通过以会代学、以会代训形式,提交高信息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形成了学习《条例》、用《条例》的良好氛围,为《条例》的落实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和制度。
政务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的重要依据,是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及时反映工作情况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公民知情权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局主要领导非常重视,亲自过问,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强调政务信息及信息公开重要性,督促信息公开任务落实。安排专人对我局政务公开网站内容进行管理,加强日常的维护和信息的更新,做到公布的政府信息及时有效,满足了社会对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信息的需求。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大队,东坡分局,及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继续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专职信息员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我局已将政务信息工作纳入单位年终考核目标,落实制度,明确责任。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经常部署、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及时分析和总结政务信息工作,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做到了“四结合”:一是将政务公开日常工作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二是将政务公开项目与服务承诺相结合;三是将政务公开范围与开展行风评议相结合;四是把政务公开内部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促使政务信息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三)把握质量,树立政府信息公开“精品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机制探析
1人力资源管理与运作信息化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改变固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目前,除了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院校、医院等单位仍旧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长时间以来,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约束以及陈旧单位环境的影响,在真正的人力资源实际管理工作中,“人管人”现象较为突出。上位者的个人行为与意志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种种条款,而没有真正严谨科学的管理条例和约束机制等。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打破固有模式,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可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条严谨无漏洞的管理流程、一种被所有人所信服的管理体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与运作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改变固有的管理观念,建设高效的管理模式。
1.2有利于强化管理信息的沟通
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速度与真实性,只有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才能处处占领先机,才能赢得竞争最大的筹码以及管理的最佳掌控权。人力资源管理与运作的信息化建设使得人力信息超越了种种人为制造的障碍,能够顺通无阻的从开始端A点直达终端B点,同时还大大增强了信息的交流性、互动性、交互性。一方面,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运作可以让受众非常便捷的理解单位各项新通知、制度条例等;另一方面,单位也可以迅速掌握人们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能够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1.3有利于降低人力管理成本
这里的成本可以分为时间成本和财力成本。时间成本的节省降低指的是:传统模式中,单位下达新通知,都需要层层递进、人力传话,而现在仅需发一条信息,全体成员都能即时接收到;新成员培训、招聘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省去了印刷资料等时间。财力成本的节省降低指的是:传统模式中的员工名录、材料费用、沟通费用等都较高,运用信息化以后大大节省。
卫生事业机构人事变革探索
作者:洪梅 单位: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事业单位作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主体之一,从诞生至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争议的问题源源不断。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004年修订)》的规定,事业单位脱胎于行政机关,定位于社会服务组织,甚至可以举办营利性机构。事业单位介于行政管理和市场竞争之间,性质独特,要想保持本性的定位,不偏不倚地走公益服务的道路,困难重重。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如何去除历史遗留的行政管理色彩、回归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本位,成为目前改革中需要研究解决的急切问题之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问题颇多,加上公共卫生领域自有的特点,若不加整理,改革思路会略显凌乱。笔者认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现实操作思路大致可从两方面进行理顺:一是,从共性考虑: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历史进程及主要思路。
从事业单位人事流程管理的角度分析可知,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了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三部曲”:2002年7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2006年7月4日,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2008年12月31日,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年12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印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在总结前一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1年3月23日《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2011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其中,《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定性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规定,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继续实行机构编制审批制,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规定,必须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二是,从个性考虑: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进程及对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重点强调了公共卫生事业的体系建设,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强调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强调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2年4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关于公共卫生事业的主题依旧是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从以上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持完全扶持的立场,改革文件主要涉及整个行业的业务提升,而很少涉及行业内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尤其是关于人事制度方面的内容。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现状分析
就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现行的人事制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员工聘用制已经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但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依旧是身份管理关系,聘用合同失去了给双方关系定性的作用,聘用合同载明的权利义务关系形同虚设。
2013城镇政府年度总结报告9篇
第一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向社会公布2013年度区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报告内容分为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附表等七大部分构成。所列数据的统计时限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电子版可在《之窗》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载。
一、概述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镇信息管理工作,我镇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党政办、纪检室、宣传办、财政所、团委、妇联等单位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主要负责全面指导、推进、协调、监督全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一项基本工作纳入镇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因人事变动,我镇能适时调整充实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之窗》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公共平台,全面贯彻落实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加强沟通,积极谋划,落实《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工作
为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或咨询政府信息,2013年度我镇严格按照《市区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市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标准,主动公开的《目录》及信息工作,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将公开信息的格式索引号、名称、机构、内容概述、生成日期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之窗》上公开,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服务。
乡镇普法工作计划
普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为目标,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为主题,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路径导向、效果导向、着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理念思路、方式方法、手段载体、体制机制转型升级,焕发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生机活力,为建设全面小康美丽上模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
(一)健全组织。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负责各自分管领域普法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法日常工作。把全镇“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促进普法工作任务落实。
(二)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开展普法学习教育活动,贯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工作理念。
二、坚持学法用法,积极推进普法工作落实
(一)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要深入学习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以案释法”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责任主体意识,把“以案释法”拓展到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坚持以我为主、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努力把司法、执法、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和涉法工作过程变成普及法治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的过程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要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宣传宪法的实施,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宪法观念,坚决维护宪法尊严。
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探讨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六条明确,该条例适用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严格审核拟聘人员的人事档案,做好新聘人员的档案建立、整理,是完成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条例》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也为事业单位新聘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要求。
一、新时代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布,明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是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的主要方式,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七大程序进行。其中,人事档案审核是考察环节中的重要一环。2018年印发的《条例》中第三十五条,“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坚持‘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干部管理权限发生变化的‘凡转必审’,在干部动议、考察、任职前公示、录用、聘用、遴选、选调、交流、人才引进、军队转业(复员)安置、档案转递、接收等环节,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标准,及时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进一步明确“凡进必审”,明确干部录用、聘用及人才引进应及时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突出了全面从严要求。
二、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聘用前存在简化程序的现象。近年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面展开,新聘人员基本都通过公开招聘的七大程序。也有部分单位、部分岗位存在简化程序的现象,把直接考察视作通过全部流程,为通过考察的人员直接办理聘用手续。在走全公开招聘七大程序的单位中,也存在简化考察程序,特别是人事档案审核程序,甚至有直接省略掉人事档案审核这一环节。档案转递方式不规范,也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种现象,主要有四类原因:一是机要交通耗时长;二是用人单位公开招聘流程紧;三是用人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严或档案管理员业务能力不强;四是拟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混乱。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转递单位和接收单位不严格履行转递手续,通过非机要交通或非专人送取的方式转递人事档案。简化程序这类问题容易给后续的岗位管理特别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
2.聘用后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事业单位与新聘人员订立聘用合同,办理完聘用手续后,应及时办好新聘人员档案的建立、接收,档案材料的整理和档案入库。如用人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严,或是档案管理员业务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未及时联系新聘人员或来档单位补充缺失材料、档案材料整理归档不规范等现象。档案管理不规范这类问题会给后续的岗位异动、工资异动、职称晋升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使得新聘人员错过补充材料的最佳时间,给档案管理员增加工作量。
三、新时代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