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鉴定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考核鉴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考核鉴定

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现阶段农机推广鉴定工作周期长、成本高,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亟需改进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模式,提高农机鉴定业务培训水平,以期为目前开展可靠性和适用性测试打开新的途径。

关键词:农机推广鉴定;工作模式;业务培训

1农机推广鉴定检测手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机推广鉴定工作中需对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涉及到安全性评价的测试项目一般有安全性能、安全防护等,涉及到适用性评价的测试项目一般有作业性能等,这些项目的测试数据均可作为评价的依据。现阶段安全性评价和适用性评价的测试项目均已采用仪器检测。通过采集、分析仪器设备的测试数据,结合检验人员的直观感受和经验,可做出安全性和适用性评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农机产品的卫生、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更先进的检测方法、精度更高的仪器可大大提高测试的便捷性和精确性,可有效缩短测试周期,将是下一阶段鉴定工作中检测手段的发展趋势。例如茶叶加工机械中与茶叶接触的部分需采用符合环保、卫生要求的材料制造,在以往的鉴定工作中,往往采用核对农机生产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制造材料的相关证明作为考核方式;若采用便携式光谱仪,即可准确的对样机中的各零部件材料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快速判断出各零部件材料的材质。

2农机推广鉴定工作模式的改进

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后,申请农机鉴定的产品增加,根据新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由于适用性和可靠性评价要求的提高,农机推广评价试验内容大大增加,有些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适用性测试。而每年新增申请鉴定的农业机械产品多达数百种,若延续原来的工作模式,则很难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原有的工作模式已不适应现有的农机检测鉴定工作。检测鉴定最初由鉴定机构自行进行,可靠性和适用性试验必须与农机使用者合作进行。由于检测鉴定所需的场地面积大,同时还需要有符合检测要求的合格技术人员来配合完成。近年来,全国农机生产企业大多存在检测点难找、检测场地租赁价格高的问题,又由于农机生产企业制造水平不均衡,以上问题均影响了检测的质量和效率。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念为重点,完善农业机械化的试验考核、职业资格培训等制度(如图1所示)。一方面,加强检测鉴定与农机使用者、农机生产企业的结合。农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试验需要相当一部分农机使用者配合供给种植基地。农机鉴定是对农机产品进行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并通过分析检测结果,从而对农机产品作出评价鉴定。这是农机生产向农机使用的延伸。根据检测鉴定要求,需对农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材料消耗进行记录和测量。农机使用者的操作水平和生产效率与农机适用性、可靠性考核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要把农机推广鉴定评价与农机生产企业结合起来,必须把试验鉴定评价方案与农机生产企业统一或整合起来。农机生产企业接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职业培训,在产品出厂检验中落实推广鉴定要求,这不仅可以深化对产品扩展和鉴定的要求,亦可减少对农机产品适用性和可靠性的重复试验负担,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3规范农机鉴定业务的培训方式(如图2所示)

阅读全文

高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课程改革关系

摘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质相同,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实际生产能力,都是以真实工作流程为导向。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科的建设、课程体系的确立,有利于引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同时也可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课程改革;职业资格认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是培养具备某些专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技能鉴定则是一项基于职业水平的考核活动,两者的目的都是培养职业或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注重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现场应急工作表现等。这就决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能力的鉴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随着企业对用人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与企业需求更加对口。[1]将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和课程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切实利益,同时能帮助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走上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2]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是国家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对推动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双证书制度,主要表现在:

(一)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未能“并重”

传统的高职教育只重视学历教育证书,而不重视职业资格证书,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制约,学校只对文凭负责,而不对能力负责。传统教学工作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实操能力不足,甚至有些院校只关心学生是否获得证书,而忽略了该专业资格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和获证的过程,即自我学习能力和企业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阅读全文

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紧密衔接

一、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紧密衔接的意义

目前,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并没有被紧密连接起来。我们应该从职业鉴定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两方面来找原因。从职业鉴定机构的角度来讲,他们为了更多地获取利益,很多机构都在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并且互不承认甚至互相牵制,鉴定方向和内容也不能完全符合社会需求。从职业教育机构的角度来讲,教学内容陈旧的现象非常严重,并且与职业技能鉴定完全脱节,受训人结束学习时,往往只能得到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却要考另外的内容,完全失去了职业培训的意义。纵观世界上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职业教育机构往往与行业协会合作,紧密联系现实,大大加强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另外,职业教育机构受到相应行业协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联合管理,由教育主管部门发放毕业证书,行业协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并对合格的学生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行业协会组织还会根据社会现实和经济发展需要,及时对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保证受培训者的培训质量。

二、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紧密衔接的途径

1.积极推行“双证”制

在过去的职业教育中,从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到教材选择、结业考试,都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属于“象牙塔”内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将企业的现实需要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结合到教学内容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也很难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教育机构在对被培训人进行培养时,应积极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现实调整教学内容、学科建设,尽量使课堂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与工作时间接轨。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积极与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系,及时对教学及考核内容进行调整。并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联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平日的教学及考核中紧扣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在被培训者通过结业考试时发放毕业证,证明学生所有培训课程合格;并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若学生职业技能合格,则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只有同时取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才能顺利毕业。

2.积极推行“双证”互通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向积极推行“双证”互通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说教学质量比较高、社会声誉较好的职业教育机构,在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认证之后,其毕业生在通过所有学科考试之后,可等同于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将大大降低被培训人的时间投入,提高教学效率,被培训人的职业素质也将大大提高。

阅读全文

医疗纠纷鉴定制度的完善

摘要:医院作为向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机构,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患者到医院消费就医的同时,也存在着发生医疗损害的风险。当该风险发生后,就需要有专业的权威机构公平、公正地评价风险的责任归属。医疗纠纷鉴定是解决医疗争议的主要途径,一个科学、合理的鉴定程序所得出的鉴定结论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但目前我国的医疗纠纷鉴定还是存在着一些争议,无论是鉴定机构的选择、鉴定人员的选取以及整体的鉴定程序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制定一个统一的鉴定规则,建立一个科学的鉴定机制就迫在眉睫。

关键词:医疗纠纷鉴定;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侵权责任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同时对于自身的生命与健康尤为关注。医院作为向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机构,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患者到医院消费就医的同时,也存在着发生医疗损害的风险,当该风险发生后,就可能需要有专业的权威机构公平、公正地评价风险的责任归属,但目前在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实践中,鉴定机构的选择、鉴定人员的选取以及鉴定程序的公正合法化等相关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目前国内医疗纠纷鉴定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002年国务院颁布并正式施行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随后原卫生部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其中包含了医疗事故鉴定的具体内容、程序等方面。但随着患者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1],2010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中对于医疗损害责任有了明确规定,其后最高法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于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明确,“鉴定人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鉴定人,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指定,同时鉴定人应当从具备相应鉴定能力、符合鉴定要求的专家中确定。”鉴于以上情况,医疗损害鉴定成为近年来的主流,但医疗事故鉴定并未废止,这就导致了医患双方对于鉴定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争议[2]。

2产生以上争议的原因

国家针对医疗纠纷鉴定先后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鉴定显失公平,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无论是医疗事故鉴定还是医疗损害鉴定,往往都是由医学会组织进行,但其性质又很难与卫生系统隔离开来,中立性受到质疑。(2)在选取专家的环节,形式上是随机抽取,但专家库的成员基本上都是辖区内的医务人员组成,而且在鉴定会召开之前,专家也会提前收到相关案件的病历材料,提前就能知晓是哪家医院、哪位医务人员作为被告,此种鉴定模式能否做到公平公正[3]。

阅读全文

评价模式下教育教学论文

1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中职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性太强,理论高于实践,普遍采用演绎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无法掌握完整的学科体系知识。说明这种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应中职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深化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提升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岗位化教学。

1.1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入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实现“理实一体化”。使学生的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训相对接,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进,穿插进行,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在时间、空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项目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项目教学的创新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项目,并进行项目教学评价。将企业真实生产产品引入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并将真实产品经教学转化,开发出能够开展教学的教学项目。

1.2深化岗位化教学

实现课岗对接,即学生开设课程与企业岗位相对接。主要学习针对数控专业岗位的主要技能知识。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岗位教学法根据企业具体岗位的工作情况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工作过程,真正实现了学习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实践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多组,互相配合,按工作流程同时进行岗位实践。岗位化教学实际就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是针对与数控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从中小微企业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法组成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师的组织、协调与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与同伴合作中“获取资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反馈评价”,在亲自“动手加工零件”的实践中,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习得对应的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

2改革以技能鉴定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阅读全文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改革发展新思维

一、对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的再认识

1.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涵义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以下简称推广鉴定),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实现农业机械的推广而进行的鉴定,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①是一种鉴定行为;②推广是指国家作为主体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进行的推广,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体进行的商务推广、市场推广等。

2.推广鉴定的本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第十八条规定:“……确定、公布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列入前款目录的产品,应当由农业机械生产者自愿提出申请,并通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进行的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鉴定。”由此可以得出,为确定“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而由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实施的推广鉴定,其本质要求可概括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八字方针”。对于推广鉴定而言,先进性鉴定是首要因素,“适用性鉴定、安全性鉴定、可靠性鉴定”是对“先进性鉴定”的扩展。只有具有了先进性,评价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才有意义。如果不谈“先进性”,很多落后、简单甚至原始的农机产品都具备“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属性,但并没有值得推广的价值,自然也没有为之进行推广鉴定的必要。

3.推广鉴定是对技术的鉴定

农机产品本质上只是技术的载体,评价农机产品是否先进、适用、安全、可靠,实际上是评价农机产品所承载的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安全、可靠。推广鉴定是对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适用性、技术的安全性、技术的可靠性的鉴定。再者,推广鉴定的产品既包含鉴定实施之时生产者已经生产出来的,更包括鉴定以后才生产出来的,所以,鉴定的对象只能是产品所承载的技术,而非产品对象本身。农机生产者事实上是某种农机技术的表达者、提供者,表面上是提供农机产品“实物”,实际上是向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的的一种农业技术。所以,推广鉴定的本质是对技术的鉴定。

阅读全文

计算机技能鉴定及革新思索

本文作者:管香红 高扩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胶州市高一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网络基础知识,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高二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课程。其中,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的知识,解决单机与网络的问题;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工具开发网站程序,解决网站方面的实际问题。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一成不变

目前各中职学校并未完全按照自己的特色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是随大潮,盲目模仿其他中职的计算机课程设置,照搬其他中职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校特色。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难以统一

由于我校的生源多为农村学生,导致高一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新生中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一些日常操作,而部分学生还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加大了教学难度。

阅读全文

农业机械推广作用和意义

1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定义

所谓农业机械推广鉴定(以下简称“农业推广”),是指经由省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业鉴定机构来为农业机械的选择以及推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的活动。所提供的理论依据必须是经过科学试验、检测和考核通过的,能够经受得住考验和实际工作应用的。并且在农业机械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农业推广鉴定包括部级推广鉴定和省级推广鉴定。

2推广鉴定的发展

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农机鉴定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发展是强制鉴定阶段。由于处于计划体制之下,制度完善,监管有力,农机产品的总体质量是有保障的,能够满足当时的农业生产需要。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到2003年。这一阶段是农机试验鉴定的过渡阶段,是其由强制到无序发展的一个转型期。这一阶段的农机鉴定工作,有了文件的指导,在农牧渔业部的《农业机械鉴定工作条例(试行)》的指导下进行农机试验的鉴定。第三阶段是从2004年至今。这个阶段农机鉴定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健全,为鉴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国家农业部了一系列的文件来对农机鉴定工作进行指导,加之各省市也相应建立和健全对农机鉴定的规定和管理办法。此阶段逐渐形成农机推广鉴定的法规体系。在第三阶段,农机鉴定坚持依法鉴定、促进农机化发展、维护广大农机用户权益、为农民选购农机提供信息的宗旨,巩固并突出了自身的特色。这样一来,农机推广工作会深受广大农民、企业和社会的一致认同,从而对农机推广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推广鉴定的作用和地位

3.1科学评价农机具的手段

农机质量识别专业性强,而大多数农民用户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往往不能识别机具质量的优劣。由于购买、使用质量低劣的农机具,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机推广鉴定的诞生,为农民提供了一个简明的评价手段,许多农民在购买农机时,会查询有无农机推广鉴定证,一些省市在打假中,还将菱形鉴定证章作为识别依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