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康复治疗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道德素养提升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通过分析指出了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及提升的途径与方法。从理论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教育。从课堂教育、康复社团活动、综合考评等方面引导、实施和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的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道德素养;提升;途径方法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推进职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着力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同样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中意见第三项特别指出:医学教育要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可见在国家层面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样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医学高职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基本理论、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以及基础的医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实践、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1目前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更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常常忽视,致使学生日常生活、求职以及工作中自我约束能力、自我认同能力较差。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生源质量复杂、男女比例倾斜、民族差异较大、独生子女及单亲家庭占多数、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秩序团队意识薄弱;学生诚信、责任意识淡薄;做事时功利心强,不能脚踏实地。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职生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协作精神;崇德向善、尊重生命、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心和爱心助残的职业道德。

2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是新时代下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一项思政任务。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普遍低下,而社会对大学生要求全面发展。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康复专业学生来说特别重要。一名合格的康复治疗师首先是在学校阶段就开始了职业准备,在学校学习阶段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观,那么在后续的工作中才可能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生活,这与他们的职业观与职业理想密切相关。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职业道德提的升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奠定了有力的质量保障。因此,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康复事业的发展。

阅读全文

高职医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现代医疗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除了正常的药物治疗外,人们也非常注重后期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会让患者更有信心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人口老龄化、意外事故多发导致我国每年有大量的伤残病患者,他们在手术后需要经过康复治疗,才能重拾身体大部分的机能。但是当前我国相关的技术专业人才较少,康复治疗工作人员存在很大的缺口。高职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承担起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责任。

一、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意义

(一)满足社会的需求

康复治疗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康复治疗的重视不断提升。主要原因是的我国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康复治疗的需求量大,每年应为意外事或者疾病致残的患者也不在少数,为此商家瞅准商机,成立了许多康复中心,需要大量专业的技能人员。高职※孙欣峰李明哲院校提升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可以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二)提高人才的行业竞争能力

尽管现阶段我国康复治疗事业发展状况还不够好,但是随着社会的需求量的增加,该行业还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高职学校推动专业教育的改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前端教育,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康复知识,以提高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当前部分康复机构因为专业人才较少,雇佣一些缺乏康复治疗能力的人员,降低了患者的康复体验,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三)促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

阅读全文

康复治疗人才需求及康复职业教育发展

摘要:调查国内康复治疗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厘清医疗卫生行业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结构现状、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为修订医药卫生大类《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教协同;人才需求;康复治疗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八大部门在《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康复医疗人才教育培养[2]。按照教育部要求,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医药卫生大类《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从而指导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实现医教协同,需要了解国内康复治疗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厘清医疗卫生行业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结构现状、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了解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和有关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人才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院2020年9—12月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全国部分省市级医院及湖南省各级医院长期从事康复治疗专业的医院(企业)管理人员、湖南省各级医院人事管理或机构负责人、康复科主任50名,访谈部分主任,了解行业对治疗师的要求及治疗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2调查内容

阅读全文

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现状及策略分析

一、国内外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1、国内外发展概况

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家开始设立学校,培养康复治疗师,逐渐普及至欧洲、澳洲、亚洲许多国家。在美国康复医学专业已成为最热门的专业,并形成培养医生、护士和康复医学技术人才并进的格局,康复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在21世纪将成为最受欢迎的疗法。目前各国培训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模式不完全相同。如美国医学大学毕业生要在指定的康复医疗机构中进修4年,轮转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科及老年科等科室,并要完成学习规定进修课程,还要为本科生或低年资住院医师讲授课程,经国家专业认证机构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康复医师资格。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设置康复学校或康复专业培养康复治疗师,大部分国家采取4年制本科培养模式,授予理学学位,部分国家是3年制专科,在大学设立物理治疗系(专业)或作业治疗系(专业)。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等培养康复治疗师推行本硕连读6年制,美国物理治疗专业(PT)已转向主要培养硕士学位的PT专业人才,分为物理治疗理学硕士(MSPT)和物理治疗硕士学位(MPT)。截至2001年,日本共有131所大学设有物理治疗专业,其中有18所大学设立4年制本科、有26所专门学校和53所3年制专门学校;另外有110所大学设有作业治疗专业,其主要开设课程有: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理疗法研究法、理疗法评价概论、理疗法教育管理学、假肢矫形器学、病态运动学、检查测定法、生活环境学及疾病鉴别治疗学等。此外,许多国家也在大力培养假肢矫形器工程专业人才。截至2006年,美国有15所学校设立假肢矫形技术本专科专业,德国、英国等设立了假肢矫形技术本科教育,中国、日本、韩国等9个亚洲的国家、地区设立了假肢矫形技术专科教育。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现代康复医学。1982年中山医科大学率先设立了康复医学教研室。1984年原卫生部确定在医学本科院校中增设康复医学课程。1992年原卫生部召开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并颁发了《康复医学教育方案》,制定康复治疗师(士)、康复医师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在高等院校正式开展康复治疗学历教育。2002年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建立康复治疗学(4年制本科)专业,随后全国有近40所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一些中医院校还开设了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专业,目前已有百余所,形成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多层次、全覆盖的康复医学教育体系。2009年,国家颁布新医疗改革方案中肯定了康复的地位,指明了康复的功能,如“坚持统筹兼顾,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包括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发展康复医学己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中国内地不同院校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及专业分化等方面仍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之中。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达到世界物理疗法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疗法师联盟(WFOT)要求的最低教育标准,未进行PT、作业治疗专业(OT)亚专业分化。

2、未来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1)骨科疾患和老年疾患是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交通事故、运动竞技导致骨折、脊髓损伤(截瘫)及颅脑损伤等创伤日益增高,其后期功能康复使康复治疗技术成为首选。同时,老年康复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2009年的资料显示,未来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解决认知、行为与精神障碍,实现个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已成为国家的迫切需求。

(2)康复医学的信息化和工程化发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康复医疗机构,实施远程康复医疗及远程康复技术培训,密切康复机构与社会的联系,密切康复专业人员与伤残人士的联系,达到康复医疗信息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同时,虚拟技术(VT)、增强技术(AT)、康复机器人技术、人脑-电脑介面技术(BCI)及其他多种实用适用辅助技术和产品-辅助器具。这种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结合,将促进康复医疗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康复成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3)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逐步接轨国际标准随着康复医学的科研和学科建设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完善康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将逐步向以下方向发展:①从设置康复治疗单一专业转为设置PT、OT,并逐步开设言语治疗专业;②逐渐规范PT、OT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③建立开设PT、OT专业评估准入制度;④建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职业系列和资质认证及准入制度;⑤培养和建立一支胜任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

阅读全文

康复机构运营管理论文

1各类机构服务类型与运营现状

1.1调查概况

本组调查中,非营利机构占总数的88%,营利机构占12%;公立机构占86%,社会资本创办的占5%,其他资本占9%。残联主管的机构占48%,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占37%,企业单位主管占3%,民政部门主管占2%,其他(事业单位、总后勤部、农垦)占10%;三级医院占64%,二级医院占36%。虽然此次调查为向来自全国参加“2013年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年会”的专家随机发放,但是由于参会学者多为当地学科带头人或者康复科负责人,所以本次调查的康复机构多为大型、综合性机构,其中,省级康复机构占23%,地区级占23%,县级占52%,社区康复机构占2%。

1.2服务种类

综合被调查机构的数据,可以将康复机构提供的康复服务分为以下4类:急性期康复、门诊康复、住院康复、社区康复。

1.2.1急性期康复

急性期康复是指在伤后或者手术后24h内开展康复服务。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期,还可避免一些并发症发生。根据此次我们抽样调查的医院数据,全面开展多病种全面早期康复的占全部被调查机构的7%,开展部分病种早期康复的占44%,仅有个别科室对个别病种开展早期康复的机构占49%。三级医院开展早期康复较为全面,二级医院多为部分开展早期康复。60%省级康复机构开展了多病种早期康复,地市级康复机构这个比例达到80%,而县级康复机构多针对个别病种开展早期康复。

阅读全文

医患关系下高等院校康复治疗学分析

摘要:现今医患关系形势下,人文素养缺失,医患沟通障碍是使矛盾激化的诱因。康复治疗因其独特的工作模式及患者群体特征,该专业医学生群体的人文素质、沟通技巧的专项教育地位日益突出。本文旨在探讨康复治疗专业合理的人文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及人文情怀,实现“以人为本”的康复目标。

关键词:医患关系;人文素养;康复治疗学;教学实践

0引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制度的变迁、医疗资源分配仍极大不均,医闹、打医、杀医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使得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关系急剧收紧。而早在19世纪末,美国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曾深刻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缺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1]。终南山院士也曾指出:“医患关系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不能等制度的完善,而是首先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医疗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不提高人文素质,无法解决医患关系。”[2]上海某大型综合性医院2005年度发生的919例医疗投诉,通过对投诉资料的分析显示,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46.8%)、环境和饮食质量(17.5%)、服务态度(11.8%)、医务人员责任心(8.8%)、服务规范(3.4%),这些都可归入医学人文服务的范畴,其总和占总投诉量的88.3%[3]。

1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解决人文缺失的重要环节

造成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单就医疗主体层面上来说,技术统治了医学,疾病被通透性地探究、精细地处置,而病人的痛苦却被无情地漠视,甚至被彻底地遗忘。医学的科学性、技术性与人文性、社会性被深深地肢解了,真理与真谛、正确与正义发生了冲撞[4]。具体表现为重疾病,轻病人;重治疗,轻照料;重疾病检验,轻病人体验;重器质的恢复,轻心理调理;重技术处置,轻伦理社会问题的思量[1]。追根溯源,造成该类价值倾向的根源在于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早在1999年国际上正式出版的专著“医学目标:设置新的重点”(ThegoalsofMedicine:SettingNewPriorities),提出了新的医学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观点[5]。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说:“医生对病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能彻底根治的疾病很少,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安慰”就是慰藉,几乎所有的治疗场合都包含着慰藉的努力[6]。明代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曰:“作为医师,宜兴悲怜,当先识药,宜怀虚谷,不图厚报”[7]。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培养医学生朴素的生命观,有助于形成珍爱生命的价值体系及优秀质朴的医德医风,并促使其对医生职业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7]。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实现医学人文精神的理性重归,促使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需要医学院校宏观上狠抓医学人文教育,细节上加强医患沟通的技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2康复治疗作为康复的核心环节,人文关怀尤为重要

阅读全文

舞蹈运动损害的思考

作者:王伟 朱玉红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每一项运动不能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任何运动都必须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舞蹈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所引发的运动损伤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损伤的出现直接影响训练的时程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在舞蹈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尊重科学训练是将舞蹈艺术与人体科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重要体现,着手对舞蹈科学训练的研究以及它在舞蹈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对舞蹈运动人体科学价值的认识,同时加强舞蹈运动损伤及伤后其体能康复训练的研究对健全舞蹈训练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舞蹈训练中动作不同,学习时机不同,损伤产生的部位也不尽相同,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椎关节、腰骶关节、胯根、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而且损伤的类型包括:软组织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组织损伤;神经组织损伤等等。产生原因:1.舞蹈训练准备活动练习缺乏针对性。2.缺少运动训练后的拉伸练习。3.肌肉、韧带的柔韧性不佳导致的运动损伤。4.动作技术错误。5.运动性疲劳所致。“蛮子”、“云里”是舞蹈专业学生必学的翻腾技术动作,学生在学习空翻技术动作时,由于维持膝关节稳定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常会出现膝关节十字韧带拉伤和髌骨滑脱。其原因是稳固膝关节的肌肉、韧带的能力差,维持膝关节肌力平衡被破坏,导致膝关节出现运动损伤。“倒踢紫金冠”技术含有伸髋动作,伸髋幅度由于受髂股韧带的限制,只能达到32°—35°,为了增加伸髋的幅度,可以加强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髋肌力的训练;拉伸髂股韧带,增加柔韧性可以达到良好的动作效果,但是由于髋关节处的髂股韧带的柔韧性不够,以及髂腰肌、股四头肌的长度不够,在做“倒踢紫金冠”动作时,由于主动伸髋的幅度小于被动伸髋的幅度,突然用力时往往出现髂股韧带损伤,同时由于下肢后伸的幅度不够,常常是由骨盆的前倾代为补偿,此时不单纯是髋关节的活动,还有脊柱腰骶椎的椎骨参与运动,增加了腰椎以及腰骶关节的生理负荷,也会出现运动损伤。这两个案例说明关节稳定性差以及肌肉伸展性、韧带柔韧性差是导致损伤的原因,虽然这些运动损伤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如果建立一套安全的教学程序,可以给予我们一个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将会大大降低损伤的几率,这是我们从教人员应该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据笔者了解,学生出现损伤解决的常规办法是找医生去治疗、休息然后达到恢复。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达到了病理上的恢复,在恢复期间其运动能力也会同时下降,没有达到其功能性的康复,出现运动损伤只接受医生治疗仅仅解决了治病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实际的机能水平,更没有达到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效果。借助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和功能康复学的方法与手段,与专项训练紧密结合,通过评估技能技术和体能水平,寻找舞蹈运动损伤的机制、规律。采用个性化的体能康复训练方法,结合技能监控的手段,预防已损伤部位不在复发,恢复舞者的机体功能和体能水平,达到整体系统化的恢复和提升专项运动能力的目的。对于一个舞者来说好的“运动体能”和“伤后的康复治疗”,是延长其舞蹈寿命的基础环节,所以说良好的体能基础是提高舞者运动水平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可靠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体能训练与预防损伤相结合。总结起来讲“康复治疗”有几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掌握舞者机体损伤的病理学变化;其二,通过物理疗法帮助改善局部状况,使受伤的部位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疼痛;其三,做好损伤部位的局部保护;其四,找出运动损伤的病因;最后,做好伤后的运动康复训练。在康复上大家有一个不太了解的地方,看起来康复是一个治疗工作,实际上在所有的康复工作里运动疗法占主导地位,即在运动创伤的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肌肉训练、关节活动训练、负荷训练、平衡训练、耐力训练和竞技能力恢复训练等,而且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动静结合”的训练思想,这也是治疗的核心问题,把运动康复训练上升到运动损伤后期的主导地位,促进肌肉、关节、韧带的功能性恢复和健强,以提高整个机体的健康水平。

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训练的时间上应该尽早进行,并且贯穿于运动康复治疗的全过程,舞蹈康复训练应该以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而且康复训练应以健肢带动伤肢,动作要做到对称、平行、协调处理的练习方式。使舞蹈损伤的患者恢复到损伤前的技能水平和运动状态,缩短康复期,是舞蹈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的整体目标。根据不同时期的恢复任务,应该设定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目标:首先,在损伤期间不要耽误舞者健康肢体的身体素质训练;其二,治疗并缓解舞者损伤部位及肢体的疼痛;其三,在损伤康复训练期间进行必要的机能练习以维持舞者原有机体的心肺功能水平;其四,关节部位出现损伤后,关节运动功能的下降可能与多种病理变化有关,韧带和关节囊结缔组织的萎缩,肌肉、肌腱和肌膜组成的肌肉与腱单位对牵拉产生阻抗,所以要进行恢复关节运动幅度的锻炼;其五,采用等动练习和等长练习方式可以促进肌肉力量及耐力的恢复,进而是损伤肢体的功能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

中医有一种说法:“上工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所以说运动体能康复训练是解决舞蹈运动损伤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且康复训练的内容是有针对性的,除解决技术、体能训练外,康复训练也应该是纳入舞者不可或缺的训练。比如,上文提到的膝关节十字韧带拉伤以及髌骨脱位这种情况,当舞者出现损伤之时,我们要从伤情的实际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损伤的原因进而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我们通常是做单腿深蹲和双腿半蹲位控制的方法的力量练习以此加强膝关节稳定功能。正所谓“预防”是医学的最高境界,科学训练是预防舞者伤病的关键。

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体能训练与预防损伤相结合,具体如下:1.肌肉训练要把握大、小肌肉群。2.强调对动作体能训练技术的准确性。3.加强关节周围稳定性的练习。4.不要放弃离心收缩力量练习。5.需要加强体能康复训练的个性化。6.增强针对常见伤病的练习。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做到良好的拉伸练习,这样可以:1.增加活动幅度,从而增加动作速度。2.保证正确的动作技术。3.增加肌肉的弹性能量。4.防止运动损伤。5.减缓肌肉酸痛。6.有利于肌肉的放松和恢复。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对舞者伤病的防护,出现损伤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危害,要真正的从过去的“伤后治疗”转变为现在的“提前预防—治疗—治疗后的恢复”,这才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重要内容之一。#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康复护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  要:本文对我院兴办康复护理专业的办学前景、办学思想、学生就业方向及专业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把握机遇,加大投入,加快康复护理专业建设步伐的思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康复护理专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康复技术人才。

关键词:康复护理;专业建设;残疾人;人口老龄化;康复治疗师

        康复医学是继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之后又一新兴的医学分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生机的学科。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康复,又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康复形式。为此,我院2009年开始筹办此专业,经过两年来的筹办,我们对兴办这个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认识,更坚定了办好这个专业的决心和信心,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搞好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

        康复护理CBR(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相对于机构康复IBR(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而提出的,它与机构康复同属于现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两种不同的康复形式。机构康复是以院所为基地的康复,由专业人员应用机构内拥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康复,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独立的康复机构。但目前机构康复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费用较高、服务面小,仅能满足少数疑难、复杂病症患者的康复需求,而大多病、伤、残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81 年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新概念,即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较之机构康复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康复方式,特别值得发展中国家推广。康复护理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残疾人、老年病人以及存在功能障碍以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人。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逾六千万,约占人口总数的5%,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各种因交通、意外事故致残和各种自然灾害受伤致残的人数将逐年增加。200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 亿,巳占人口总数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形势十分严峻。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约有50%需要得到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为数也不少,这就使我国的康复事业的任务变得愈加繁重。

        面对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病、伤、残患者康复需求,对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现代康复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确实构成了巨大压力。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康复医技人才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已陆续在一些医学院校增开了康复医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康复医师,此后也陆续增开了大专层次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师,但培养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现有康复医学方面的医技人员大约在8000一10000 名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资料,康复医师需求量为 1/10万人口,物理治疗师为15/10 万人口,作业治疗师为8~10/10万人口。据此推算,我国康复医技人员总需求约为31.2万。其中,康复治疗师等技术人员约占96.15%,显然,现有的康复医技人员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二是康复机构严重不足。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如何发展我国康复事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99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指出: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康复护理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和积极推广社区康复是推动我国康复事业,解决大多数病、伤、残者康复需求的两项头等重要的大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