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康复训练治疗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下肢瘫痪功能恢复的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案例中的70例患者都是表现出下肢瘫痪,在治疗之前对全部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诊断和颅脑CT证实,全部病例均符合脑中风诊断标准。在患者的授权情况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5例)。其中观察组中女12例,男2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5.5)岁;其基本病变部位:偏瘫肢体左侧18例,右侧15例,基底节区23例。其中下肢肌力等级0级13例、Ⅰ级10例、Ⅱ级20例,有膝关节疼痛者15例,肌张力偏高、肌肉出现萎缩患者12例。而对照组的女13例,男22例,在对比组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0±6.5)岁;其基本的病变部位为:偏瘫肢体左侧20例,基底节区18例,右侧13例。其中下肢肌力等级为0级15例、Ⅰ级9例、Ⅱ级16例,有膝关节疼痛者15例,肌张力偏高、肌肉出现萎缩者15例。这两组的患者在年龄、病变部位、肌力分级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其可比性为(P>0.05)。
1.2、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在运用对比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性训练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比组就直接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以及服用对脑组织功能恢复药物等。
1.3、下肢康复训练方案
在患者下肢瘫痪的早期:首先患者取健侧卧位,对下肢体从远端到近端进行伸、屈、外展、内旋、外旋被动训练;然后把下肢的活动幅度逐渐由小到大;同时对患者进行不间断的主动翻身训练;对双下肢进行搭桥康复训练;辅助患者进行上下床坐姿的平衡性训练;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例如:进食;洗漱;如厕等等方面进行训练。
舞蹈运动损害的思考
作者:王伟 朱玉红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每一项运动不能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任何运动都必须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舞蹈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所引发的运动损伤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损伤的出现直接影响训练的时程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在舞蹈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尊重科学训练是将舞蹈艺术与人体科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重要体现,着手对舞蹈科学训练的研究以及它在舞蹈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对舞蹈运动人体科学价值的认识,同时加强舞蹈运动损伤及伤后其体能康复训练的研究对健全舞蹈训练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舞蹈训练中动作不同,学习时机不同,损伤产生的部位也不尽相同,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椎关节、腰骶关节、胯根、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而且损伤的类型包括:软组织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组织损伤;神经组织损伤等等。产生原因:1.舞蹈训练准备活动练习缺乏针对性。2.缺少运动训练后的拉伸练习。3.肌肉、韧带的柔韧性不佳导致的运动损伤。4.动作技术错误。5.运动性疲劳所致。“蛮子”、“云里”是舞蹈专业学生必学的翻腾技术动作,学生在学习空翻技术动作时,由于维持膝关节稳定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常会出现膝关节十字韧带拉伤和髌骨滑脱。其原因是稳固膝关节的肌肉、韧带的能力差,维持膝关节肌力平衡被破坏,导致膝关节出现运动损伤。“倒踢紫金冠”技术含有伸髋动作,伸髋幅度由于受髂股韧带的限制,只能达到32°—35°,为了增加伸髋的幅度,可以加强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髋肌力的训练;拉伸髂股韧带,增加柔韧性可以达到良好的动作效果,但是由于髋关节处的髂股韧带的柔韧性不够,以及髂腰肌、股四头肌的长度不够,在做“倒踢紫金冠”动作时,由于主动伸髋的幅度小于被动伸髋的幅度,突然用力时往往出现髂股韧带损伤,同时由于下肢后伸的幅度不够,常常是由骨盆的前倾代为补偿,此时不单纯是髋关节的活动,还有脊柱腰骶椎的椎骨参与运动,增加了腰椎以及腰骶关节的生理负荷,也会出现运动损伤。这两个案例说明关节稳定性差以及肌肉伸展性、韧带柔韧性差是导致损伤的原因,虽然这些运动损伤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如果建立一套安全的教学程序,可以给予我们一个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将会大大降低损伤的几率,这是我们从教人员应该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据笔者了解,学生出现损伤解决的常规办法是找医生去治疗、休息然后达到恢复。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达到了病理上的恢复,在恢复期间其运动能力也会同时下降,没有达到其功能性的康复,出现运动损伤只接受医生治疗仅仅解决了治病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实际的机能水平,更没有达到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效果。借助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和功能康复学的方法与手段,与专项训练紧密结合,通过评估技能技术和体能水平,寻找舞蹈运动损伤的机制、规律。采用个性化的体能康复训练方法,结合技能监控的手段,预防已损伤部位不在复发,恢复舞者的机体功能和体能水平,达到整体系统化的恢复和提升专项运动能力的目的。对于一个舞者来说好的“运动体能”和“伤后的康复治疗”,是延长其舞蹈寿命的基础环节,所以说良好的体能基础是提高舞者运动水平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可靠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体能训练与预防损伤相结合。总结起来讲“康复治疗”有几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掌握舞者机体损伤的病理学变化;其二,通过物理疗法帮助改善局部状况,使受伤的部位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疼痛;其三,做好损伤部位的局部保护;其四,找出运动损伤的病因;最后,做好伤后的运动康复训练。在康复上大家有一个不太了解的地方,看起来康复是一个治疗工作,实际上在所有的康复工作里运动疗法占主导地位,即在运动创伤的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肌肉训练、关节活动训练、负荷训练、平衡训练、耐力训练和竞技能力恢复训练等,而且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动静结合”的训练思想,这也是治疗的核心问题,把运动康复训练上升到运动损伤后期的主导地位,促进肌肉、关节、韧带的功能性恢复和健强,以提高整个机体的健康水平。
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训练的时间上应该尽早进行,并且贯穿于运动康复治疗的全过程,舞蹈康复训练应该以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而且康复训练应以健肢带动伤肢,动作要做到对称、平行、协调处理的练习方式。使舞蹈损伤的患者恢复到损伤前的技能水平和运动状态,缩短康复期,是舞蹈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的整体目标。根据不同时期的恢复任务,应该设定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目标:首先,在损伤期间不要耽误舞者健康肢体的身体素质训练;其二,治疗并缓解舞者损伤部位及肢体的疼痛;其三,在损伤康复训练期间进行必要的机能练习以维持舞者原有机体的心肺功能水平;其四,关节部位出现损伤后,关节运动功能的下降可能与多种病理变化有关,韧带和关节囊结缔组织的萎缩,肌肉、肌腱和肌膜组成的肌肉与腱单位对牵拉产生阻抗,所以要进行恢复关节运动幅度的锻炼;其五,采用等动练习和等长练习方式可以促进肌肉力量及耐力的恢复,进而是损伤肢体的功能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
中医有一种说法:“上工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所以说运动体能康复训练是解决舞蹈运动损伤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且康复训练的内容是有针对性的,除解决技术、体能训练外,康复训练也应该是纳入舞者不可或缺的训练。比如,上文提到的膝关节十字韧带拉伤以及髌骨脱位这种情况,当舞者出现损伤之时,我们要从伤情的实际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损伤的原因进而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我们通常是做单腿深蹲和双腿半蹲位控制的方法的力量练习以此加强膝关节稳定功能。正所谓“预防”是医学的最高境界,科学训练是预防舞者伤病的关键。
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体能训练与预防损伤相结合,具体如下:1.肌肉训练要把握大、小肌肉群。2.强调对动作体能训练技术的准确性。3.加强关节周围稳定性的练习。4.不要放弃离心收缩力量练习。5.需要加强体能康复训练的个性化。6.增强针对常见伤病的练习。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做到良好的拉伸练习,这样可以:1.增加活动幅度,从而增加动作速度。2.保证正确的动作技术。3.增加肌肉的弹性能量。4.防止运动损伤。5.减缓肌肉酸痛。6.有利于肌肉的放松和恢复。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对舞者伤病的防护,出现损伤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危害,要真正的从过去的“伤后治疗”转变为现在的“提前预防—治疗—治疗后的恢复”,这才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重要内容之一。#p#分页标题#e#
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8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的实施可加快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
【关键词】脑梗死;个性化护理;语言功能;肢体功能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易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体,疾病预后通常较差,致残率较高[1]。尽早诊治是改善疾病预后的有效方式,同时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对于疾病康复也具有积极意义。个性化护理可体现整体护理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护理的针对性,保障护理效果[2]。本次研究就选取脑梗死患者82例,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3/18例,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为79岁,平均(52.8±6.3)岁;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4/17例,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为80岁,平均(53.1±6.5)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3];具备典型躯体、语言、脑神经症状;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脑外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研究方法
关于康复锻炼的骨科护理论文
一、康复锻炼对骨科患者健康恢复的重要性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科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的机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2]。康复训练是伤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
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患者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3],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护士是医生治疗后患者恢复阶段的指导者,也是负责人,最了解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可以直接评估病人的康复锻炼程度,并按医嘱执行各项康复锻炼活动,并依据临床经验直接采取健康适当的康复锻炼措施,让患者及早快速的恢复骨骼机能。因此,恰当、及时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减少患者致残率。而不恰当、不及时的康复锻炼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导致患者长期的肢体功能障碍,不但使患者蒙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对今后的生活造成诸多困难,也让患者和社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对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各地、各级医院的发展状况不一而足,特别是医院的等级阶梯式发展状态明显,医院的级别越高,骨科康复锻炼护理发展的越好,并通过定期组织讲座,选送护理人员进修,日常工作中注重培训护理人员的康复锻炼技能等,使骨科护理健康发展。反之,低级别医院的骨科护理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起效甚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患者康复锻炼。这些思想上的原因,致使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脑梗死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护理效果
摘要:评估案例分析联合情景模式训练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联合组(n=41),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多媒体情景模式训练进行护理,联合组加用案例分析进行护理,干预周期为3w。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w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SMB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干预3w后,两组SSMBS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DS、NIHSS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减小(P<0.05),联合组NDS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得分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案例分析联合情景模式训练可缓解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其预后康复有利。
关键词:情景模式训练;案例分析;脑梗死
大多数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仍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行为障碍,较难实现生活自理。有研究发现,案例分析通过对患者进行病案分析,将自身病情状况、身体素质、既往病史以及主要护理措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1],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情景模式训练通过对病情进展与对应护理方案的模拟加以宣教,目前关于这两种方式应用于脑梗死的报告较少,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健康宣教中,以探究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2019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联合组(n=41)。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8例;年龄60~73岁,平均(66.54±5.25)岁;语言障碍11例,单侧肢体瘫痪27例。联合组患者男22例,女19例;年龄60~72岁,平均(65.74±5.63)岁,语言障碍9例,单侧肢体瘫痪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入组标准: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脑梗死[2];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年龄在60~74岁。排除标准;无自主意识,不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伴有严重器质性损伤;合并智力障碍、精神病。
1.2方法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运用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其基础上观察组同时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8.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效果,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在其积极抢救的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很有必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模式,统计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现在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其中,观察组女7例,男12例,年龄42~82岁,平均(64.23±2.29)岁;对照组女6例,男13例,年龄44~80岁,平均(64.31±2.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运动康复护理管理在骨折患者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量表(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及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应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改善肢体功能,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老年;骨科;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负性情绪
骨科康复为专门研究骨科伤病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学科,是以手术、假肢、功能锻炼等为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实现肢体功能的康复[1]。董倩等[2]研究认为,对刚结束治疗的骨科患者实施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具有重要作用,尽早被动或主动锻炼,可有效改善骨折部位纤维粘连,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功能障碍,减少肌肉萎缩,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较为常用。本研究通过将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应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恢复中,借以观察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6.55±3.25)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26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6.69±3.20)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术前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3)半年内没有接受过相关手术。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肝、肺、心等脏器的严重损害;(2)患者存在有精神或者是沟通障碍,不适合参与研究。
1.2方法
股骨颈骨折优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经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3.21)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3.57)岁;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如病情监测、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如下:
1.2.1术前优质护理
(1)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病房环境: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并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舒适且安静的病房环境,使其在住院期间能够保持一颗积极、愉悦的心态。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护士长及其他护理人员,并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原则,术前、术中及术后等应注意的事项。(2)严密监测患者病情:术前,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各个脏器功能,并做好患者日常用品及手术的准备;护理人员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对于有剧烈疼痛的患者,应给予鼓励和安慰。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不要打断患者说话,及时为患者的解惑。术前,护理人员还应训练患者如何在床上大小便,并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咳嗽及深呼吸,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术前心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的需求,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并向患者介绍主刀医师的经验水平、成功治疗的案例等,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