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疗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康复理疗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康复理疗技术

物理治疗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研究物理治疗学在常见妇产科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技术,介绍了物理治疗学的原理和物理治疗学的综合利用。论述了物理治疗学的注意事项。重点研究了神经反射疗法和女性小骨盆腔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并通过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得出了妇产科某些常见疾病理疗比化疗(药物疗法)效果要好,副作用要小。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物理治疗;应用探讨

1物理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physicaltherapy)简称理疗学,回顾理疗学发展的历史,在早期理疗包括自然物理因子、体育锻炼和人工物理因子用于治疗疾病;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分化形成了多门专业学科:在医学领域研究应用自然的物理和化学因子,为保健医疗而研究应用运动锻炼形成了现代体疗学和运动医学;基于物理学的蓬勃发展,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人工物理因子逐渐增多、范围不断扩展,从而形成了现代物理治疗学。因此现代物理治疗学主要是指人工物理因子的医疗应用。

1.1作用机制

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时,物理因子是有效刺激物,通过骨盆部和乳腺皮肤以及阴道粘膜可以反射性的作用到内生殖器,通过内分泌系统方面的改变,可促使引起小骨盆腔的组织和器官显著的功能性变化。此外某些物理因子对病变的组织和器官也有直接的影响,如高频透热、泥疗、激光、红外线等,即物理疗法具有直接作用病灶的功用。特别在应用阴道内疗法时,能直接作用到盆腔深部组织,从而改变这些器官和组织的病理过程。

1.2综合治疗作用

阅读全文

康复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实践

我国的残、伤、病、老人群规模庞大,康复需求日益旺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不断推动康复事业发展。本文围绕康复学科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康复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康复大学建设,以及康复科技发展等方面,介绍了康复学科发展的中国实践。当前,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应对快速增长的康复需求、提高康复服务可及性逐渐成为全球性议题。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有康复需求的总人数达24。1亿(95%UI:23。4~25。0),较1990年增长了63%[1]。2014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颁布《世卫组织2014~2021年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增进所有残疾人的健康》,旨在改善残疾人的健康、功能和福祉。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2030”倡议,围绕发展康复、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等问题,呼吁人们关注全球范围内尚未满足的巨大康复需求。《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构成比为12。4%(1。68亿),预计2040年将增长至28%(4。02亿)。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有约80%死于非传染性疾病,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至少增加40%[2]。全国残疾人总数,1987年约为5164万[3],2006年增长至8296万[4],2010年增长至8502万[5]。随着人口老龄化,预计2030年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将增长至1。3624亿~1。3674亿[6]。由残疾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以及其他有康复需求人群构成的康复对象,分布于全人群、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全方位康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时代人民健康福祉,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在康复领域,提出“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体现了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和大国担当,书写了新时代康复事业发展的中国答卷。

1康复学科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和指导性意见,为康复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指明了方向。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加大康复治疗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信息系统学、制造科学等多学科人才聚合创新机制”“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设立康复辅助器具方面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措施,对康复辅具、康复工程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017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规定,国家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鼓励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科学研究和应用。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建成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康复大学,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康复人才;加强康复学科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发挥中医药在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推动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康复医疗人才教育培养”、“逐步推进康复与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2021年8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康复人才教育培养,强化康复工作人员岗位培训,推进残疾人康复相关职业建设,加强残疾人康复科技创新,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提升老年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水平;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提升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质量。上述政策法规,为包括康复学科建设在内的康复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环境。

2康复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现代康复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国内开设康复治疗学(代码101005;2012年以前,代码为100307W)的本科院校共154所。2012年以来,一些与康复治疗相关的专业也应运而生,在医学技术类下开设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代码101008T)的本科院校10所,在体育类下开设运动康复(代码040206T)的本科专业院校62所,在教育类下开设教育康复学(代码040110TK)的院校7所,在生物医学工程类下开设假肢矫形工程(代码082602T)的院校6所,在中医学类下开设中医康复学(代码100510TK)的本科院校4所,开设针灸推拿学(代码100502K)的本科院校55所。这些康复相关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顺应了康复服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已有83所院校招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18所院校招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研究生。2011年,“医学技术”(含呼吸治疗学、听力学、康复治疗学等)成为医学类一级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康复医学创新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康复评价与干预、康复基础研究、临床新技术研发、主动健康和疾病预警、康复设备研发等方面形成了多层次的研究体系[7]。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设立了多种科技攻关课题和重点研发项目,如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组织器官再生修复、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智能机器人等重点或重大项目,均包含康复医学相关研究领域;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设立康复医学专业代码(H20),针对康复机制、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相关基础科学问题进行资助,科研立项逐年增多,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三是康复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各级奖励项目和激励政策日益完善,专利授权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家科技部从2018年开始设立“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康复领域科研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了康复医学研究的发展。

3积极推动高质量高水平康复大学建设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高度重视康复学科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先后将康复大学建设列入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开启了成建制、系统化发展康复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康复大学建设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发展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完善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康复领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夯实康复资源供给侧基础的关键之举,对于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需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康复大学从筹建之初,就将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作为办学建校的重中之重,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推动康复学科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康复学科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具体来说,就是积极构建以康复科学为核心,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努力实现医学康复、工程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等多领域全覆盖,促进医学模式由“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由“疾病中心”向“健康中心”转变。

阅读全文

化疗性静脉炎康复疗养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是指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因持续、反复、大量的输注化疗药物,造成局部静脉管壁化学性反应,其原因可能与药物浓度、剂量、温度、疾病种类、患者自身状况及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相关。化疗性静脉炎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及经济负担,还会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增加护理穿刺难度,从而给医患双方带来不便。为此,在疗养院开展肿瘤康复疗养过程中,对化疗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疗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96例患者入组,均为我科2010-10—2015-03收治的拟行化疗的肿瘤住院患者。其中,男6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7±6)岁,平均化疗疗程(4±2)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化疗疗程经统计均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收集96例拟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入组,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实施康复疗养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两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具体护理方法:①常规护理干预。按照护理级别进行基础护理。②康复疗养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充分发挥疗养院所处地域的特殊优势,利用自然疗养因子,如景观治疗、沙浴、海浴、森林氧吧,来调节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注重和患者沟通,建立相互信任,降低患者对化疗的抵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希望及战胜疾病的信心。静脉穿刺:化疗前评估静脉穿刺部位及穿刺血管情况,避免在同一部位静脉反复穿刺,应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提高静脉穿刺水平。输注过程:输注期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对药物的反应调整滴速,在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在穿刺静脉距穿刺点10cm处放一小型暖水袋,水温宜在60~65℃,并用毛巾包裹避免烫伤,密切观察药物是否外渗,如有外渗及时关闭输液器,告知医师,执行相关医嘱,如封闭、硫酸镁外敷等。输液完毕嘱患者日常应用温水洗手,避免冷水刺激,如出现穿刺部位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肿胀、疼痛等静脉炎早期表现,应采用鲜土豆片外敷、硫酸镁湿热敷、三黄软膏外涂、超短波康复理疗等护理措施,并注意保暖。根据康复疗养的饮食要求,合理膳食,食用高维生素低脂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手指操、步伐操、太极拳,以活动肢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劳逸结合。

1.3统计学处理

阅读全文

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现状及策略分析

一、国内外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1、国内外发展概况

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家开始设立学校,培养康复治疗师,逐渐普及至欧洲、澳洲、亚洲许多国家。在美国康复医学专业已成为最热门的专业,并形成培养医生、护士和康复医学技术人才并进的格局,康复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在21世纪将成为最受欢迎的疗法。目前各国培训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模式不完全相同。如美国医学大学毕业生要在指定的康复医疗机构中进修4年,轮转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科及老年科等科室,并要完成学习规定进修课程,还要为本科生或低年资住院医师讲授课程,经国家专业认证机构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康复医师资格。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设置康复学校或康复专业培养康复治疗师,大部分国家采取4年制本科培养模式,授予理学学位,部分国家是3年制专科,在大学设立物理治疗系(专业)或作业治疗系(专业)。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等培养康复治疗师推行本硕连读6年制,美国物理治疗专业(PT)已转向主要培养硕士学位的PT专业人才,分为物理治疗理学硕士(MSPT)和物理治疗硕士学位(MPT)。截至2001年,日本共有131所大学设有物理治疗专业,其中有18所大学设立4年制本科、有26所专门学校和53所3年制专门学校;另外有110所大学设有作业治疗专业,其主要开设课程有: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理疗法研究法、理疗法评价概论、理疗法教育管理学、假肢矫形器学、病态运动学、检查测定法、生活环境学及疾病鉴别治疗学等。此外,许多国家也在大力培养假肢矫形器工程专业人才。截至2006年,美国有15所学校设立假肢矫形技术本专科专业,德国、英国等设立了假肢矫形技术本科教育,中国、日本、韩国等9个亚洲的国家、地区设立了假肢矫形技术专科教育。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现代康复医学。1982年中山医科大学率先设立了康复医学教研室。1984年原卫生部确定在医学本科院校中增设康复医学课程。1992年原卫生部召开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并颁发了《康复医学教育方案》,制定康复治疗师(士)、康复医师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在高等院校正式开展康复治疗学历教育。2002年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建立康复治疗学(4年制本科)专业,随后全国有近40所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一些中医院校还开设了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专业,目前已有百余所,形成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多层次、全覆盖的康复医学教育体系。2009年,国家颁布新医疗改革方案中肯定了康复的地位,指明了康复的功能,如“坚持统筹兼顾,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包括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发展康复医学己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中国内地不同院校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及专业分化等方面仍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之中。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达到世界物理疗法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疗法师联盟(WFOT)要求的最低教育标准,未进行PT、作业治疗专业(OT)亚专业分化。

2、未来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1)骨科疾患和老年疾患是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交通事故、运动竞技导致骨折、脊髓损伤(截瘫)及颅脑损伤等创伤日益增高,其后期功能康复使康复治疗技术成为首选。同时,老年康复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2009年的资料显示,未来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解决认知、行为与精神障碍,实现个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已成为国家的迫切需求。

(2)康复医学的信息化和工程化发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康复医疗机构,实施远程康复医疗及远程康复技术培训,密切康复机构与社会的联系,密切康复专业人员与伤残人士的联系,达到康复医疗信息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同时,虚拟技术(VT)、增强技术(AT)、康复机器人技术、人脑-电脑介面技术(BCI)及其他多种实用适用辅助技术和产品-辅助器具。这种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结合,将促进康复医疗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康复成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3)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逐步接轨国际标准随着康复医学的科研和学科建设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完善康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将逐步向以下方向发展:①从设置康复治疗单一专业转为设置PT、OT,并逐步开设言语治疗专业;②逐渐规范PT、OT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③建立开设PT、OT专业评估准入制度;④建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职业系列和资质认证及准入制度;⑤培养和建立一支胜任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

阅读全文

护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的不断进步,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护理健康教育逐渐被列入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临床护理学中。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是由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护理教育在医院中,尤其是患者和医生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人们对于护理的认识也逐渐加强,不断的开始重视养生理疗,或在一些相关的手术后也及时进行护理的治疗。

1护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护理教育其实是护理人员向患者或者健康人群普及一些在护理方面相关知识[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身体健康,这就迫使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看法,比如放弃盲目的购买一些没用的补品,加强身体锻炼。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几乎都设立了健康教育的专业,也有许多人选择从事这个行业,健康教育指的就是身体,心里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健康教育从许多方面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健康教育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在未来,健康教育也是人们重视的一项工作,我国护理健康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2护理现阶段的发展

护理专业也算是我国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业。目前,部分高校在专业的设置方面也多增了不少,比如:临床护理、康复理疗等。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是越来越重视,自然而然对于护理学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护理管理相当于病患和医生之间的一个中介,护理人员在医患之间起到重要的作用,联系着医生和病患之间的关系[3]。现阶段,我国临床护理专业的医护人员大部分都有着较高的素质,工作期间一般不会与病人起冲突,作为一名光荣的医护人员,要时刻记得自己的使命,在对待患者的时候要有耐心,不要与他们起冲突。当然,护理人员本身是需要注意的一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讲,需要医院乃至每个医室制定相关的制度,不管是患者较多或者较少的时候,都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以及对应的工作量,患者较多的时间段,注意配备多点护理人员,保证可以高质量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在需求较少的时候,也要注意让对应的护理人员得到休息,使得其下一时间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护理现阶段在我国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使得护理这方面呈现提高的发展趋势。

阅读全文

康复机构运营管理论文

1各类机构服务类型与运营现状

1.1调查概况

本组调查中,非营利机构占总数的88%,营利机构占12%;公立机构占86%,社会资本创办的占5%,其他资本占9%。残联主管的机构占48%,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占37%,企业单位主管占3%,民政部门主管占2%,其他(事业单位、总后勤部、农垦)占10%;三级医院占64%,二级医院占36%。虽然此次调查为向来自全国参加“2013年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年会”的专家随机发放,但是由于参会学者多为当地学科带头人或者康复科负责人,所以本次调查的康复机构多为大型、综合性机构,其中,省级康复机构占23%,地区级占23%,县级占52%,社区康复机构占2%。

1.2服务种类

综合被调查机构的数据,可以将康复机构提供的康复服务分为以下4类:急性期康复、门诊康复、住院康复、社区康复。

1.2.1急性期康复

急性期康复是指在伤后或者手术后24h内开展康复服务。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期,还可避免一些并发症发生。根据此次我们抽样调查的医院数据,全面开展多病种全面早期康复的占全部被调查机构的7%,开展部分病种早期康复的占44%,仅有个别科室对个别病种开展早期康复的机构占49%。三级医院开展早期康复较为全面,二级医院多为部分开展早期康复。60%省级康复机构开展了多病种早期康复,地市级康复机构这个比例达到80%,而县级康复机构多针对个别病种开展早期康复。

阅读全文

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研究

摘要:大力发展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三边”就近享受运动健康服务,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就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的概念、内容与属性进行了探讨,在对其发展背景及主要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养老;运动服务;健康服务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剧,老龄人口日益增多,并呈现出速度快、基数大、空巢化、高龄化、失能化等特征,使得老年人照料、医疗、福利负担愈加沉重。居家养老符合国情和人情,是社会和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我国逐渐形成“9073”“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居家养老、6%-7%社区养老、3%-4%机构养老。基于我国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三边”就近享受运动健康服务,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概述

1.1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概念

现在学术界还没有针对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的明确定义。本文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体育服务等相关概念和内容,将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定义为“政府和社会依托社区,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体育运动为手段,满足老年人运动健康服务需求的一种服务形式”。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仅指上门入户服务,广义的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包括入户和户外服务[1]。其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运动健康服务,二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社区老年运动健康促进中心等社区体育、养老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提供运动健康服务。

1.2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内容

阅读全文

临床护理在HFNC标准化管理中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标准化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面部机械性压疮和气管插管发生情况以及两组吸氧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FNC治疗时数、ICU住院天数、总住院时间及面部机械性压疮和气管插管发生率均较低,但吸氧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FNC标准化管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助于缩短患者病情康复时间,减少面部机械性压疮及气管插管情况出现,患者满意度较高,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护理路径;不良事件

近年来,经鼻高流量氧疗作为新型的呼吸支持技术,在呼吸衰竭、轻中度低氧血症以及拔管或者撤呼吸机后的序贯治疗中均得到广泛应用,在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舒适度[1]。但受患者病程较长、依从性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而提升总体疗效,缩短就医时间[2]。而临床护理路径则是依据标准护理计划为患者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并能够指导护理人员开展主动性、预见性工作,促使患者能够明确自身护理目标,进而积极参与到疾病康复过程中[3]。但有关临床护理路径在HFNC标准化管理中应用价值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特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HFNC标准化管理中,以探讨其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2.7±4.9)岁。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2.9±5.1)岁。纳入标准:(1)存在轻中度低氧血症且生命体征较为稳定者;(2)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方式治疗者;(3)无紧急气管插管指征者;(4)具备较为完整的临床资料,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存在脏器功能严重衰竭者;(2)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类疾病者;(3)部分临床资料缺失及中途退出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该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准许。

1.2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