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康复护理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情景教学法在康复护理评定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康复护理评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两个班级共102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应用情景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通过期末理论成绩、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康复护理评定能力以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在期末理论成绩、沟通表达能力、康复护理评定能力、教学效果各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康复护理评定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增强课堂吸引力,锻炼学生病史采集与功能障碍评定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康复护理学;功能障碍评定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认知理论及情景学习理论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法[1]。情景教学法最早由英国教育学家Palmer和Hornby运用于语言教学中,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我国[2]。护理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护生进行角色扮演,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再现出来[3]。本研究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康复护理功能障碍评定教学中,课前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模拟场景,课中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校2015级护理专科1、2班共102人作为研究对象。设1班为研究组,共50人,设2班为对照组,共52人。两组在男女比例、入学成绩、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康复专科医院护理工作模式思考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专科医院护理工作模式,以期为康复专科医院护理工作人员提供新的护理工作模式参考。方法根据康复专科医院大多数患者日间在康复训练区训练,午间和晚间在病区治疗和休息时间较多的特点,实施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的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采用APN排班模式,依据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理论框架[3],修订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以形成规范化的康复专科医院护理工作模式。结果采用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后,医生、治疗师、患者对此护理工作模式的满意度提高,康复护理延伸训练有效开展,康复护理工作质量逐步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结论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弥补了传统工作模式的不足,提高了康复专科医院康复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康复专科医院;护理工作模式
近年来康复医学事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各级医院已设置专业的康复医学科,但大多医院尚未建立规范、系统的康复护理工作程序。我院康复护理工作近几年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现对康复专科医院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做以下探讨,以期为康复护理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康复患者治疗的特点为:日间以康复训练治疗为主,午间以临床治疗护理,晚间休息时间较多。2014年我院开展了由康复专科护士专人指导康复护理延伸训练,责任护士负责全面治疗及护理的工作模式,经过临床实践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专科责任护士分管患者较多,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掌握不全面,影响患者满意度。(2)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全面治疗及护理,康复专科护士负责康复指导,这种责任分工的模式不利于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治疗及康复护理。(3)护理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病房康复护理延伸落实不佳。(4)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康复护理技能提高不大。2015年3月以来我院改进了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实施了由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的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工作模式,成效明显。
1方法
1.1组织结构
1.1.1人员的组成与配备
按照康复病房护理人力配置要求床与护理人员比例为1:0.45[2]。如康复科室编制床位30张,配置护理工作人员14人,平均在康复病区工作4年,可设康复专科护士1~2名,康复责任护士4~6名。康复专科护士及康复责任护士均达到护理部要求的任职资格。
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策略
摘要:
对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现状、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发展思路与策略,为新疆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
所谓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或者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1]。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2000—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从6亿增长到20亿,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2]。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推断性研究也证明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与严重性。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老龄委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新疆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241.2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0.86%,年均增长率4.36%(高于全国1.16%),新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新疆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现状
新疆作为我国边远多民族聚集地区,其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其他省区存在一定差距。2011年,新疆有两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由于传统观念对老年护理事业的错误认识,该专业招生困难;同时由于老年护理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直接导致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匮乏和流失。2014年,自治区民政系统开展了首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预计每年培训400人,但这远远不能满足2015年我国养老护理员全面实现持证上岗的要求。到2015年底,新疆约需老年护理员1万名,缺口有7000多名。针对新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事业发展现状,必须注重老年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3]。要依托有条件的中职、高职院校及普通高校,大力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教育与人才培训工作。高职护生是未来老年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社会对高职护理教育的迫切要求[4]。
骨折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护理模式,试验组采取康复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手术治疗后的自理能力。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模式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骨折;传统护理式;康复护理;对照
临床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患者疾病改善有一定的影响,而不同的护理模式效果也有一定的区别。本文通过比较传统护理模式与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探讨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疾病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创建规范化护理实训中心的可行性
一、团队结构
师资力量决定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师资配置、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授和副教授授课比例占总学时的60%以上,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3.1,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占88.9%。团队教师责任心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出色地胜任各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教师能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训中心教学团队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培训渠道丰富临床和实践教学经验,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一流医学院校进修学习或到国外短期培训学习,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是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这样的师资力量为提高护生操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二、改革措施
实训教学是培养护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理论教学中突出整体护理理念的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和实训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训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自制视频资料,使学生掌握更新、更准确的基础护理技能;在临床实训教学中重视整体护理的训练,开展情境设计、编制病例、模拟临床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内科护理学》的实训中融入国外进修时学到的技能,在国内首次开设呼吸体操项目,从护理人才需求状况出发,开设临床常用的先进的操作项目;人文护理实训时根据课程特点到社区医院实际接触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医院护理状况,学习与病人沟通的方法及心理护理的方法。这些改革措施使学生掌握了全方位的护理技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与专业兴趣得到了同步发展,也激发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热爱,拓展延伸了实训中心的教学功能。除此之外,学院对于实训课程体系也进行了重要改革,以往的实训课程主要以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为主,主要训练护理操作技能,忽视了人文关怀护理,不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实训课程体系调整为上述4大部分,强化护理操作技能,更重视人文关怀护理和中医康复护理实训,培养临床所需的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新增设的实训课程有精神科护理、心理护理、社区护理、健康评估及中医康复护理等内容。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从人才市场需求出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部分除保留了原有的常用护理操作项目外,增添了临床常用的新项目,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静脉针、呼吸机使用等内容;人文护理部分新增加了社区护理、心理护理、精神科护理等内容;中医康复护理部分增加了艾灸法、食疗法、蜡疗法等内容。这些符合实际的改革举措在建立规范化实训中心的过程中,起到了“摒弃传统模式、注入新鲜血液”的作用。
三、成果应用
团队教师不断进行实训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护理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实训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优质护理在脑卒中服务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观察的2019年5月~2020年1月选择住院治疗的患者72例脑卒中患者的研究,课题组按照床位号单双数分组的原则,将患者等分成了质控组和比对组,比对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质控组患者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情况,发现质控组患者以上质控项目效果均显著优于比对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卒中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护患关系和谐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减少,特别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对患者身心康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优质护理;应用价值;护理满意率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具有明显的降低趋势,但是大部分患者改善预后效果不明显,功能障碍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这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级医院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护士不仅应对疾病进行护理,还应重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脑卒中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策略是新兴护理方式,是在"以人为本"思想下出现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身心康复有促进作用。课题组尝试为部分脑卒中患者以脑卒中护理单元开展护理服务,取得明显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观察的2019年5月~2020年1月选择住院治疗的患者72例脑卒中患者的研究,课题组按照床位号单双数分组的原则,将患者等分成了质控组和比对组,各36例。在比对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52~70岁,平均(59.21±1.31)岁;在质控组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3~71岁,平均(60.25±2.3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统计学要求。
1.2方法。比对组的患者以常规护理干预为主,为患者遵医嘱用药,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安抚患者情绪,采取早期良肢体位及开展常规康复功能锻炼等。质控组以脑卒中护理单元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护理的内容要点都有哪些,下面进行详细介绍:(1)成立优质护理小组:选取一名护士长和五名护士共同组建脑卒中优质护理小组,小组负责为患者展开专科治疗与专职护理,护理人员结合自身经验、患者情况、先进研究经验,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定期展开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追踪,逐渐完善。根据患者数量,应配备足够的护士,且护士专业知识精通且临床经验丰富,有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对护士每月展开1次系统化培训,增强护士心理学干预水平,不断提高其护理水平。(2)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对脑卒中护理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工作中要熟悉护理岗位职责、工作开展流程、心理护理资料、健康教育宣讲资料、交接班制度、康复训练方法等均加以完善,集中管理,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3)患者单元式护理:①阶段性护理:根据患者疾病时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协同医师实施康复训练。对卧床患者,协助定时调整体位,指导展开被动训练;坐位患者引导展开有效坐位维持、被动运动强度加大等锻炼,离床期指导患者实施日常生活能力锻炼促进功能的恢复。②认知干预:护士主动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康复运动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报纸、放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疗法减轻患者痛苦,正确面对疾病形成正确的康复认知。③定期开展患者交流会:为患者、家属讲解疾病急性期、恢复期知识,如主被动语言训练、吞咽训练和营养支持等,在座谈会中为患者留下提问、交流的时间,通过病友互相鼓励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1)在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这一量表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理想。(2)记录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3)以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展开调查,统计非常满意、满意人数之和占比为满意率。
结直肠癌外科护理措施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2月100例入住我院的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71±0.81)d,短于对比组(4.16±1.21)d;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16±2.03)d,短于对比组(14.27±3.18)d,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快速康复能够有效缩短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输液治疗时间。
【关键词】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该病患者的肿瘤位于结肠和直肠部位,男性患者数量略多于女性。患者早期症状特异性较差,具有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情况,与其它良性消化系统疾病相似,很容易产生误诊。发现后一般处于中晚期阶段,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突出,但也需要在围术期开展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本文即是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围术期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多学科健康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健康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应人应物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应人能力评分、应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健康教育能够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提高其应人能力与应物能力。
关键词:多学科健康教育;脑瘫;康复效果小儿脑瘫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等[1],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2]。研究表明,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加强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其各项功能[3-4]。多学科健康教育将多个学科的健康理念相结合,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并能够给予予患者全面的健康指导,最终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5]。随着临床护理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6]。目前,将多学科健康教育应用于脑瘫患儿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我院康复科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旨在为促进脑瘫患儿功能恢复提供方法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60±1.01)岁,母亲文化水平:小学2人,中学10人,大学18人。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88±1.21)岁,母亲文化水平:小学3人,中学11人,大学16人。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脑瘫患儿诊断标准[12];②能耐受康复锻炼;③家长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者。②家长读写能力较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