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开场白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就是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使他们在疑惑中产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环节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教师精辟的分析,有的是真实生动的例子,有的是精妙的设问,不管哪种形式,其目的是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比如,在教学《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如果教师的开场白只告诉学生地球上七大板块及其名称,导入就会过于平淡,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提问来作为开场白:地球上为什么有高山、盆地、平原等不同的地形,为什么地球上的陆地没有连在一起?这些陆地以后有没有可能连成一个整体呢?一连串的提问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这些问题对学生并不陌生,但他们一直没有得到答案,因此更有兴趣去探索这些奥秘。有了良好的开端,再加上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表现得非常主动,也能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各个学校普及和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的同时,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为学生展现了生动、形象的画面,扩大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应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中,其靓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真实的画面、动感的视频等都会引起学生好奇心、新鲜感,还能够使复杂的、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形象、通俗易懂,进而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以往的课堂中,教师会利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但是由于地球仪较小,且光源不易调整,教师很难演示地球的公转,因此学生很难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而形成了四季变换,他们听不懂、理解困难,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倾斜着自转的过程中还在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太阳直射点就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次,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就知道了四季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更有兴趣学习和探究更深入的地理知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等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要选准运用的时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三、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知识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用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讲到我国的气候特征时,教师可以以南北方农作物的不同来引出气候与农业的联系,然后让学生总结各地的种植特色。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再加上同学间的交流,总结出了南方和北方利用各自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如海南、广东等地靠近赤道,年平均气温较高,适合种植各种瓜果蔬菜,是我国重要的果菜生产基地;北方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基本上是两季作物,尤其到了冬季蔬菜的品种非常单调,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天以白菜、萝卜等耐寒蔬菜为主。又如,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房屋建筑朝向与采光问题,人们的着装与气候的关系等。这样,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英语课文教学导入艺术
本文作者:黄凤 单位:丹东市财贸中专
巧妙设置导语,即开场白,激发兴趣,是课文教学的突破口。一段好的导语,往往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是调节学生心理状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手段。因此,英语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善于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巧妙设置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如下,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
1.设置悬念。人们往往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急于知晓结局,设置悬念法恰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急迫心情。设置悬念法贵在有疑,疑问是积极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英语课文教学中,有些课文或故事引人入胜,情节扣人心弦,结尾又常出人意料,使人觉得意犹未尽,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导入,从而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求知欲更加旺盛,思维更加敏捷,成功的设计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疑提问。在教课文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以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入提问是教师有目的的设疑,以引导学生积极定向思考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问题”精心设计,合理地组织和编排。英语课文教学的“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A.问题设计应有深度,注意创造性。B.问题设计应有梯度,注意全面性。C.问题设计应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
3.标题及插图猜测法。课文的标题很重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凝聚性。有的课文题目就是主旨,是文章的“眼”,通过对标题的猜测,可以推断出课文的内容。课文的插图一般都与课文的内容密切相关,它可以对课文内容的推测提供形象、直观的帮助,使推测变得准确、容易。此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简述大意法。这一方法既可以用于叙述性的故事文体,也可以用于科普文章。对于故事文体,教师先用英语介绍课文大意,也可以把一些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让成绩好的学生来介绍。对于科普文章或说明文,由于其结构是靠逻辑性而非故事情节来安排的,教师按次序逐条归纳出课文要讲的大意或中心内容,或者把主题句抽出来,写在黑板上,以提示学生根据这些中心句在阅读中把握材料的主旨。
5.回忆复习。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预测、想象,逐步导入新课。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探讨
一、语文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者来讲,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准确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都要高于二级甲等标准,在课堂中要使用规范的发音,更要吐字清晰。教师在课堂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当用准确的词语,标准化的句子,绝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模棱两可的解释,这会给小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误区。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要简单精炼,能用一句话表达完的意思,绝不说两句话。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讲起课来滔滔不绝,说满整节课。但当教学结束进行梳理时,才发现许多教学用语是无用的。因此,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意义,传递最多的信息,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之一。比如在讲解《草原的早晨》的时候,一些教师会这样开场“大家都见过大草原吧,无聊是在电视上还是在旅行中。你觉得草原的早晨与你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早晨有什么不一样吗?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在这一开场白中,教师用了过多的“吧”这样的口头禅,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更会让教学语言随意性过大。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应该是这样的,“早晨大家每天都可以经历,草原的早晨则不同,你们觉得草原的早晨有什么特点呢?”简短的开场,用最少的话语传递最多的信息,会让小学生思维一直在运动,加强课堂专注度的提高,给学生更多的语文学习激情。
二、语文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一节好课,会让学生回味无穷,更会让学生精神百倍。课堂的魅力,与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用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语言课,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艺术化处理。生动且形象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呆板僵化的语言被应用,教学情景难以形成,教学氛围也不尽和谐与轻松。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比喻、拟人与排比等修辞方法,利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化处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画面。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去教学内容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会让学生的学习记忆保持地更加长久。比如在讲解生字的时候,像尖这个字,一些教师会通过拼拼音,反复发音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这个字。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小学生从字的构成角度去记忆这个字。教师说“上小下大则为尖”,就很容易让小学生掌握字的写法与读法,还能加强记忆的长久性。像在讲解“森”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说“三个木头则为森”;讲“歪”的时候,“不正则歪”就是很好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会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也会让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在教学活动中,幽默是教师的一个小助手。教学语言的幽默化与风趣性,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氛围的轻松度,让学生倍感轻松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也是一样,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调味剂,它的融入会让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胃口。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另小学生兴奋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与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还能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缓解许多课堂尴尬,促进学生情感在学习活动中的融入。比如在学习《人有两个宝》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学生会因为失误而念错字。像一些小学生会将创造的“造”念成“告”,但在念完之后,学生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教师就要用幽默的语言去缓解课堂的尴尬氛围,教师可以这样说“很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出了一道小考题,告字加上一个走之形成了一个新的字,告字走起来,念什么?”。当教师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为学生缓解尴尬时,其它学生不会抓住学生的错误笑个不停,也能关注个别字的正确读音,有利于语文教学的高效化。
四、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综述3篇
第一篇
1要明确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对获得的信息作出鉴别,然后加以应用,从而获得运用信息技术自我学习其它课程,进而自我提高的能力。这一能力对学生而言将是持续的、终身的有益。信息技术老师在各学校的教学工作不受重视,外出培训、听课学习等等继续教育的机会少,自己就要更加留心这些机会,主动要求,要更加积极地争取学习机会。
2高中信息技术老师要改变观念
积极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合理发展,改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边缘化地位,珍惜课堂教学的提高机会。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并积极配合、指导学校其他学科老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办公,将信息技术教育树立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那就一定会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3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老旧、重复,与现实脱节的现状
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应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教学技能,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趋势,并及时传授给学生。上每节课前分层次处理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知识点。以避免出现老师讲着课,而学生则昏昏欲睡的情况,又或是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学生都在学习如何打开网页,如何搜索的情况。如果老师能以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必将能把学生从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打游戏、应付会考的误区中拉出来。
体育课堂教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充分的营养供给之外还要配合一定的体育锻炼,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较重,面对的诱惑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大部分中学生没有时间、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导致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制定较为优越的教学策略,将较为固定的教学大纲进行分解,根据初中生爱玩、习惯与同伴共同学习的特点,丰富授课方式、融入更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此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而不是机械地进行课堂内容。只有转变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增强自身体能素质,进行必要地锻炼,完成训练目标。
1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初中体育课堂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强身健体、培养同学间感情的重要课程,目的是让初中生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基本的体育兴趣爱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软文化方面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体育课程要不断地改革更新,一改之前散漫、混乱的状态,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有综合素养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其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理解和课堂策略的研究都能对课堂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1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过程。同时,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严格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对抗性,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体育运动这样一种特殊环境中,学生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努力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从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打下基础。初中体育教学的本质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学习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从而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健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1.2体育教育有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学校体育包括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两部分。体育课堂教学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历史的发展表明,一个发达的、有长远意识的社会,会更大力地发展体育素质教学,而且致力于探索出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反过来,研究好体育科学教学、培养出大量的德智体兼优的人才,对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又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学生自主学习培养
摘要:
自主学习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学生其他学习能力的基本保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是不可能拥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望,从而让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其乐于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认识
一、激发音乐审美与审美原望 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对于音乐教学本身来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音乐教学导入的作用在于:中断学生的日常经验,唤起其对音乐课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渴望。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就像歌剧作品的序曲一样,结构虽短小,但正是由它引导人们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1.感情式导入。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有经验的教师善于用朗诵般的音调、言词恳切的语言,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场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友善感,令学生产生情感心理的共鸣。 2.表演式导入。教师运用表演的手段取悦于学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益而无害。音乐课的教学导入,以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或演奏作媒介,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本体特征,借音传情,以音代言,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学生的审美渴望。 3.趣味式导入。比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有位教师是如此导入的:先在黑板上写“曲谱一菜单一土豆”几个字,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关“曲谱、菜单、土豆”的音乐故事,在学生的迫切渴求中,亮出本课的教学题目,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渴望。 4.悬念式导入。在欣赏乐曲之前,可设置若干问题,如:该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速度如何?情绪怎样?学生便会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去听音乐。音乐课教学中用悬念式的教学导入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也不失为音乐教学导入的好方式。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与审美愿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审美教育效应的重要环节。 二、让学生处于音乐审美感知的积极状态 音乐教学的展开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音乐课堂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重点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审美主体———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审美感知状态之中,并在此条件下,师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在充分进行审美感的基础上,积极进入审美探索阶段。音乐课的基本技能教学,包括识读乐谱、音高音准的训练、节奏练习、基本的演唱与演奏技巧练习等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很容易产生同音乐审美相背离的现象,过去注重“双基”训练的音乐教学正是没有处理好技能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才导致了音乐课繁、难、偏、旧的现象。要改革枯燥的基本技能教学方式,把基本技能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感知和审美探索的一个过程来进行。①识谱教学中,根据学生“先感性后理性”的音乐艺术认知规律,先听、唱歌曲,后识谱是可取的教学方式,教学生识谱可结合具体的歌(乐)曲旋律进行,将识谱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自然演化,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审美感受。②歌唱技巧或演奏技能的学习掌握虽不可或缺,但应以美好的音色为追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技巧难度,尤其不能以纯技术训练的方式进行。③在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一般可看成是新课教学)等内容的教学实施中,均渗透着丰富的音乐审美的感知要素。④对歌曲的录音欣赏尤其是让学生现场聆听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会大大地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渴望;追求美妙音色的轻声学唱,使得对歌曲的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审美探索活动。⑤歌唱教学重在声音、音色的开发,以声传情,让歌唱学习成为学生音乐审美探索的主阵地。⑥音乐欣赏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对优美的音响的听觉感知,包括旋律走向、织体组合、音色变化、乐曲结构等音乐要素的综合感受。随着音乐音响的展开,配合教师富有感情的引导,将大大加强对音乐的审美感受。欣赏教学中,也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是音乐欣赏教学能否取得审美效应的关键。⑦中小学“器乐进课堂”的目的在于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个体审美表现与审美创造的能力。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来讲是个很好的途径。当然,学习乐器的目的是学“音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器乐教学应尽可能地减少技术难度(当然不是不要技术),对音乐美(声音美)的探索是学生学习乐器的动机所在。另外,教学过程中“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有“乐趣”的学习过程也是“器乐进课堂”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深化情感体验,加深对音乐美的认识与理解 在师生共同进行了审美感知与审美探索的基础上,音乐课堂教学进入到复结阶段,它是对音乐审美对象(歌曲或乐曲)的重复过程,目的在于通过重复,使学生对审美对象的印象加深或熟练,进一步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审美实施的层次。音乐教学的复结不是简单地再唱一遍、再听一遍,要能使得学生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达到对音乐的审美认识与审美理解层面,获得更多音乐美的享受。
语文实践课探析
作者:袁秀梅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中心初级中学
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萧邦的《小夜曲》伴奏中阅读,让学生跟着朱自清先生在朦胧的月光下品味每个词的微妙,体验那淡淡的忧伤和喜悦。《小夜曲》与《荷塘月色》意境合为一体,月光如水,微风过处,清香四溢,仿佛远处高楼的歌,肖邦的这首《小夜曲》,特别能表现月光和月光照耀下的荷叶。
在探究戴望舒的《雨巷》时,笔者特意选舞蹈作品《小城雨巷》来创设意境,这样的舞蹈场景布置,悠扬的音乐声中,一唱三叹,娓娓道来,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及布景与诗的吻合,无一处不体现生态式艺术教育的魅力。案例解读:注入音乐的开场白,营造气氛,音乐创造的氛围激发想象和联想,用音乐和舞蹈来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入戏”。这里艺术与语文融合得如天衣似的,找不到一点缝儿。观一斑而知全豹,实践活动要走向以联系、交往、对话为根本的生态式教育。生态式语文实践活动能让教育能充分挖掘潜力,使质量全面提升,生态式实践活动传统的教育思想的自我反思与超越,这样语文实践活动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语文实践课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能贴近生活,解读生活,享受生活。在上完《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后,在“感受邳州风光文化”这系列实践课上,笔者播放了《春江花月夜》,并配以解说词:“……一座绿意涌动、活力飞扬的城市,……一座生机盎然,意气勃发的生态园林家园。她是苏鲁交界处的一座花园之城。她涌动着崛起的斗志,奔涌着发展的豪情。她像一本历史的长卷,古韵悠悠;她像一部当代传奇,摄魂夺魄;她更像一座神采飞扬的画廊,钟灵毓秀……”出示邳州风景名胜图如:占城的石屋寺,土山的关帝庙和马迹亭,王杰烈士陵园小罗头纪念馆,桃花岛公园,碾庄战斗纪念馆等图片及动画。感受以上画面,进行如下实践活动。
活动1:搜集古典。搜集赞扬家乡风光文化的诗句,了解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邳州。围绕“邳州———我的骄傲!”的系列活动来展望邳州美好的明天。如古诗文:《送裴参军还下邳旧居》北望烟铺骠骑营,虏烽无火楚天晴。此时千里西归客,泗上春风得及耕。
活动2:了解家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验愉快的合作。可以上网搜,可以查资料。如:“无畏的邳州子女对中运河多次进行大规模的修复,才使昔日的洪水走廊变成今天的鱼米之乡,银杏之乡。”
活动3:宣传家乡。引导学生用宣传我们的家乡,装扮家乡,用“心”去影响感染在我们邳州居住和观光的每一个朋友。让学生设计各种宣传手段向世人推出我们邳州名胜,邳州的特产等。如:“邳州板材、银杏、大蒜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一个接着一个关于传统艺术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民间剪纸,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展览举不胜数,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