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军训家长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班级管理感恩教育论文
一、制订班级奋斗目标,营造良好集体氛围
目标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开学之初,我就明确告诉学生,大家都是在父母的关怀中成长起来的,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我愿意与大家共同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有用之才。然后,我讲述了自己怎么从一个农村孩子,在家长含辛茹苦地支持下考上大学,成为一名教师的经历;班干部也向大家作出了保证,要以身作则,敢于担当,认真负责,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同学们纷纷上台,讲出了父母的期望、自己努力的目标及两年内的学习计划。班级和个人奋斗目标的确定,营造了良好的集体氛围,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调动班干部积极性,提升班级凝聚力
学生干部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班级情况以及同学们的愿望和要求,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帮手。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学习管理、常规检查和寝室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对各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每周评比。这样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干部负责,学生认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群体协作的优良风气。在培养班干部方面,我一般表扬多、批评少,特别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每次都会感谢他们的努力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很多老师反映,我们班的班干部很负责,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成绩突出。
三、树立学习榜样,引领班级舆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中职生来说,对于他们的自律能力、成长过程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方面,我重点推出了王玉明同学,她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技能突出,不仅是班长、学生会干部,还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诸多荣誉。我号召班上同学以她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在持续、深入、多角度的引导下,我班班风健康向上,人人争先,学生们精神饱满,积极进取。每次学校举办的比赛,不用组织动员,全班同学都踊跃参加,甚至自己掏钱购买道具和演出服;个人比赛中相互鼓励,互帮互助,争创佳绩。寒暑假大多数同学都主动勤工俭学,在家孝敬父母,家长都很感动。
四、利用活动和班会,创设教育契机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行为习惯的养成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是首要的责任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跟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哪怕是生活中的琐事。比如说尊老爱幼。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善待老人。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教育。将来也会善待父母。相反,如果在孩子面前,对自己的老人呼来喝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又怎能成为尊老爱幼的人呢?另外,父母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果父母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工作消极敷衍,夜不归宿,不以身作则,又怎能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呢?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应放在首位。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要作以下要求:热爱劳动,劳动是光荣的;搞好个人卫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外出之前先向父母长辈打招呼;对待他人要有礼貌;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说话要文明;不说脏话;不打架;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上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玩乐;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不随便丢弃垃圾;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不翻动别人的东西;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
以上内容实际上都是对孩子的常规教育了,但真正在家庭中做到的还是为数不多。学校里老师经常讲,时常抓,常抓不懈,但总是事半功倍。效果不佳。因为孩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塑造的。这些不光是口头上的教条,更需要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点滴养成教育做起:养成按时的学习和娱乐习惯,见到垃圾捡起来,爱护公物、下楼梯靠右走,坐车主动给老人让座等等。别看这些都是些小事。往往就是质的飞跃的积累。
这些小事是要从小做起,家长就责无旁贷了。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大部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娇惯孩子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至于孩子到了中学时,这样不会做,那样不能做,没有半点生存的能力。我认为孩子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很必要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生活小事做起。许多生活中的小事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反之,孩子的不良行为也是从小事开始的。新生儿犹如一张白纸,就看家长、老师怎样引导孩子用五彩的画笔去描绘了他的人生。
从小的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养成教育既有一定的继承性。父母的习惯,往往也会延续在孩子的身上。诚然,孩子良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教师的引导,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一样责无旁贷。在集体生活和学习中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牢、抓实、抓严、抓细、抓早、抓好。(1)初一的学生进校后。我觉得军训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军训,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习惯。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只有通过行为训练才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服从指挥的责任。(2)抓好行为习惯。不只是进校的时候的事。要强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切不可一曝十寒。可以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利用一些实例通过影视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
1.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论学生投入社会实践的实用性
一、参加社会实践是有效完成实习课时的途径之一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也为了有效控制学生流失,避免这个学生流失的高发期的出现。如果适时集中并组织他们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实践也可称为生产实习,不一定要强调专业岗位对口,但能为以后的对口实习(或叫专业岗位实习)与顶岗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在行为习惯方面初步形成行业、岗位职业素养。要做好这一工作,关键是要有组织有领导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家长与学生认识到参加企业社会实践的必要性。为此,学校由校长牵头,由实习就业处、专业部、德育处和班主任组成宣传动员小组,以专业部为单位,组织召开学生大会,然后召开家长会。校领导、部门领导与家长代表激情发言,反复说明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的区别。
明白告诉学生与家长,职业学校的课程分为三大类:一是公共素质课,二是专业课,三是实习课。三类课程在时间分配上各占一年。组织中职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是中职教育体现实践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中职学生必须完成的实习课时与学分制内容,也是“校企合作”的内容之一。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势在必行,且时间只能选择在第一学年后的暑期,因为第二学年与第三学年有对口实习与顶岗实习。时间定为四个月,是为了凸显其有效性。虽然占用了第三学期前两个月的学习时间,但符合实施性教育教学大纲关于实习课总课时的规定①,符合教育部关于中职学生实习课应集中与分散安排相结合的指示精神,符合国家中职学校示范性专业建设的要求。
二、参加社会实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般说来,四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普遍是欢迎的,因为是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子女的安全、生活与工作,他们放心,省心。但部分学生思想上有顾虑,觉得忙了一学期,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假期,自由自在地休息玩耍,不愿参加该项实践活动。学校将各专业各班学生分成小组,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分别与学生讨论谈心交流沟通,同时也告诉学生,学校与合作企业会做好人性化的安排,会为他们安排充足的休息时间,在节假日会给他们安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而且从制度上保证了劳逸结合措施的落实。再让上届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好处,不仅4个月挣了6000-8000元人民币,还能帮助自己完成学业,提高自己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还有这样一些重要的隐性收获:第一学年军训、见习、实习的时间少,通过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可弥补实习课之不足,继续开阔眼界、认识企业,锻炼提升了专业技能;在这四个月时间,可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适应职业纪律的约束,可以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体验劳动的艰辛,挣钱之不易;置身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容易体味父母的辛苦,能生成责任意识,生发感恩之心;参加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中职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必修课程之一;可以通过企业严谨而又认真的操作实践,不断消磨自身的娇气、傲气和暮气,不断克服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职业心理;在身临其境中受到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职业意识与职业思维方式的养成,有利于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即符合某个职业岗位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所需的作风和行为习惯②;通过实践环境的磨练,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内化与职业能力的加速构建,有利于实践智慧与敬业、乐业精神的动态培养,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全面养成,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掌控,学会与他人合作、协作,容易形成团队意识,在明天的生存发展之路上,更容易适应市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这也是由学生角色转为社会角色,完成中职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途径之一③。
三、建章立制、量化考核,加强社会实践过程的有效管理
新课改中学生角色的转变
【摘要】新课改中,不只是教师的角色要改变,学生的角色也要改变。学生不再是装盛知识的容器,不再是课堂教学忠实的观众,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学习者、探究者、拥有者。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角色;转变
新课改中,人们都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忽略了学生的角色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作为一名学生,不再是装盛知识的坛坛罐罐,不再是课堂教学忠实的观众,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主动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学习者、探究者、拥有者。那么学生如何完成自身角色转变,成为一名真正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主动学习者呢?
一、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以前人们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因此,教师只管教,只管如何在课堂上把一篇课文讲得津津有味、生动透彻,容易接受。学生只管听,只管记,不管自己是不是完全掌握了老师讲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成了盛知识的容器,成了配角。这种观念、做法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其危害十分巨大。新课改提出了新理念、新观点。它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导演,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学生也不再是课堂的奴隶,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再是观众,而是自觉、主动、积极求知的主人。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呢?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报刊杂志、观看电影电视、亲身经历体验等途径,感受英雄人物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过程,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勇敢斗争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积极参加一些受挫训练,从而增强自己的忍耐力以及乐观、自信等优良的精神品质。例如远足、军训、体力劳动等。比如我们学校——肃省渭源县第四高级中学——每一学期都要组织一次行程约15公里的远足活动,让同学们走走路、出出汗、累累身、开开心,吃点苦,坚定点意志。一方面,注重学习兴趣的养成,努力钻研每一门学科,发现每门学科的规律,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爱上它们。
二、要从“不会学”转变为“我会学”
学习方法和技巧是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关键,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中学生如何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大班体育教育论文
一、助推衔接,全面育人——幼儿园大班体育各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一)课上一分钟,课前十年功——课前准备环节的重要性
现代幼儿园教育中,体育的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成功的教学活动一定得益于课前精心的准备,这是我多年教学工作中深深地体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没有备课环节的苦功,成功的教学无从谈起。具体说来,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年龄心理进行课堂设计的意义。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常听见不少老师抱怨,自己辛辛苦苦设计地教学环节,幼儿不但不领情,反而感到厌烦思想不集中,完全没有达到教学效果,这充分说明按照幼儿的兴趣与年龄心理进行课堂设计的意义。大班的孩子虽然较之中班、小班的孩子听话懂事不少,但幼儿好奇易动、喜欢新鲜刺激地小孩天性依然未变,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按照军训的要求,只反复强调单一、重复地进行同一动作的练习,孩子失去兴趣甚至烦躁起来是必然的。而且大班的学生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思维习惯以及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最明显的表现为自我评价能力、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守规律的意识、集体协作能力以及动作灵活能力与控制能力发展很快,像有不少孩子不用教拍球技能就已经不错,能原地拍球,边走边拍,左右换手拍球,如果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得过于简单,幼儿也会不乐意去参与。相反,大班的孩子更喜欢操作体育器械,特别喜欢玩一些有规则限制难度较大有一定挑战性的体育游戏,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并合理科学的安排好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让学生学得开心、收获良多,老师也可以教学开心有成就感的。其次,具体上课内容之前做好准备环节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老师不重视这一环节,往往一上课就直接进行体育活动或者体育游戏,大班孩子的精神都还没有集中过来,有的笑有的讲闲话,像一盘散沙,结果就是老师往往要声高八度喊破喉咙,教学效果还不好,而且遇到需要跑步、跳远等相对运动量的活动,由于缺乏事先的热身活动,也容易拉伤筋骨、崴脚等造成受伤。所以,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准备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热身操、身体专项准备等热身活动,对幼儿是绝对必要的。如在《赶小猪》游戏前,我安排先与幼儿一同玩球,让其充分体验球感、球性,玩《勇敢的跳跳蛙》前,我通过走跑交替及热身操,活动身体。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以游戏口吻分配角色,带幼儿走走跑跑进行热身活动。二是师幼随音乐有针对性地做身体专项准备。(上肢、手腕、腰部、膝盖关节、脚腕等),这样一起先热身既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用角色化的语言诱导孩子的兴趣,更重要地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活动来开,为活动更地做准备,防止身体僵硬,容易出现一些运动中受伤的事情。
(二)耐心、激情、随机应变——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并非教学设计好,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关键还要看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控制怎样,这也十分重要,我们常说:“纸上谈兵”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将备课的设计成功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实施,并达到满意的效果,老师具有必要的耐心、激情与一定的随机应变控制能力,也是很关键的。幼儿的思想难于集中特别是难于坚持完成某项活动,因而需要教学环节老师合理有效地诱导,往往老师有激情,循循善诱则学生容易被感染,所以在每次上课时,我一定要求自己以饱满地情绪去面对,用温婉和煦般地微笑去看着学生,用充分激情地言语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当孩子完成动作或者有一点做得好的地方,我一定会用抬高八调而兴高采烈地言语说道:“好样的!”“干得好!”“真不错,就这样做下去”等等。往往学生活动中会出现一些突发性问题,孩子个性不同,学得情况也不同,这时就要求老师的善于整合、随机指导能力,教师的指导应因人而宜,不是一刀切,如针对《勇敢的跳跳蛙》孩子落地反复出现的声音很响,伤害膝盖的问题,教师要立刻集中起来加以示范指导,不能解决者可暂时取消一些环节。
(三)虎头蛇尾绝非成功有效地教学——课后总结环节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宝贵而有限的,上课时间结束并不表示教学环节已经结束。每当体育活动结束,我会主动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身体活动,主要放松今天活动的重点部位,如《勇敢的跳跳蛙》结束后,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跳舞放松身体,重点放松手部和腿部,做完后一起跳一段欢快的舞蹈再结束体育全部课程,这些既可以让孩子慢慢适应,走出游戏的欢愉与兴奋,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去投入下面的学习,也可以使身体慢慢放松下来,避免较强化的动作突然停止对孩子身体造成的损害。在下课前,还要一项要孩子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将器材收拾起来,放归原处,这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收拾习惯的重要环节,一定要重视,孩子完成后可以用表扬的语言如:“这就对了,干得真棒,孩子们!”等鼓励孩子,如果孩子不去主动收拾器材可以用语言来提醒孩子们完成。结束后的总结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及时有效的总结才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实践活动过程。因而,多年来,每次教学结束后,我一直坚持教学总结工作,如《赶小猪》《战胜灰太狼(立定跳远)》《勇敢的跳跳蛙》等给学生开展过的体育游戏完成后,我都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学亮点、不足的地方进行了详细的书面总结。除此之外,在每次节最后时间或者下节课新课之前,我还坚持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总结工作。大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是孩子从单纯游戏阶段到学习阶段的转折时期,很多老师觉得较之小中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似乎更操心更难教了,其实不然,如大班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就已经明显增加,经常可以听到孩子在大家面前评价自己说:“我《赶小猪》玩得好,但是《跳跳娃》不行。”或者是一些:“我早操做得好,可是我不会跳远……”若我们善于引导,多开展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集体交流活动,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的讨论,从他们的讨论中帮助幼儿整理、提升一些有用的经验、方法,对他们的发展是以后改正不好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中职教育德育实践研究
本文作者:李金镯 单位:肃宁职教中心
目前的中专职校学生大都是挤不上普通高中教育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进校起点都比较低,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逐渐成了学习上、品行上暂时落后的群体。他们学习自觉性差,厌学、拒学,甚至逃学,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差,散漫放纵,不服教育,经常滋事违纪,在宿舍里、食堂里、校园内常常因小事动辄打架斗殴。他们经常顶撞辱骂师长,心理封闭,缺乏爱心,集体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抽烟,喝酒,谈恋爱,上网吧,损坏学校公物,等等。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即将踏上社会,但不能自立于社会,而地方经济建设又需要他们。因此,他们是所有未成年人中最需要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群体。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面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怎样才能做好德育教学工作?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如何根据当代中职生的现状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我的教育理念是: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中。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我的体会是:成为学生的朋友,当好学生的教练,做学生的严师。帮教学习困难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做好每一个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教工作。我所说的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上学不读书”的学生,这在当代中职生中占有一定比例,人在学校且不听课,布置的作业不做,呆够时间就回家……此谓“上学不读书”。我是一位专业课教师,每天与中职学生打交道,深知“上学不读书”群体的苦衷,坦白说,我还挺敬佩他们的:他们对学习已经没有兴趣,上课好像听天书,除了睡觉就是说话,吃东西喝水无所不为,时不时遭老师批评和“白眼”……这样的日子还能一天天熬下来,其意志力还真让人不能小看。
(一)我们对这些学生的行为形成作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
1、自身因素。自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学校逐步形成学习习惯差、纪律观念弱等,而这些不良习惯没有得到及时辅导和矫正,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行为的养成。同时学生因知识、思考能力的有限,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教师一般的教育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学校因素。教师的不负责、教育手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课业负担繁重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同学的嘲笑冷落使他们产生自卑感……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究论文(4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一直都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观,认为社会的需要决定个人的需要,学生必须要服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在这种价值观念的主导下,高职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其主体地位被很大程度地忽略,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难以实现。虽然旧的管理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其已经无法再满足新的教育需求,如果高职院校再一味采用旧的学生管理模式而不创新管理方法的话,只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创造力被磨灭,同时也无法有效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再者,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其个性突出、独立意识较强、富有想象力,而旧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适应学生的这些特点,甚至还可能会造成负面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有效策略
1.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若想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应当要转变旧的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里的“人”指的是高职学生,所以或者也可以说是以学生为本。高职教师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其应当要时时刻刻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要明白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对学生的管理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管理本身并非目的。其次,教师在管理学生之时应当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不能歧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后进生,要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一个可以充分展现自己能力和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使其得到最好的发展。
2.优化管理内容,分清管理的主次和条理
原生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策略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越发严峻,学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在新生入学一个月相对稳定后,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排查笔者学院2768名大一新生,本文针对UPI测评结果中的第一类筛选标准与SDS测评结果中53分以上的共计620名学生,从中约谈42名学生,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将个体问题放在整个家庭背景下进行剖析,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原生家庭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进而推出相应解决策略,以促进众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系统理论;原生家庭;心理健康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与重点要求强调应健全学校、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由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汇聚各方合力、因地因校制宜。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三全育人”成效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当中,不难发现,多数出现心理问题与症状的大学生,追根溯源都与其原生家庭的成长遭遇有着或大或小的关系,在其成长过程中,隐患逐渐积累、酝酿、爆发。因此,应在家庭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剖析原生家庭的影响,探求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策略。
一、学院心理测评情况分析
对笔者所在学院2768名大一学生进行UPI与SDS测验,完成后分别计算总分。UPI人格问卷统共60道问题,4个测伪题,采取非式选择,肯定认同选择为1分,否定选择为0分。测验完成后,只有一个指标,即总分需要计算。其总分的计算规则是除测伪题之外的另外56道题目得分之和。故此,UPI总分最高56分,最低0分。UPI总分25分及以上,第25题为肯定选择、辅助题中至少有两题同步做肯定选择、精确提出咨询诉求者,大致是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第一类筛选标准;UPI总分居于20分及以上至25分之间的、然后在第8、16、26题中其中有一题做认同肯定选择、此时辅助题中同步有一题做肯定选择的,是第二类的筛选标准;其它的均看做第三类。经过系统测评核分,学院第一类筛选标准共有351名学生。SDS抑郁自评量表共20道题目,4级评分模式(包括反向评分),学生根据自身近一周内的实际感受进行作答。将这2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算出总分,然后乘以1.25之后,保留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国内常模结果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经过测评核分,53分以上的学生有447人。将UPI与SDS测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有178人既属于第一类标准学生,又属于抑郁状态的学生,故共620名学生需要着重谈话了解并持续关注解决。笔者从中随机选取42名学生进行持续跟进,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发现大多围绕在家庭、社会、学校等几个方面,其中原生家庭方面占比最高达56%,学校方面次之,需加强关注。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原生家庭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