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汇报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军训汇报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军训汇报总结

校企合作培养服装专业人才探索

〔摘要〕积极探索“理实一体、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新模式,促进服装设计专业跨越式的发展,提高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发展服装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理实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我院服装设计专业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努力探索“理实一体、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专业人才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深化校企合作

与企业行业合作,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探索和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企业共享资源,确保专业设置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服装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二、实施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

首先,深入服装企业调研、分析,明确本专业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确定专业适应的工作领域;其次,通过对工作领域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从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反推,来实施本专业的课程开发和建设。服装设计专业围绕这个思路,制定《服装设计基础》、《男装设计》、《女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服装生产管理》等20余门课程的标准。其中,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安排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划分章节、单元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设计完全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与实践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要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为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重构,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融入课程中,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新的课程体系便于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就业情况灵活调整专业方向,适时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

阅读全文

管窥声乐教学课程设计

1.关于师范的学生计划

①大量浏览各类曲目,在难度技巧上以普及音乐教育水平为主,少涉猎高难度作品,各类风格的作品教学都要训练。②要开设教学课程,指导学生如何教学,如何发现学苗如何做最初级的教学工作。③就目前各个行业都需要多少懂得素质教育,尤其是涉及到我们音乐方面的人才,我们要考虑给学生开设策划大型文艺演出或小型企事业单位的年终总结文艺演出。④音乐欣赏课(各类音乐)。⑤板书课(练习书法)。在以上的前提下还可以更细化,设计出四年学生在每学期的课程,而且学生在每学期结束时都已选定自己的课程,故开学第一周就可进行授课。

2.关于学生学期演唱作品的设计

入学新生:第一学期五首作品;第二学期十五一二十首作品;第三学期十五一二十五首作品;第四学期十五一二十首作品;第五学期十五一二十五首作品;第六学期十五一二十首作品;第七学期十五一二十五首作品;毕业班:第八学期五首作品。以上是非师专业的学生作品安排,每位学生各学期还要自选五首作品。师范专业可酌减到十首作品,自选二一三首作品。第一学期新生入学报到、安排食宿、熟悉大学生活、军训、调整基本功、适应新任主科老师,故选择必唱与自选各五首(师范自选二一三首作品)。第八学期毕业班准备论文,音乐会毕业实习等等占用大量时间放安排必唱与自选各五截师范自选二一三首作品飞关于声乐专业的作品类型也要每学期分布均匀,师范类要在三年级上学期设立为期二年的教学课。四年学习按规定的必唱曲目可积累一百首作品(师范专业八十首),自选作品积累下来就是二十首(师范专业十六一二十四首)。

3.关于学期期末考试之设计

学期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和老师整个学期的教学成果所以考试曲目应从每个学年必唱的十五首歌里面,抽签演唱进行考试。另外还要从自选的曲目中抽签参加考试,这使得学生既学习了规定的技术技巧性,又学习了跟随时代特点的自选曲目。

4.关于学生考试分数的设计

阅读全文

班主任建筑工程教育管理探讨

【摘要】

建筑工程学院自2006年建院以来,成立了助理班主任制度,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助理班主任在新生队伍中,起到关键积极作用。这支队伍为我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在协助新生成长、增强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效率、加强学院管理和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助理班主任;思想政治素质高;能力强;积极标杆作用

建筑工程学院自2006年以来,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中,就实施让二年级学生干部兼职助理班主任制度,10年来,成效显著。实行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制度,是调动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是构建和完善学生自律自教的机制之一。由于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具有身份、年龄、成长经历上的许多相似性,因而更容易与新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实践证明,实行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制度,一方面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了一年级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担任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的学生骨干提供了一个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平台,使他们通过有目的有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与思想道德品质。

一、工作的目标与思路

加强一年级新生的教育与管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特别是新生入学处于迷茫、困惑时期),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培养优良学风和团队精神。同时通过助理班主任的锻炼,也能培养锻炼高年级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阅读全文

校园国防教育课程设计思考

课程资源概述

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划分,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可以直接运用于课程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材、网络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等。隐形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以潜在的方式对教学课程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风、校风、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经验、教材中隐含的思想等。除此之外,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性质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当前,随着国防教育越来越被国家重视,国防教育课程改革也提上日程,而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说,课程改革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运用水平。那么,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教师对开发课程资源的需求度?学生对开发课程资源以利于学习持什么态度?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此,笔者先后对湖南省的部分高校组织了相关的社会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此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本科院校的调查人数占31%,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人数占69%。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高校教师占总数的62%。学生占总数的38%。因此,本次社会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出目前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教师专业背景为非国防教育者居多,国防教育师资不健全,专职人员少,专业化程度不高。调查显示,在大专高职院校中有20%的的国防教育教师是从事思政教育的,大部分是保卫处的工作人员。而在很多本科院校中,很多已经撤销武装部、学生军训处等国防教育专职部门,而由学校的保卫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合并合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视野狭窄,尤其是大专高职院校教师开发利用国防教育资源的意识薄弱。就湖南省而言,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中专升格的,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保卫处的工作人员,把国防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军训,无心无力去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只有18%的受访教师认为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是必须的,54%的教师从未尝试过除军训以外的其他教育模式,28%的教师认为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可有可无。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制约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当前,国防教育在高校中逐步得到强化,但相对于其他学科,在国防教育上的财力和人力投入明显不足,国防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相对薄弱,难以为国防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国防教育教师中缺乏具有教育技术学和教育学专业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信息化课程资源的难度增大,同时,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管理成本较大,对于本来在硬件跟不上的国防教育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从调查中发现,有80%的学生对现阶段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情况不满意。以军训为例,不少学生认为训练的内容陈旧、过时。主要是阅兵式、分列式等内容,目的纯粹是总结汇报演出,跟中学比起来没有多大区别。同时军训的内容不能跟当今先进军事变革挂上钩,即使军事理论课上,老师偶尔提到一点知识,但由于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这些知识也只能停留在记忆层面。

探索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模式

阅读全文

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

信息化时代,通信技术和设备飞速发展,如何使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快的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

通信工程;应用型;研究

依据学校指导性意见、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版)中关于“通信工程专业表述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从2015年5月份开始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成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1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阅读全文

加强国防教育素质提升思考

加强国防教育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国防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突出表现为国防教育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国防精神、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法制等是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完全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国防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培养他们为国家、民族利益和安全而勇于献身的道德情操,在高校校园营造为国防尽义务而感到光荣的良好风气,促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团结奋斗,这实际上就是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只有把国防教育搞好了,才能使关心国防建设、积极支持和参加国防建设、勇于为国防献身成为青年学生的公德和自觉行动,这本身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2]。高校国防教育涵盖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的一次全面的锻炼过程。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当前大学德育教学在实践环节的缺陷,使大学生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实际体验作为军人的甘苦与奉献精神,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学会如何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并在自律与他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更丰富了大学德育教学的内容,从而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以军事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一项综合性教育,其主要形式是开设军事理论课和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还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与国防体育活动。开展这一教育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有独到的作用。通过军事知识的传授,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国防教育对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帮助。由于国防教育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际操作,能使青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发展智能,提高技能,对完善大学生的智能结构,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很有益处的。例如军事思想、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等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而队列、射击、战术等训练科目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其中许多课程本身又完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训练,如学习军事地形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识图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用图方面的实际能力;学习轻武器射击科目,不但要求学生明了机械构造、射击原理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枪械的性能、用途,学会操作方法。因此,国防教育是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教育,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智力素质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军事技能训练科目,不仅要开动脑筋去理解,还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去训练。当前大学生由于脑力消耗太大、体力活动相对不足,导致体质较差,迫切需要这种体力活动来增强体质,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军事技能科目的训练确实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另外高校国防教育虽然不是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但它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概括起来讲,一是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三是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国防教育过程中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军人顽强、勇敢的优良作风,给学生留下了生动、直观的印象,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严格的军事训练使他们明白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增强了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决心。总之,身心素质的提高,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乃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都是大有裨益的。

高校加强国防教育的措施

思想观念是先导,只有对国防教育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国防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基本保证。国防建设力量的强弱,固然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但也与国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密切相关。只有认识到这一点,高校才能从根本上深感责任的重大,才能使高校的国防教育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轨道,为此,高校必须强化三种国家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这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国家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核心,是当前学校国防教育的迫切需要。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逐渐形成以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荣,以损害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人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升华为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政治觉悟、一种必备的精神素质和建设国家的实际行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战争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学习的目的,唤起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关注,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使大学生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致力于国家现代化建设。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直接培育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为中心的国防意识,使大学生达到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目的。这些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民族兴衰的大事,最能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里共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因此,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3]。

阅读全文

思政课上的生态社会实践教学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统筹规划与组织实施,还要求学校各有关部门协作,共同完成。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要素是介体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状态的要素,因而在改革发展中,它是重点。《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了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目的,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提高学生能力,二是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这是一个总体目标也是一个宏远的目标,有赖于一个个下级分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努力构建的教学模式是有主题、有内容与大学生紧密关联的,与之相适应,教学目标的设定更要具体。

1.德育目标更明确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能激发道德教育主体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实践的参与积极性,对大学生思想、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塑造将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及负责任的公民服务。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都应该达到的德育目标。“生态社会实践”除了具有上述功能目标外,因其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因而德育目标更明确。它重视“生态”,更重视“实践”的主体———人的因素,重视人的价值观和人与自然等伦理道德问题,着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

2.导向功能更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作用是导向,即以正确的思想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建立“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生态社会实践,体验马克思主义生态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精神风貌,引导受教育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对照,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观,敢于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对未来导向功能。

二、理论教学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包括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实践报告撰写、评价、建档等环节。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以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讲授就是第一个环节。

阅读全文

新时代高校新媒体平台组织化育人探讨

【摘要】高校的思政教育问题及学生的组织育人方式,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三全育人的提出,如何将网络育人与组织育人相结合,建立一套有效的高校育人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青年”微信公众号为例,总结新媒体平台网络育人与组织育人的融合经验。

【关键词】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组织育人;网络育人;传媒青年

一、研究背景

(一)新媒体平台组织化育人路径构建的时代诉求

1.互联网:大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21年2月《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1]。这表明互联网以一个极其强势的姿态进入了青年人的学习生活并占据主导地位。大学生群体主要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获取信息,新媒体对于他们的影响最大。

2.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的新阵地。近年来中央不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微信公众平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阵地。“传媒青年”正是时代大浪潮的产物,于2015年4月11日正式上线运营。“传媒青年”是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后因学校2020年院系调整,平台于2021年7月更名为“NBT传媒与法学院”,本文主要聚焦该平台在创始老师于2015—2019年指导期间的实践经验展开分析。“传媒青年”指导老师曾于2016和2018年两度受邀作为宁波市唯一代表参加由团中央主办的全国高校新媒体工作会议并进行交流发言。在顶峰时期,平台以一个二级学院团委公众号成为全校阅读量最高的公众号之一,一时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3.组织形式:新媒体时代的迫切需求。大学生群体大规模涌入互联网产生了许多挑战。手机成瘾的背后,是采取了“私人生活公共化”模式的大学生在“找组织,求温暖”[2],以应对大流动社会带来的高流动性与低组织化难题[3]。同时,互联网的两面性导致许多灰色地带进入大学生视野,极易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发生扭曲。此时推动建立一个有效动员教育学生的组织形式成为迫切需求,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传媒青年”以明确的价值观导向和内容生产,不忘初心,展现了一个有效动员教育学生的组织范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