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机械设计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机械设计教学统计浅析
作者:吴文韬 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资助基金分布:
从研究得到的资助情况看,79篇文献中只有1篇是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论文,仅仅占全部文献的1.27%。这表明对这问题的研究大多还是研究者自发的行为,还没有得到国家与地方教育与科研部门的重视。
研究层次分布:
从研究层次看,全部文献涉及6个不同层次,其中自然科学占了4个,社会科学与教育学各1个。自然科学中:工程技术43篇、占54.43%;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23篇、占29.11%;行业技术指导10篇、占12.66%;专业实用技术(自科)1篇、占1.27%;社科类中只有基础研究1篇、占1.27%;高等教育1篇、占1.27%。非常明显的研究多是从一种技术的角度进行的,超过了全部文献的半数;其次理论性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比例也比较高,占到了全部文献数量的1/3;而与教学与专业技术指导有关的只有不到15%。
文献作者分布:
从文献作者分布来看,79篇文献共涉及作者107名。人均文献刊载量只有0.74篇。独著56篇,合作文献23篇,合作率29.11%。3人合作的8篇,2人合作的15篇。发表2篇文献的作者只有江苏省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的许勇平、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苏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万志坚、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陈志勇和江苏省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宋正和6人,只占全部作者的5.6%;发表文献12篇,占全部文献的15.19%。其他只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有:王治校、许勇平、刘丽云、胡建辉、余东满、郭玲、程联社、王治平、杜子文、张健、孟晓烨、起雪梅、张二红、周志平、干秦湘、王笛、姚佑平、张锋、谭晓芳、胡双喜、王永红、洪小丽、褚元娟、周琦、程琴、蔡厚平、韩树明、任瑞恩、汪禾青、刘海娥、陈完成、吕莹、庄亚红、赵君爱等101人。这表明对于此问题关注的人数量较多,但持续关注度不高,并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研究多为有感而发式。这与目前教师的授课周期较为一致,说明目前还没有形成对此课程教学较为系统的看法。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在教学领域,大多数学科偏向于对理论知识的研究,但对于机械类学科来说,实验教学的价值远远大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机械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专业相比,机械类专业包含丰富的实验内容,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本文在当前实验教学形势的基础上,研究传统机械类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
0引言
从我国当前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形势来看,对实验内容的重视程度不足,但是基于学科特点,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需求日益强烈。机械类学科的理论知识非常复杂,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实验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实验教学的改革不仅能够提升机械类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对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教学背景
各大院校中基本都设置有机械类专业,且机械类专业往往占据着很高的地位,这与市场需求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对于机械类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许多高校都侧重于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在机械类专业中,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体系比较复杂,专业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在机械类专业中属于基础性学科,也就意味着它是机械类专业大多数学生都需要掌握的一门学科,对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日后在机械领域所能达到的高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有一定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通过教学课程向学生们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安排足够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加深对于基础理论的理解,也可以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当前我国的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不能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只有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改革相应的教学方案,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实现机械类专业教学的长远发展。
2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机械设计教学应用
摘要:
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非常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本文从机械设计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与探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意义,并为提升机械设计教学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设计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位于世界前茅,国家的强势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技能型的人才。过去几十年,国家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普及,如今每年上千万的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可是企业与社会依然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尤其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国制造业的复兴与发展,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机械设计,是现代工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许多制造业需要机械设计人才,目前的教育依然无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用人要求。很多学校的机械设计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年代,计算机在教学的应用也是开始普及,但是很多学校教师依然没有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因此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人才的培养工作。本课题,重点探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为提升机械设计教学提出科学的建议与对策。
二、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意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要进行学习和实践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机械设计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阻碍学生们机械专业素养的提高,从而降低我国培养出的机械专业人才的质量。本文以此为背景,首先探讨了现阶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0引言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一门基础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专门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所设计的实践环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这门课还能够让同学们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设计训练,从而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相关的工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课可以是学生们从课本上走出来,真正动手去实验和设计,将书本上的知识作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随着近些年工业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人员被要求要掌握更高水平、更全面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新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突发的问题。基于这样一种情况,目前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所以,为了使机械专业的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改革。下边我们就来仔细探究一下。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1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太单一和简单,模式化问题严重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太过于单一化,一般都是把题目设定好,而且甚至设计的思路、步骤和方法也都已经规定好,学生们只要照着题目的要求按部就班来就行,完全没有给同学们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整个设计过程虽然是由学生们自己动手来完成设计题目,但是大多数的同学都是机械模仿,因为每一步都比较详细,学生们根本就不需要动脑去思考,有的设计题目甚至连学生们会遇到的问题都列出来,而且给出了解决的办法,这样根本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设计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提高,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的问题,没有详细的步骤,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这些都是已经在课堂设计上动手解决过的问题。这样的课程设计根本无法达到培养学生们创新设计能力的目的。因此,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1.2学生无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孔子《论语》中也曾提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我们的学习都要时常回顾旧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把以前的东西活学活用,用来解决自己的难题。但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虽然只是设计理论课程上一个实践的环节,但是它也要求学生们能够对以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但是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根本无法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基础上做到联系起以往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有所欠缺。比如,在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时候,对于一个设计题目,学生们根本不去考虑零件选择的标准,只是设计题目上写什么就去做什么,在选取机械零件的时候,不去运用自己已经学到的对于零件选取的标准的相关知识,只是按照教材上所设计的题目选择材料,并没有对各项材料的性能、用途进行分析探讨。有的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差,很难通过图纸上的绘图设计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相关的立体图像,对设计的理解不到位。而且还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同学并没有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没有认识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在自己动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照抄照搬教材上所列出的零件的结构、性能,甚至对工艺的调整、优化、润滑等谢谢技术性的问题都没有强化,使得整个的设计过程太过于模式化和形式化,难以调动所学到的知识,使学生的设计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们动手设计的能力这样的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浅谈
摘要: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很难适应和支撑新产业和新技术发展需求的问题,以产品“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基于产教融合、科教结合、校企合作和各种竞赛,改革《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内容、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从理论学习、设计训练、动手实践再到工程探究的课程设计教学链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螺旋进行,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工程设计能力
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对服务和支撑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教育部明确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体系等方面都在做相应的改革[1-2]。《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及近机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主要是以机械产品的设计为载体,经过产品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到技术文件编写,对学生进行一个产品设计全过程的训练,在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减速器的设计过程涵盖了《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仍然是一般传动用途的减速器,设计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完成总装图、零件图的绘制和说明书的编写。整个设计环节只是重复性的模仿,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了学生做课程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这种传统的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很难支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很难服务于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和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交叉融合的新产业,也很难服务于传统煤矿机械、纺织机械及通用机械等产业转型升级。为此,针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立足“新工科”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使学生能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探究及合作”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融合、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能力为目标,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3-5]。
1总体改革思路
基于产教融合、科教结合、校企合作和各种竞赛,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积极探索探究性和创新性的设计题目,调整和更新课程设计内容,鼓励学生采用参数化和智能化的设计方法,将机械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聚焦需求、发挥优势、主动实践,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总体思路见图1。
2课程设计题目
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比较单一,大多数高校多少年来都是以一般用途的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传动系统的方案和设计需求都有指导教师给定,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以达到能够设计一般简单传动装置的教学目的。然而由于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传统题目缺乏新鲜感,很容易形成定势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工程素养的培养,也很难满足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需求[6-8]。为了激发学生创新和主动设计的学习兴趣,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及校企合作项目等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以学科竞赛和项目任务为驱动,将竞赛和项目内容转化为课程设计内容,丰富课程设计题目,使课程设计题目由过去单一的减速器向多样化的题目转变,从过去教师命题设计向学生自主选题及教师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将学生被动式转变为项目驱动的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选择和发展需求[9]。随着高铁、风电、机器人等新产品的发展,也可以将课程设计题目从一般用途的减速器改为高铁、机器人及风电使用的减速箱或者增速箱,使得学生对现有技术及现有产业的产品需求及设计要求有深的理解。通过这种丰富、多样化及与需求接轨的设计题目,提升学生的设计兴趣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对复杂工程的系统视野。
机械设计任务驱动式混合教学设计
摘要:针对机械设计课堂传统教学应用性和实践性不高的特点,以课堂为教学载体,对机械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讨,采用任务驱动式混合教学模式项目导入,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
关键词:机械设计;任务驱动式;混合教学
0前言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类产品设计的必备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总论、通用零件的设计和选用、结构计算以及优化处理等设计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构思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机械设计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同时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我管理、约束能力不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少;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工程素养欠缺,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机械设计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探索任务驱动式混合教学模式,形成基于翻转课堂而建立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性和思维创新性。
1教学设计
首先梳理知识点,把知识点分为基础级,理解级,应用级和拓展级。然后设计学习任务,把知识点任务化,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设计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学习任务单,这是学生学习路径,是重要抓手。设计学习评价,是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起导向、反馈、激励、调节作用。设计学习资源,这是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支撑。
2教学实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也应同步更新,以适应学生就业的社会需求。为了打造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文章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例初步探索实践改革的必要性,为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是机械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而减速器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传统题目,它基本上涵盖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如:齿轮的传动设计、轴承选型及寿命计算、阶梯轴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箱体结构设计、键连接、带的传动设计等基础知识点,以及本门课程的综合设计案例,从学科角度来讲,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械专业的学生全面地掌握本门课程的有关知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对该专业的知识也得以拓展,同时掌握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践工程问题上。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讲,既包括整体结构的设计构思,又涉及计算数据等问题的处理能力,在多方面不是单一的个人能解决的,对于同学之间的团体协作能力也有所考验,所以减速器设计这个题目,被许多高校采用作为机械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题目。但是,一个题目在被使用了多年以后,对学生而言,早已失去了新鲜感,对教师来讲,年年同样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已形成一定的教学惯性,熟练程度可想而知,没有任何创新意识注入,与新信息无关,只是知识机械地教学,机动地完成工作任务。另外,该课程设计有关的资料已是多如牛毛,学生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在图书馆或者网络中都可以找到许多相关资料,方便快捷,这些资料甚至有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及详细的计算,学生只要稍微花点功夫按着资料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做,就能轻松地完成设计任务,没有一点专业难度,根本没有到达设置这门课的效果。因此,这个设计题目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而且从教学角度讲,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兴趣,再好的设计题目,学生也必然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这是很正常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1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
针对以往课程设计存在的不适合我院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问题,经过课题的研究,首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研究内容进行改革。通常《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选题偏向单一且内容陈旧,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直用《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这个题目,设计过程每年基本没有更新,无法与先进制造、工艺及前沿科学等内容相关联,由此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知识的整合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更加欠缺。故我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重新设计了课程设计的题目。以“带式输送机的传送装置的设计”为题目,其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整本教材,有齿轮、轴、箱体、螺栓、键、带、联轴器、轴承等,在设计过程中,手工绘图花费时间较多,不利于新知识的增加,没有任何创新点,能力培养方面不突出。针对上述问题,重新调整了设计题目,如:齿轮连杆式步进机构设计、机床的传动装置设计、摆动式搬运机结构设计等题目,新增加内容有受力分析,四杆机构设计、主传动系统设计,转速图设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等,这些内容主要是针对机构和系统而设计的。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功能快速制图,缩短制图时间,同时也能加深对应用软件的学习,另外,更多的时间可适当引进新内容,增加学生设计的兴趣。课程设计在改革之后,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创新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尝试改用新题目
以往的设计就是一个题目,且多年不变,图书馆或者网络上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学生随便找点资料就能应付课程设计,导致学生对课程设计缺少兴趣,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本没有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该改变题目,主要从目前该专业的前沿知识为出发点,结合本校大学生挑战杯参赛内容改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反思
[摘要]基于系统的观点,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两门课程设计进行整合,形成了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将机器的原动机、传动装置和执行系统三个基本部分关联起来,在系统中将零件与零件、零件与机构、机构与机构和机构与系统间的联系整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从整机和系统的角度,完成产品的系统方案设计、机构设计、结构设计等完整的设计过程,经历整机设计的全过程训练。同时,设计过程中加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软件的应用。教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创新设计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拥有了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为此,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宽广、创新能力强、素质高的现代工程创新人才[1]。
一、基于系统观的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与学生能力培养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两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相应的课程设计是机械类系列基础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的一次重要综合性实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根据设计任务,在理论和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分析问题和查阅资料,找到解决方法。课程设计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问题解决方案再创造的过程,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是人们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将人的需求和意图转变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对象的过程。产品设计起始于人类的需求,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映射(用户需求域、功能域、原理域、行为域和物理结构域等),得到产品的物理实体对象,即产品系统。产品系统将从外界接收到的一定类型、形式和大小的输入量(通常是能量流、物料流和信息流),在系统中进行处理和转换,输出满足任务需求的另一种类型、形式和大小的输出量(变化后的能量流、物料流和信息流)。要完成这种转换,产品系统要包含一系列的子系统,一般是原动机、传动装置和执行系统等三个基本子系统。所以,产品设计应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器的原动机、传动装置和执行系统三个基本部分融合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目前,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包含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机械原理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是进行机构的方案设计与分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在机械设计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是进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减速器)的设计。两门课程设计分开进行,前者完成的机构与后者完成的原动机、传动装置关联性弱,机构设计与零部件结构设计脱节,这就导致学生对机器的完整设计过程缺乏系统的了解,从而不利于其综合设计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的锻炼和提高[2-4]。鉴于此,我们基于系统的观点,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两门课程设计整合为综合课程设计,将机器的原动机、传动装置和执行系统三个基本部分关联起来,使产品的原理方案与执行机构设计、传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等有机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个整体。整合后的综合课程设计依托一个实际课题,以设计为主线,让学生完成包含原理方案设计、执行机构的设计、传动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完整的机械设计过程,并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软件的应用。这样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使学生从整机和系统的角度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步骤,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合适的选题必不可少。设计题目应源于工程实际,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教师要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适当简化,提取出多组设计参数供学生选择。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从晶体管管脚自动上锡机、酱类食品灌装机、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糕点切片机、玻璃瓶印花机、麦秸打包机、干粉压片机、简易刨床、抽油机和印刷机等实际的机械产品中凝练出一系列综合课程设计题目。另外,教师可以从往届毕业设计的题目中节选出合适的机构及传动装置部分作为综合课程设计题目,同时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横向开发项目,对综合课程设计题目进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设计题目每几年就更新一次,以避免学生模仿和抄袭往届学生设计的情况发生[5]。教学中也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变以往的“要我做”为“我要做”,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指导,以保证题目和设计内容的合理性。综合课程设计是在机械设计课程结束后集中4周时间来进行,教师可以尽早布置,让学生提早收集资料和构思方案,这就将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自然地联系起来,保证了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