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伦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机械工程伦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机械工程伦理

人工智能和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已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在机械电子工程技术领域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针对新时期科技技术的发展,我国早已开辟了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技术的交融性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在提升我国科技技术领域价值的同时,为我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推动力。文章针对人工智能及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的关系展开研讨,望为我国人工智能及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关系

1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科技技术最早在17世纪中期便已有提出,但在历史的进程中受相关技术的限制,导致了人工智能科技在20世纪前的发展都较为缓慢,而在时间的流逝中,正因为人工智能科技有近三个世纪的经验积累,使得在如今人工智能科技得以飞速发展。在20世纪中期时,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已然得到了质的飞跃,虽然在当时人工智能科技仅仅表现欲映射方面,在智能逻辑及智能语言方面缺少一定的技术支撑,但在机器人方向的发展中依旧如火如荼。基于以上背景,美国在当时首次对人工智能及相关科技进行了律法性、伦理性、学术性的规划,使得人工智能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更为规范化的制度保障。正因如此在20世纪中后期这一阶段中,人工智能科技突飞猛进发展,且周边相关科技技术的研发、投资、使用效益性亦大大增加,自此人工智能正式进入了现代化、网络化、普及化发展。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如今,其强大的智能逻辑与智能体系建设已然为大众提供了快捷、迅速、便捷的服务,且在各行各业中,人工智能技术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发挥其自身作用[1]。

2机械电子工程概述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项较为笼统的领域统称,亦可称为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早已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了广泛的实际应用,同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研发、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时至今日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已然拥有了相对成熟的领域化体制。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涵盖有机械电子工程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机械电子工程制造等一体化体系,其中包含的理论、设计及制造知识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项较为笼统的行业统称,无论是理论、设计还是制造,都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方向的研究,同时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亦是受到各项科技技术发展所影响的。机械电子工程其主体是由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相互交融而成的集成化领域,而各中穿插的还含有智能技术,自此机械电子工程才完成了自身体系的技术与学术支撑。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工程而言,机械电子工程具备灵活性、科学性及效益性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地提升相关产品的性能,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将机械电子工程理解为其本质是一种经过优化后的集成性工程技术,其工业产品涵盖了自动售票机、复印机、汽车安全气囊、自动装卸装置、大型工程设备、大型工厂机床等各领域,从而得出结论,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跨学术的科技领域,并且自身是基于机械制造、电子元件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所建立的。与传统的机械技术相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可以获得更为高效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合理地结合了各领域中的方法与技术,同时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自身领域的发展中,因而机械电子工程的面向是不被束缚的。

3人工智能与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的关系

阅读全文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整合配置模式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了使我国工程专业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国家层面开启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为了保证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构建符合国际化的专业认证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办学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整合;整合机制;配置模式、专业认证

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大众教育化”浪潮的推动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各国政府、跨国公司、学生家庭都从不同角度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出质疑,迫使高等学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进质量保证活动。由于工程类专业的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工程教育国际化步伐较其他学科领域更快,以及我国已经加入WTO等原因,我国的工程教育必须尽快适应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建立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中国工程教育标准和认证制度,保持我国工业和工程教育在世界上的应有国际地位和声誉。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了使我国工程教育专业体系与国际接轨,国家层面开启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第二阶段已经开始,第一阶段五年间内完成了300多个,第二阶段计划再用5年时间开展180个专业认证试点。工程专业认证是保证理工科教育体系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角的工程技术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的资源整合是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建设、整合办学资源,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和支撑。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高等院校实现了规模性的扩张,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之扩招,2015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4400万,出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与分布不均衡特征。加之政府投入不足,高校的资金筹措能力有限,如何有效的整合高等工程教育资源及配置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1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知名专家、学者舒尔茨从人力资本论的角度,全面系统的研究了教育经济效益。提出人力资本投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英国的阿特金教授在《教育经济学引论》一书中,阐述了教育效率问题,认为“分析教育效率时,最困难的莫过于度量和估计教育的产出”。90年代,国外的教育经济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教育资源的利用、教育成本分担、教育的收益以及教育的产学研经济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国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区域化、经营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C•伯林格,斯坦福大学教授马丁•卡诺依在教育的国际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校长拉里•R•福克纳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校长白井克彦教授,对高等教育区域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动态的过程,大学传统是其发展的源泉。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期,从政府层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是社会生产力,教育属于第三产业。9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经济和资源、经费的限制,提出“高等教育产业化”意在引入市场机制,推动高等教育的资源整合和使用效益。2001年,学者赵利,提出利用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模式,进行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经营模式,推动知识资本市场化,拓展办学资源和规模。2004年,李钢等人提出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尝试办“校中校”也就是现在的独立学院模式。高等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弥补了高等教育办学资源的不足,高等院校的合并与重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盘活资源,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办学效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2006年,杨占江提出,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实现高等工程教育资源共享。2009年,刘华等人提出全面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推动工程教育中心建设,以专业认证为载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陈文松提出以专业认证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全面整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产学研合作整合高等工程教育资源。2015年,赵旭丽构建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阅读全文

机械设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摘要:根据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结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分析了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从爱国主义、唯物辩证法、职业素养等方面对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爱国主义;唯物辩证法;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对我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思政教育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进行。与人文社科专业相比,机械专业侧重于工程技术,学生后续对思政课程投入的学习时间很少,缺乏对时政的关注及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计算等基本知识,对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初步具有研究改进或开发新的零部件及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如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如何使机械设计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有机融入核心价值观,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2]。本文针对课程思政与机械设计课程有效融合的课堂教学途径进行探索与实践。

1机械设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忽视对学生的哲学思想教育,难以培养具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高素质人才[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较少思考学习课程的目的,更没有考虑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对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和在工作岗位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在团队中他们也没有考虑如何使团队效率最高及个人在团队中如何发挥出最大价值。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没有把课程知识提升到哲学层面,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更没有能力将本课程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其他课程和相关领域中。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2017年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对学生提出了12条毕业要求,其中纯技术知识层面的要求不到一半,其他更多的是关于沟通、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等方面的非技术因素要求。从课程思政的理念来看,这些非技术因素要求都离不开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4],同时也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案例来源和启发。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增加思政教学元素,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职业素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机械设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1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机械设计课程,绪论章节的讲授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程度。因此,绪论中思政元素的设计是重中之重。在介绍机械学科发展历程时,从机械发展的历史回顾开始,介绍我国古代简单的纺织机械缫丝机、齿轮传动及离合器应用的指南车、齿轮传动及凸轮应用的记里鼓车,以及近代的工业革命,汽车、航天器到高铁、天眼等,将学生引入机械学科的发展中。同时对比国内外的机械发展现状,说明机械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工业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应该成为砥砺奋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再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如钱学森、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投入祖国建设的怀抱,以及“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他们都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告诉学生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只要努力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适时将爱国主义信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通过中兴事件、MatLab被禁用等案例,让学生明白,核心技术要不来也买不到,坚定自主创新理念,关键技术设备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发展。每一项核心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是爱岗敬业和为国奉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为之奋斗,这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5]。

阅读全文

车辆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思政探讨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明确了新的高校育人目标和路径,树立了自人才培养、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并且最终抵达立德树人最终目标的指向标,随后中办、国办以及教育部各类文件的密集出台全面打开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序幕,从行政主管部门到高校教师均开始思考和实践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在此期间,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成为了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任务,如何有效挖掘某一门的思政元素并与原有课程传授知识内容有效融合,对于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至关重要。

1课程思政对理工科类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完成,一系列思政教育的政策和经验不断出现,进而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和面貌将逐步变化,其中核心的点是“育人”这个自古至今的主题,它的内涵已经拓展至“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换言之,高校的教育要多角度、全覆盖的完成知识传授和德行引领的任务。显然在这方面,理工科类的人才培养从各方面均相较于文科类专业“弱一些”,因此课程思政对理工科类人才培养具有更为重要且特殊意义。

2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痛点

车辆工程专业除了具备典型的理工科类专业特点之外,还体现了更为多元的学科交叉、应用与管理知识技能并存、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初构等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专职教师、实践教师大多出自工科、企业技术人员等技术型人才群体,因此难免在日常教学以及师生交流过程中,往往更多的关注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效果,从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课堂思政的政策和制度不断落实推进,车辆工程方向的专业带头人、教学管理者乃至普通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这部分的短板,但是鉴于对于课程思政本身认识程度普遍不高,课程思政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思政往往存在如下几类痛点问题。

2.1课程思政内涵理解和认识不深入

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很多车辆工程专业或者方向的教师仍然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一部分教师仍然认为思政教育应当是思政课程的事情,是辅导员、班主任、学工口老师的责任,课堂教学仍然是辅助作用,实际上自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开始,历次有关中央高等教育的会议精神、制度以及发展路径均明确表示,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工作和任务,所有课堂都应该有育人功能。其次,即使是教师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往往仍然难以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首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有明显区别和界限的,思政类课程是一类具体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内容及核心目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明确的学科专业属性;课程思政可以认为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育人树人的深度融合。

阅读全文

过程装备和控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实践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既是当代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各大高校加快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好机会。分析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介绍了专业认证的过程与方式,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介绍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实践,并总结了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在国际工程教育方面,工程教育认证既是一种通行的的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完成工程教育国际化和工程师资格国际化认可的必要基石。工程教育认证,在我国是由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召集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及相关的职业学会、协会,一起对工程类方面的专业进行的一种合格性评估。认真贯彻围绕学生、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认证理念,针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应该从多角度、多方式出发。在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过程两者的考察中,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要重视在毕业时能否达到标准。在工程专业发展进程中,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简称“过控”)专业身为始建立于1958年的“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历经将近60年的发展和建设,在科研和教育成果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81年,专业支撑学科“化工过程机械”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在当时众高校中,是最早拥有本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2003年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设立动力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从1961年首届毕业生走上社会,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4600多名本科毕业生和10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活跃在机械、石油化工、能源、环境、冶金、建材和军工等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本科毕业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杰青2名、长江学者3名。

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特点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简称“过控”)以机械工程为基础,融入过程装备、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和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塑造拥有过控专业知识以及工程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化工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相关技术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融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和控制工程于一体的复合、交叉型本科专业,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日益综合的特点。“过控”专业作为“化—机—电—材”一体化的多科型、交叉型专业,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比如在石化,冶金,机械,建材,环境,食品安全等,本专业在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首先,能源,石油,动力,化工等这些支柱产业支撑国家命脉,而这些产业发展需要过程装备与就控制工程的支撑。过程装备与就控制工程为支柱产业提供具有先导性的工艺过程和先进的控制技术及装备,保障其相关行业的稳定发展。其次,一些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第三,纵观我过石化行业装备的发展历程,从起初引进国外整套设备,到引进主要设备,再到关键核心设备,到相关辅助设备的国产化。其中经历的每一次发展变革,都倾注着过控专业人员辛勤的付出和不断的创新。在今后的引进、吸收、创新和发展中,本专业将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专业认证过程与方式

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颁布),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包括学校自评、专家组进校考查和形成认证报告这三个阶段。首先认证学校应向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递交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一、申请认证学校与专业概况,二、专业基本状态数据表,三、本专业培养方案(请见附件),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工程教育认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撰写和提交自评报告。在接到学校的自评报告后,秘书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应与学校协商并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目的是核实学校所提供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能够去考察学校中的其他未在自评报告中体现的情况。会晤学院(系)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教师、学生、用人代表及毕业生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审阅,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条件的审查等,都是专家组在进入学校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在整个认证过程中,不对学校进行任何横向比较和评价,只是针对所要认证的标准能否达到要求进行判定。其达成度包括P、P/c、P/w、F。P表示本项指标已经达成;P/c表示本项指标已经达到要求但是在下一次进行认证时可能会出现负面的变化;P/w表示本项指标基本上达到要求但会在某一环节存在弱点,可能会对学生达到预期有负面影响;F表示认证方无法提供可信的材料证明该项标准的要求能够达成。专家组在进行现场考察后,在规定的15天之内,要撰写并提交现场考察报告。接下来专业认证委员会会对“现场考查报告”、“自评报告”及“学校的反馈意见”进行审核,并且给出认证是否通过以及相关建议。“不通过认证”、“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这三部分是认证委员会对校方做出的认证结论及建议。认证方提交认证结果,再由审议委员会审议,最后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审议结果。

阅读全文

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拥有众多的人口、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儒家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主流,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先驱孔子将“礼乐”作为儒家思想的基础,将“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把血缘至亲之爱作为“仁”的根本。儒家美学“大同”“美善”的思想融合了美学与伦理学。仁心的君子所具备的德行修养是全面的,仅有高尚的品格是远远不够的,审美和文化修养同样重要。儒家美学强调的是美与善的一致性,高度重视美与艺术的结合和艺术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儒家美学与政治有很深的关系,其美学原则“和”包含了合乎常理、合乎规律。儒家美学的另一明显特征是“天人合一”,在自然界与人的情感中寻求美的真谛。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工业设计的融合

1.饱含传统意味的外观设计

从物品造型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器皿、纹样。如我们熟知的奥运祥云火炬运用了在中国存在了千年的祥云纹样,这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火炬以纸卷轴作为握柄,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将祥云、纸卷轴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便成了唯一的奥运祥云火炬。又如,对茶叶盒进行设计,设计师可以摆脱常规的罐装设计,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壶的造型进行创作。如果对酒瓶进行设计,可以借鉴古代青铜器元素或陶器元素加以改造、设计。

2.采用各类材料展示工业设计

在中国制造历史上,大部分材料都是随地而取的,充满智慧的先辈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早期用泥烧成陶器,后来运用不同的材料和烧成温度创造了美观实用的瓷器。还有蚕丝、木材、毛皮、金属这些都是常见的材料,我们的先辈通过想象和改造将这些平平无奇的东西变成丝绸、纸、漆器、发饰等。现代工业设计师取材应大胆,不要拘泥于现有的创作材料,要养成运用各种材料表现设计风格的习惯,使被设计的工业产品更完整地展示其韵味美。

阅读全文

能源环境学教学理念分析

本文作者:夏鹏 姜小敏 蔡颖玲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能源环境学是讲述能源与环境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课程内容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能源的转换、利用;其次是由于能源利用过程当中引起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协调能源利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1]。本文针对能源环境学中的能源部分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能源是比较集中的含能体或能量过程。我国是煤能源占主导地位,油气资源不够丰富的国家。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耗量很低,加之经济发展水平低,单位GDP能耗较高,因此节能减排的形式严峻。

一、能源转换利用的教学

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这些能源的形式,相互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其中,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目前获得机械能的最主要的方式。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称为热机。因为热机可以为各种机械提供动力,故通常又将其称为动力机械。蒸汽轮机,简称汽轮机,是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热机。对于汽轮机的讲解,我们一般采用“模型教学”的方法,结合汽轮机模型,加深同学对汽轮机的直观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对汽轮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讲解。另外,通过对燃煤电厂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从煤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换成热能,以蒸汽的形式进行流动,再将蒸汽通过汽轮机转换成动能,带动发电机发电。整个过程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真实的现场将全过程展示给学生,一方面传授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能源工程的魅力。

二、能源系统工程教育

首先,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能源利用视野,突出能源与环境,发展与节能等的辨证关系,着力拓宽学生的能源利用全球视野,使其关注新能源的利用。现在比较有前景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和生物质能。其中,太阳能是一种优质的新能源,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远大于人类所需,而且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对环境友好。但是从能源的转换、利用的角度看,太阳能的能流密度比较低。跟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相比,太阳能的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风能同样是清洁能源,但是风能受气候的影响比较大,不能够提供稳定、有效的高品质能量;核能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能源,通过核裂变,核反应堆可以提供巨量能量,但是,核材料特别是核废料对环境的影响却有待进一步评估,而且核能装备投资大,技术要求特别高。因此,在常规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拓宽视野,紧跟新能源技术的研究。

其次,需要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能源的意识和节约能源的观念。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生物质能源技术有了很大提高,而其中沼气的综合利用是能源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集约化农业养殖的形成,大量的沼气发酵而成。而养殖场,比如养猪场,在饲养种猪时,猪圈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如果通过其它的能源方式,比如燃烧液化石油气来为猪圈取暖,则需耗费大量液化石油气,而同时,猪场发酵而成的沼气则白白浪费。这正需要我们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当然,沼气的着火点、火焰传播速度等与液化石油气不同,如果需要利用原有的加热设备,则需要进行改造。而沼气的产生,也具有季节性,春、夏季节的沼气产生量要比秋、冬季节要大;沼气的产生量也同时受猪场在圈生猪头数的影响。而秋冬的采暖负荷又较春夏要大,所以,在采用燃烧沼气的方法进行猪圈采暖时,需要综合考虑如何设计采暖设备,有两种方式:一、燃烧沼气,产生热风,同时辅以LPG(液化石油气)空气加热器;二、用沼气锅炉,产生热水,将热水通过风机盘管,产生热风,同时辅以小型LPG锅炉,进行容量调节。在综合利用能源的技术选择中,应培养学生对于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综合考虑。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能源立法的重视,多部能源相关法律产生,其中《能源法》,《节能环保法》等对我们专业的指导性明显。《能源法》和《节能环保法》当中,都对大型工矿企业的节电、节水、节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而,我们对一些大型的企业进行了水平衡、热平衡测试,通过对设备、流程等的改造,以找出节约能源的途径。水平衡就是通过对企业进水、出水计量,水管道、用水设备进行相应水平衡计算。对工业水、纯水、自来水、蒸汽等分别进行水平衡计算,找出漏水点以及耗水量异常的设备,进行相应改造。同时,对于污水的排放量以及污水的排放去向进行测量和查找。同时,根据《能源法》和《节能环保法》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热平衡,对于用热设备进行衡算,找出漏热点以及耗热量异常或者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高耗能设备进行改造。而各地方法规同样也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宣讲,让他们牢固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这不仅是专业的素养,同时,也是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对我们的要求。具体到我们能源行业,就是,在法律的框架下,综合利用能源,节约能源。我们要以法制的观念去看待节能的事业,培养学生懂“能源法”,利用“能源法”,来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阅读全文

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论文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1经济生活方面

学校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奖助学金发放人员的界定有一定要求,有的学生没有如实反映家庭状况,也拿到了奖助学金,平时的生活并不是简朴,却也是追求名牌电子产品、服饰等;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拖欠学费,将学费挪作他用,使得一学期的学习付之东流,得不到学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毕业。

1.2就业方面

学生在书写简历时,为了夺人眼球,有意夸大自己优点;在找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就不辞而别,缺乏应有的诚信和合同意识,对于学校的名誉及今后毕业学生就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2大学生诚信缺失主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复杂,有社会、学校、家庭因素及自身原因。学生虽然生活在校园里,但通过各种渠道可获得大量的信息,同样会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中由于运行机制不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不完善,大量的经济活动不规范,也会蔓延到学校,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政治生活中一些贪官,一些党政干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学校对于德育教育也是流于形式,简单的教学方法,大大影响了德育的实际效果,一些学校和教师的不适当的行为,也影响着学生坚守诚信的决心;我国的学生从小就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长大的,学校、家庭、自身注重的就是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的水平相对发达国家相差较多,这也是造成目前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