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救援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救援培训总结

市政办危化品企业应急演练通知

各镇街区安监所、危险化学品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升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市安委会办公室研究确定,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要积极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就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急演练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是考验企业和职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锻炼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手段。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和配合响应,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节点应急救援资源,健全完善统一领导、反应迅速、科学决策、处置有序的应急系统,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

二、进一步做好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完善和应急救援器材的配备。一是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对现有预案通过演练认真修改加以完善,预案要注重针对性、实战性和实用性;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当明确危险化学品事故初起时岗位操作人员的应急报告内容和程序,企业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等相关内容。要对具有爆炸、泄漏、火灾等危险的重点单元装置和储存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论,明确相应控制手段,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做好与当地政府和周边企业、住户、单位等的衔接,减少事故对周边的影响,要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向周边的单位和居民进行告知,并提供基本的紧急疏散、个体防护和自救互救方法和知识。三是要配齐配足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应急处置物资和相应品种、数量的急救药品,明确维护保养责任。

三、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期间的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全市化工企业都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活动,特别是氯碱、炼化以及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要针对火灾、爆炸、剧毒化学品泄露等恶性事件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活动。在应急演练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科学计划、结合实际、周密组织、讲究实效,保证演练参与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安监局拟确定1-2家典型企业,组织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应急演练活动,取长补短,改进提高。各企业应急演练活动结束后,要加强对应急演练的评估、点评和总结工作,将应急演练的详细文字记录、现场照片存档备查,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视频档案。各镇街区安监所要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考核制度,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安全生产月”活动结束后,请各镇街区安监所将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救援演练情况于7月5日前报送市安监局危险化学品监管科。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保障工作。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处置与预防相结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重点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制定、物资和经费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并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计划,按照各工作岗位在事故应急处置中的职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使全体员工熟悉本企业的应急预案,掌握本岗位的应急工作要求。通过不断加强培训演练,确保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常备不懈。

各企业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一些好做法和建议,请及时总结整理,报送市安监局危化科。

阅读全文

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工作建议

近年来,高速公路车流量的不断增大和行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随之增加,这对高速公路运输保障能力和清障救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正常安全的行车环境,给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是高速公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目前,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理解高度不够。一些部门和单位将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工作狭隘地理解为对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发生故障或事故的社会车辆进行简单的清拖,而没有上升到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为过往驾乘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以及道路应急处置和救援的高度上来。因此,在清障救援人员和设备上的投入较少,各类清障救援附属设备不够先进,清障力量配置不够合理,导致错过最佳清障时间、清障救援作业不及时等问题频发,这样极易引发次生事故,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二是清障救援工作过程中事故频发。近年来,高速公路清障人员在清障救援作业过程中遭遇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车辆车速过快和驾驶行为不规范;另一方面是由于清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防护配备不足。据此,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清障救援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优化清障救援驻点配置,确保清障作业处置及时

为提高清障作业的及时性,目前高速公路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都设立了一系列日常清障业务考核指标,例如,30分钟到达率、1小时疏通率,10分钟出车率等。为进一步提高上述指标,各单位都设置了清障救援24小时流动驻勤点。笔者认为,还可以通过优化清障驻勤点配置,使清障业务指标再突破。1.前移清障驻勤点高速公路清障作业驻勤点通常都设置在站区、工区内,可根据各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将清障作业人员和设备尽可能前移至高速公路收费站口、服务区等临近高速路口处进行驻勤驻点;也可根据辖段内道路特点和清障量统计分析数据,选择在高速公路边的开阔地段规划设置活动板房形式的“救援驿站”(沪宁高速无锡段已投入使用),配置常用的清障作业车辆和救援人员实时备勤待命,从而提高清障救援车辆的出车速度,节约时间。2.加密清障驻勤点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要对辖段内的清障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自有的清障力量以及外部协作力量进行合理排班和调度,统筹调配。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互通站、收费站或其他地点增设清障作业人员和设备,形成驻勤点,从而相对缩短清障救援里程,使得清障力量能够尽快到达救援现场开展作业。3.联合清障驻勤点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在有条件的清障救援驻勤点,应与交警、路政等“一路三方”以及其他外部协作单位一起进行联合驻勤驻点。这样可做到多个部门同时接警、同时出车、同时到达,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等待相关部门到达的时间,从而提高清障救援现场的处置效率。

二、加强清障救援现场监管,严实清障作业的安全管控

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车速度快,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给清障救援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要加强清障救援作业安全管控。

1.加强清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可以通过各类安全教育培训,围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以黑板报、会议、培训、观看录像等方式,组织清障员工、外协人员学习与本职工作紧密相关的安全法规、安全生产守则、各类应急预案、安全生产知识等。使清障人员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引导员工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清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2.加强对清障救援现场作业的安全检查考核。一是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可以利用路段指挥调度中心的监控平台对清障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管和后期视频抽查。二是当班清障时,中队长可直接到达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清障相关管理人员利用微信、QQ等平台建立监管群,将现场作业区情况以照片的形式实时上传至监管群,以此通过网络对清障救援现场作业进行督查。四是会同交警、路政等部门组织开展联合稽查,通过不同形式对清障作业现场处置规范、安全操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管控、全过程监管;五是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考核制度,通过对各类清障作业现场安全检查的责任考核,将检查抽查到的情况纳入到个人的月度考核和单位的合同计量考核中,促使其不断改进,进一步将清障救援作业安全管控做严做实。

阅读全文

消防现场通信组训在教育培训的应用

摘要:消防无线通信网是消防队伍进行灭火救援指挥和战斗行动通信的基础通信网络。整个消防无线通信网包括了消防无线常规网、消防无线集群网、消防无线数据网和其他无线通信网。此外,消防队伍还可以采用当地政府其他部门建设的集群网、政务网作为消防辖区覆盖网通信手段。为了保证大型灾害现场、复杂通信环境以及边远地区的通信,消防队伍还可以组建短波通信网、配备卫星电话等作为应急通信手段。消防无线通信网的组建、设备的配备应根据各地实际,充分考虑队伍所承担的任务来决定。但是在实际战斗应用中,消防现场通信三级组网为应用最广,频率最高的通信网络,在实际教学及训练中,消防通信三级组网组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消防通信;三级组网;灭火救援;教育培训

消防现场通信对于各种灭火救援现场的指挥行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现场通信网络的建立对于火场信息采集,指挥体系建立,灭火救援战斗分析及进攻决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现场指挥员对于消防现场通信网络的了解及应用水平决定了每一次灭火救援战斗的最终结果,也对消防基层指挥员的培训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消防队伍体制改革,消防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推进,全国消防指挥员教育培训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基层指挥员的培养补充渠道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目前,消防救援队伍基层指挥员成长途径分为三类:第一为北京消防救援学院所进行的全日制本科教育培训;第二为公务员社招进入消防救援队伍,通过短期培训成为基层指挥员;第三:定期对现有指挥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升其业务素质。面对全新的晋升培训体系,现有的消防通信教育培训就存在了重大的问题。

1消防现场通信教育培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转制的进行及指挥员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的提升,消防通信教育培训所面对的培训对象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之前的教育培训对象为部队生长干部,均为高中学历,且理论基础较差,学习也仅满足于基础知识的吸收,转制以后所面临的培训对象均为优秀高中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或者是具有相当时长基层任职经历的指挥员,因此,简单的理论知识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培训对象的需求。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消防现场通信教育培训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新招录全日制大学生经历过正规高考,且成绩均为一本线以上,具有扎实的数理功底,不同于之前的培训对象,之前的培训中理论讲解对于他们而言过于肤浅。但该类学员没有消防员经历,对基本的消防现场通信实际操作缺乏了解,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2)公务员社招对象有过一段时间的基层消防员工作经历,对于消防现场通信具有实操经验,但是这部分对象均为高中毕业生,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只知道怎么应用,缺乏对装备理论知识的了解,面对突发故障及装备扩展应用缺乏应对能力。同时思维意识还停留在消防员的层面,缺乏对大局的把握,容易将自己当作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节点,而不能承担起连接各终端的中枢作用。(3)现有指挥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有理论支撑,能够很好地扩展应用现有装备,面对突发故障。也能具备大局思维,思考网络扩展及覆盖应用,但是由于习惯于应用固定装备网络,造成对新装备新组网方式具有抵触情绪,不习惯使用新型网络,优势也同时成为劣势。

2如何解决消防现场通信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

(1)面对新招录全日制大学生缺乏基层经验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基层消防通信训练进行模块化设计,在完成理论授课之后进行分组实操训练。以消防通信三级组网为例,我们对参训人员进行划分,分别以前方指挥员、通信员、消防站指挥员、战斗班长等角色加入整个现场通信网络,分别模拟日后所担任的职务,让参训对象能够实际操作装备,同时感受一名现场指挥员所面对的复杂环境,使其能够提前适应,调整心态,更好地掌握消防现场通信网络的应用。(2)公务员社招对象理论基础差,缺乏指挥员的大局观,我们在理论授课中就要着重强调作为指挥员的大局观,以全面的视角看待整个通信网络的构建,增加理论知识部分的课程内容,侧重于装备操作讲解,避免过于复杂的理化原理。同时,在细微处做文章,为各通信装备配备详细的操作手册及故障排查手册,这样能够在火场这种紧迫的环境下使操作人员从容地进行装备组网和故障排查,提升通信网络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可靠性。(3)对于现有指挥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来说,他们具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和装备实际操作能力,所缺乏的是对于新型装备的熟悉和各种极端条件下设备使用的操作经验。例如:大规模的水灾或洪涝灾害现场会形成大面积的水域,这些水域对于无线电波传递会产生极大影响,大大降低现有设备通信距离和效果;又例如在某些乡村和野外,需要使用市电长距离供电时,距离过远会造成电能损耗,从而影响供电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现有装备的正常工作会造成巨大影响,笔者曾经就遇到过卫星通信指挥车动中通在接市电的时候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进行故障排查几个小时均未发现问题,最后由于打印机工作不正常才检测电压情况,最后放弃市电采用发电机供电,动中通才恢复正常。因此,对于现有指挥员应当在平时的实战中多采集实战资料,同时在教育培训中模拟多种极端情况,以增强其实战经验。

阅读全文

国外消防安全教育论文

一、从幼儿园到大学

俄罗斯每年都会在夏季和冬季举办“安全校园”活动,在这方面,共和国可谓是经验丰富。在过去的15年里,他们将活动规模从本地区扩大到了全俄范围内。该地区的第一场比赛举办于1998年,地点是在“曙光”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基地,在此之后,两支优秀的队伍就被派去参加了全俄范围内的比赛,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从此开启了获胜的传统。2009年,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举行了全俄少年救援人员比赛20周年大赛,来自16个联邦主体的20支参赛队伍参加了此次活动。但“安全校园”这一活动只是培养青少年生活安全意识的阶段之一,为完成这项工作,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制定了“幼儿园—中学—中专—大学”完整的培训体系。这个问题在三个涉及消防安全的针对性计划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基础阶段的安全行为教育主要由一些专业和学校的班组团体构成,其中包括依热夫斯克市第57中学、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沃特金斯克市海上救援队,以及少年消防队,少年消防员、少年救援者、少年水上救援人员小组等。通过这些专门设定的课程,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应对紧急情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接受了道德教育,随时愿意去帮助遇险的人们。

每年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都协同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紧急情况总局一起举办消防主题的儿童创作比赛、夏令营防火工作组织竞赛、少年安全人才节。还组织地区和跨地区“少年救援员”野外训练营,定期举办少年消防队消防应用运动会。经过培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实用的安全生活技能,而且对消防救援工作更加尊重,男女青年都愿意加入志愿消防队。在以М.Т.卡拉什尼科夫命名的伊热夫斯克技术大学还建立了名为“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教育机构志愿消防队”的社会机构。很多人在志愿消防员、救援人员、志愿者俱乐部学习。

如今在共和国已经有138个志愿队了,共计1675人。这些活动的开展卓有成效地离不开正确和良好的方法。为了引进创新工作方法和形式,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紧急情况总局和联邦国有机构“联邦消防总局乌共和国消防局第1消防大队”防火宣传和公共关系中心共同举办了研讨会。参与其中的还有另外两个部———教育与科学部和青年事务部,以及共和国儿童继续教育中心。培训班中有两门讨论课很受欢迎,一门是《为孩子和父母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的方法与形式》,另一门是《第112中队》,这主要是为志愿消防队的领导者们开设的。

二、培训效果显著

电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它的出现对传统技术进行了一次革新。白俄罗斯已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体系中,紧急情况部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共和国的大力支持。俄罗斯2011—2015年国家创新发展计划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紧急情况的安全创新教育中心》项目。并规划逐步建立一系列这样的培训中心,中小学生在那里可以接受紧急情况下行动技能和急救方法的培训。培训方法的基础是将学员置于最大限度模拟紧急情况的虚拟环境中,并通过感知模拟环境深入研究材料。考虑到学员人数,所有的培训都是以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戏剧性的效果、对形势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都激起了学员的兴趣,并促使他们寻找逃离困境的方法。当前专家们正在致力于开发一种综合的培训方法,该方法基于以下的场景得以开展:居民住宅火灾、自然灾害和森林里的行为,从充满浓烟的房间撤离,在火场中进行呼救,向灾害救援人员寻求帮助以及如何进行急救护理(使用模拟练习器械)。

三、总结

阅读全文

应急管理领域形式主义问题思考

摘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逾越的“坎”。本文通过分析应急管理领域暴露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和若干典型表现,针对如何消除形式主义给予一些对策建议。纵观一次次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在应急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形式主义问题在应对中逐渐显现。比如,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预案”,成为十足的摆设。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大敌。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问题剖析

1-功夫停留纸上 效果脱离实际

当前,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对于各类应急预案的建设完善都十分重视。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应对一次又一次重特大突发事件中,预案的作用为什么无从发挥?究其本质,形式主义“重说功,轻做功”是原因之一。反映出在应急准备态度上存在不端正问题。甚至有人言:预案是“被查”的,没有这个“摆设”不行,至于“用”的问题则不是大家所关切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样,预案看起来站位很高,讲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却是另外一套。始终在“写”和“说”上做文章,把写了说了当做了,始终未将如何发挥作用当做头等大事。形式主义盛行,预案编制中的问题始终不被关注。预案编制以谁为核心问题没有定论。预案是以突发事件为核心,还是以管理为核心,此问题在实际中无争议。看似是以突发事件为核心,以四大突发事件构建预案体系,但在实际预案中只表明针对“事件”的大概念。实质上,所谓的专项预案体系都是以管理部门为对象划分的,不强调“事件” 是什么,而强调的是哪个部门管。而在预案中则以指挥体系参加部门为重点,看似明确了参加部门的责任,但具体到事件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却都是空的。削弱了采取措施的部门意义。预案的结构存在问题。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保障方案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现在是由一个模板形成的,“左右一般齐,上下一般粗”形成了全国一样的格局。每个专项预案都形成了比总体预案低一个层级的指挥结构。如此一来,总体预案确立的最高指挥结构还有存在价值吗?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在结构上功能作用不清的前提下,形成了所谓分层次的总体与专项预案是没有价值的。预案未有判定突发事件启动响应的适用条件问题。由于预案所涉及的事件是抽象的,并未涉及具体情景下发生的事件,更未涉及突发事件响应的适用条件。因此,解决问题的响应措施也无法启动。“预授权”本是预案中必须存在的,但在我们的预案中却是无“立足之处”。

2-培训止步理论 实践难以突破

应急培训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是培养应急管理、应急处置人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在应急状态下处理应急事务的能力。但目前应急培训始终在认知培训的圈圈中打转转,未越出理论教学的模式。应用的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也与实践脱离,得到的是“听起来热闹、未听过新鲜”的评价。现在培训基本做法是“问题问题再问题,重要重要再重要”的再强调。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应急管理理论和应急管理培训理论研究不充分。在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未能很好结合,理论还发挥不了为实践提供指导的作用。同时,应急管理培训理论的应用也没有突破,停留在“认知”的学习上,对于能力训练的“迁移”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二是培训方法老化。现代培训方式虽然在使用,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未真正解决。现代培训方式运用起来也是认知教育的内容,培训方式的变革只是形式上的,并未带来实质教育模式的转化,应急能力形成的训练模式没有真正形成。三是学员组织创新不强。现发达国家普遍适用的应急管理的整体培训始终做不到,没有形成应急管理、指挥、救援团队的整体学习。

3-演练变成“演戏” “本我”意义缺失

阅读全文

城市灾害事故医疗救援体系构建探析

1背景介绍

我国近30年呈现出快速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城市系统内主要灾害事故伤害防控体系建设更加迫在眉睫,各种突发事件与危险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较以往更加突出,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城市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如果不加大对城市安全事故伤害预防研究与投入,传统的重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将继续成为重大健康危险因素,且使国民同时面临安全事故伤害、新型传染病流行、气候环境危机等多重威胁[2]。因此加强对城市主要灾害事故伤害机制的综合防控研究十分必要。

2城市灾害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城市主要面临自然灾害、事故、火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灾害风险[3]。当前的城市灾害事故发生趋势主要表现为:企业生产事故伤害总体下降,公路交通、火灾、建筑等灾害事故仍处于较高水平,个体事故伤害呈散点样分布,新型安全事故仍处于潜伏衍生变化状态的趋势。按照事故灾害死亡人数排序依次为:公路交通事故、煤矿冒顶事故、煤矿机械事故、煤与瓦斯突出窒息、煤矿瓦斯爆炸伤、建筑事故、水路交通事故、煤矿透水、社会公共场所火灾、矿山尾矿溃坝坍塌、化工化学事故、烟花爆炸、电击事故、炸药爆炸、煤矿火灾、非煤矿山事故、管道毒气中毒、冶炼事故、铁路交通事故电镀、金属工业事故、食品厂事故、天然气液化气爆炸火灾、航空事故。导致城市灾害事故发生涉及的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模式、企业生产管理、政府监督管理、职业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自然条件、法律规定等因素。主要危险物理化学因素有:交通工具、火源、危险化工产品、瓦斯、煤尘、炸药、交直流电、鞭炮、各类生产机械等[4]。当前的城市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主要依托院前紧急医疗救护(120)、消防救援(119)、交通救援、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等部门,依托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救治,特殊情况下心理卫生部门也会参与。院前紧急医疗救护体系及医疗机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地方政府等管理;综合消防救援由应急管理部管理;交通救援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下,形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系列文件指导卫生应急工作。各省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运行。2010年12月原卫生部出台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筹建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地方建设具有地域特点的各类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目前卫生应急队伍包括紧急医学救援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以及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类。同时还并存有安全生产企业、红十字会等民间志愿者等救援力量。遇到灾害事故发生时,各应急医疗救援单位通常会依据各自部门的应急预案,汇集参与灾害事故紧急医学救援。但灾害现场情况复杂,仍会出现决策行动不协调的现象发生。近年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推进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部成立2年来,统筹组织各类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中的综合救援行动,将综合消防救援、地震救援、矿山救援、森林防火救援等专业救援行动通盘考虑,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在城市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援方面,也正抓紧研究相关政策。

3城市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的短板

目前我国城市灾害应急医疗救援在救援理念、能力、装备、保障、机制等方面还有短板和不足。各类灾害事故风险相互作用和影响的非线性叠加,使得城市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在履行综合应急救援职责方面面临新考验和挑战。在城市灾害应急医疗救援法律法规方面,现有城市紧急医疗救治主要依照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从业人员主要有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医务人员。上海市2016年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北京市2017年了《北京市院前急救服务条例》,深圳市2018年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其他城市尚未推出相关条例。2019年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明确解答部分问题,但关于城市灾害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的法规尚待形成。在信息化与救援技术装备水平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国城市医疗急救信息化没有全部做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同时缺少专门用于灾害事故环境下的医疗救援设备,在硬件、软件以及持续发展方面均与需求存在差距,航空医学救援尚未出台国家标准。另外,各专业救援力量与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衔接不紧密。现有城市卫生系统的紧急医疗救援队伍主要工作在医院内部,很少以成建制的方式参加应急救援检验;现场救援经验不足,缺少救援行为规范与培训,缺乏卫生防疫和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装备。灾害医学专业研究起步时间晚,对接国际标准有差距。我国在灾害医学与应急救援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系统性不匹配,教育课程标准与规划存在差异性[5-6]。

4对策与建议

阅读全文

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浅议

摘要:建筑施工行业是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行业之一,是一项高危行业。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建筑施工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和提高,施工工艺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风险。近年来,虽然我国多措并举,从各方面加强了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仍然接连发生。一起起事故的发生告诉了我们,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够及时响应,并采取有效地救援行动,只会造成事故伤害扩大化。因此,应急管理工作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应急体系建设

1引言

公司党委的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对公司未来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面对未来向好的发展环境,公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提高,不确定的因素也会相应增加,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为企业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其中应急管理更是重要的一环,随着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风险的增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隐性效益意义重大。作为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时刻不忘培育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动能,从细小处着手,做好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公司应急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以下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2机制建立不完善,思想认识不到位

要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这不只是安全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集中企业全体人员的智慧和力量,由企业负责人牵头,各部门根据岗位职责进行分工,厘清层级,共同编制应急管理制度、确定应急职责、完善应急奖惩、配备应急物资,从而形成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虽然《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有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但是,仍然存在企业负责人对此不够重视,或者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应急管理工作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情,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由《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组织或者参与”者变成了“唯一”者。但是安全管理人员往往会受到本职工作的知识限制及调动资源的职权有限的影响,导致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低下,问题考虑不充分,体系建立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或职责分工不合理,并且应急预案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知道的现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会形成混乱的场面,在应急救援行动中人员和物资调动不协调,导致救援行动不及时,不能高效完成应急救援行动的目的。对策措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细化各级人员应急职责,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加强对全员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应急培训,将各层级人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到政治高度。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领导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筹领导,从全局角度出发,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各级参与,领导负责”的机制,建立完善高标准、高水平的应急管理体系。

3应急预案体系层级不清,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阅读全文

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体系

摘要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体系。方法:基于文献查阅及半标准化专家访谈,初步拟定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体系。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对12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立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2轮专家函询的Cr均>0.70且第二轮专家函询的Cr有所提升,平均Cr为0.81;肯德尔和谐系数x2检验<0.01,最终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得出的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指标体系可信度较高,为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工具。

关键词: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体系;体系构建

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创伤。为了预防和应对灾害的发生,国家越来越重视灾害医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社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政府组织,在灾害事件预防、救援以及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作为资源”已经成为应对灾害的重要工作方针[2-3]。但由于社区尚无标准的规范化救援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在实际灾害救援过程中极易出现管理混乱,救援操作不当等情况,影响了救援效率[4]。为了建立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的规范化体系,本研究对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邀请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教授以及临床护理相关从业人员在内的12名专家参与本次专家函询。函询专家遴选标准:工作年限超过5年,中级以上职称,曾参加过灾害救援或目前从事社区灾害管理相关工作或进行相关研究。1.2方法1.2.1质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查找相关中、英文文献。同时,根据实践经验拟列访谈提纲,抽取本院10位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半标准化专家访谈。最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资料和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和类属分析,初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体系。

1.2.2函询工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