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酒文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少数民族酒文化研究
一、四川主要少数民族的酒文化特色
1四川彝族的酒文化
彝族自古以来就有生以酒迎来,死以酒送归的规矩。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民间活动,都离不开酒,有谚语说:“彝区贵酒,汉区贵茶”,“有酒便是荣,有酒便是宴”等等,这正说明彝族离不开酒,酒是彝族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凡事几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饮酒,彝族的酒文化是特有的并且是丰富多彩的。酒礼酒俗代表了彝族的文化意识、文化风貌,其中的酒俗文化一些是祖祖辈辈继承的原始文化,一些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彝族酒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保留着彝族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是彝族人们世世代代努力积累的精华。彝族的饮酒方式是根据场合、对象、用途、条件等来决定的,每个饮酒方式都要遵循一定的饮酒规则。这其中的饮酒规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祖灵为大,行酒必先。凡是在节日里,宗教祭祀及家人亲友在家饮酒时,第一杯酒一定要敬给祖灵和各神灵。该杯酒在祖灵供桌上放置一会,然后由主家人分别分享后,别人才可饮用;主人和客人分别使用各自的饮具,客人到彝族人家做客,彝族家主人倒酒先敬客人,自己也会陪着饮酒,主人与客人的分别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各自用各自的饮具,各饮各的酒;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凡是饮酒时候,都要遵循先尊者后卑者,先长辈后晚辈的顺序,这其中有谚语曰“酒是长辈的,肉是青年的”;特殊的酒,还要贻赠。彝族人们尤其重视女性敬的酒,娃娃的认亲酒、拜年酒等,这时候彝族人不会一家人独自饮酒,会召集本村或者是本家族人一起来饮酒,并且饮酒者要向敬酒人赠送一些东西如钱、物品等等,以此作为纪念;见者有份,共分享,彝族人在饮酒时遇到很多人,那么这些人就参与进来,采用就地围成一圈,一人分一口,酒杯依次传递给每个人,围绕着轮流喝酒,见到的可以一起分享,这就是彝族有名的“转转酒”。除此之外,彝族还有很多酒俗酒礼文化,如寡酒成宴席,先酒后饭;一边饮酒一边谈笑风生,不喝闷酒等等。彝族饮酒分很多种类别,如女性酒,在彝语中称为“尼知娆知”意思是女性敬的酒,不论是什么场合下,只要是女性敬酒,彝族人们看得很珍贵,被敬酒的人要回赠礼物,在火把节时候,姑娘们就会带着自己酿制的“姑娘酒”,来到村中主要的交通要道,把酒分发给行人,前来参加的人都要给姑娘礼物,并且姑娘给的酒不能不喝,如果赶上姑娘的有情人,其赠的礼物不在于多少,但一定要有纪念意义;又如安慰酒,当亲友有生病的、去世的时候,彝族人必带酒去看望、安慰,若去去世人家,进屋后要用酒来祭奠去世的人,然后劝慰亲人节哀顺变,好好生活。如果没有准备突然遇到了,那也要买酒再去安慰亲人。除此之外,彝族的饮酒类别还与很多:成人酒、订婚酒、娃娃认亲酒、家支酒、开戒酒等等,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饮酒方式、饮酒规则,彝族最壮观的饮酒类别当属吊丧酒和送灵酒,它是彝族人重要的社交活动,参与饮酒热的人数会达到成千上万,时间上会持续数日或者数十日之久。
2四川藏族的酒文化
在藏族饮酒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尤其是青稞酒,藏族的青稞酒算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酒,青稞酒的制作很简单,以青稞为原料,把请客洗干净,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放在大平底锅内烧煮约两个小时,然后将青稞捞出凉一下,去去水气,再把发酵曲饼碾成粉末均匀地撒在青稞水中搅拌均匀,最后装进坛子里面密封好,隔一两天就可以取出饮用。四川藏族有个特别的酒俗,在四川嘉绒的藏族人们,平日里对来的客人先敬一壶酒,然后吧食物用盘奉上,客人一人一份。而在阿坝的藏民,凡是见到熟人从家门前经过必回请进屋内敬一碗酒,熟人若不进去,藏民就会把酒拿出来请熟人喝,以表示慰劳。四川阿坝的藏民对酒的钟爱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他们用茶代酒,不论是吃糌粑还是吃干馍,他们都用酒代替茶或开水,甚至是吃烤土豆也要把土豆泡在酒里面。每逢盛大节日,藏族人民就会载歌载舞,畅快饮酒加以庆祝,唱歌是藏族饮酒是时不可缺少的环节,手拿酒杯载歌载舞,但酒还不能撒出来,在敬客人酒时,藏族人们先要擎着酒杯唱酒歌。藏族饮酒的酒具也很讲究,有酒壶、酒杯、酒碗,其做工精湛,外观晶莹剔透,上面还绘有“八吉祥”图案、“六字真言”等。藏民爱酒但不酗酒,饮酒是表达快乐,从没借酒消愁之说,这就是藏族的饮酒的最高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二、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的传播方法
1通过非物质文化收藏进行传播
地方民族酒文化探索
几千年来,通过酿酒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成熟,以及改朝换代酒政和酒令的不断变化,酒文化不断从物质层面辐射到精神层面,进而形成了相对独立、蕴涵丰富、完整而系统的酒文化体系。从形形色色的饮酒器皿到文人骚客的书画词曲,以及关于酒的典籍掌故等一系列事物中反映出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地大物博,少数民族众多。当酒文化与少数民族的风俗礼仪相结合时便演变出五彩纷呈的民族酒俗。在西北辽阔的高原上,土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在与这片神奇的高原融合的过程中演化出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饮酒风俗。大自然的严寒残酷,昆仑山的巍峨苍茫赋予了高原人民淳朴自然、热情豪放的性格。西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片神奇的高原上,有回、汉、撒拉、蒙古、土、藏等多个民族。他们休戚与共,共同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孕育出独具西北魅力的文化。在西北众多民族中,最具独特的为土族和藏族,西北的这片土地因为他们而大放异彩。土族广泛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区。长期以来,他们独特的文化艺术为这片高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关于土族的了解,很多人则知之甚少,而他们的民族文化却让人痴迷。他们将瓦蓝色的青稞酿成了甘甜的青稞美酒,而美酒给予了他们勇敢和智慧。七彩的花袖,旋转的轮子秋,热情的安召舞,表达着土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青海互助这片美丽的土地因为土族人民的智慧而大放异彩,也因青稞酒的美名而声名远扬。关于土族的起源,在青海互助土族中,广泛流传着祖先成吉思汗属将格日利特(格热台)率部留驻今青海互助县一带,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而成土族的传说。汉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军曾来西宁一带的记载。据研究,土族传说中的霍尔人很可能就是吐谷浑人,这与民和县境内的土族人自称“土昆”(音吐浑)相合。趋于统一的认识是: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在以后吸收了部分羌、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形成发展而来。土族早期从事畜牧业生产,这和土族来自游牧的霍尔人和蒙古人有关。后来转到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至少在明初,土族人民已知农耕,农作物品种主要有小麦、青稞、土豆等。
其中,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独有的农作物赋予青藏高原上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风俗和习惯。麦思如、杂面搓鱼儿这些独具特色的美食都是以青稞为原料。而关于青稞在青藏高原的种植历史可以考证为:在距今3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西藏昌果沟遗址内发现的青稞炭化粒,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已经形成了与长江、黄河流域遥相呼应的以青稞为主要栽培作物的农业。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原文化的传播,以青稞为原料的酿酒业在青海河湟谷地逐步发展起来。据史书考证,青海有4000年的酿酒历史。《青海通史》记载:“青海早在卡约文化和齐家文化时期就有陶制酒器。”而在青海湟水河畔出土的汉代灰陶瓷酿酒器也证明早在汉代,青海河湟地区的酿酒技术已臻于成熟。公元1264年,青海的酿酒业进一步发展,土族先民一直都有酿造青稞酒待客的习俗。他们将青稞煮熟作为原料,用当地草药拌和做曲子烧出一种白酒,称为酩馏酒。青稞和青稞酒丰富了土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当青稞酒与土族文化相遇时便迸发出独特的酒文化。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和磨合中总是伴随着对自然的敬重和崇拜。从赤山黑水间长途迁徙跋涉而来的土族先民逐渐从游牧生活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了青稞,并用土法工艺酿造出了清香甘美的青稞美酒。为了感谢上天对土族人民的恩赐,土族人民赋予青稞和青稞酒神话般的色彩。
从西王母身边的大青鸟噙食飞过,播下五彩的青稞拯救苦难中的百姓,到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感谢老妪施茶之恩,将瑶池盛宴中带来的美酒倒入威远古井,井水便可酿造青稞美酒等神话故事,无不反映出土族人民对青稞和青稞酒特殊的感情。青稞和青稞酒在土族人民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土族众多的祭祀礼仪中,都有用银碗向天和神敬奉青稞酒的礼仪。在土族纳顿节的表演和庆祝中,先以舞蹈形式表现的哑舞剧《庄稼其》反映父亲向儿子传授农业生产技术的情形,表演生动、细腻,滑稽逗人。接着往往表演三国故事《三将》和《五将》等,最后为表现土族祖先从事畜牧业生产时期的生产生活、再现土族先民与大自然顽强斗争精神的面具舞———《杀虎将》。在祭祀中,最为重要的是向神敬献青稞酒,表示对神的敬意,青稞酒取青稞之精华,人们认为酒是人和神沟通以及自身沟通灵魂的最好介质,通过酒,人们向神示以最崇高的敬意,而神的旨意也通过一滴滴撒向天宇的青稞酒和五彩的风马传递到人间。在神秘的青藏高原,每逢纳顿节和其他重大的祭祀节日,都会看到人神共饮的壮观画面,在祭祀活动结束后,人们载歌载舞,不停地用大海碗向对方敬酒,以此助兴,人们在舞蹈中陶醉了,喜庆和欢乐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所有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丰收后的喜悦在一杯杯清澈甘甜的青稞酒中得到传递。青稞酒在土族人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仅体现在祭祀庆祝活动中,更体现在他们生活的艺术中。“敬你一碗青稞酒,远方的好朋友,一泓泓清醇的海子哟,映醉了你双眸;敬你一碗青稞酒,远方的好朋友,一帘帘甜美的瀑布哟,饮醉了你的歌喉……”在青海悠扬的民歌“花儿”中不乏与青稞酒有关的曲调,如果说“花儿”是盛开在高原人民心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青稞酒就是滋润这朵奇葩的雨露。不管是酒醉时的即兴传唱,还是“花儿”会的擂台比赛,青稞酒与“花儿”总是形影不离,“花儿”唱出了土族人民的灵动婉约,而青稞酒则喝出了土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无论怎样,土族人民的生活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酒搭上关系。这种关系的物化还在于酒趣。酒趣富于酒令之中,酒令则纯是以文化入酒的,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土族人喝酒时喜欢行酒令,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远方客人到访,主人都会端出大碗的青稞酒,主人和客人围坐一起,开始行酒令,从客人进门时的下马三杯酒到桌上的行酒令的大碗酒,都表达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酒场合中的酒令以曲调的形式唱出,酒令中最多的就是祝福的词语。如四季发财、六连高升、八福长寿等,在一首首酒令、一杯杯美酒中,土族人民互相表达着对对方美好生活的祝愿。在酒令中有的则蕴含着七窍探梅、七贤闹竹林、八仙过海等精彩的历史典故,有趣的酒令不仅体现出土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也将他们对中华古文化的良好传承体现得淋漓尽致。酒陪伴着中华民族一路传承至今,也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富有了新的特色,无论怎么变化,中华酒文化都是那样的博大精深。酒丰富和滋润了人们的生活,更成为艺术和文化发展的活力和源泉。在西北这片神奇的高原上,从远古时期传承而来的青稞美酒如同日夜滋养这片高原的雪域圣水一样让这片高原散发着独特的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高原人民在旋转飞舞的安召舞里领略着生活的真谛;在一声声响彻天宇的天籁之音中,找寻着真实的自己;在一杯杯美酒的陪伴里,感悟着高原造物者的神奇,领悟着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酒的酿造过程是一种美的享受。春天撒下青稞的种子,在不经意的等待里破土而出,长出稚嫩的身体,又一阵阵谷雨的滋润下,终于迎来了那个让人看到希望的盛夏。只轻轻的一个转身,闻到了秋的气息,是十月厚重的霜给了收获的讯息,于是成捆成捆的青稞收入人们的怀抱。在颗颗细粒入仓的夜晚,在凝视的目光里,青稞酒以最美的姿态向我们陈述了她放肆的美丽。可以闻到的是酒的醇香,看到的是高原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可以感受到的是漫天雪花里我们心中的那片暖阳。青稞以其顽强生命力昭示着高原人民的顽强与自信,而青稞酒以独有的甘甜和醇厚象征着高原人民的淳朴和厚重。#p#分页标题#e#
本文作者:王莉
地方酒文化旅游发展对策思考
吉林省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且独具特色,有着极为广阔的开拓空间和发展余地。但酒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扮演的只是旅游产品的配角,应充分利用吉林省丰富的酒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酒文化旅游,使其从幕后走向台前,从配角变为主角,在省内逐步建立形式多样的酒文化旅游基地,由点到面,逐步壮大,最终实现集群效益,使其真正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发展吉林省特色酒文化旅游的可行性
1.吉林省具有丰富的酒文化资源吉林省自然风光雄浑壮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俗风情古朴淳厚,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由于气候、民族融合、群落迁徙等综合因素而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吉林省特色的酒文化从黑土地里扎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繁衍生息,拥有起源于辽金时代的白酒酿造历史,多年传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满族酒文化[1],是满族酒文化的发源地,现有多处辽代烧锅遗址;东部长白山地区有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老爷岭葡萄酒厂、通化葡萄酒厂,出品优质山葡萄酒,使吉林省成为酿造中国独有的、民族的长白山山葡萄酒的发源地[2];延边州是从朝鲜半岛迁入我国的朝鲜族主要聚居区,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下,习惯饮用白酒和自酿米酒,在节日、丧事、婚姻习俗中酒起着重要作用,形成了延边朝鲜族酒文化。[1]此外,吉林省还拥有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酒文化[3]、关东烧酒文化、保健酒文化等丰厚的酒文化资源。在酒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方面,目前吉林省已形成长春积德泉酒文化度假村、大泉源酒业历史文化博物馆、葡萄酒科技产业园等项目,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有利于酒文化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对东北地区旅游业2010年至2020年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东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积极扶持高品质民族与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建设;发展专项旅游产品,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骨干企业,开发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依托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大农业”旅游和绿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旅游。[4]《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旅游业的部分,提出:“深度发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等相关产业融合,建设大型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和精品线路,提升整体服务功能,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由吉林省旅游局和东北师范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共同制定了《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在20112015规划期内,在四平市新建“双红”酿酒山葡萄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占用耕地2000公顷,建设面积15000平方米,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在通化市新建葡萄酒庄农业观光区,为集种植、生产、旅游、贸易于一体的欧洲风格葡萄庄园,包括别墅建筑群、葡萄长廊、葡萄酒酒窖、葡萄品种园、葡萄生态示范园、葡萄酿酒园、葡萄观光走廊、葡萄酿造作坊、葡萄酒吧,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
吉林省发展酒文化旅游的对策
吉林省虽然拥有丰富的酒文化旅游资源,也有一些酒文化旅游的项目,但从整体上看,并没有形成规模,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同时酒文化的深度发掘和提升工作尚未全面展开,与酒文化旅游配合的公共服务仍不健全。针对吉林省酒文化旅游的现状,推进吉林省特色酒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力量,深度发掘吉林省特色酒文化资源
白酒文化外包与广告效果
我国白酒生产历史悠久,酒文化独特、深远、厚重,正因为这样,白酒包装艺术设计借助文化元素或者突出文化品位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广告效应。 历史文化包装与广告效应 历史文化在白酒包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最主要的表现是突出产品生产的历史,给消费者以历史久远、质量好、品位高的品牌形象。例如杜康酒,外包装盒介绍产品的历史,突出生产久远的广告效应。外包装盒正面有华表图案,左侧面中上方竖排草书“佳酿之祖,世传杜康”,一个“祖”字彰显了产品悠久的历史。翻开外包装盒翻盖内侧面有三段文字,第一段介绍杜康酒得名及历史悠久:“杜康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二段介绍杜康酿酒之始及历代名人对杜康的介绍:“史载:杜康牧羊于空桑涧(今汝阳县杜康村),‘余粥弃于桑,郁积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尝而甘美,遂得酿酒之秘’,从此以酿酒为业。杜康被周平王封为‘酒仙’,杜康酒被封为‘宫廷御酒’,杜康造酒之处被封为‘杜康仙庄’。因而才有魏武帝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叹;唐代诗圣杜甫‘杜酒频劳劝,张梨不外求’的自豪;宋学家邵雍‘吃一辈子杜康酒,醉乐陶陶’的绝唱。”第三段介绍汝阳杜康(集团)总公司生产工艺、杜康酒的品位和营销等。前两段显然是以历史悠久赢得市场。酒器文化研究专家黎福清在《中国酒器文化》一书中说:“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视杜康为酿酒的鼻祖。”[1]159正因为这样,杜康酒广告策划注重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广告语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源于曹操诗《短歌行》的原句,给受众以厚重的历史感而赢得市场。这就是文化包装的广告效应。再如剑南春酒,新包装特别凸显品牌久远的历史特征,外包装盒和方形酒瓶都突显“盛唐酩典”四个隶书大字。这一包装艺术设计源于剑南春酒是载入《唐国史补》的宫廷御用贡酒。因此,剑南春广告也强调历史诉求,2002年以来,“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作为电视语使用了多年。 地域文化包装与广告效应 地域文化在白酒包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彰显产品的地域优势和特色,以地域独特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理从而促进消费。例如酒鬼酒的湘西民族文化包装艺术设计及其广告效应。出自湘西籍艺术大师黄永玉之手的酒鬼酒的包装艺术设计,极具湘西地域文化特色。酒鬼酒文化和包装文化相得益彰,2002年入选中国十大文化白酒。酒鬼酒外包装盒在一个侧面装饰的是黄永玉的国画“酒鬼”图,画的是“酒鬼”背着酒鬼酒在醉行,图中还有黄永玉撰写并手书三个富有诗意的短句:“酒鬼背酒鬼千斤不嫌赘,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出湘西涓涓传万里。”黎福清对酒鬼图评论道:“酒鬼图是黄永玉画的国画,酒鬼画得十分传神。”[1]50上述三个描绘“酒鬼”的短句可以说是一首极具韵味的诗,写“酒鬼”可谓形神兼备,前两句因成为酒鬼酒电视广告语而广为人知。酒鬼酒麻袋造型的酒瓶是黄永玉根据湘西民族风情设计的,极具古朴粗犷的湘西文化特色。黎福清在《中国酒器文化》一书中介绍:“麻袋瓶在市场露面以后,大受集瓶爱好者的青睐。居住于台湾的湘籍诗人洛夫先生回湖南时见了麻袋瓶,大感兴趣,并赋诗云:‘酒鬼饮湘泉,一醉三千年。醒后再举杯,酒鬼变酒仙。’据说此诗风传海峡两岸,与黄永玉先生的诗(即上述黄永玉写‘酒鬼’的三个短句———引者注)相映成趣。”[1]219这就是文化的力量。酒鬼酒包装盒内装有一袖珍黄色小册子,图文并茂,更显浓郁的湘西文化风情。小册子封面中部是嵌在四格红框中的“?上妙品”四个字,下部是“中国酒鬼酒”字样。翻开下一页是酒鬼酒麻袋造型酒瓶图。再翻一页,左边是众酒鬼围桌饮酒图,右边有一副对联:“饮品饮者饮境在此完美相遇,大俗大雅大美在此和谐融汇。”紧接对联的是“酒的最高境界”六个字的评论……册子每一页回答一种“妙”,分别写了“地域环境之妙”,展示酒鬼酒产地自然之美;“民族文化之妙”,介绍湘西人文风情;“包装设计之妙”,介绍艺术大师黄永玉的酒鬼酒包装设计艺术;以下是“酿酒工艺之妙”、“馥郁香型之妙”、“溶洞贮藏之妙”、“艺术境界之妙”。最后一页是黄永玉“不可不醉,不可太醉”的八个草书字。小小一册,读后回味无穷。酒鬼酒包装艺术之妙,在于彰显独特的地域文化,使消费者在品酒的同时感受和欣赏湘西文化,视觉印象极其深刻,以至一朝品酒,便终生难忘。黎福清就酒鬼酒瓶的设计艺术评论道:“这种乡土气息浓郁的酒瓶设计,给酒厂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1]32这就是酒鬼酒包装设计艺术的广告效应。再如北京红星二锅头酒京味文化的包装点缀及其广告效应。北京红星二锅头外包装盒上的“品不够的京味,离不开的红星”字样,既是北京红星二锅头酒的广告语,又是北京红星二锅头酒包装的文化点缀,显然是借助北京地域文化之势促进推广营销。据介绍,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广告语从最初的“红星二锅头,好喝不上头”,到后来的“红星御酒,融进你我真情”,再到现在的“品不够的京味,离不开的红星”,反映“红星”品牌宣传从质量诉求到感情诉求再到文化诉求的提升。2004年至2008年,北京红星二锅头酒市场综合占有率均位居全国白酒行业前列,不仅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且出口到世界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每年新增1~2个亿,连续入选“北京市百强企业”[2]。 宗教文化包装与广告效应 宗教虽然不是人人皆信,也不是人人皆深知,但是人人皆知一点,所以宗教文化在白酒包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突出产品的文化品位,以知晓面广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例如开口笑酒的佛教文化包装及其广告效应。盛装开口笑酒的酒器以五星开口笑和开口笑十五年最具特色。盛装五星开口笑酒的酒器以紫砂壶中卧大肚笑面佛造型,盛装开口笑十五年酒的酒器为圆形玻璃瓶。两种造型的酒器都刻写或书写了篆体联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一副对联,在一些寺庙里经常可以见到,是告诫世人凡事要讲究度量,很多事情似乎都在开口一笑之间,人生也就这样赢得人心、成就事业。开口笑酒现在使用的广告语“心境高远,开口笑”,体现了上述包装文化的精神,且道出了人的心境与表情的因果关系,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心境不豁达高远,开口笑就不是常态,也体现了中国“和”文化的传统。这就是“开口笑”品牌的文化意蕴。黎福清在《中国酒器文化》一书中叙述:“在我生日那天家人送我一瓶‘开口笑酒’,为家庭生活增添了欢乐,也为我的生日增添了热闹祥和的气氛。”[1]420可见,“开口笑”作为品牌以及与之相应的包装文化,显然具有很强的广告效应,且赢得了市场。2001年,“开口笑”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著名商标。2004年,“开口笑”被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开口笑酒生产企业湘窖酒业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南省经济效益百强企业”、“湖南省酿酒行业重点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3]。#p#分页标题#e# 包装是无声的广告,综上所述,提升包装的文化品位必然获得良好的广告效应。
旅游文化中酒文化的发展策略
【摘要】文化旅游满足了人们休闲放松的要求,还使得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旅游产品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在分析旅游文化中酒文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旅游文化中发展酒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化;酒文化;发展策略
1研究背景
酒是一种饮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人类社会活动几乎都离不开酒,这便是酒文化的魅力所在。酒作为食物的一种,其中包含的文化底蕴,就使其成为一种神奇的存在[1]。关于酒文化,学术界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还缺乏一定的理论体系,对于酒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还不太成熟,将酒文化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也还处于初级阶段[2],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旅游文化中的酒文化进行分析研究,延伸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文化,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2酒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
2.1酒文化的背景。酒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在我国酒文化的发展历史上,主要分为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等几种类型,黄酒是发展历史最长的,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白酒文化。换句话说,中国酒文化就是白酒文化。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造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大国。我国五谷类粮食产量大,品种多,人们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出现的剩余粮食就为后来的酿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不断发展,饮酒成为人们兴致的表达,这种饮酒文化与我国传统思想主张修身养性、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饮酒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大量的酒文化,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名句;有唐朝书法家张旭的草书成就;有武林豪杰的“醉拳”;也有普通人家的敬酒礼仪等。酒文化旅游作为旅游的新形式,可以同时达到休闲娱乐、获取酒知识和舒缓身心等目的。
2.2酒文化的旅游内容。将酒文化运用到旅游过程中来,就需要充分体现其价值。酒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进行发展:物质层面主要包含酒的制作工艺和程序、具体的操作步骤、酒在实践中的推广工序等,还包括饮酒之前的酒种、酒具介绍,饮酒的方式,饮酒目的等方面,主要是以物质性的实体文化作为支撑,将整个酒文化作为外在的旅游资源;精神层面主要包括饮酒的礼仪、劝酒及挡酒的正确方式,传递积极向上的知识,比如,告诫人们饮酒要适量,饮酒怡情忌贪杯等,精神层次的旅游内容就是要将存在的物质文化反映到人们的记忆中,启发人们进行正确的行为活动。
酒文化传播下文化认知结构重构探究
【摘要】众多专家学者对五粮液酒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五粮液酒文化自身的挖掘及传播策略等方面,忽略了对五粮液酒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受众的认知心理过程的研究。现试图从文化受众的角度、以认知结构为研究工具,对五粮液酒文化受众的文化认知心理过程进行研究,为五粮液酒文化传播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五粮液酒文化;文化受众;认知结构
1问题的提出
酒不单单是一种饮料,更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并相互促进的产物。酒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能够促进酒业的不断发展,而酒业的不断发展又能不断促进酒文化的传播弘扬。如我国的五粮液之所以能成为享誉世界的白酒品牌,与其不断传承发展其千年的传统酿造技艺有关,但更与其多年来不断传承弘扬五粮液酒文化有关。因此,众多学者与五粮液酒业不断对五粮液酒文化发展与传播进行着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从研究的内容看,一是对五粮液酒文化起源及现实意义的研究;二是对五粮液酒文化内涵的研究;三是对五粮液酒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从实践方面看,五粮液酒业也通过与旅游、教育、康养和媒体节目冠名等方式做了大量促进五粮液酒文化传播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五粮液酒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上述的研究与实践充分考虑了传播内容的平民性,传播方式的时尚化、通俗化和娱乐化,但却忽视了对广大文化受众接受五粮液酒文化传播的心理过程的研究。为此,本研究试图以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受众为切入点、以认知结构为研究工具,对文化受众接受文化传播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为五粮液酒文化传播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2文化受众接受五粮液酒文化传播的心理过程
文化受众接受五粮液酒文化传播过程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呢?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个体既不是直接接受新的文化的刺激,也不是对新文化刺激被动地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会根据自己头脑中的已有认知结构(就是个体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中的信息,对新的文化刺激进行判断、比较,做出有选择的加工,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完成对新的文化刺激的接受。什么是“同化”和“顺应”?如果新的文化刺激所包含的信息与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信息相对应,那么大脑就会将新的文化刺激所蕴含的相关信息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自觉以此来评价客观事物和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对新的文化刺激的“同化”过程[1]。如文化受众的认知结构中有“阴阳五行说”的概念,当五粮液酒的“五行文化”一经展现在其面前,就容易同化形成新的关于五粮液酒的“五行文化”认知结构,完成对五粮液酒文化的接受。而如果新的文化刺激所包含的信息与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信息不相对应,其整合过程就会因此中断。但在外界新的文化刺激的反复和多重刺激下,个体就会主动调整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来适应外界新的文化刺激的需要,完成对新的文化刺激的“顺应”过程[2]。如许多受众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本来并没有“仙林青梅酒”这个概念,但五粮液酒利用宣传片《仙林青梅酒》中的歌词,诸如“阿哥”“小河”“青梅竹马”等词汇与许多受众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中关于“美好爱情所具备的审美特征”高度吻合这一特点,激发广大受众对新的文化刺激产生了兴趣,再通过3次出现了“仙林”的概念(反复和多重刺激),将人们头脑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仙林青梅酒”概念纳入到文化受众的“五粮液酒文化”的认知结构之中,拓展原有认知结构,形成了新的“五粮液酒文化”认知结构,也就是通过“顺应”过程接受了“仙林青梅酒“这个概念。总之,文化传播的实效更多地受个体头脑中已有的“文化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五粮液酒文化传播的研究不能只关注传播的内容、方式、途径,而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文化受众的“文化认知结构”上来。
3通过文化认知结构重构促进五粮液酒文化的传播
酒文化与茶文化艺与道的阐释
中国的茶文化与酒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之博大,影响之深远,彪炳千古。据中国的《汉书•食货志》记载:“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唐代大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惟茶为万病之药”。由此可见,茶、酒与中药一样,可谓中华文化之物质“瑰宝”,对华夏儿女,世世代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代陆羽著《茶经》,北宋朱肱撰《酒经》,开创了中国“茶道”、“酒道”文化之先河,向世人展示了华夏民族之睿智,为灿烂的世界文化增光添彩。 1茶,茶艺,茶道 提起“茶”,首先就让人想到清静、高雅、健康。的确,喝茶使人健康,是“茶”之第一要义。否则中国的茶文化不可能久长。中国的茶叶品种大致有红茶、绿茶、清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6种[1]。有人喜爱喝绿茶、清茶,有人酷爱红茶;福建同胞喜爱喝“工夫茶”,而江浙苏杭一带更爱喝早茶,就连藏族同胞每天都要喝自己精心制作的酥油茶,这已成为生活习惯。更有甚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茶。品茶、赏茶、饮茶、喝茶者,在品茗绿色、健康、恬淡、雅致的感觉之时,不知不觉、或多或少会有“品味人生”之感觉,达到清心寡欲、宁静致远之境界。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经过现代科学实验发现,茶叶中所含有机化学成分多达450多种,无机元素40多种,如儿茶素、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1]。这些化合物中很多具有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的作用,如茶多酚类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抗菌、抗过敏等功效。美国医学基金会主席J.H.Weisbarger指出:“茶多酚将是21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可见茶与人的生活、人体之健康的密切联系。 提起“茶”,就会让人想起茶艺表演。茶艺表演基本上都是由年轻貌美的姑娘来操作完成。相反,基本上很难看到有年轻英俊的男士端坐于前,为你呈上一段美轮美奂的茶艺表演,否则,不管你的茶品多么高雅,茶的质量多么上乘,都很难打动消费者购买的“芳心”。由此,不难想象,高档茶叶的形象为什么基本上都是由年轻貌美的女士去采摘,英姿飒爽的妙龄采茶姑娘在山涧歌声飞扬。每到一个与产茶、卖茶有关的地方,或者是品味较高的茶坊,都有茶艺姑娘的表演。不管所用茶具昂贵与否,不论所泡茶品的质量高低,在赏、沏、闻、品、饮、鉴之中,你都会体验一番中国茶艺之精湛、美妙、柔雅,不知不觉间领略清静、雅致、恬淡之感悟。提起“茶道”,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的说法较为简洁,“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3]。而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7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4]。庄晚芳先生提出“中国茶德”,并归纳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5]。 总之,“茶道”通过沏茶、赏茶、饮茶之和美仪式,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被国人认为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以笔者之见,“茶道”,首先是“茶”之“道”。没有了物质基础,“道”何以为“道”?提及此,就不得不说“茶”的由来。茶品不同,其制作工艺各异,也因而塑造了红茶、绿茶等的不同味道及营养成分。茶树之栽种、保养、管理;茶叶采摘的时令选择;加工制作工艺之选用;包装技艺和材料之讲究;营销方案之优化,路线途径之取舍等等,都构成了“茶道”之物质途径和基础。一个上好的茶品,就是各个环节的最优组合;然后才有了茶具之精选,用水的讲究,才有了沏茶、赏茶、饮茶之精美茶艺展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茶道”实乃天、地、人、物的优美组合,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押一口,闲适恬淡,神清气爽;喝一杯,心旷神怡,宁静致远;泡一壶,清心寡欲,品味人生。所以茶道乃和美之道。 2酒,酒艺,酒道 酒,白酒,是男人的风骨。酒使人亲情,让人亲情融融,感情和聚;酒使人温情,让人其乐融融,关系融洽;酒使人激情,让人心跳加速,热血沸腾;酒使人豪情,让人意气风发,万丈斗志;酒使人灵感,让人思绪万千,创意无限……一部《红高粱》,红遍了大江南北,捋袖挥汗的一群男儿,酿造出了醇美甘洌的高粱酒,演绎出中国人酿酒的风流倜傥,铁骨铮铮。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历史豪侠剧中的典型镜头,透视出了中国男人的豪爽气息、阳刚气质、豪情气概。有宴必置酒,无酒不成席,显示出了中国人的好客,好礼,好交友。一部《三国》,一部《水浒》,一部《红楼梦》,没有酒,何以传神栩栩,流传千古?古来诗酒多风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是曹操一统天下的豪情万丈;“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那是太白诗仙的恣肆飞扬;“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是杜甫诗圣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切哀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东坡居士的浪漫倾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是王维对友人的挽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是柳永对前途和人生的无奈。 古来仁人志士为中华灿烂的诗歌艺术文化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问世间酒为何物?使人如此的眷恋,如此的不舍。欢天喜地时要饮酒,悲欢离合时要喝酒。亲朋好友相聚,金榜题名之时,竞技胜利时,谈判结束后等等场合下都要举杯庆贺。没有酒,缺少了几多欢喜、几多欢乐、几多人生的畅意啊!笔者没有大男子主义,但纵观历史,有酒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与男儿征战疆场、忙碌仕途、传情达意息息相关,与男子的喜、怒、哀、愁,悲、欢、离、合息息相连。故,中国之酒道的“酒艺”表演,亦应阳刚男子来演绎、来呈现、来表达,才能升华出中国白酒的风骨和内涵。没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了挥汗如雨,没有了勃勃阳刚之气息,没有了豪情万丈之气势,何来“酒艺”之再现?#p#分页标题#e#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纵使红楼梦酒业如何用12个丽人来演绎,五粮春如何用美女在电视上代言都是不太适宜和恰切的,都无法呈现中国白酒之“风骨、阳刚、豪情、醇美、甘洌”。“竹林七贤”,如今凝化在了蜀南竹海的忘忧谷中,穿梭历史的时光隧道,让我们浮想联翩他们的个个放浪形骸,对时势之不羁;同时也使人想起,他们何偿不是对中国白酒甘美香醇的真实写照和生动演绎呢?而论酒道,则其是酒的历史传承、生产酿造、酒物纯美、营运商贸、品饮鉴赏、生养长寿、文化演绎等的总括,是与美醇琼酿白酒相关的“天道”、“地道”、“人道”和“物道”的和谐统一,“酒道”,乃“和谐之道”[6]。 3小结 可以将“茶道”的“茶性”谓为“阴”,是“静”,即静谧、雅致,其核心是“和美”;而“酒道”的“酒性”是“阳”,是“动”,是酣畅、豪情,其核心是“和谐”。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就如中国太极图之“阴阳”两极,是阴阳的相生相伴,动静之有机结合,诠释了中华文化之和美与和谐,是两者的有机统一。饮赏恬淡闲适、宁静致远茶道之时,亦应品茗中华茶文化之“和美”内蕴;酌鉴甘洌醇美、热情豪放酒道的当儿,更该玩味中华酒文化之“和谐”内涵!
三喜临门方言剧中的酒文化综述
四川方言剧的情感特色与酒的情感功能
在当代,酒文化与影视剧相互渗透,特别是在白酒生产异常发达的四川,方言剧对酒的利用表现得异常突出,酒作为一种题材,已成为编剧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的重要工具。酒是导演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独具特色的道具,从西周开始,酒的社会化进程就已经开始,其精神价值也在日益扩大。在影视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离不开人物的言行,而展现人物言行又往往要借助于酒,通过表现人物酒后的言行,来凸显人物形象,从而传情达意。为了理解艺术作品,必须理解艺术形象;而为了理解艺术形象,又必须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在卡西尔看来,符号作为对象的指称形式,它的统摄功能具有生成人性和塑造人类文化的作用。酒作为一种符号,在影视剧中也起着塑造形象、生成人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善于运用酒元素的四川方言剧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四川方言剧《三喜临门》中,有多处以酒传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场面。如第二集中,申会计在体制改革中被迫下岗,无奈只有自谋职业,一个人喝闷酒,力图通过酒精麻醉的方式来摆脱现实苦闷,这正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消愁解闷的酒文化相暗合,人生得意之时可以饮酒尽欢,失意之际又能借酒消愁。李白的“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②正是其中的显例。人们通过饮酒至醉,可以忘却现实烦恼,以获得暂时的欢乐,申会计喝闷酒,不仅是为自己消愁解闷,也通过喝酒过程中痛快的交谈,暴露了国企的体制弊病。如果说,人在清醒的时候还会用理性来束缚自己的言行的话,那么,喝酒之后,人的天性中某些野性也会随之释放,对于喝酒的人而言,醉是一种情感心性的放纵,是日常生活中一种苦喜交织的生命状态,它可以让人解除束缚,直面人生的痛苦。比如申会计的酒友说:“现在的厂长,其实什么都不懂,只有当官在行,弄垮一个地方再到另外一个地方……”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国企都如此,但编剧却巧妙地借剧中人之口,表百姓内心之愤,充分表现了体制改革中下岗工人的痛苦、愤懑、无奈。这种借酒语来表达普通百姓对特定历史时期体制改革的看法的方式,恰恰迎合了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观影快感,获得审美享受。从这个层面上讲,四川方言剧中的酒文化就绝不是那种醉生梦死的人生理解,相反却带有了一种浓烈的四川地区的地域性特点,四川人的火辣、善良、智慧和面对挫折的坚韧与川酒的醇、香、辣、回味悠长在此正好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剧中的另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是工商所刘所长。闲暇之余,虽然他的最爱不是喝酒,而是和三五戏友混在一起唱川剧,但即便如此,他的人生命运也和酒有着密切关联。在生活中,他是典型的“耙耳朵”,甚至还有些贪小便宜;但在工作中,他是受人尊敬的干部,面对市场上不法商贩任意哄抬物价的行为,他能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处理。但因其老婆爱慕虚荣,将房子出租给卖假酒的不法商贩,不法酒商便利用刘所长家存放假酒,躲过工商所工作人员的追查,大肆进行假酒交易,使市场陷入恐慌,最后假酒事件查清,刘所长因假酒事件引咎辞职,毅然投身民营企业,发挥自己的管理特长,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因为假酒事件,刘所长的人生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也因为酒壮人胆,使他在酒后敢于吐真言,在声泪俱下地道出婚姻不幸的同时,使自己的妻子顿悟,重新赢得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另外,在该剧中,以杀猪卖肉为生的小商贩,一出场是以小人物的面庞出现,但在剧中他们所做的事却意义重大,面对强大的倒卖假酒团伙,凭借平民生活的智慧,协助公安机关智擒犯罪分子,让观众看到了平民英雄的诞生;吃“皇粮”的工商所长,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因为假酒事件辞职下海,重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些无不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力量。《三喜临门》以写实的方式刻画酒,并以酒传达人情,它将酒与浓郁的四川民风、与形形色色的四川人交织在一起,在展现喝酒人言行的过程中,挑战留存在四川人头脑中的那些陈旧意识和劣根。酒让申会计摆脱旧观念,从下岗的迷惘中清醒;酒让刘所长丢了官,又让他冲破了生活的制约和束缚,找到了新的人生定位。在一个个喝酒的场景中,酒助推人转变心态、改变观念,剧中人物的性格因而得以立体化展示。换句话说,在该剧中,酒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参与并重塑着方言剧,方言剧也因为有酒文化的参与渗透,在表现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时也显得更加游刃有余。该剧表现的是最普通的社会事件,最普通的家庭情感,最普通的人物,但因为酒文化的渗透,使剧中人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完全展露,进而使得剧中的那些日常生活事件,具有了一种在诙谐外表之下隐含的悲剧性,这与那些超出民众生活之外的大制作电视剧相比,更为符合我们真实的存在。同时,因为“电视是一个影像展示,是象形媒介,而不是语言媒介”③,四川方言剧充分发挥了作为象形媒介的优势,善于借助“酒”这个特定的影视语言符号、用影像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用谐趣、调侃的表现形式,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人生本相,传达生活情感。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方言剧借助酒元素极为微妙地反映出了林林总总的人生形态和方方面面的人生情愫,四川人思想行为、生活情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印痕。④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近几十年来,在影视艺术中,酒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情达意元素,起着特殊的作用。
四川方言剧的叙事特征与酒的叙述功能
四川方言喜剧《三喜临门》以幽默诙谐的轻喜剧风格,通过三个主人公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事业、家庭所经历的种种考验,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展示了现代都市人为适应新形势而重新调整心态的痛苦过程。该剧通过大量贯穿在其中的“酒”元素,将那些盘桓在人们的思想、情感与心绪里的意识存在,和大片生活现实的景观,用“酒”作为叙述手段,一一呈现在影像中。“任何叙述都建立两种时间性:被讲述事件的时间性及讲述行为本身的时间性。”⑤当编导想对漫长的故事时间采取概括的形式,去掉故事中“无用的细枝末节”⑥,并且要加快叙述节奏时,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就是省略或者概述,影视艺术的这种表现手段直接受到小说艺术的叙述方式的影响,在影视剧情节组合的过程中,有意地省略某些情节部件,制造一定的情节空白,激发读者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来补充它、完善它,这就是省略。比如影视剧为了加速情节,直接用“几个月后”或“三年后”的字幕,便对剧中人三年的生活时间,进行了直接过渡。概述,就是对剧情的一种概括表达,省去对主题无多大用处的枝节,留下情节主干,在该剧中,酒对故事情节的概述功能体现在对整个故事叙述节奏的调整,通过变换不同的喝酒场所的镜头切换方式来巧妙推进故事情节,达到概述事件的目的。在第二集中,国企改制,许多职工面临下岗,申会计也陷入下岗困境,借酒浇愁,为了使情节尽快推进,该剧并没有花长时间纠缠于下岗工人的苦闷,而是镜头一转,让办乡镇企业的张厂长出场,张厂长是申会计以前的学生,求贤若渴,正是用人之际,至此,情节快速推进,人物命运发生变化,张厂长在酒桌上的一番话,掀起了申会计内心的波澜,最后申会计在矛盾斗争中终于实现了艰难的观念转型,投身民营企业。可见,通过喝酒,既解决了剧中人物的现实困境,又避免了大篇幅渲染下岗工人困境的沉闷,使剧情紧凑,不拖泥带水,这就是概述功能在该剧中的体现。除上述概述功能外,酒在该剧中的叙述功能还表现在酒已经成了一种线索,串起了大大小小的事件,所有的事件都围绕酒来展开,并以欢庆的喝酒场面收束。#p#分页标题#e#
《三喜临门》共十集,几乎每集都有酒元素。第一集中,有庆祝魔芋公司成立开业剪彩的庆祝酒。第二集中,有两处喝酒场面,一是下岗职工喝闷酒;二是以酒会友,申会计喝闷酒时遇上自己多年前的学生,命运出现转机。第三集中,朋友小聚也喝酒,因为普普通通的酒,三五邻居在闲暇时间聚在一起,通过散漫的酒语,道出了经济转型期普通老百姓内心的憧憬和无奈,特别反映出老百姓在经济转型期,对进“国有企业”和对进“私有企业”的问题上,存在着极其矛盾的心理。第四集,孙厂长邀请别人加盟时离不开酒席,觥筹交错中,事情得以办妥。从第五集开始的后面几集,基本围绕“假酒事件”来展开,到第十集,与新加坡商人的商业谈判也离不开酒,最后假酒事件告破,新人结婚更离不开酒。该剧中,从家庭到酒吧、从路边小餐馆到酒店、从好友相聚到通过饮酒改善人际关系、从吃喝的生理快感到人物复杂心理的流露,酒已经成为戏与戏之间的串联和推向高潮的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虽然该电视剧只有短短十集,但就在这紧凑的故事中,酒参与并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该剧以酒为线索,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极具四川人文特色的风俗人情和社会矛盾。众所周知,酒一直是四川重要的产业,目前,四川正积极打造中国的白酒“金三角”。长期以来,四川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文化,而四川方言剧,也成了表现地缘文化(包括酒文化)特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四川方言剧中的酒,与普通四川人的日常生活相伴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它既是人物命运的某种渲染,又是连接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的纽带。川人酿酒,历史悠久,一代一代传承,独特的地域环境酿就了独特的川酒文化,也造就了川人独特的个性。影视剧来源于社会生活,必然离不开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酒,影视剧中,围绕林林总总的酒行为,便形成了个性独特的酒文化形态。而酒作为一种表达意义,叙述情节的重要手段,或者说一种影视剧中不可或缺的道具,承担着独特的表意与叙述的功能,大大地拓展了影视话语表达的空间。随着影视艺术的勃兴,方言电视剧作为大众传媒文化中的通俗艺术,已被社会中的各个阶层所喜爱,并取得了在美学上合法的文化产品的地位。有批评家曾断定,“通俗艺术的审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朝向于艺术和生活的重新组合。”⑦从某种角度说,《三喜临门》是酒元素与影视艺术的结合,而这种结合,正是理查德•舒斯特曼所谓的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与重组。该剧中,酒无疑充当了重组生活现实的重要手段,单就该剧的剧情来看,当具有特定意义的酒元素融进具体人物形象和剧情中时,酒便不再只是作为一般物质意义层面的酒,而是对特定故事情节的一种陈述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