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财务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酒店财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酒店财务论文

酒店管理系统新特点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迎合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根据对传统酒店管理系统的分析,以及互联网环境下酒店管理系统的新特点,并结合“别样红”“金天鹅”新型酒店管理系统,指出了酒店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由信息技术向数据技术转变、由传统功能向创新功能转变、更加注重客户隐私保护功能、管理系统智慧化。

关键词:互联网;酒店管理系统;新特点;发展趋势

一、传统酒店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一)酒店管理系统的架构基础

目前,酒店管理系统主要有两种流行的架构模式,即B/S模式和C/S模式。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采用三层结构:用户通过浏览器向We服务器发出信息请求;Web服务器根据用户需求,发送指令给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最后,数据库管理系统将用户需要查询的信息及时发送回来。[1]C/S模式,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它运用硬件和软件两种资源,将服务器进行本地安装,其他机器通过客户端的模式进行连接,实现数据共享。[2]

(二)传统酒店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见表1)

1.前台模块

阅读全文

酒店管理职能课程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卢竹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最终要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从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经验来看,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效果比较好,学校依托地方酒店企业的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但最大的问题是校企合作的内容比较浅,极少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在“校企合作”的步伐中,学校应主动出击,创造条件更好的迎合企业的需要,已达到更有效地合作。而企业应当履行合作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把学生的培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面提到,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而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角度分析,应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个层次。以此为基础,既要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科学地设计课程体系,本人认为可将课程依据职业能力分为三大模块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注意公共必修课与专业通用课程的整合;专业核心课程要注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三方面的相互衔接,正确处理服务技能类课程和管理技术类课程的关系;职业拓展课程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合,是为学生将来职业的发展储藏潜能,也要考虑学生就业的职业选择和爱好提供个性化的课程。

“一个中心”指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二个平台”指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主要依靠学校和酒店企业二个平台,以学校教育为主,以酒店培训为辅;“三个模块”指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办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是衡量学生在企业生产和实践表现的重要标准,是完成一系列职业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而言,包括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酒店服务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等。[4]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学生从事酒店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将这一思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此为宗旨构建课程体系,开展各种专业教育活动。

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最主要的平台,除了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外,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酒店行业对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职业习惯等方面要求较高,单纯依靠课程教学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单一依靠专业课程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在学校营造特殊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素质。为创造整齐洁净的生活环境和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服务意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每年开展“最有特色寝室”比赛,让学生设计布置自己的寝室;并让学生布置自己的教室,要求具有一定特色和文化性;寝室和教室每周检查卫生情况,开展“星级寝室”和“星级教室”的评比。学院规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穿定制的校服,佩戴校牌,让全校师生监督他们的行为举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礼仪礼貌。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坚持把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纳入到专业教育的整体环节中,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联系起来,指派专业教师负责指导,使用专业实训场地和设施,提高活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每年在九月份开展一次大型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包括客房铺床、前台情景模拟、餐饮创意摆台等比赛项目,还穿插学生的才艺、水果雕花、插花、茶艺等表演,既让比赛选手提高专业技能,展示自身才艺和价值,又让观赏者拓宽专业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的热爱,尤其让新生更好的了解专业特色。在每年五月底学院开展的“心理健康周”活动中,通过讲座、讨论和演讲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让学生客观准确的认识酒店服务工作的特点。

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最终要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近几年的经验总结和调查分析,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深入的合作模式。建立紧密型合作基地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特性,为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依托地域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优质的实习平台、广泛的就业平台和校企共同发展产业的平台。酒店管理专业先后与数家高星级酒店及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还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组成联合教学团队,担任客座教授或课程教师,定期开展行业前沿讲座。此外,通过学生参观酒店和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企业接受现场教学,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2012年4月酒店管理专业与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达成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共识,将在学生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尝试和探讨。建立松散型合作网络相对于紧密型合作基地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与探索,松散型合作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和校外短期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寒暑假期必须进行社会实践,开展行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一些高星级酒店、大型餐饮机构和中西餐厅等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短期实习的机会,因此通过考察和选择,与一些企业建立了松散型合作关系,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学生短期实习,在双休日、黄金周应企业需求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很快。这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一大特色,100%的学生参与过节假日的短期实习。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下,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科学设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将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以基础课程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以相关拓展课程为延伸。[5]整合专业基础课程,提高职业服务意识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广泛的基础,着重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而且公共基础课占大一学生的总课程的比例较高。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上,主要采取的是“渗透式”教学:把专业基础课程结合到教学内容相似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体育课程加入体能训练,结合形体训练和基本礼仪训练;思想政治课程与酒店法通论结合,加入酒店服务案例和法律知识,让学生客观地认识服务行业,并了解酒店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就业指导课程融入酒店行业现状,让学生对酒店就业有清醒的认识,调整心态准备就业;这些教学内容上的调整,让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程的同时,也获得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和加强。深化专业核心课程,提高实践管理能力酒店企业普遍认为,前厅管理与服务、客房管理与服务、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人力资源、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酒店心理学、酒店公关礼仪和现代酒店管理与操作实务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非常重要。这些课程也是目前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加强管理思维的灌输,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具体做法是:通过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以及平时的实际锻炼(学生经常参加节假日的短期实习),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也开始有意识的思考如何对酒店进行更好的管理。在这一背景下,专业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酒店管理的案例,让学生感悟酒店管理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能力,在实际中转化为现场管理能力。探索职业拓展课程,提高后继发展能力拓展课程模块由与酒店相关的学科和文化素质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复合型酒店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弹性。拓展课程实行的是以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就业时的职业选择,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多样化就业的需要。比如,为提高学生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开设论文写作指导必修课程;有学生未来打算从事会展酒店工作,开设了会展酒店管理选修课程;针对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酒吧类场所工作,开设了花式调酒、茶艺插花等选修课程。#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财务管理策略探寻(10篇)

第一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国家越来越重视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并进一步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资金投入,从而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卫生体制的改革。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严重的阻碍了新形势下乡镇卫生事业的进步发展和医改的深入推进,因此需要我们提出一些创新策略来改善我国目前的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新形势;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为我国农村居民提供最了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有利于保障基层百姓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乡镇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对医药卫生体制做出了改革,并提高了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要求,促使我国乡镇卫生院得到了完善。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我们针对我国这些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及改革论文(共5篇)

第一篇: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一、现阶段中职专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现状

第一,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国内绝大部分开办有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专院校管理者,对实践教学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能够主动积极的与本地区酒店之间进行联系与沟通,实现了院校教学与酒店实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实践机会;第二,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最主要的形式是到酒店进行基础工作的实习,且与之进行教学合作的酒店是相对固定的,基本上都是院校所在本地区的中小型连锁酒店。单从酒店实习的内容来看,虽然与学生学习的酒店管理相差甚远,但是却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酒店管理工作的底层工作内容,丰富学生的酒店管理经验,并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实习工作薪资,减轻学生的学费压力。

二、现阶段中职专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提及现阶段中职专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其出现的问题主要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形式化,缺乏相应的教学资金、教学政策支持;二是院校与酒店的教学合作不深入,没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面指导;三是学生在面对实践教学的时候出现了消极对待的心态。因此,中职专院院校、中小型连锁酒店、学生这三方,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1.解决实践教学形式化、教学资金与教学政策缺乏支持的问题

部分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在落实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对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总是停留在工作表面,以口头鼓励的方式来支援实践教学,没有真正的展开实践教学工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职专院校的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缺乏实际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一直再提要面向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教学,但是实际上却依然将大部分的教学资金用到了校园规模扩大等方面。

阅读全文

旅游管理教学机制设计

 

一、独立院校的含义和影响   1.独立院校的含义。独立院校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兴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这里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主要是指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作为申请者与社会团体,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进行的本科层次教育。   2.独立院校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建立“旅游管理”这一分支学科,设立之初主要是为酒店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开设这一专业的大多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内容以实务操作和服务技能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界开始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旅游管理开始由单纯应用走向研究层次,进入本科教育阶段。独立院校同样进行本科教育,可是如果单纯追随普通一本、二本院校的教育方式,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必然会下降;如果仿照高职高专教育,虽然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但是过于强调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而没有帮助学生掌握应有的系统学习能力和规划能力,在长远的发展中学生们仍然会丧失优势。   针对独立院校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这一影响,建立起与传统一本、二本学校不同的教育定位,依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构建适合三本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机制,是帮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   二、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性质,所以针对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这一问题,笔者从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进行了调查。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现行教学机制的评价。参与本次调研的学生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级学生,受访时他们已经完成了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部分同学有实习经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75份。从问卷回答情况来看,封闭型问题回答情况较好,部分被调研对象没有完成开放型问题。调研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对专业课程组成的评价,二是学生对目前教学方式的评价。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较多专业课程的设置是认可的,认为学习这些课程很重要,对自己今后工作有帮助作用。但是,仍然有部分课程不受学生欢迎,特别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旅游财务管理,旅游调研方法等。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是:第一,这些课程难度较大;第二,学生认为参加工作时,这些课程教授的内容没有用武之地。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关注的重点是有意思的课程或能够直接使用所学知识的课程。根据学生对现行教学机制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并不将课程体系设置和今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仅仅关注眼前的收益。笔者拟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调节,通过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和职业生涯引导机制来不断深化学生认识,提高学习自主性,实现解决这一问题的目的。   2.用人单位对现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机制的评价。本次调研所涉及的被调研对象均来自我院合作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既有饭店、旅行社,也有景区景点和邮轮公司。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机制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毕业后工作表现进行的,既有对学生语言能力、服务意识的好评,但同时存在较多的不满。用人单位认为,与经验丰富的从业者相比,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职业意识,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从学生到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比较缓慢;缺乏职业能力,比如服务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知识结构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专业知识偏向理论。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帮助学生清晰认识旅游行业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是构建三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机制所要完成的目标,学生激励机制和职业生涯引导机制的共同作用,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机制设计   模块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模块和操作模块,其作用在于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初期需求;同时加强学生的理论深度,着眼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其中,理论模块主要包括理论素养和国际化视角两个部分;操作模块则包含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和服务技能三个部分。   1.理论素养。理论素养培养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第一,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国家有关旅游方面的方针、政策,初步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体实施体现在专业课的设置中;第二,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时涉及工商管理的部分核心课程,使学生获取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中;第三,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完成及参加相关竞赛中。   2.国际化视角。经济全球化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国公司、国际交流合作数量的增加对旅游管理国际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针对本专业中一些专业课,采用双语授课方式进行;(2)通过参加国际培训培养优秀教师的国际化视角;(3)帮助学生争取海外实习机会;(4)与国际相关院校合作,协助学生完成更高阶段的国际学历教育。   3.语言技能。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一线服务过程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直接接触,语言技能就成为旅游工作的核心技能之一。首先,需要强化在第一、第二学年的基础英语教学,特别是听说方面;其次,开展专业课的双语教育,通过一门语言作为媒介来达到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进而使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最后,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第二外语,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竞争力。   4.专业技能。专业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共同构成了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旅游行业意识,懂得旅游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理论支持和基础保证;专业限选课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涉及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如酒店设施、餐饮、酒水、导游技巧等;专业任选课可以为学有余力同学进一步完善个人技能或发展个人专长提供帮助。#p#分页标题#e#   5.职业精神。旅游行业属于服务业,除了对学生服务技能的要求,还特别需要学生具备职业精神,即强烈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精神的培养除了理论讲授外,更多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激励机制设计   1.激励机制的构建原理。在学生激励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运作原理,包括公平性和适宜性。不公平的激励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或愤怒的情绪,而不适宜的激励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冷漠心理,都对激励作用的发挥产生消极影响。   2.激励机制的构建方式。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学生的精神激励方式,应根据综合性激励模型的原理设计,即人的工作或学习绩效以及满意度会受到角色概念的影响。在学科教育之初,使学生清晰地理解旅游专业的本质特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构建学生自我精神激励体系。在学习过程中,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科学设置目标,如学习目标与实践目标并重,利用公平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忠诚度,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期望与结果的关系。在物质激励方面,除一般的奖学金设置外,加强校企合作,如允许旅游企业设立专业性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强化学生对专业企业的归属感,降低人才流失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独立学院模式使社会资源与高校资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旅游管理专业则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关系,引入企业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采用新的激励方式,一是实习成绩计入学年评优;二是旅游企业在学生实习中发现和选拔人才,优秀学生可以直接留在实习地点就业,并获得较高的职业起点;三是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以职业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引导机制设计   1.职业生涯引导机制的构建。职业生涯引导机制的构建,是通过整个本科专业教育顺序的调整完成的。通常,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次序是“三年理论学习+半年酒店实习”,针对独立学院,建议开展“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模式,具体表现在三轮循环当中。第一轮循环是学生在第一学年基础课学习后专业基础课学习前,利用暑假时间完成为期两周的认知实践。认知实践的主要方式是参观旅游企业,参加相关讲座,邀请部分本专业毕业生座谈,使学生对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人才需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目的在于指导第二学年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二轮循环要求学生在进入到核心专业课的学习之前,必须完成一定工作小时的实践操作,主要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暑假或课余完成,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对于实际操作的重要指导意义。第三轮循环要求学生在实习基地完成半年左右的专业实践,安排在第三学年的暑假和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其目的是让学生依据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各自指导教师商议,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感受,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此融会贯通,深化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职业生涯引导机制的意义。通过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引导,使学生们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旅游行业的经营运作情况,并掌握相关的操作与管理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平稳地实现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转换。本文依据独立学院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对三本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机制改进的建议。当然,教育机制的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还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学生特点、学科发展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中的三个突出问题

(一)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合理地开设课程、合理地安排课程的先后顺序和合理地安排课程之间的衔接。其中,在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中,课程衔接目前存在较大问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基本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这个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体现之一就是,各类财务课程的设置都非常细致和具体,但是这些课程的内容安排都过分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课程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比如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销售预测、利润预测、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经济订货批量、长期投资决策等方面都存在大面积内容重复。另外,比如针对具体行业的会计课程包括《旅游业会计实务》、《酒店餐饮会计实务》、《运输企业会计》等,这些课程在六大类“会计要素”,五大类“常用科目”账户,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两大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方面都存在内容的重复。

(二)畸形的考核方式

考核既包括对教师的考核,也包括对学生的考核。总体而言,考核方式简单是高职院校各类专业均面临的问题。在各类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存在“轻科研,重教学”的普遍现象。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往往过分强调教学任务的重要性,却不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这种激励机制的偏向性,主要体现在对科研成果的物质奖励方面。据笔者对广州市几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对于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这种会计和管理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货币奖励仅为区区一千元左右。表面上,这种考核方式与高职院校教育的关系似乎不大。而实质上,由于这个带有明显偏向性的激励机制,不仅导致大部分老师的科研热情不高,也会进一步地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水平的前瞻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包括会计理论考核和会计实践考核。尽管各职业院校都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性。因为理论考核容易,简单的笔试就可以得到结果,但是实践能力的考核却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难以做到有效评分。比如,在实践教学活动时,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规范性的评价标准,但都过份强调实践结果,而忽视实践过程,导致一些学生利用各种不正常的方法骗取高分,而导致老师无法公正评分。

(三)教师队伍流动性过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所,相互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一些高职院校会聘用一定数量的编外教师。其中一些编外教师不仅具有高学历,同时具有非常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并且已成为一些院校不可缺少的教师骨干。但是,由于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和培训提高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严重地影响编外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导致编外教师流动性高。对于在编老师而言,流动非常快,直接导致其教学工作量呈现“明显的波动性”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并最终影响了整个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弥补编外老师的流失,高职院校往往降低教师录用标准,社会上大量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填补编外老师的空缺。这些老师虽然有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却缺乏会计行业的实践经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另外,高职院校降低录用标准后,教师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少数人本身不仅缺乏教书育人的理念,也不真正热爱教育行业,甚至个别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不佳,从而误导学生,损害学生利益。

阅读全文

高职酒店管理探讨(6篇)

第一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当深刻意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并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够在教学中真正得到有效提升。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得以发展,高职教育也深受其影响,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各专业积极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改革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人才培养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作为了重点,多种设备、资源被应用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得以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酒店管理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会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训机会,使其能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提升职业实践能力,继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还有可能成为实习企业的正式员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人才的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阅读全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论文(共10篇)

第一篇: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

1现代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1.1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俗称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采用案例法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教学实践环境下,需要面对真实的问题,并且千方百计地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同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案例教学法直接的分析、讨论和评价案例,同时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酒店管理专业课中,把专业知识融入具体案例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对某一具体问题,巩固和强化学生的识别、分析能力。比如,在《饭店服务技术》课程中,讲述餐厅处理特殊问题时,教师首先将案例展示给学生,然后和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教师讲评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2项目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或分小组完成。由学生自己负责收集信息、设计方案,以及最后实施项目和最终的评价。在实施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对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的要求都能了解和把握。比如,在《宴会设计》课程中,设计宴会的菜单、主题宴会的台面台型设计这样的内容可以作为一个项目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自我的创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1.3角色扮演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