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吉他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渗透
1、改“高分者先”为“多能者胜”,在“长”字上多研究
应试教育的衡量标准“一张试卷定优劣”,不利于人才的选拔,高分低能者时有发生,低分多能者也屡见不鲜.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新突破,它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多能者胜而无高分者先,这就要求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更多地研究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之成为有用之才.如在考查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时,下面的问题具有典型性.问题一束光射入如图1所示的方框内,试在方框内画上一种光学元件,使之产生图1所示效果.探讨此问题往往以作图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只要做出如图2~图5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视为满分.假如题后再加一句“你有哪些办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岂不是越多越好?评价在社会实践的多元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越多,越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采用“多能者胜”的考查方法,则是长久之计.
2、改“要你学”为“我要学”,在“欲”字上寻捷径
应试教育是一种“解题教育”,是为了应试而解题,无休无止要你学,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发挥“三苦”精神.素质教育是教育方法的新创造,要求人们自觉学习,要清楚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不学习的人则无立足之地.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欲望,这是走向成功彼岸的最佳捷径.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学生通过实验很容易得出三条结论:(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解决平面镜成像问题的思维方式就是“由于物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平面镜中像的“近大远小”,学生总感觉到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物等大”不符合实际,学生很想究其原因.正当学生对此不解、困惑、矛盾时,教师可提出思考问题:你把同一个物体放在远处和近处观察时大小相同吗?学生当然有“近大远小”的直觉,这时教师讲解“视角”的概念,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视角”的认识,更有助于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因此,现行八年级物理教材把“视角”问题安排在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不如把它提前到第四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中,就是说,在学生“我要学”的时候,“教”就是“要你学”的时候“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会更深刻些.
3、改“墨守成规”为“勇敢创新”,在“新”字上求发展
应试教育要求学生把前人总结的定义公式熟读牢记,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循规守旧,墨守成规,最多只能是“一题多解”.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新跨越,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只有“新”才能另辟蹊径,只有“新”才能选择更好,只有“新”才能求得发展.如在“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的教学中,教师怀抱一把吉他走进教室,学生无不兴奋,学习兴趣立刻倍增.然后教师拨出清亮的“1-3-5”或“6-1-3”,并说明这几个音的高低不同,这就是音调不同.接着由低音弦到高音弦依次拨出六个空弦音,学生立刻领会了什么是音调,并且记忆会非常深刻.至于音调跟振动频率的关系,吉他弦的振动快慢与现行教材设置的演示实验———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的振动快慢一样让学生分辨不清,如果用同速转动的齿数不同的等圆齿轮拨动硬纸片,用其发声的音调不同来说明“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学生会更明白些.响度的概念用吉他演示,学生会理解更直接.轻拨和重拨同一根弦,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这就是响度不同,轻拨时弦的振幅小,重拨时弦的振幅大,非常清楚,“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并且用同样的力度拨动同一根弦时,前面的同学比后面的同学听起来更响亮,显然,“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对此,现行教材设置的探究实验———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结果给学生造成了误解,认为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就是振幅.音色的感受可以在吉他不同的弦上用相同的力度拨出同样高的音,听起来总觉得有些不同,这就是音色,可以反复听,多听几组音,以便加深理解.音色是判断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墨守成规,显得老道,勇敢创新,不是更好吗?在物理教学中,只要肯“巧”下功夫,研究“长”处,“欲”寻捷径,改革创“新”,学生学习知识会更轻松,理解知识会更透彻,应用知识会更灵活,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会更深入.
作者:赵居礼 单位:定西市陇西县崇文中学
音乐教育中微课的应用
摘要:
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学校的信息化也得到迅速发展。微课教学具有时间短、内容集中和针对性强等特点,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十分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和认同。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通过微课的运用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快速的了解音乐知识,从而广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本文将从微课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阐述,从中总结出中学音乐教育落后单一的授课方式,并从中找出一些可行之策,同时分析微课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和微课与音乐结合教育后的效果。
关键词:
微课;概念;模式;实践应用;效果
一微课应用概念与优势
微课,指的是微小的课,是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知识点和环节凝练出最有效最精彩的部份,然后记录成视频,以供学生方便学习。它包含有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课件素材等等,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新型教学资源。它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炼、资源容量小等特点,是可以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微课是将教育信息化的新教学形式,因为其教学时间短、教学方式灵活等特点,微课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正式学习的资源,也可以当作非正式能自主学习的资源,在教学领域中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因此,微课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教育信息技术的新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以最少的学习时间达到最好最快的学习效率。
二中学音乐授课模式落后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欣赏优美的音乐,学唱动听的曲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辨别真善美,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也可选取课本以外的健康优美的曲子,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练习歌唱本领,提升音乐素养。
1 重视课堂导入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在陶冶情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小学生唱歌,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听老师唱歌。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从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开始。每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要动一番脑筋,使孩子们被音乐之美带入课堂,听老师讲授音乐知识,体会音乐中的意境之美,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重视背景介绍
有些名篇曲目有时代背景,学生不太懂,教师可以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曲目的创作背景,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明白:日常劳动可以用音乐来歌颂;愉快玩耍也是音乐的好素材;帮助同学也是值得歌颂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好奇心,养成好习惯,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美,学会歌颂美,激发学生喜欢音乐并产生创作音乐的欲望,同时在授课中采用学生能够接受且比较喜欢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3 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课教学。不仅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还可以设置音乐情境,在情境化场景中学习唱歌,学生很快就能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他们感觉很轻松,学习音乐的欲望很强。借助多媒体,教师也更容易为学生补充课外音乐知识。比如,了解世界乐器的分类及其音响效果,了解特定乐器代表的文化习俗等。比如,常听到的英文歌曲“Country Road”,补充、介绍美国的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歌手边弹吉他边唱歌,以此抒发感情,非常动人。多媒体参与的课堂音乐授课,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更能将音乐和视频资料统一协调起来, 进一步触动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小学生表现欲很强,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上台表演。通过表演节目,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音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通过赏识教育激发中职问题学生潜能
摘要:通常的中职学生是在考试失利的情况下被动地选择了中职院校,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进而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的方式,成为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多采用赏识、鼓励的方式来重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从心底改变自身,从而促进学生的努力奋进,使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数量得到有效减少,让学生能够在院校当中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促使中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职学生;中职院校
在美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曾讲到:“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最真实的人性的本质,这样一种本质存在于当下的每一位人当中,中职当中的问题学生当然也不能例外。在经历过中考的失利之后,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与挫败感,并且心里面会产生看不起中职院校的想法,这是一种不对的想法。但是教师却很难通过语言上的疏导来扳正学生的这种想法,因此,中职院校当中的教师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多去鼓励学生、赞美学生,采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心中的“被人赏识的渴望”能够得到满足,从而让每一位中职问题学生可以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变得有冲劲,打心底想改变自己,促使中职院校当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这一现状得到改变,改善各大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教学风气,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来达到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分析现有的中职院校当中问题学生的自卑、自弃的心理特征,以及不认真对待的学习现状的成因,阐述了赏识教育的优点与特点以及中职院校教师究竟如何采用赏识的目光来改善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
1中职院校问题学生的成因
各大中职院校当中问题学生之所以数量庞大,是因为在经过中考的失利后,还未成年的学生无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其产生一种失落感、挫败感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进而使得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容易变得自暴自弃。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对其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也是促使学生中考失利的一项主因,而在学生失利后家庭方面也无法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促使了学生向问题学生的转变。中职院校作为学生除家庭之外接触最为频繁的场所,学校在管理以及教育方面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首先,学校对体育类或者课外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容易造成学生散漫、悠闲的性格,使得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学生精力过剩,无从宣泄,从而引发一些事端。中职院校的教师在面对这一类学生时,往往也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不管不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后就不再去关心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愈加趋远,这是一种非常不对的做法,在这样一种做法下受到影响的学生也会加剧自身的自弃、自卑感,引发学生自身问题向更加严重的情况转变,导致问题学生这一问题成为各大中职院校的难题。
2赏识教育的优点与特点
赏识教育与其他正常情况下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不同,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碰撞。教师首先通过肯定学生、尊重学生,可以使得学生逐渐地克服自身的自卑感,加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轻易退缩,敢于挑战;尊重学生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自洁、自爱,减少问题学生引发事端的几率。再者,学生内心渴望赏识的欲望在通过教师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中职院校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大胆地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问题学生身上所蕴含的一切潜力,使学生得到释放,建立更加强大的自信心,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中职院校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保证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进行发掘,教师还需胆大心细,要敢于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某项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促使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朝着全面、优秀的方向转变,从而使得赏识的阳光真真正正照进问题学生的内心,发挥赏识教育的优越性,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以及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综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教学改革任务的不断完善,小学音乐在教学领域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既能够强化其自身的艺术素养,同时也能够帮助其构建健康的身心素养。但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存在,仍旧存在一部分教师会对音乐教学产生较强的抵触意识,不愿意让小学生接触到这一门学科。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音乐器乐教学为分析对象,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器乐教学;教学发展;教学分析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代仍旧有一部分教师会对音乐教学产生错误的认知,其认为音乐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故而会对其进行有意识的规避。即便有一部分教师会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学习活动,但整体的认知也只能够停留在表层,只是简单的组织学生学习一些歌曲或者欣赏一些音乐等等,并没有将音乐教学的价值进行充分发挥。
一、合理地选择教学乐器
俗话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进步最好的教师。当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主动了解的兴趣时,那么即便没有教师的引导以及管理,学生也会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全身心的对知识进行探索以及学习。所以在组织学生开展器乐教学时,教师们就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教学乐器,有效夯实整体的教学基础。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属于一门非必修的综合性教学课程。大部分学校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在选择乐器时,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操作难度较低,并且普及率较广的乐器[1]。比如笛子、吉他、以及架子鼓等等。同时,在选择乐器时,教师还应该对乐器的音色进行事前调查,尽量选择一些音色清脆并且动听的乐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存在一部分小学在选择乐器时只会注重乐器的价格,却忽视了乐器的质量,甚至很多乐器在应用时无法发挥出正确的音色,对学生的音乐审美造成了严重冲击。此外,在选择乐器时,教师也应该适当的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经济情况,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家庭能够承受的乐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假设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想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了解,那么也不会对家长造成较大的压力。
二、合理地选择器乐乐曲
在完成乐器选择之后,教师需要开展的工作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曲目。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以教材为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的一些曲目进行了解学习,虽然教材内的信息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能够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形成稳定辅助,但是由于小学音乐教材的改版时间较长,所以很多情况下教材内的内容与小学生之间的生活是存在脱离问题的。学生与教材内的歌曲所处年代不同,其自然也无法对这些乐曲产生了解兴趣。对此教教师们就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利用互联网设备为学生选择一些近现代的歌曲,保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综合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式进行乐曲选择。首先,在选择乐曲时,教师应保证乐曲具备较高的时尚元素。例如,当代小学生都比较喜欢《陈情令》中的王一博、肖战、TFBOYS等明星,那么在选择乐曲时,教师就可以选择剧中的一些轻音乐曲目或者是这些明星的节奏较为缓慢的歌曲,以此作为素材,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在选择乐曲时,教师应确保乐曲内具备较多类型的乐器。比如,周杰伦的《烟花易冷》中就应用到了小提琴、贝斯、吉他以及架子鼓等乐器。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分别演练不同的乐器,然后进行合奏,以此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在选择乐曲时,教师应保证其具备较多的丰富性,能够彰显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日本钢琴家久石让的《天空之城》、《银河铁道的夜》以及《菊次郎的夏天》,中国著名音乐人麦振鸿的《长留山》、《美若仙》以及《永恒的回忆》等等[2]。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范围,强化学生的学习素养。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优美的音乐,学唱动听的曲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辨别真善美,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也可选取课本以外的健康优美的曲子,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练习歌唱本领,提升音乐素养。
1重视课堂导入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在陶冶情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小学生唱歌,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听老师唱歌。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从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开始。每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要动一番脑筋,使孩子们被音乐之美带入课堂,听老师讲授音乐知识,体会音乐中的意境之美,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重视背景介绍
有些名篇曲目有时代背景,学生不太懂,教师可以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曲目的创作背景,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明白:日常劳动可以用音乐来歌颂;愉快玩耍也是音乐的好素材;帮助同学也是值得歌颂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好奇心,养成好习惯,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美,学会歌颂美,激发学生喜欢音乐并产生创作音乐的欲望,同时在授课中采用学生能够接受且比较喜欢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3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课教学。不仅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还可以设置音乐情境,在情境化场景中学习唱歌,学生很快就能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他们感觉很轻松,学习音乐的欲望很强。借助多媒体,教师也更容易为学生补充课外音乐知识。比如,了解世界乐器的分类及其音响效果,了解特定乐器代表的文化习俗等。比如,常听到的英文歌曲“CountryRoad”,补充、介绍美国的乡村音乐“countrymusic”,歌手边弹吉他边唱歌,以此抒发感情,非常动人。多媒体参与的课堂音乐授课,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更能将音乐和视频资料统一协调起来,进一步触动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小学生表现欲很强,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上台表演。通过表演节目,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音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深度体验音乐学习探究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从听觉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浸润式、有深度的音乐体验,经历“由听而想”到“有感促听”再到“听而表现”的过程,使学生深度地、高效地体验和感知音乐,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
[关键词]小学音乐;深度体验;听觉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音乐教师紧紧围绕学生的三维目标展开教学。近几年提倡的新的音乐教学体系以及以活动为主的新常态音乐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忽视了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觉,忽视了音乐感对音乐学习的重要性,造成学生虽有体验但缺乏音乐的深度体验。因此,教师要以音乐感作为重要抓手,采用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浸润式、有深度的音乐体验。对此,笔者将着重从听觉入手,引导学生经历“由听而想”到“有感促听”再到“听而表现”的过程,深度地、高效地体验和感知音乐,一步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
一、由听而想
聆听和想象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第一反应,只有通过聆听和想象,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立体化想象音乐情境,通过聆听和想象,一步步提高学生由听而想的能力。
1.前进式想象。前进式想象是一种音乐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将音乐思维往更宽广的领域拓展。也就是说,课堂上不给学生设置前提,不框定学生的想象空间,而是让学生先以听到的音乐作为原点,以突发性、灵感性思维创造出更多新想法、新观点,形成一种前进式、有创造性的思维,从而深入体验音乐。如在音乐课堂上聆听色彩性音乐,通过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引发学生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例如,教学《阿里山的姑娘》时,笔者通过歌曲引子中浓郁的高山族特点,抓住长音和衬词引导学生听音联想阿里山的风景,为后面进行深度体验打好基础。
2.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的关键在于教师进行单线直入式引导,即引导学生听音乐时思路清晰、连续,能找准音乐的不同层面。课堂上不管是器乐类还是声乐类的音乐,学生都能够找到切入点,以此进行突破性、删选性的深入思考,触发音乐的情感反应。如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运用大自然的真实声音(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腹斑蛙、山羌、飞鼠的鸣叫)与笛子、小提琴、吉他等乐器的优美音色共同交织成美妙的旋律,是一首奇妙的森林之歌。教师引导学生听音乐中的自然界声音,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同时,想象丰富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深度体验音乐情感。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找到不同的乐器来模拟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声音,还可以发现笛子、小提琴和吉他演奏方法的不同。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白音乐情绪不同,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不同,表达歌曲的内涵也不同。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来想象,挖掘学生的音乐创造潜力,使学生深入体验后能够独立创造出新的音乐形象,从而越听越想、越想越听。
新时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一、优化教学语言,达到准确简练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优美准确的语言能够传达有效的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的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自身修养,规范语法,理清逻辑关系,用词准确,精确掌握知识,准确表达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准确的接收到信息。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字义相似的术语,但是他们表达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节拍”与“节奏”,这两个词语在音乐教学中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这种时候,就要靠着教师准确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明确的分清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异同点。另外,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进行教学,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输送最有用的知识,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接收到全面的知识。
二、多媒体与乐器想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能够普及到教学应用中,全国大部分的学校也能够用得起一些简单的乐器。教师要合理应用这样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与乐器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的声音、影像、图片和文字等,通过听觉与视觉等感官的全方面刺激,都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不能够喧宾夺主,教师应该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够使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受制于多媒体,这样反而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适当使用乐器配合教学,比如说钢琴、手风琴、笛子、口琴、吉他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实时的了解一些乐器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对于《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入傣族文化的相关知识,并采用葫芦丝演奏,同时,向学生普及关于葫芦丝该种乐器的起源、声色特点以及演奏方法等等。
三、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和特点,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这都是学生很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特质和优缺点,能够自主的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学习。教师要避免传统式的“生产线”培养,以培养出各种类型的新型人才。比如,在教授一首歌曲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哼唱,有的学生可能只喜欢唱谱,有的学生只喜欢唱歌词,这都只是学生对自己喜好的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这种表现,对于喜欢谱学生,引导他去学习更多关于谱曲的知识,而对于喜欢歌词的学生,可以引导他去感受歌词中的美,并鼓励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去尝试填词。更有一些学生喜欢用舞蹈去诠释自己喜欢的歌曲,教师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跟着节拍跳舞。至于怎么跳,那是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教师要以欣赏鼓励为主,只要在主要的关键点给予指导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