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计算机小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讨
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语文课改的一个亮点,充分利用网络,更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它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建立合理的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的建立要考虑到小组人数不能太多,一般3-5个人为宜。而且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索研究的机会,都能通过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要通过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要考虑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让认知水平、探索能力、语言表达、计算机素质各有千秋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各小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大致相等,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更加自由、充分的发展。
二、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不广,这就决定了其研究的课题只能是些简单的、浅显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可以进行如下研究:
(一)单元主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单元的课文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因此,可能考虑把整个单元的课文联结在一起进行研究,以达到单元的训练目标。
高校信息素养教改策略
本文作者:舒建文 吴誉兰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学科部
理工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从对学生“信息知识与技能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理工科信息技术教学有一定效果,但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未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主要体现在:57%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太熟悉和基本不会,大一55%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太熟悉,14%基本不会,情况比较分散。大四22%学生有认为自己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情况不熟悉和基本不会。理工科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效果相对还行,但还需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针对性,高年级信息技术课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结合性,主要体现在:43%的学生认为大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比较适合自己的要求和收获比较大,26%的学生认为和高中相比没什么提高,23%的学生认其对专业学习没什么帮助,8%的学生表示对信息技术没兴趣,高年级56.6%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和对专业没什么帮助。理工科高校学生信息知识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73.9%的学生对信息知识不了解和只知道一点,大四63.72%学生对信息知识不了解和只知道一点,虽有所降低,但并不明显。“学生对信息法规的了解”调查结果反映出理工科高校需加强网络法规的建设和宣传,重构网络伦理,主要体现在:25.39%学生在网络恶意传播病毒是否属于犯罪方面错,62.97%的学生认为在网络浏览不健康或黄色信息属于犯罪行为,将法律和道德混为一体。从“学生浏览与色情、暴力有关的网站情况”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上网要完全避免不健康或黄色的信息很难,理工科高校需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让学生自觉抵制不健康或黄色信息,主要体现在:26.31%的学生经常浏览与色情、暴力有关的网站,39.29%的学生偶尔浏览与色情、暴力有关的网站的占,只有34.4%的学生没有浏览与色情、暴力有关的网站。
从“学生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完全开放的网络面前难以自控,需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主要体现在:只有46.16%的学生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其它的则是游戏和娱乐。从“学生偏离最初上网目的”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危机感不强,但大四学生中大部分目标性较明确,有紧迫感,只有少部分同学处于完全放松状态,主要体现在:70.97%的学生有时会偏离最初上网目的,16.13%的学生经常会偏离最初上网目的,大四学生中没有偏离上网最初目的比例在所有年级中最高,大四学生中经常偏离上网最初目的比例在所有年级中也最高。这说明我们需要加强理工科高校学生的危机感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使用逻辑运算符检索网上信息”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很少使用逻辑运算符检索网上信息,主要体现在:60.87%的学生从未使用过逻辑运算符检索网上信息,33.95%的学生有时使用,经常使用的只占到5.18%。这说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高效地检索信息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从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中快速搜索出其主旨”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弱,这会制约学生的有效阅读,也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60.89%的学生面对大量的、看其来杂乱无章的信息不能或很少快速抽出其主旨,35.11%的学生能做到,只有4%学生总是能够快速从杂乱的信息中找到其主旨。
从“学生对获取的信息的处理情况”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会对电脑中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这样做,大部分学生不对获取的有用的资料和文献进行有效阅读、分类和储存,主要体现在:64.81%的学生能将自己电脑中的电子资料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组织,以便查找,35.19%的学生没有这样做,只有32.92%的学生经常对获取的有用的资料和文献进行有效阅读、分类和储存。从“学生对所学专业主要核心期刊了解”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主要核心期刊情况的了解比较少,主要体现在:只有16.71%的学生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自己专业的核心期刊情况。从“学生对获取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实效性判断”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不是很好,主要体现在:61.4%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何判断和不想判断获取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实效性。从“学生对获得的重要信息的整理”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弱,需加强学生对如何处理信息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只有36.56%的学生经常会对获得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和记录,42.41%的学生只是偶尔整理和记录一下,21.03%的学生不作任何处理。
从“学生对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对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较差,主要体现在:6.38%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的较好,49.96%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一般,30.2%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较差,13.4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学过,这说明我们需要加强学生与专业学习有关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因为计算机作为工具在解决其专业领域里的问题和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学生在对获得信息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的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61.6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所获得信息在分析以后很少提出自己年新的见解,这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批批判精神不足,对知识的观念停留在吸收的层面,对学生今后独立工作,正确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是十分不利的,故我们要加强学生利用信息、生产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研究成果”调查统计分析表明理工科高鹇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研究成果的分别为25.3%、28.47%和42.34%。
理工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
实践教学下财务管理论文
一、应用型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居于同等重要地位,它既是理论教学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也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尽合理。基本上都是先上理论课程,再上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仅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和验证,学时少,内容老,多数安排在理论课之中,大多是以实训室、教室为主要场所进行的实训、操作。在实践教学中认知实验、验证实验过多,体现知识综合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考核方法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践知识,也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实习、实训方面,我国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氛围和机制,实践教学条件尚不充足,通过关系依托少数企业来安排学生的实习,难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被认为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要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才能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被录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1.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对高校的实践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导致企业对高校的学生实习和实训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不愿让学生真正深入生产一线,介入企业生产运行的核心过程。尤其是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招生数量迅速增长,对实践教学场所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去实习。另外生产实习、毕业实都安排在大四年级进行,学生由于考研、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对实习投入缩水,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受到影响。
2.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中化学网络教学原则及对策
一、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科学合理搭配
课程教学目的要明确,内容准确,表达规范,文本、图形、音像等各种资料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画面设计清晰简练。整个多媒体课件要求生动活泼而不失严肃,要特别注意引导式启发教育,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呆板说教,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的特点,不失时机地穿插教学有关的资料信息。比如,讲授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时,需要讲授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相关反应,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插入大量图片和Flash动画演示实验,并通过文本解说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部分知识点,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和拓展相关知识。
2.多媒体网络教学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也不能显得过于活泼,要将课堂可控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毕竟高中生自制力还较弱,避免不了好动贪玩的天性,但也不能为此而不作改变,仍用原来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要注意引导和启发,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尽可能增大课堂活跃性。在讲授知识点时,可适当加入相关趣味性的知识,但不能过多地加入课外内容,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外相关知识。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学生易于接受,也不会使学生觉得知识量太大而难以理解。
二、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
在具体实施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参与,转变教学思想,以开放、创新的理念,探索高中化学教学新思路、新方法。笔者在此总结以下三条策略,仅供广大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信息技术之高中政治论文
一、资源融合教学实践的途径
1.创设不同情境,融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兴趣是与情感相联系的,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高中阶段要利用学生的兴趣,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发展特点及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所能呈现的声、像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笔者在教学“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课题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短片,回顾我国的民族关系发展历史,再牵引出主题,配上一些图片,并联系时事,让他们通过这些画面感受真实,引发情感共鸣。这样,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都愿意主动发言、积极讨论,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2.构建信息网络,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构建一个信息网络平台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举措。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平台,更有利于自主探究与互动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体现新课程理念。网络技术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学习、沟通方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笔者在教学当代社会的经济热点时,适时地利用了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了经济常识中的“货币升值、贬值”的问题,并搜集了人民币升值及美元贬值、外汇汇率等相关资料,引导他们归纳整理,并且分小组确定主题,以手抄报形式展示成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会更广,发挥主体性的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我们可以趁势鼓励学生多关注时事热点,更便于思想政治的学习。
3.融合多方内容,促进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时政教育是高中政治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实践拓展课的有效前提。其间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而且能加深其对时政的深入了解,达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笔者之前在学校以《全国两会时政专题复习》为主题的公开课中,有效展示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首先,用计算机收集了相关资料,从中选取较重大的课题,经过相应整理、归纳,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并提出几个他们最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就其展开讨论。然后分小组演讲。对于比较难实施的项目,可以成立研究性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最后,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演示文稿,分析有关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的说明题,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原理。具体可以通过Flash动画或者小论文、校园网专栏等形式汇报交流,当然这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舞台。
二、资源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夸大其词,忽略原有作用。所有的信息化技术对课堂只起辅助作用,很多教师不自觉地喜欢夸大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作用,造成空有精美的课件,却无相应的理论解析的现象,使得学生只能受到感官刺激,没有得到实际的思想教育。我们要避免这种状态,适当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等是必要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语言、形态等将课堂回归到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上,这样才能使政治课具有实用性,起到切实的教育作用。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主导。高中政治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与辅导者。然而有些教师对这个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以为只要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重视他们,例如笔者在一节关于市场经济的公开课中听课,这个教师就是开始做了个简单的课程介绍,随后就完全交给学生,整个过程没讲几句话。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有限,单纯依靠他们的自主探究远远不够,教师应该适时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
环境工程研究型教学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研究型教学的主要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列出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还明确了实验器材和药品的数量、试剂的纯度、实验方法,甚至连仪器组装都包办了。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教师帮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上网检索到的知识,与同组学习成员交流合作,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校实验条件确定实验药品和仪器的类型、数量、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Fenton试剂降解阿特拉津动力学性能的测定”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确定使用什么仪器和方法测定溶液中阿特拉津的浓度,如何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测定阿特拉津浓度的标准曲线,让学生自己思考FeSO4和H2O2用量对阿特拉津降解速率的影响,如何求降解过程中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传统教学模式中,实验内容只是局限于所选用的实验教材,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实验内容不再局限于实验教材,教师鼓励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学校周边工厂和家庭所在地的环境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注重实验内容的开放性。例如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所在市调查冶金、印染、电镀、制药等化工行业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污水处理情况,经常从这些行业带样品让学生做实验,为学校周边地方行业污水处理提供实验参数、检测方法和污水处理工艺。这样学生的实验内容不再拘泥于实验教材,而这种来源于生产实践的实验项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能力在研究性的实验中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研究型教学的主要教学过程
实验课研究型教学的主要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情境、确定实验项目的研究内容、设计实验、研究性实验、效果评价五个阶段。以“D201树脂吸附法处理石油化工生化尾水”为例,论述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研究型教学的主要教学过程。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工厂实践和学生已具备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验动机。例如,石油化工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石油化工行业的污水是怎样处理的,石油化工行业的污水经生化处理后,是否能够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树脂吸附法作为一种低能耗的固相萃取分离方法受到广泛重视,树脂吸附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溶剂消耗少、操作安全、能循环使用等优点;树脂吸附法在处理难降解生化尾水的同时,可对生化尾水中难生化的有毒污染物吸附、分离与回收,经树脂处理后可提高尾水的可生化性,树脂还能循环使用。这样引入实验“D201树脂吸附法处理石油化工生化尾水”。确定实验项目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型教学的关键,因为它是整个实验研究型教学过程的载体。实验项目的研究内容应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具有探究性、可接受性,且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例如在“D201树脂吸附法处理石油化工生化尾水”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上网查阅“石油化工行业的污水排放标准”。在国家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验条件,确定实验的研究内容:树脂处理前后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pH值、电导率等参数的测定、树脂吸附法处理石油化工生化尾水的实验优化条件。
根据实验项目的研究内容,学生上网查阅“中国期刊网”、“Elsevier”、“Wiley”数据库,仔细查看和阅读“与实验项目研究内容”相类似的研究论文;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并具体设计实验,确定实验步骤、仪器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例如在“D201树脂吸附法处理石油化工生化尾水”的实验中,在查阅文献基础上,学生确定了具体的实验步骤:第一步,选择树脂。依据树脂对石油化工生化尾水中CODCr的去除率和树脂的解吸效率,从众多的商业树脂中筛选出D201树脂。第二步,优化树脂吸附条件。以生化尾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指标,从溶液pH值、温度、树脂用量、生化尾水的上样浓度、流速等因素优化树脂的吸附条件。第三步,在最优条件下重复实验,确定树脂的循环次数。依据设计的实验,学生小组分工协作,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并认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学会运用origin或MicrosoftOfficeExcel等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和制作图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让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这一阶段在学生小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或研究小论文,锻炼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小论文或实验报告,面对面地给学生批改,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以及如何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书写实验报告和论文,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也可就实验原理、数据处理、实验方法和仪器使用等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答辩。例如在“D201树脂吸附法处理石油化工生化尾水”实验中,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答辩。答辩中请学生回答:D201树脂的骨架是什么;D201树脂上是否有电荷,如果有电荷,如何定量测量D201树脂上的电荷;D201树脂上的电荷对实验有什么影响;D201树脂去除石油化工生化尾水中CODCr的原理是什么;如何确定D201树脂吸附达平衡;为什么温度越低树脂吸附效果越好;为什么pH值在8左右树脂吸附效果好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巩固提高,能帮助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行再次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教学改革视域下大学物理实验论文
1.教学分类和层次目标
大学物理实验目前按教学类型分有公共必修实验,仿真实验,开放实验,远程网络实验等。公共必修的实验按教学内容分针对不同类别也有所不同。一般像我校类的综合性大学,专业较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物理基础不太相同,各专业对物理的要求也不一样。普遍实行物理实验开课分类进行。各专业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别。我校的物理实验课共两个类别,分别称为A,B类。A类48学时,B类30学时。B类相应对物理要求较低的专业,比如农业养殖类一般选择B类,其他理工科类选择A类。A类B类教学分层次也不同,A类分为三个教学改革视域下大学物理实验管理现状初探张鑫,李金玉(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层次:基础、提高、设计。B类分为两个层次:基础、提高。这样的分类既避免了一刀切的问题,也符合了学生课业的需求。A,B类基础层实验相同以达到基本实验能力的锻炼,提高层,设计层实验要求逐步提高,B类涉及的实验相应减少和没有。对于每个层次我们也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基础层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撰写合格实验报告、定性分析实验误差,提交合格实验报告。提高层目标设定为培养独立实验操作能力,能简单分析和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完整地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实验误差,撰写合格实验报告。设计层要求自主选做,在自己查资料基础上以论文形式提交科学报告或者实物和专利。教学分类和各层次目标明确,既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积极性又有利于实验的考核。避免了以往统一标准不重视学生创新性培养的状况。
2.实验预习内容和方式
每位同学进入实验室前,必须做好实验内容的预习,这一点毋庸质疑。有别于其他学科带上书本就可以去学习的模式,实验课是不同的。预习作为实验前的准备是对实验的必要的了解。只有做好预习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学校实验前要对预习检查,预习内容必须写在实验报告册上。预习不要求重复累赘的抄写书本上的内容,重点解决3个问题:做什么;根据什么去做;怎么做。基本内容包括:目的、原理、步骤、表格设计。也就是简要的反映实验前的准备。我校的预习报告可以参考书本和挂在网上的预习提纲。目前国内有些学校提出无纸化实验,比如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学生直接登陆到网络服务器下载相关的实验预习即可。预习形式虽然不同但实践结果表明做好预习才能确保实验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显得过于呆板预习方式,通过网络下载预习结合了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不是确实更加有效率,值得我们探讨。
3.实验过程程序和要求
进行实验是大学实验课的中心环节。实验操作规范、独立完成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实验的考核指标。经过一系列的变革我校实验室以逐渐更新了实验项目及提高了实验条件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利于的人才培养。目前我校大学物理实验室能保证每位学生单独操作一台仪器并对要求学生实验按如下程序进行:一是进入实验室后按编组找到对应的实验仪器。二是实验预习报告放在实验桌上,待老师抽查并认真熟悉、检查测量仪器、装置是否完好,记下主要测量仪器的型号和主要参数包括测量范围和精度,填写实验仪器使用登记本。三是根据仪器使用说明,正确安装和调试仪器,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有疑问可以及时向教师提出。四是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整理数据,如有问题,应该重测和补测。原始数据必须记录到实验报告上,老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教师在原始数据上签字和以上其他程序要求一方面确保了学生抄袭篡改实验数据另一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白要获得合理的数据必须通过自己正确的操作才有的。目前有许多高校采取网上报告的形式,他们的实验数据由系统集中采集。这个方式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处理并显示结果。实验操作还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仍然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的培养。电脑化只是便于教师批阅实验报告,提高了批阅的效率和准确度推进了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基于层次不同老师的教学也是不同的,对于基础层老师要进行讲解和做简单的演示;而提高层的同学们有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教师作出简要的说明后重在学生自己实验。设计层只需要实验教师给出几个可选择的实验而没有具体资料,学生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实验时间也不作严格规定,可以在两周的时间完成实验室工作。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及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4.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形式
大学物理教学学生科学素质研究
1研究目标
1.1教学理念
实现由偏重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素质教育并重转变。
1.2教学内容
实现由重经典轻现代向经典和现代内容并重转变。
1.3教学方法
实现由重推导演算向更加注重传授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并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