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计算机编程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计算机专业课教育探析
中专学校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计算机技术打下知识和技能墓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数,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上,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在所学专业上的应用能力,并通过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紧密结合得以提商,为将来工作上成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人才莫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计算机课与专业课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在教学中计算机课与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上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既能达到上述目的,又可提高教学质t。 在计算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渗透专业课的内容,其做法是在讲授每一条语句的编程举例时,要尽可能地引人所教专业课有关课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编程所讲解。在单元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编程练习时,更多注愈选取有关专业课中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编程序讲解,这样做不仅能达到例举所学专业问题编程讲解的目的,而且又把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引人所学专业,从而培养学生在专业上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以我们给农艺专业上课为例,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由浅人深,由简到繁地引人了《田间实验分析与生物统计》课程中一些问题,进行编程训练与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机课本身要求掌握的内容,而且学会了应用计算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与统计的墓本方法。同时由于同学们尝到了在专业应用计算机的甜头,更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在计算机课结束以后的专业课教学中,每当遇到适合用计算机编程序解决问题时,就积极思考主动编写程序,利用课余时间上机调试,解决了一些课堂上和专业上的实际问题,这意味着虽然计算机课程结束了,但教学效果在延续,同时随着计算机知识来解决问题越来越普通,越来越向纵深发展,这样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课也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并有一种契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达到了专业课与计算机课相互渗透的效果。 在计算机课程中渗透专业课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课的教学效果还起到了复习、巩固、提高和补充的作用。 完成上述做法,达到上述效果满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要求任计算机课的教师应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否则就无法联系专业进行讲授。 第二,计算机课所用的普通教材要有较大篇幅的增删,增加关于专业问题的编程实例,最好对不同专业应编写不同的补充教材。 第三,计算机实验室要在业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在计算机课程结束后的各门专业课教学中,有许多适合编程序求解的问题,单凭学生的兴趣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程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各专业课教师在讲授各门专业课的过程中将编程内容适当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对学生在专业上应用计算机知识在专业上的应用技能远远超过计算机本身所达到的水准,这是对计算机课的教学效果的再补充,使学生毕业后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成为行业上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山同样,完成上述做法,达到上述效果,首先要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使其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在专业上的应用知识和技能,否则在专业课中渗透编写程序内容是办不到的。 总之,计算机课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相互诊透,无论对计算机课还是对专业裸教学都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尤其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机械设计制造业的现状,然后再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应用优势,最后阐述了其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是由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两部分组成。其中,机械制造是对各机械、机床、设备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过程的总称。机械设计是根据机械设备的要求对工作原理、结构、各构件材料和形状尺寸等进行构思、分析、计算并使之优化,是将用的各种技术文件描述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全过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机械设计制造组建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不仅能够提高机械制造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提高机械设计的质量。因此,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问题。
2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的现状
机械制造业需要依靠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这些机械设备自身的运转出品质高的产品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制造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不高,还存在以下许多的问题:
2.1机械设备的装配不合理
合理的安装机械设备,能更好的保证生产过程中机械的正常运转和设计相符合,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从我国制造企业的机械设备组装来看,设备的配置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焊接机器人实习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
1多媒体教学
(1)多媒体教学节约时间、效率高
在多媒体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目标和课题任务演示给学生看,节省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逐个示范操作,缩短了学生循环操作周期,争取了更多的操作练习机会。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文字、图片、视频,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从以往的想象空间到图文并茂的课件,思维方式得到转变,理解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精准,提高了学习效率。
(2)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焊接机器人多媒体教育的内容不光是对本课题知识的摘抄和复制,备课期间可以利用计算机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获取,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对实习课题任务进行扩展,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该学科的某知识点发展的最新信息,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路。
(3)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多媒体技术是将视觉、听觉信息通过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并由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因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完成教学任务,这与我们以前所介绍的媒体的单一感官作用不同;另一方面,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或个体,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样,动手操作能力也不一样,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
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算法编程探究
摘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体现了国家对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为使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有效,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实现原理、应用领域;初步掌握计算机算法与编程,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进行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各学段相关课程应该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计算思维;算法编程;最大效益
1引言
人工智能作为连接未来的教育,面向中小学进行普及,很大程度上带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当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各类资源纷纷涌现: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校内教育活动、相关学科竞赛活动、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等。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各类教学内容五花八门。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解读国务院颁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1]。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理解人工智能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编程教育与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区别。探索通过选择合理的AI编程语言和设计AI活动情境,有效地实施人工智能教学,培育人工智能素养。展开计算与推理,模拟与拓展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包括信息学、创意编程、智能设计、智能机器人项目。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各学段相关课程存在的形态。构建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框架和知识体系。
2人工智能核心概念
2.1人工智能教育。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做研究,而是要让他们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进而确立职业目标,成长为AI技术领域人才。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中,要关注的不应只是提供很多的硬件,而是应该关注给青少年培育人工智能的核心素养。从感知、认知、创新三个层次构建在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和效果达成。从经历认识带来对人工智能特征识别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学生识别和分辨人工智能应用、体验、理解、设计这一过程;从体验带来对人工智能真实场景的了解,帮助学生内化成为意识;从理解带来概念、原理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层理解,从而学会主动选择人工智能;从设计带来学生动手实践的真实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这样可以达成从不同层面对人工智能的能力素养培养。
2.2计算思维培养模式。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是计算思维。目前人工智能研究五个方面: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专家系统以及智能机器人。计算与推理、机器学习、传感与控制都与算法编程密不可分。算法编程是计算思维赋能的重要平台。理解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概念,清晰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求解能力,达到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以此带动信息学竞赛、创意编程、创新AI作品、智能机器人的“四翼”蓬勃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有创意、能创新、勇创业的新时代科技苗子。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应用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几乎涉及到人类的一切生产和生活范畴。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强有力的支持工具,通过编程技术和模拟法,使网络呈现智能化效果,高智能的运算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的控制和管理问题上优势明显,也将带动了一批新的科学研究领域,是一个学术性、技术性很强热门课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运而生。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人工智能技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在安全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域中,势必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和重视。
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的瞬息万变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创新计算机控制和管理技术,以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人工智能技术所拥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能够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最强有力的支持工具:一是多协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结构极其复杂,不是单一的模式,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层次化管理。管理者可以分为上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下层管理者,上层管理者以轮询方式进行监测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再向下层管理者进行监测,多层次化管理之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任务合理分配,彼此之间能够很好的协作,所以,多协作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现已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二是智能化信息处理能力。人工智能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不是简单的监测一些管理信息库,它可以综合低层次的信息,重新解释并得出高层次的信息概念,根据不是完全精确的信息做出判断,从而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人工智能在处理计算机网络故障中,体现的优势更加明显,是处理模糊性问题的最佳选择。三是模糊控制耗费小。计算机控制领域,最常用的方法是搜索算法,但会因为被控制对象尺寸的增长,导致维数成指数增长。人工智能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后,在模糊控制方面,计算速度非常快,选取最优解完成一次性搜索,系统的计算量越大,模糊控制所呈现出来的优势就越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会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二、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的工作原理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管理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编程技术,另一种是模拟法。通过编程技术,使系统呈现智能化的效果,具体体现在文字识别、电脑下棋等;而模拟法不仅仅要看模拟化效果,还要求实现的方法和生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相类似,如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等,采用的都是模拟法。为了得到更好的智能化效果,两种实现方式通常可以综合使用,规定程序逻辑,设计智能化系统,对于复杂的编程系统问题,是非常省力的方法。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层出不穷,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如果单纯的依靠人工搜索,大海捞针式搜索是一件耗时长久的一项工程,查找信息难度较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智能Agent提供了独立的索引系统的查询工具,它可以专为某个用户服务,开启识别特定语义模式的能力,做出理想状态的信息搜索工具。此外,人工智能可以利用AI技术的成果对Internet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信息服务方面,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课改措施
课程体系的问题反思
如今,我国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和保障信息的安全,并且物联网也成为发展的重点产业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使得毕业生大多仅具备网络规划、设计、构建、选型、安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能力,而缺乏以网络技术应用与网络技术服务为主的能力。课程内部结构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本专业师生共同进步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及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其中,光是专业基础知识就涉及计算机基础理论、通信原理、网络原理等各个方面。大多数院校的课程体系由几十门课组成,内部结构不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方面使学生对教与学的目的性不甚明确,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每个教师依据课程群组成相应的教学团队,以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能力培养缺乏连贯性。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这样,在总课时的限制下,就无法开设所需的专业课程,不仅如此,还导致课程内容交叉过多、重复开设,学生对所学课程渐渐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此外,针对学生的某一种能力培养断断续续,不能从大一贯穿至大四,缺乏连续性。例如,对于编程能力的培养,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都开有相应的编程能力培养课程,但在大三学习期间却中断了编程课程,而到大四每个学生都需要利用某一种编程语言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如果能在学生四年的学习期间一直贯穿编程能力的培养,当他们面临毕业设计课题时,就能选择一种自己比较熟悉的编程语言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理论讲授为主,实验课时不充分。教学模式老化,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不和谐,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还是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验课时时间较少。
而网络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工程性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网络工程专业应从工程性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面向工程的思维方式,让其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学方法,以便更加贴近社会实践的需要。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必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必须架构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近几十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出台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计划[4-6],而我国一些高校尤其是技术应用型本科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一些综合性或专业性教学与科研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教改的文章呈大幅度上升趋势[7-9]。
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任何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都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主要任务,网络工程专业也不例外。如今,网络工程专业的内涵与外延都大大拓展,但对于应用人才培养来说,其专业课程设置应着重从网络工程层面上的全过程来考虑,核心内容包括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系统布线、组网、测试、运营、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这些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反映了网络工程层面的全过程[2]。如果不分模块而随意开设兼顾各个方面的课程,将难以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且课程之间的体系结构也不够明确,导致开设课程计划性不强、结构混乱。因此,应将课程体系中具有相同性质的若干课程组合成一个课程群,形成“课程体系→课程群→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内部结构。原有的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即“网络工程规划”与“网络管理维护”。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已进入第三阶段,网络应用技术服务从基本的Telnet、FTP、E-mail等发展至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网络地图等等,可以说网络应用技术服务在整个网络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对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网络应用与开发模块成为其第三大模块,也是最具特色的模块。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三大模块分别为:1)网络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网络设备选型与采购、网络组网与集成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技术等内容。2)网络管理与安全。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协议分析与跟踪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内容。3)网络应用与开发。主要以网络编程技术为主,在掌握一般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前提下,熟悉1~2种编程环境下的网络程序设计方法(如基于C/S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基于Web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课程体系模块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以课程群为基础,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由老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并给予他们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使其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信息,随时把握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
网络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可以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三个方面。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可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层次来构建,如图2所示。课程内容既要涵盖网络工程的基本内容,又要区别于社会上的职业培训,在强调基础理论和系统性的同时,突显专业的应用型特点。公共基础课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相似,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与其它专业使用相同的教学平台,但是必须按照专业需求来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具体可从原有课程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比如原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以整合成一门课,“微型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和“汇编语言”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及“概率论和数理逻辑”可以整合成“计算数学”一门课等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参考网络工程人才的职业需求和国家的相关职业资格要求,涵盖网络工程的基本内容。专业基础课主要分为计算机基础、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和技术平台四大模块。计算机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内容;网络通信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原理、网络交换技术等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层次结构模型与协议集)、TCP/IP协议集与Internet技术等网络基础内容。专业方向课主要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可选择一种主流平台(.net/Java)作为技术支撑,各模块中的主要课程将以此平台为基础,构成专业方向所需的知识框架。专业选修课以强化适应性和扬长教育为主导。由于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有限,学分也有限,学生不可能学完所有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所以在专业选修课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考虑学生将来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岗位,将选修课分为三大方向。1)与规划设计相关的,如综合布线技术和网络协议分析等。2)与管理维护相关的,如网络安全系统部署和网络安全事故维护等。3)与应用开发相关的,如J2ee与中间件技术和Web编程技术等。还可在第7学期开设新技术讲座,介绍关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方面的新技术,并且所有专业选修课都配有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课时,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p#分页标题#e#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策略研究
1计算机系统维护的重要性与现状
1.1计算机系统维护的重要性
计算机系统维护,主要是对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清除系统运行中发生故障、错误的同时,还要让系统更加适应用户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原系统的局部进行调整与更新,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为了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正常的工作状态,进而优化计算机性能与延长使用寿命,处理计算机系统故障问题,只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的一个过程,并不是全部。从计算机的使用环境、计算机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三个方面来看,计算机维护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寿命为4-5年,有的使用寿命长的在10年以上,系统维护是在系统实施、投入正常运行之后。虽然,系统维护工作贯穿于整个计算机系统使用寿命之中,但大部分计算机用户对系统运行、维护缺乏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并没有掌握有效的维护策略与技巧,使得计算机系统维护容易被忽略。但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系统维护,在整个计算机系统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1.2计算机系统维护现状
(1)用户知识水平不足
大部分计算机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缺乏认识,虽然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系统,但操作准确性、安全性不足,给系统维护带来了不少额外负担。特别是随着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迅速普及与广泛应用,但计算机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知识内容和相应技术培训并没有跟上,大部分用户在操作计算机系统时都存在操作不规范、错误操作等现象,导致计算机系统故障较多,给计算机系统维护增加了额外负担。
(2)软件开发与设计缺乏统一标准
计算机工程课程支持弹性学习研究
摘要:计算机工程是现代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控制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组件的设计、构造、实现和维护的科学技术。计算机工程专业教师在计算、数学和工程的理论和原理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他们将这些专业基础应用于硬件、软件、网络、计算机设备,以解决不同应用领域的技术问题。计算机和数字系统设计不断取得巨大进步,为计算机工程专业人员将这些发展应用于工程的整个范围创造了机会。本文介绍了如何设计灵活的在线学习,以及如何设计灵活的在线学习轨迹,在这些轨迹中,学生们可以利用不同程度的编程知识、兴趣和不同的应用需求,为应用程序设计学习提供一些帮助。对课程设计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思考,设计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途径,同时提供教材和材料,使学生能够识别并遵循符合自身能力、兴趣和实践的学习课程。
关键字:网络课程,教师课程,弹性学习轨迹,应用程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
1计算机工程教育概述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计算机工程学科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计算机工程学科支持专业的基本原则,培养计算机道德、实践和专业操守。该学科的重点是设计计算机元件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它把硬件和软件整合在这些系统内,并提供人机界面,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效益,解决技术和工程问题及其应用。计算机工程项目需要在科学和数学方面有很强的基础,他们强调设计和创造力,在整个项目中使用现代化的实验环境和行业标准,提供了一种设计和维护工具。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辅导教师,不同层次的程序设计应用需求,不同层次的程序设计教学,灵活的课程大小及评估。
2计算机工程教育在线轨迹问题描述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工程教育日常实践中的技能训练,如何影响教师的职业培训。讨论了在网上课程设计中的经验:教师应用程序设计。过去的五十年已经证明,计算已经成为一个极其广泛的领域,超越了我们所知的计算机科学的界限。它包括许多独立的学科,包括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和许多其他领域。1998年,美国计算机机械协会(ACM)与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CS)联合成立了一个课程特别小组,以制定一套新的计算机科学课程指南,即计算机科学,整套课程报告计划分为五卷:概述、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这些在线课程为教师提供了如何使用程序创建数字解决方案的思路。使用编程语言可以创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程序实际上是用创造性的工具来指导项目的设计,这个程序的重点是如何使主题能够成为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这些教学指导课程活动,以及用来支持学习的课程活动。课程以网上为基础,但强调的是社会及互动性,课程包括互动教材和可供学生使用的视频,以及在线实验室和指导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教学基于课程教材和网上课程资源,我们使用文本和模块编程工具,通过设计这个过程和进一步的思考。
3在线轨迹问题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