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计算化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学化学实验论文
一、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变抽象为直观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化学学科有的概念、原理、物质的微观结构较为抽象,因此,传统的语言文字表述和传统常规的实验使学生较难理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分子的空间构型;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原电池反应原理等理论知识,我们可以借鉴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就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的特征和变化的过程,变抽象为直观。此外,工业采用接触法制作硫酸流程;工业制硝酸的流程;石油分馏产品;钢铁的冶炼,工业合成氨等内容,单一语言表达和挂图展示,学生的感知认识度不高,此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传统教学创设了形象性的教学情境。
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补充传统实验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常规实验演示中,由于多种因素,有些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不显著,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譬如,分子的扩散、气体的产生及固体的溶解等现象,学生观察效果并不明显。假如把这些实验的演示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来展示,充分运用它具有的定格、慢放、放大和重播等功能,来帮助学生观察,学生就能很清晰地看到颜色的变化、沉淀的析出和气体的产生等现象。再譬如,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由于反应过程较快,学生不易观察,同样可以采用多媒体投影仪来辅助此实验的演示,使整个反应过程清晰起来。另外,像钢铁腐蚀这种现象,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来演示这种腐蚀过程。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了演示的效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传统实验方式,增强实验的环保安全意识
有些化学实验若不遵循操作步骤和操作规程,在实验过程中也会发生危险的现象。比如,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点燃氢气前必须要检验纯度,不然可能引起爆炸。那么如何来展示它的危险性呢?在实验前先插入播放制作好的动画,展示点燃不纯氢气的混合气体而使启普发生器爆炸的情景,直观且形象的反映出它的严重后果。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再例如,浓硫酸稀释时为什么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操作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我们也可以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借助动画、声音等来模拟这一后果。通过多媒体的如此演示,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进一步明确实验操作必须规范、科学和安全的重要性。另外,有些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那么如何把它的危害性降低呢?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新传统实验方式,模拟这些实验。比如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室制取氯气;铜与浓硫酸反应;铜与浓硝酸反应;苯的性质实验;苯的溴化实验;苯的硝化实验等等。选择地替代某些传统实验方式,既演示了实验的整个反应过程和反应结果,又达到绿色环保实验的目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实验是对传统实验方式的补充,必须坚持辅助性的原则,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能替代老师,屏幕也不能替代黑板,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极大优化了课堂结构。不管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都必须服从于教育教学目的,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有把传统和现代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者:孙润 单位:江苏省常熟中学
国际IB化学实验课程探析
摘要: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对国际IB课程中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方式与实验评价考核体系所呈现出的整体性与一致性进行了评析,以期为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中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国际IB课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实验
一、课内必做实验涵盖多学科的交叉,注重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关联
IB课程化学实验分为标准水平(standardlevel简称为SL)和高水平(highlevel简称为HL)两个不同级别,每个级别由三部分实验内容组成:Practicalactivi⁃ties(实践活动即课内必做实验)、Individualinvestiga⁃tion(课外自主探究实验)和Group4project(课外小组合作实验)。在IB课程化学实验标准中对每部分实验的所需时长作出了明确规定,详见表1中所示。在“Practicalactivities”(课内必做实验)中,以教师为主体,一共设置了11个实验内容,涵盖了化学的四大分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中的经典基础性实验,比如:无机化学实验内容包含测定化学常数,如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常数R;焰色反应观察;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探究元素周期律,探究化学键及其结构,如用计算机模拟分子的VESPER模型等。有机化学实验包含鉴别烷烃和烯烃;肥皂的制作;固体熔点的测定;蒸馏、分流有机混合物;有机化合物(如阿司匹林)的合成;用计算机模拟有机分子的三维模型等等。实验内容的设置,不仅涉及了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联,还涉及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进行探究,充分体现出学科知识点之间的交叉性与关联性,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基于不同层次、多角度地认识物质,从化学学科的高度,甚至从整个科学学科的角度去认识化学的本质。同时,在“课内必做实验”中虽然明确了以教师为主体,但并没有规定严格的实验教学顺序列表,教学大纲的顺序并不一定是教师的实际教学顺序,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行安排实验顺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还可根据需要在更高层次的课程中选取内容来开展实验,这种方式给予了教师相对较大的自主权,在实验教学中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二、课内必做实验明确定量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基于对定性、定量实验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在IB化学实验中设置了有关物理化学中反应焓的测定;探究催化剂、温度、压强、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以及原电池的制作等内容;基于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相应设置了酸碱滴定(包括采用交互式软件对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不同性质的探究);氧化还原滴定法分析过渡金属离子,用分光分度计测定金属离子浓度等内容;同时,还专门设置了正确处理数据及其相关误差分析的章节,以及运用专业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并制作图谱表格、撰写科研论文报告等内容,比如:分析实验中用spreadsheet电子制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绘制标准曲线等。在强调定量实验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了实验数据和纯粹数学计算之间的不同,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认识化学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及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的限度是可以进行调控的;能从多角度、动态地利用实验数据探究并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相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关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要求。
三、课内课外注重信息技术与实验的深度融合,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的认知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在地方院校应用型改革的背景下,对师范类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面向全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培养教研能力,开展了题库建设、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与讲评、小论文撰写练习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无机化学;题库;批改;论文
地方师范院校化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学的化学师资,《无机化学》是学生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不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化学教学最重要的专业知识来源,还扮演着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的重要角色。以往的《无机化学》教学,仅把该门课程当作一门普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待。而在应用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充分挖掘课程的角色内涵,修正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和短板,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点的同时,对学生教学技能、科学研究能力进行训练。
1建设习题库,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
我校化学专业采用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合编的《无机化学》作为教材,教材附带课后练习题,但题型单一,内容不够丰富。采用这些习题作为课后练习存在如下不足:(1)题型基本为问答题和计算题,解答每道题所需的工作量较大。如果课后习题布置过多,学生作业负担太重,一部分学生为应付任务,常常会抄袭同学作业或抄袭网上答案;而如果习题布置量不足,则又达不到预期的练习效果。(2)单一的习题类型与期末考核试卷题目类型严重脱节,学生日常练习实践性不强,期末复习无头绪、目标不明确,日常练习无法达到学生最低要求的“学以致考”的目的。(3)因解答每道题所需的工作量较大,所以限制了作业涵盖的知识量,导致教学内容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无法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从而使课后练习无法达到预期的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而更偏向于流于形式。为解决课后习题的问题,我们建设了习题库以供学生练习。首先,习题的类型与期末试卷考题类型相同,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问答题和计算题等。习题以试卷的形式发放给学生,按实际情况,有些试卷一份包含一节的内容,有些试卷则一份包含若干节的内容。练习题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部分习题来自网络资源的精选和改良,另一部分习题来源与教材附带的习题,第三部分则来源于教师本人对知识点的补充完善;如此这般,练习题基本上涵盖了课程所有的知识点。丰富的题型使习题卷的容纳能力足以将课程的知识点几乎全部纳入以供学生进行全面的练习,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更全面;习题以试卷的形式交付则可免除学生低效、繁重的抄写题目入作业本中的工作。其次,事先告知学生期末考试的试题70%左右出自练习题库,其它30%出自非练习题库。这样的处理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后习题的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及考前复习较全面地掌握课程的各知识点,同时达到其通过学科考核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要想获得更好的成绩,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同时也达到了通过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分级的目的。通过建设习题库供给学生练习、复习,学生基本能较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平均分一般在70-80分范围内,一部分学习更用功的学生能达到80多分,极个别同学能获得90分以上的优秀成绩,不及格率均能控制在10%以内,考试成绩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达到了督促学生学习、考核学习效果的目的。
2组织学生参与课后作业批改、讲评,锻炼学生教学技能
化学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学化学教师岗位,将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贯穿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是实践应用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批改作业、从作业中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授课是教师教学技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将这三种能力的训练融入到作业批改、作业讲评中。首先是作业批改和学况掌握的训练。在每次课后作业提交后,以轮流的方式组织三至四名同学对本次作业进行批改,每位同学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批改的流程为:教师先给参与作业批改的同学讲解正确答案、解题步骤、错误答案的错误点(针对选择题、判断题)、每道题的评分细则(主要针对简答题、问答题和计算题)。学生们再按总分100分根据实际情况对每道大题乃至每道小题进行分数统一分配。接下来将批改任务进行分解、分配,每位同学负责若干道习题,以多人合作,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批改、评分,最后统一计算得分。批改工作完成后,每位同学对各自负责的那部分中的每道习题的解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弄清全班对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错误率、出错原因。在作业批改过程中,任课教师全程指导,即时解答疑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次是课堂授课的训练。参与本次作业批改工作的同学做好习题讲评工作准备,并在这些同学内进行小范围试讲,任课老师对试讲进行点评,指出试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足和应注意的细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习题实际讲评环节中,同学依次上讲台,对自已负责的各道习题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评,公布正确答案、讲述解答过程、找出易错环节、指出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每位同学讲评完毕后,教师对该同学讲评不到位或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补充;并对其教态、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运用、语言的组织、重点的把握等情况进行点评,力求使该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课堂授课技能的锻炼、提高,其他同学在感同身受中获得启发。
期刊知识大全介绍
1.学术期刊分类
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核心期刊、中心核心期刊
2.学术期刊科目分类
社会科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
3.中国期刊方阵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8135种期刊为基数,按10%—15%的比例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通过各省(区、市)和中央部委评比推荐产生。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运作步骤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各省的“双效”期刊由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比例推荐,入选期刊必须是省、部级以上优秀期刊,或有希望成为优秀期刊者。“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入选期刊均为国内知名品牌期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由科技部负责组织的科技期刊的推荐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科技部于日前公布了评选结果,共评出716种科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高校期刊入选113种。其中,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双高期刊)40种,高校占7种;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双奖期刊)58种,高校占3种;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双百期刊)122种,高校占18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期刊(双效期刊)496种,高校占85种。《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双效期刊”。
4.学术期刊基本知识(SCI、SSCI)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摘要]随着工业4.0时代的来临,“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推进,急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本文在分析了“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从课程内容回归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及课程论文着手,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科学精神,从而培养出具有责任心、创造力的复合应用型优秀化学化工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工业发展进入4.0时代。工业4.0时代,世界高等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并呈现出了“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的趋势,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迫使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做出调整。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全力探索满足我国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2月底,教育部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倡导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新工科”要求树立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塑造学科专业的新结构、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建立分类发展的新体系[1-2]。物理化学作为化工、材料、医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有效理解化学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过程的同时,其解决相关实验和生产中的实际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由于物理化学内容抽象、公式繁多、逻辑性强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不断压缩的教学课时更是加剧了物理化学教学的难度,如何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领会物理化学的精髓、掌握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并开拓其创新能力则是当前物理化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尤其,在新工科背景下,改革传统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工程意识、专业兴趣和科学素养上下功夫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和课程组老师物理化学课程多年教学经验和感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效果,以期供同行们参考。
1让课程内容回归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工程意识不仅是学生在大学阶段受教育期间,即使走出校门在工程实践中乃至一生都是自我不断修炼的内容。因此,在大学阶段结合专业学习将工程意识作为培养、教育学生的内容至关重要。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从具体的工程问题中提炼出科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解决问题可供参考的思路,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使枯燥的理论易于理解进而可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解单组分系统相变热力学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入“高压锅设计使用原理”的实例,向学生介绍高压锅主要是利用气压不同而对于水的沸点不一样的原理设计的,在高压锅内通过对水加热形成的水蒸气在密封环境下形成高温高压,使气压大于一个大气压,使水要在高于一百度时沸腾。在介绍的过程中剥离出具体的分析模型,明确其本质是计算饱和蒸气压和沸点关系的模型公式即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再举一反三,让学生分析实验室常用仪器旋转蒸发仪工作原理以及速滑运动员冰刀的设计原理等。在课程其余章节的讲解中最好也能都结合一个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气体性质的玻意耳定律时结合“压井”工作原理进行讲解;在讲解稀溶液依数性时结合海水淡化-反渗透技术、宇航员吸氧排氮的科学原理;在讲解电化学时结合汽车蓄电池、手机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实例可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科思维,还可活跃课堂氛围。此外,教师还可将自己及同事的科研发现引入到教学中,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很好效果。
2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物理化学具有知识内容抽象、深奥、逻辑性强、公式繁多、推导困难等特点。传统口述加板书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和运用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晦涩难懂的定律、原理和公式推导转变成比较生动形象的图像、影像和动画,通过运用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资源,运用动画、图像演示等多种方式对枯燥晦涩的定律和公式进行诠释,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感官的相互配合在较短时间内,加深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可由课堂延伸到课余,学生可以通过慕课、云课堂、雨课堂等多种形式进行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物理化学课程学习效果。
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的讲授实践与总结,首先分析了当前我校《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实中大致存在着的两个方面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强调本课程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与基础英语、专业课程、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衔接和配合,并运用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灵活多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化学专业英语》是我国各个高校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选)修课程,是化学专业与英语知识密切结合的一门文理兼顾课程[1]。分析《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这个薄弱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这业已成为当前有关教学改革的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关键课题。
1教学实况综括
2004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实中大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2-4]: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基础素质呈现“三差”,教学效果欠佳。目前,各高校和学生对《化学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基础英语,教学地位明显偏弱,开设难度和随意性极大,任课教师积极性屡受打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不高,多数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习惯于被动听课,过多依赖任课教师的讲解,学习效果很一般,尽管最后修得了学分,但其实际应用能力并无多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多而专业,学时短、教学任务较艰巨。化学专业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学时少却要求颇高,教学难度过大。要想在36学时内兼顾较为系统的讲授内容和扎实的教学质量,确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此一来,任课教师明显感到疲于应付,而学生大多觉得复杂生硬、枯燥难学,常常恍如听天书,造成了师生双亏的不良局面。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隐性错误及编校策略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论文研究的背景和依据,便于评判论文的学术创新,精简论文篇幅,同时也给读者提供检索的信息[1]。国家标准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将参考文献定义为:“对一个信息资源或其中一部分进行准确和详细著录的数据,位于文末或文中的信息源”[2],该定义同时也对参考文献的著录提出了要求———准确和详细。但在实际编辑出版中,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却不尽人意[3-5]。已有较多文献对参考文献著录错误进行研究,如:文献[6]针对文中和文后的参考文献著录,讨论了文献序号、著录项以及著录符号缺失和错误等问题;文献[7]分析了英文参考文献中主要责任者、书名、刊名、书籍出版项、期刊卷期号以及页码等著录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和建议;文献[8]从参考文献著录符号误用、著录项目不规范、著录格式混用等方面,分析了参考文献中会议论文集的著录问题;文献[9]分析了28种农业大学学报类核心期刊2018年第1期参考文献著录情况,结果表明,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的不规范问题主要出现在专著、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电子资源类文献中。这些文献基本都着眼于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格式规范问题,属于显性错误。另外,还有一些参考文献著录看似正确,其实隐含着错误,称为隐性错误。专门讨论参考文献隐性错误的文献不多,文献[10-12]讨论了几种参考文献的隐性错误:栏目名错为期刊名、改变文献著录语种、题名著录不正确、卷号期号混乱、出版地与出版者不对应以及文献的多引和漏引等。笔者在参考文献编校实践中还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参考文献隐性错误,其中不乏严重错误,在此给出这些错误的解析以及编校中采取的策略,以利于识别和避免这些错误。
1隐性错误例析
为了与本文的参考文献区分,本文例子中的参考文献序号采用圈码数字标识。
1.1政治性差错
参考文献②的著录是正确的,经核查,所有著录项目均与原文一致。仔细看文献②的作者单位,第一作者是印度人,但论文全体作者所署单位均为我国台湾地区研究机构,在正文中将此文献列为国外研究,显然是严重的政治性错误。当今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已成常态,且研究人员国际流动频繁,研究基金跨国跨地区资助也很常见,这导致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复杂化。一篇论文的知识产权可能由多个国家或组织分享;同一作者的论文,由于作者国籍、单位的变动或者基金资助情况的不同,其知识产权也可能归属不同的国家、地区或组织。因此,对于作者和编辑来说,不对照原文仔细辨析,很难断言某篇论文是“属于哪国的研究”。编校策略:论文中对文献进行评述时,最好不要按照“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来分类,一般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研究的内在逻辑来分。如确有必要区分国内和国外研究,作者和编辑一定要高度重视,谨慎对待,仔细对照引用的文献原文,如有拿捏不准的,可联系文献作者。科技期刊编辑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上不能麻痹大意。
1.2文献嫁接
例2[14]王鲁,王志良,杨溢.一种多agent系统框架与协商机制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3,30(12):380-384.例2所示的文献,看上去参考文献著录的所有要素齐全、格式规范,似乎没有问题。但通过查证发现,文献前半部分(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与文献后半部分(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页码)不对应。通过文献题名查证到的文献如下:③王鲁,王志良,杨溢.一种多agent系统框架与协商机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3):852-855.进一步思考,文献的后半部分是否也对应着一篇文献?通过对文献后半部分信息查证,得到如下文献:④王若慧.基于免疫多Agent的协同进化模型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3,30(12):380-384.这2篇文献研究领域相同,且在正文中是作为阅读型文献引用,无法判断作者是要引用文献③还是文献④。经与作者联系,系文献引用错误,并更换成另一篇正确的文献。编校策略:要发现此类文献前后嫁接的问题,可采用参考文献自动校对软件,或者人工逐条核查。核查后还需仔细分辨是引用文献③还是文献④,像此例无法分辨的情况下,必须与作者沟通,由作者核实。
投稿论文常见问题与修改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科技期刊作为技术传承的重要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提高作者写作效率及编辑效率,提高论文的质量,提升稿件的录用率,总结《煤气与热力》投稿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公式、图、表格中的常见问题,同时针对同一概念不统一用词、用词不明确、用词不规范等常见问题,给出实例及修改建议。
关键词:科技期刊;投稿论文;编辑效率;论文写作
0引言
本文对笔者从事《煤气与热力》编辑工作以来所接触的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引起作者的注意,在撰稿时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以提高论文的质量,提升稿件的录用率。
1科技论文内容常见问题
1.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字数过多:每个期刊都有每个期刊的特点及特定的稿约要求,《煤气与热力》杂志对于论文题目的限定字数为20字,一般不设置副标题。此类问题在审稿时,一般会要求作者自行修改题目,精减字数。文不对题:这样的文章刊出后,当读者检索时,看到文章题目认为是自己想检索的文章,但浏览完毕发现作者并没有对题目进行深度挖掘,未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长此以往,会使读者对该期刊失去信心。投稿论文出现此方面的问题时,一般会根据正文是否有价值,建议作者退修或改投。退修文章则建议作者根据正文内容修改题目或根据论文题目对正文进行修改完善。为了使论文更容易检索到,建议作者的论文题目尽量避免出现带上、下标的化学符号及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