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技术设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测绘工程中新技术应用及技术设计思路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测绘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为保障测绘工作的稳步开展,工作人员迎合时展需要积极采用新技术进行作业。文章着重分析了测绘新技术,并就该类技术在实际测绘作业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由此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测绘工程;新技术;应用;技术设计;思路探讨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测绘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测绘新技术的运用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测绘工作的多样化、数字化以及自动化,并由此保障了测量质量、效率的提升,排除了传统测绘方式的弊端,确保测绘作业效率的有效提升。
1现代工程测绘技术概述
作为工程测量的核心技术,工程测绘技术的质量以及运行状况都会对项目建设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工程测绘作业的推行能够为项目建设开展提供精确的数据资料,有助于工程建设人员对工程建设资料全面的掌握。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工程测绘作业的开展面临新的环境,需要工作人员合理地运用各类新型测量技术,从而实现对于传统测绘作业不足的弥补,确保测绘工作的稳定开展,促使各项工作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2.1GPS测量技术
技术课程教师教育论文
一、师资需求期待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实验于2004年秋季启动,到2010年,通用技术课程已在全国高中全面开设。通用技术课本身就是一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课程。好的技术课程师资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继续坚持并进一步落实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切实认识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的计划都会陷于空谈[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担任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养计划,确保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四川省教育厅要求:通用技术课程原则上每6个平行班配备1名专任教师。解决基础教育中通用技术师资短缺问题的关键是及时补充新的师资,要让那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具有技术能力的师范毕业生挑起新课改的重任,并带动老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正因为如此,国内就有哈尔滨师范大学于2008年开设通用技术师范类专业,其首届毕业生已于2012年毕业从教。部分师范院校在没有通用技术类专业的情况下,面对基础教育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迫切需求,采取了开展跨学科教师教育、拓展师范生技术课程教育的办法予以应对,以缓解基础教育学校对通用技术教师的急迫需求。
二、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的现状与问题
在借鉴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主要结构,针对《标准》中对于中小学教师要求,使用与通用技术能力标准相对应的问题,设计了调研访问的题目。本研究选取某高校教科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环境学院、生科学院中三年级师范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技术课程拓展训练有关问题的抽样调查。调研访问155人次。在对调研数据综合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与归纳出技术课程拓展训练的三个特点:一是课时少。每周授课时间为3学时,总计18学时,课程是短时化、微型化的。二是学分低。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技术能力拓展类课程都为1个学分的短时课,低学分要求课程的内容不能过于繁杂、精深、难懂,又不能没有技术含量。三是无教材。绝大部分课程是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开设的,而适合师范生的通用技术的教材编写、出版到现在也难觅踪影。本研究的调研结果经过分析,调查数据经过统计整理,我们可以看到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程度、掌握通用技术知识情况和掌握技术设计能力的现状:一是技术课程训练目标定位不明确。许多人认为技术课程的教师可以由计算机、物理教师担任,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技术课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的程度较低。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调研结果表明,只有19.01%的学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37.04%的学生“不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三是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不适应技术课程教师培养。目前,教师对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课时比例分配是:理论讲授占35.28%,与实践联系占27.35%,案例教学占27.41%,交流互动讨论占9.61%。另外,有34.02%的学生认为技术课程拓展训练内容抽象枯燥、理论性太强;25.42%的学生认为信息滞后;21.27%的认为课程比较有趣;20.6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技术素质养成。四是师范生技术知识与技能掌握欠缺。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要求,技术课程选修课包括电子控制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服装及其设计、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4]。调研结果表明,有53.5%的被访问者对于“技术基础理论”的内容“不太了解”,有57.06%的被访问者对于“技术设计方法”选择的是“完全不了解”。五是学生技术设计能力整体偏低。学生掌握通用技术设计能力的调研情况是,有42.3%的学生对技术设计能力“不太掌握”,有22.9%的学生对技术设计能力“没有掌握”,学生技术设计能力整体偏低。
三、基于通用技术学科要求的师范生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设计
面对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技术课程教师教育需要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以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技术课程教师需求?
(一)研究和分析基础教育需求,正确设计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法
A.期刊论文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9-193
C.学位论文
OBE理念下细胞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基于OBE理念,从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课程理论部分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改革与实施等环节对细胞工程课程进行了规划,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OBE理念;细胞工程;课程设计
1OBE理念概述
OBE理念是一种基于目标导向的反向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出发点反向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体系等教学环节。截至201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同认证了全国高校812个工科专业,同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与国际教育认证体系实质等效,对于推动我国工程技术人才跨境流动和执业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新工科专业,亟需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2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
2.1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细胞工程中动植物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干细胞、细胞融合、细胞重组等核心章节理论知识。第一,掌握细胞工程领域相关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细胞分化与全能性,动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的基础理论,细胞融合与细胞重组概念及相关应用,克隆动物的制备技术(包括一般细胞克隆及体细胞克隆),了解转基因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知识。第二,理解细胞工程各类技术(包括细胞融合、染色体工程、胚胎工程、克隆技术及转基因动物等)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并掌握这些技术的实现工艺,能根据相关课题进行简单的工艺路线设计,培养学生具备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第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查阅细胞工程各类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前景等相关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教学体系
【摘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移动互联网与图像识别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纸质科技期刊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科技期刊封面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二维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图像识别技术,基于二维码可以实现互联网登录、移动支付、社群管理、移动采编、APP应用等诸多功能。国内二维码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信息获取、网站跳转、广告推送、手机电商经营、防伪溯源、优惠促销、会员管理、手机支付等多种功能,二维码成为科技期刊最成熟的新技术应用。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研究成果,发现1989—2016年共发表相关论文84篇,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国内针对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新技术应用和新技术下科技期刊封面设计运营思路的研究鲜有文献报道。目前,国内关于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领域:(1)以Science、Nature、Cell期刊封面设计为例,从人文与科技融合设计和科学可视化传播的视角进行研究;(2)以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为例,探讨科技期刊的图像装帧设计、中国元素应用和封面艺术;(3)以设计学原理探讨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策略,提出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审美原则,认为封面设计应当做到简洁明快、和谐统一,突出期刊特色;(4)关注国内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实践,以科技期刊实际运营为例,探讨封面设计价值,总结科技期刊的设计思路。综上所述,在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应用研究领域,国内学者较少关注新技术下科技期刊封面的职能变化。建筑类科技期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83种建筑类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新技术应用,客观了解新技术应用现状,提出普遍适用于科技期刊新技术封面的设计与运营模式,更好地发挥新技术驱动下的封面功能与优势。
1新技术驱动下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存在问题
封面是科技期刊最重要的形象展示区,期刊的核心信息与品牌展示要素都集中于封面。国内科技期刊封面设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封面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要素主要包括期刊标志、插图、刊期、导读、版权信息、期刊荣誉等,据研究显示,在影响期刊销售的因素中,期刊内容占10%,期刊名称和口碑占15%,而期刊的封面设计占75%,可见封面设计对期刊的重要性。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为例,很多科技期刊对封面设计重视不足,封面内容多年不变,封面设计过于严肃、呆板,色彩搭配过于单调,封面设计不重视插图的作用。国家图书馆馆藏的2191种科技期刊中,采用科学可视化封面设计的科技期刊仅占31.72%,部分封面设计与期刊特色、当期内容与主题风格并不统一。例如,《建筑结构学报》《建筑材料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封面科学可视化设计较为保守,新技术应用较少。
1.2封面设计新技术运用不足
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图像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科技期刊也关注并且尝试利用新技术。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应用主要集中于封面设计,通过新技术设计封面,实现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社群传播等功能和跨平台媒体融合发展。目前,二维码是科技期刊封面功能的核心技术,基于二维码可以实现信息获取、网站跳转、广告推送、手机电商经营、防伪溯源、优惠促销、作者管理、手机支付等功能,通过分析83种建筑类科技期刊二维码使用情况,发现建筑类科技期刊封面和封底的二维码使用率均为21.69%,且大多停留在关注微信公众号层面,新技术应用明显滞后于其他行业。由此可见,建筑类科技期刊运用新技术设计封面的意识仍需要增强。
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要点
【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使建筑智能化和系统集成化,在民用高层建筑中应用电气化技术对提高舒适度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应用展开分析,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节能;接地
1引言
现在民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建筑的功能质量和舒适性,就需要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来实现。在高层建筑中做好电气自动化设计对保证工程质量及提高建筑物智能化应用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2民用高层建筑电气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民用高层建筑的电气化设计过程中,应以保障建筑功能实用性为前提,对传统电气专业设计进行不断的优化,通过调节电气设备的配置,增加自动控制功能单元,使电气系统自动切换控制,保持平稳运行,满足建筑电气智能化的需求,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对节能环保要求力度的不断加大,在现代高层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也是市场和环境的需求,由于电气化设备的应用必然会增加电网压力,提高了建筑物电能消耗,因此,怎样降低能耗保证建筑物的节能运营,已成为民用高层电气化设计的关键课题[1]。
3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要点
增强现实技术对建筑类期刊的启示
媒体出版形式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呈现新的形态。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技术可以实时计算摄像头影像位置与角度,并实时加载预先存储的图像、视频、三维模型和音频,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增强现实技术”和“AR技术”,共检索出815篇研究论文,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为1988年至今。经过筛选后得到30多篇与出版领域相关的研究论文,其中:2013年以前国内对AR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R技术的算法、跟踪技术等技术层面,仅有为数不多的学位论文探讨了AR技术在出版领域中的应用,如AR技术在儿童出版物中的应用与实现方式;2013年以后,AR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少儿图书、教材、科普图书、报纸、数字出版等方面,而期刊AR应用研究论文仅有6篇。由此可见,国内对期刊AR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较少。笔者在国外数据库中没有检索到学术类期刊AR出版应用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期刊AR技术出版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传统期刊AR技术出版融合研究。刘浩以康泰纳仕集团杂志的AR技术应用为例,认为传统杂志虽然面临着挑战,但也有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期刊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增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温尚超以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少儿期刊AR应用为例,探索提升儿童期刊读物阅读体验的策略,认为在儿童期刊出版中引入AR技术,可提供多元化的信息阅读内容,有助于增强读者对知识的理解,而通过实时互动为读者打造沉浸式的阅读环境。(2)科技期刊AR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徐玲英[5]从科技期刊AR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角度,提出科技期刊出版应加强与AR技术的融合,改善读者阅读体验,实现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周丹等从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新技术应用的层面,提出科技期刊在封面设计中应利用AR技术的优势,在科技期刊广告经营和科学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郝淼闻认为AR技术提供了高校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路径,为高校科技期刊开辟新的传播空间,并提出了提升高校科技期刊信息传播维度的方法和策略。(3)科技期刊AR出版应用经验总结研究。陈研等以《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为例,分析AR技术在医学类期刊出版应用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医学科技期刊AR出版形式比较新颖,AR技术与期刊的整合实现了读者与阅读内容的交互,对助推医学同质化教学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期刊AR出版技术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科技期刊AR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层面,研究对象以少儿期刊、高校学报和医学期刊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AR技术在期刊出版的研究,对国内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出版具有参考价值。本文系统地梳理期刊AR出版现状与趋势,借鉴其它商业期刊的AR出版应用经验,提出适合建筑类期刊AR出版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策略,为国内研究者提供参考。
1新技术融合下的期刊AR出版
1.1新技术推动期刊跨媒体融合
媒体的发展一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媒体的呈现方式也从单一向复合型转变,传播方式也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变化,新科技的应用为传统媒体的出版形式与传播方式带来新机遇。图像识别、4G网络、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纸质期刊变成复合型媒体成为可能,同时新技术也是提升期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纸质期刊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二维码技术、AR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移动社交媒体等,实现了纸质期刊与数字媒体的有机融合,尤其是AR技术的应用,不需要依托专用的穿戴设备,利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AR专用App,就能实现纸质媒体与图像、视频和三维模型的融合。
1.2读者阅读的多样化需求加速期刊AR出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信息传播方式和随时随地的内容阅读行为,已经成为新的阅读习惯。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的变化,使得图像传播与短视频越来越受欢迎,这是读者碎片化与浅阅读的体现,也加速了传统媒体市场份额的下滑。AR技术集图像、视频和三维模型于一体,这种新颖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不仅深受读者欢迎,也让部分期刊尝试利用AR技术提升内容传播效果,拓展期刊的出版方式。全球首本AR杂志———《摄影之友》通过幻境App扫描期刊封面,使读者可以通过图片、动画、音乐和视频获得传统纸质期刊无法提供的多维感官体验,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
1.3数字化营销为AR出版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