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金属材料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双单位金属材料库存管理论文
1.金属材料物料管理历程
目前,大量的专业金属材料库多采用单计量单位管理模式,即按照重量入库、按照重量出库。这种模式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实际的金属材料管理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公司的金属材料库希望通过一些管理调整,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又能够加强库房内部的管理,因此进行了一些探索,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随机摊销单计量单位管理阶段(2011年之前)本阶段检斤收货,检尺发料,由于材料误差所出现的盈亏,库管员自己在发料环节加一摊销系数来调节出库数量,避免出现盈亏。摊销系数是库管依据材料实际单重与理论单重比值的一个经验值。账面仅仅显示主单位数量,不显示次单位数量。优点:由于库管员人为将盈亏摊销,财务上不会出现盈亏。不足:在实际发料过程中存在人为随意加大与减小的可能。第二阶段:固定摊销系数单单位管理阶段(2011年1月~11月)2011年初,为了对库管随意摊销的情况进行控制,我们结合库管员的经验数据整理了一份摊销系数表,为每一类物料规定了一个固定的摊销系数。入库记录实际主单位数量;出库记录实际出库次数量,出库主数量=出库次数量*单重*摊销系数;账面仅仅显示主单位数量,不显示次单位数量。优点:减少了人为调整摊销系数的情况;不足:1.由于摊销系数是一经验值,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摊销系数,使摊销系数更为接近实际运行情况;2.由于摊销系数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因此需要通过盘点来将账面结存数量与实物结存数量调整一致,对于财务就会出现财务盈亏。第三阶段:固定摊销系数双单位管理阶段(2011年11月~2014年5月)该阶段我公司引入ERP库存管理模块,我们将摊销系数表引入了系统,同时开始推行双单位计量模式。入库时记录实际主单位数量、次单位数量;出库时记录实际出库次数量、出库主数量,出库主数量=出库次数量*单重*摊销系数;账面显示主单位数量、次单位数量;优点:1.减少了人为调整摊销系数的情况;2.以次单位数量考核库管员的盈亏,考核标准明确化;3.以前设计与使用部门只能看到库存公斤数,不了解库存的次数量,采用双单位后,设计及使用部门都可以了解库存材料的次数量,方便使用。不足:1.由于摊销系数是一经验值,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摊销系数,使摊销系数更为接近实际运行情况;2.由于摊销系数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因此需要通过盘点来将账面结存数量与实物结存数量调整一致,对于财务就会出现财务盈亏。第四阶段:动态摊销系数双单位管理阶段(2014年5月至今)这一阶段我们将摊销系数的计算方式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经验估计调整为动态计算。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公司对于物料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分两种方案来实施:方案一,需要进行批次管理的物料:要求每一次入库出库都要与批次相关,每一次入库就增加一个新批号,在这一批号内记录入库物资的主单位、次单位的实际入库数量,并确定本批主次单位之间的摊销系数,出库依据此摊销系数进行销账。由于每一个批次的摊销系数不是固定的,每一个不同的批次有一个不同的摊销系数。摊销系数=入库主数量/入库次数量/单重入库时记录实际主单位数量、次单位数量;出库时记录实际出库次数量、出库主数量,出库主数量=出库次数量*单重*对应批次的摊销系数;账面显示主单位数量、次单位数量;优点:对于每一批物料的主次数量及发生情况都详细记录,便于跟踪。缺点:每一次出入库都要考虑批号,出入库的复杂程度增加。方案二,不分批次摊销系数双单位模式该模式入库时记录实际主单位数量、实际次单位数量;出库记录实际出库次数量,出库主数量=出库次数量*摊销系数;摊销系数=结存主数量/结存次数量。方案一适合于管理比较重要的、价值大的、出入库频率比较低的物料,对于一般的金属材料库,库存物资价值不大且出入库频率比较高的,使用方案二比较合适。我公司目前采用方案二。
2.动态摊销系数双单位管理模式实施要素:
2.1搜集基础数据
实施库存管理的双单位管控模式首先要搜集基础数据:主单位:对于金属材料,主单位通常为KG;次单位:对于棒料、管料、矩管、扁钢等条状柱状管状的物料,次单位通常为米;对于板材次单位通常为平米;理论单重:在理论上,单重通常为每次单位数量的主单位数量;单位通常为KG/M或KG/平方米;主次单位换算系数=1/单重;摊销系数=结存主数量/结存次数量。
2.2基于一定的库存管理软件
由于实施双单位管理,在入出库环节会增加很多计算工作,如果这种计算工作不能借助管理软件进行运算及控制,将严重影响双单位管理模式的出入库效率及准确性,更严重一些可能导致双单位管理模式的难产。我公司目前采用和佳软件公司的ERP系统,该系统本身为每一个物料都设定了主单位及次单位,只是在给我们公司实施过程中,针对我们公司的金属材料库实施双单位过程中增加了主次单位自动转换、自动按照库存发料、收料误差控制等功能。
面向工程研究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
[摘要]我国科技界正经历从“唯论文”到分类评价的转变,鼓励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此背景下,该文通过对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工程化应用研究的组织与实践进行剖析,总结了作为依托高校进行建设的金属材料类重点实验室开展的工程化应用研究顺利开展的保障措施。首先,对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组织架构及情况进行了基本介绍;然后,通过从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实验平台及场地保障、团队构建及人才服务保障等三个方面开展阐述;最后,分析了某新型高强耐磨铝青铜合金制备及成形技术的推广应用案例。
[关键词]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应用研究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及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塑,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我国确立了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求是多层次、多方位的[1],由此,我国科技界正经历从“唯论文”到分类评价的转变[2]。特别是对于应用研究及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正在践行“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3]。适逢其时,正式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要求。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具有鲜明“工科”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其基于科技创新的工程化应用研究成果势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本文依托该校建设的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对象,探讨高校金属材料类重点实验室服务于工程化应用研究的组织与实践。
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情况
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及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建设。是华南理工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同时也是“985工程”材料制备与成形国家级创新平台。中心涵盖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金属材料高效近净成形铸造技术、先进金属粉体材料高效近净成形技术、先进金属材料高效精密塑性成形技术。中心目前总面积22600m2,包括:基础研究基地2600m2,中试开发基地2000m2及产业化基地18000m2。共有设备1700余台(套),总资产达7000余万元。实验室具备了从事铸造、粉末冶金、塑性成形技术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工程化研究的良好条件。
二、工程化应用研究的组织与服务保障
(一)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中心现有实验装置1700余台(套),总资产达7000余万元。由于所从事的研究多为开创性的工程应用研究,故实验设备具有鲜明的自开发特点。譬如:研制的40MN挤压铸造机为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挤压铸造装备,16MN挤压机和25MN卧式双动挤压机也为同类平台翘楚。材料制备与成形平台是为新金属材料研发、制备及成形提供服务,可分为铸造类实验设备、粉末冶金类实验设备及塑性加工类实验设备。对于铸造类实验设备,主要包含各类熔炼炉、挤压铸造机、连续铸造机及离心铸造机等设备。粉末冶金类实验设备主要包括大吨位系列粉末压机、烧结炉及喷射成形装备等。塑性加工类实验设备主要包括:卧式挤压机、矫直机、轧制等塑性加工设备。材料检测平台是对新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成形后进行性能检测及测试提供服务。主要包含有美国Optima3000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德国SRV摩擦磨损测试系统、万能材料试验机、德国IM6ex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仪器。计算机仿真平台具有全套美国MSC公司CAE分析软件包、日本QUALICA公司铸造CAE软件包、计算机网格计算平台等,可为铸造、塑性成形、粉末冶金等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服务。
工程教育下材料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本论文以黑龙江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材料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提出了以支撑毕业要求达成为目的确定《材料物理化学》的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引入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及优化及考核方式以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并坚持持续改进等方法从而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材料物理化学;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不仅为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被我校材料类专业设置为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它综合了普通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相应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十分有助于理解材料科学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无论是对学生今后在材料领域从事专业的工作,还是继续考研深造都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价值[1]。对于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应用型金属材料工程师的工程类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从事新材料的工艺设计、设备研制、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因此,如何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确定《材料物理化学》的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和内容,成为材料类物理化学课程教改迫切解决的问题。
1以成果为导向,构建应用型课程内容体系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材料物理化学》对毕业要求支撑的观测点,根据观测点要求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专业的毕业要求中要求通过《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程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毕业要求观测点的能力要求设定课程目标为:(1)能够系统掌握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中材料相变及化学反应过程进行表述,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求解;(2)能够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通过分析、计算,识别和判断材料相变方向、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等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确定各知识单元的知识点,设定学生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要求,教学内容需突出应用的特色,注重把理论知识与金属材料工程实际工程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中,重点介绍《材料物理化学》应用于金属材料领域的知识,对化学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和定量计算等内容不必进行过深过细讲解。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结合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掌握公式及理论推导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结论以及相关的物理意义、适用范围。注重理论与科学研究、生活实际及工程问题的结合,构建先进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培养材料专业的学生利用《材料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材料物理化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公式多、内容抽象以及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学生理解及记忆难度较大,经常混淆相似公式的应用条件,在正确应用公式解决工程问题上往往存在较大困难。在每个知识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软件或自行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利用简短的描述,形象的图画将易于混淆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对知识体系进行逻辑梳理,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思维走向深入和扩散,为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2]。例如,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知识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概念与术语的基础之上,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作为一级分支,分别从功的计算以及热的计算进行展开,将封闭体系的体积功计算、定压热、定容热的计算作为二级分支,定容变温和定压变温过程热的计算,相变焓、化学反应进度和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计算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变化中应用作为三级分支,从而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论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陶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城市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以人文景观为主,将自然生态充分地利用起来塑造为文化资源。陶瓷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其独特工艺、质感为城市景观增添了艺术美感。本论文针对陶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陶瓷;应用研究
随着中国居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从物质条件的满足转向了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以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环节精神压力,让自己充分地放松。为适应人们的这一需求,现代的景观设计中趋向于更深层地的文化内涵,并在设计中不断创新。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将陶瓷艺术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使得所设计的景观更有新意,而且为陶瓷艺术文化的传播开拓了新的渠道。
一、现代景观设计应用陶瓷材料的优势
陶瓷材料属于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其熔点高、具有良好的耐氧化,硬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陶瓷材料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各种复杂的造型都可以被塑造出来,特别是对人物的塑造,包括人物的形态、人物的表情都会生动地体现出来。现代景观设计应用陶瓷材料正是基于陶瓷的这一特点1。对于陶瓷作品的制作,多会应用模具来完成,就使得陶瓷作品的长做更为简单化,成本也会降低。陶瓷材料还可以用于仿制其他的材料,诸如木材、金属等等都可以仿制得惟妙惟肖,这是很多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长期以来,现代景观设计中往往会采用金属材料,但是,长期保留在空气中,加之景观中都会有水环境设计,就会导致金属被腐蚀,不仅破坏了景观,而且用户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高。现代景观设计中,色彩是不可或缺的。陶瓷上着色不容易脱落,而且不会产生褪色的现象。陶瓷材料本身的色彩也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对城市景观设计的色彩要求可以充分满足。
二、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一)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对陶瓷壁画的应用
学科期刊集群的数字产品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科研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如何获取足够多的科技文献信息,而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有效地甄别和筛选符合自己工作需求的精准信息,科研需求正在由单一的信息索取向线性化、层次化、连接化的数据分析,乃至向结构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知识探索利用转变[1]。如何转型升级,以满足科研工作的新需求,进而服务于科研创新,是传统科技出版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新机遇。从国际上传统大型科技出版商的发展实践来看,以期刊集群为基础,打造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1国际大型STM出版商服务于科研工作的数字产品
爱思唯尔(Elsevier)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STM(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之一,旗下拥有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参考文献管理器和学术社交网络Mendeley以及ClinicalKey超级医学平台等数字产品。其中,ClinicalKey于2012年上线,以爱思唯尔拥有的医学相关的500多种期刊为基础,整合了1000多种图书、13000多个视频以及众多合作的第三方资料和数据,与医生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相辅相成,支持如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疾病管理和预测等多种临床活动。平台的内容都经过同行评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操作界面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同时,该平台还在持续不断地更新完善,针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升级平台功能。ClinicalKey为期刊集群服务于科研创新提供了范例。2015年,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与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MacmillanScienceandEducation)多数业务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被命名为“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所拥有的科技期刊数量甚至超过了爱思唯尔,同样拥有专业领域海量、权威的资源,并且整合了行业其他出版商的优质内容资源。旗下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类在线全文电子数据库平台SpringerLink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其内容资源已进行了XML结构化拆分,将图书的内容单元(篇、章、节),期刊内容单元(文章)以及对象数据(图片)分别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关联,实现了一键式精准检索[3]。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期刊资源还包括Nature、BioMedCentral和SpringerOpen。在这些大量的原始数据资源基础上,开发了一些专业化的数字产品。例如,用于药品研发、疾病治疗和决策的数据库SpringerNatureAdisInsight;材料科学平台SpringerMaterials;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实验室指南、分步骤指导生物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技术的使用及改进的平台NatureProtocols;数学数据库zbMATH等,从而满足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
2国内服务于科研创新的数字产品简介
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是国内最大的两家信息服务商,收录了国内出版的大部分期刊数据,特别是中国知网,通过全文数据独家购买的模式,收录了国内绝大部分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几乎全部论文的全文。除了期刊以外,它们还收录了大量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科技报告、标准甚至报纸的内容资源。这种“大而全”的数据库虽然为信息检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内容上,缺失了与期刊同样重要的一类科技出版资源——图书资源;其次,缺少各学科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前端内容质量的监控,导致内容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精品资源的优势被稀释;再者,缺少对检索系统的优化,导致检索结果精准度差,冗余信息多,检索效率低。近些年,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也在探索开发基于自身海量数据的科研服务产品。中国知网主要开发了行业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平台、研究学习平台、出版平台与评价、专题知识库等,从产品设计和服务定位上看,涵盖了行业、科研、教学、出版等各个方面。万方数据开发的产品有万方医学网、EarthInsight(地球与环境科学一站式知识发现平台,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创新助手(科技信息挖掘分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等。这些数字产品各具特色,在科研领域发挥了一定的支持科研活动的作用。但与国际出版商的数字产品相比,比如与科研工作的契合度、数字内容的颗粒度、支持工具的丰富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基于学科期刊集群的数字产品
除了上述这些基于全学科海量数据资源的数字产品之外,国内还有一类服务于科研人员的线上数字产品,即以某一学科领域的优秀期刊集群为核心,整合该学科领域的行业资源与最新资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本学科领域的信息交流与服务的学科专业化平台。下面以“材料期刊网”为例,分析这类平台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思政设计分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培养符合我国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前已经面临了不少困境。学生单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文章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提出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把专业知识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进行,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以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为例,为融入思政教育课程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
关键词:汽车专业;思政设计;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性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主席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培养人、全方位教育人[1],努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我国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是以政治教师课堂讲授政治课程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单纯的政治课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社会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面临困境。在高等院校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的比例占据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中的主要课程,学生接触较多的是专业课教师。因此,让专业课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实现全过程培养人,全方位思政育人。
2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考试人数的逐年减少,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明显下降,很多学生的分数直接接近录取分数线。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普遍下降,有的学生既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也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学生还存在着享乐主义,社会责任感不足等问题,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与学生具有的素质脱节。学生的专业知识再好,也不能为社会服务,还有可能走向犯罪的深渊。本论文以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为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素质,使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3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思政设计
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
【摘要】地质雷达属无损检测,其检测速度快,可连续扫描,将有效地提高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论文介绍地质雷达法对混凝土强度质量的检测,阐述对金属的无损检测技术,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地质雷达法的应用,给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地质雷达法
1无损检测技术的概述
无损检测技术最早被提出和应用是在1906年,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因较强的现场作业和远距离作业优势,其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的技术手段,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它的科学合理性以及不断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使其在未来发展中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地质雷达法对混凝土强度质量的检测
地质雷达法是一种目前检测中常用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为借助超高频电磁波探测介质电性分布。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通过发射天线,将高频电磁脉冲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发送至混凝土内部,电磁脉冲在遇到不同电性介质分界面会发生反射或散射,接收天线可接收这些信号,对信号进行分析,采用公式计算出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高频电磁脉冲传播的路径及波形,会随着介质的电性质、几何形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如若混凝土介层存在空洞,会使得雷达剖面相位、幅度发生变化,故而能够发现施工缺陷。此外,电磁波在遇到钢筋会全部反射回来,在雷达剖面上显示强异常,借此可剖析混凝土中钢筋分布的情况。综合探地雷达接收到的所有信息,与常见混凝土介质电参数进行对比,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介质的存在与分布情况,从而综合判断施工缺陷。
3对金属的无损检测技术
期刊收录标准
一、SCI
(ScienceCitationIndex,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SCI是一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SCI选择期刊比较科学,它运用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期刊的学术价值,在选用的3400余种期刊里包含了国际上较为重要的期刊。它所择取的80万条论文,可以说是集各学科之精萃。因而,它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并将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寡,看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实力指标之一。SCI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学术界密切注视的中心,争相角逐的焦点,世界公认的文献统计源。SCI的这些优点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南京大学最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处于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
二、EI
《工程索引》(TheEngineering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Ei公司在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为了让中国用户与全球用户同步使用EV2数据库,EI公司近期将实施EV2中国用户的平台转换工作。转换时间是2011年4月27日,平台转换后,现有成员将全部通过国际站点访问EV2数据库,清华镜像站点将停止使用。届时如用户仍登录原镜像站点,将会有弹出信息提醒用户使用国际站点。2009年以前,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1、EICompendex标引文摘(也称核心数据)。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并以主题词、分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章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2、EIPageOne题录(也称非核心数据)。主要以题录形式报到。有的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PageOne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Ei公司在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为了让中国用户与全球用户同步使用EV2数据库,EI公司近期将实施EV2中国用户的平台转换工作。转换时间是2011年4月27日,平台转换后,现有成员将全部通过国际站点访问EV2数据库,清华镜像站点将停止使用。届时如用户仍登录原镜像站点,将会有弹出信息提醒用户使用国际站点。2009年以前,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1、EICompendex标引文摘(也称核心数据)。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并以主题词、分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章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2、EIPageOne题录(也称非核心数据)。主要以题录形式报到。有的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PageOne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EiCompendex数据库从2009年1月起,所收录的中国期刊数据不再分核心数据和非核心数据。EI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包括的学科有:
——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
——矿业、冶金、材料工程、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