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金融营销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互联网金融服务营销论文
[摘要]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金融服务营销》作为金融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勤于沟通、善于思考、乐于协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拟从《金融服务营销》项目化课程的特点入手,利用互联网+将信息化手段——翻转课堂有效融入金融专业课程的教学,从而为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教学,突出个性融入团队的学习方式,为高职院校《金融服务营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及挑战
1.1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及知识面
在雨课堂的平台上,每个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教师随时进行点评。活跃的课堂激发着学习者的兴趣,从而涉猎更多的知识以完成学习任务。
1.2增强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
一个个案例、一个个问题抛向学生,翻转课堂赋予了学生从课内到课外自主学习的使命,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考的空间,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得越加明显,从而使思考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法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是去获取的。因此,这种知识就能变成信念,学生也会更加地珍视它们。
高职院校新商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商业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当代的商业管理和电商、物流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新商科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商业经营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新的商科教育方式,也给高职教师带来了新挑战。
关键词:新商科;高职院校;师资力量
1高职院校新商科教育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的实用性人才,在商科培养方面,传统的培养模式是培养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这种培养方式在我国高校中已经持续多年,有些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商业活动也开始了革命。在电商出现之前,购物只能在本地各家店铺进行,但电商的发展,方便了人们购物,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扩大了购物范围,电商营销范围包括了生活中的衣行住行多方面,大到冰箱,小到茶杯,都可以在网上购买。人们甚至可以国外购物。因此,尽管电商也有自己的不足,例如对各种购物体验无法满足,但仍然受到大众的欢迎。电商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商业活动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的商业活动在营销时注重服务,营销者需要掌握顾客心理,通过顾客的表现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但电商的出现,却颠覆了这个传统。购物者与营销者是通过文字交流来进行贸易的。营销者不仅要熟悉自己的产品,还要用文字向购物者介绍使用方式、注意事项,连售后服务也是文字交流。所以新商科不仅需要掌握商业知识,还需要掌握文字使用能力、沟通能力、伦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因为电商的发展,竞争比传统的实体营销更加激烈,顾客在网上挑选商品的机会更多,如果在交流中,营销者回复慢了几分钟,就会导致顾客流失。营销者不仅要和顾客沟通,还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才能保证商品准时到达,因而电商时代的营销者压力更大。在经济方面,网络化也改变了传统模式,现在金融活动大多是在网络进行,连人们的付费方式也从现金支付转为网络支付。新的经济模式、营销模式,催生了新型商科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2高职院校新商科教育面临的师资问题
作为服务社会型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是走在科学前端,为社会不断输送最先进的人才,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就是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必须要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培养的学生才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却明显不符合这个条件,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师一部分是传统的老教师,掌握的是传统商科教学理论,对于新商科教学理念掌握不够;而新教师却是接受传统商科理论的毕业生,他们刚走出校门,没有丝毫社会生活经验,更没有电商经营方面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还只能按照传统的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这就严重落后于时代。在教师待遇上,很多高校的制度严重滞后,当前的教师在稳定自己的职业方面,主要是通过评职称的方式,而评职称并没有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激励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余,并没有将适应社会需求当成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来看待,失去了创新和实践的动力。另一方面,很多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常常因为只有实战经验,由于学历低,也无法走上高职院校的讲台来传授自己的经验。这样就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分离的现象。学生在校学习花费了大量时间,但走上社会却没有多大实用性。这种实践和理论分离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新商科教学效果。
3提高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途径
金融英语教学策略创新研究
一、金融英语与金融双语教学的逻辑关系
双语教学的起源以1965年加拿大圣•兰伯特学校采用浸入式法语教学实验为标志,中国等亚洲国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步开展双语教学的。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文科院校要从金融和法律等专业入手,先行开展双语教学,要求三年内双语教学开课比例要达到5%-10%,十年内则达到15%左右。在这种背景下,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借1999年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契机,按照澳洲本科商学院的课程体系推出了大量双语教学课程。2004年,国家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开展双语教学不但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于是,笔者所在学校通过设立国际金融实验班,首先对国际金融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
1、金融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
关于金融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李稻葵指出,在技术性课程上用英文教学比中文教学容易;马骁教授则提出,应选择少量标准化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笔者认为,在金融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下,应该从标准化、微观化和国际化兼顾的视角,参照发达国家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选择一些前沿的金融学科纳入金融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比如公司金融、理财规划、投资学、国际金融管理,以及金融工程等新金融课程,作为开展金融双语教学的突破口。
2、金融双语教学与金融英语的内在关联
金融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金融理论同运用英语等外语进行金融专业沟通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很多财经院校从大二开始,陆陆续续推出有关金融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大二学生的特点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的考试,但是,其英文水平存在两个突出的缺陷———一是四六级考试对口语的交际运用没有进行考核,所以,很多通过此考试的学生都存在着有“英文成绩”,无“英文能力”的问题;二是四六级考试主要是对公共基础英语的考核,因此,学生对金融专业英文术语的把握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推行金融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就有必要设立一门重要的前期准备课程———金融专业英语。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拟开设的金融双语教学课程所涉猎的主要英文专业词汇,以及主要的金融实务操作流程进行讲解或描述,培养学生用英文对金融理论与实务进行思维与交流的综合能力。金融英语教学是金融双语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反过来推动金融双语教学的顺畅运行。
二、金融英语传统教学策略对金融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初探
[摘要]实践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至关重要,本科院校应从专业基本素质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社会认知实践教学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采取措施保障这一体系的落实。
[关键词]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物流业进入快速扩张发展阶段,2009年3月,国务院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列入“十大产业规划”。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特别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专业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从无到有。《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调研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达到393个。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期,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与产业提升的关键阶段,对物流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因此该专业学生特别是本科毕业生除了应掌握系统的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业务流程和运作,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物流业务运营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以及物流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然而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等原因,相较于其他管理类专业,很多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教学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但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工作,导致很多企业在学生上岗前要重新进行系统的专业培养。因此,如何更好地适应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国内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其教学内容通常可以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实践与创新教育课程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除了个别课程如运筹学、体育等外,一般都应设有实验或实践学时。具体来说,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常包括专业基本素质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社会认知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核心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等五部分。
2.1专业基本素质实践教学体系
民办高校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我国高校类型主要分公立和民办高校两大类,公立高校以研究型为主,而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两者各有侧重。本文主要从当下金融人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这也是我们课程设计的纲领之一,进一步分析民办大学在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对应的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金融学;应用型人才
尽管当下我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金融行业发达程度远远没有跟上整个经济发展的步伐,金融作为服务行业,其核心竞争力以及发达程度集中体现在优秀的实干人才上,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更是整个竞争力中的一个基础环节,是非常关键。我国民办高校起步晚,培养有用于社会、能一进企业就能成为合格员工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一一培训才能上岗的毕业生,做到这一步民办高校还任重道远。何德铭(2018)研究表明,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进行改革,提出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体系等建议。
一、金融人才所需能力
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就业单位绝大部分是银行、证券期货、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其他投资公司。从工作内容来看分为两大类:融资类和投资理财类,前者主要是企业需求;后者范围广泛,企业、个人等都有投资理财的需要。由此要毕业生能胜任这些工作,需具备以下能力。
(一)优秀的人格品质
优秀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为人处世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和各行各业的人群交流合作,才能理智的处理各种棘手的金融问题。首先,这种能力的基础是正确的人生哲学观价值观,也是人格魅力的发动机,这样的人容易受到身边的人欢迎,开展各项业务就是顺水推舟。其次,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各项资产或是投资问题,都涉及到金钱财富问题,这些财富更多的是客户的,所以金融人士需要非常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才能完成这些工作。最后,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金融行业,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否则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而以上这些素质都是以优秀的人格品质作为基础。
小议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它区别于传统的本科院校,它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其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要比母体学校培养的人才具备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以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就业岗位。这种定位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既体现了独立学院的客观条件,也避免了与传统高校的专业竞争,是符合社会分工和发展需要的。
一、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方案欠清晰。我国的独立学院一般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雷同现象十分严重。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金融学专业及其母体学校湖南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见表1),分析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区别。很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极其相近,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尚不够清晰准确。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两所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相差不大,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并没有体现出更强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亟待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陈旧。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国内一些综合性院校和财经院校开始将金融学培养重点放在财务管理、公司金融等微观金融领域,开始与国际接轨。笔者所研究的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的金融学专业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仍然放在传统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宏观金融领域,而对公司金融、金融营销、金融风险管理等较前沿的课程仅仅安排在选修课程中。很多选修课程往往因为选课人数的限制等等原因,实际无法开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金融技能方面比较缺乏,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的专业性不强。以笔者所研究的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在的大学为例,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政治类、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学时数930学时,占必修课程1834总学时的51%,所占比重很大;专业基础课836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46%,但设置过于宽泛,基本为与经济、管理有关的课程,比如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政治经济学等,而实际上针对银行、保险、证券等相关知识开设的基础课程比重不大;专业主干课程只有6门,学时数30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13.8%,但相对于毕业额定学分而言,所占学分仅为16.6%,比重过低。可见,从目前的独立学院金融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情况看,尽管近几年有一定程度的更新和变化,但真正从理论体系上全面更新,适合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适应金融发展趋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实习实训环节薄弱。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26学分,占总学分的16%,所占的比重较低。并且所开展的实践环节主要是课程论文,教学实习,以及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等,除了教学实习环节,能够利用学院的实验室资源,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业务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外,其他的实践环节仍停留在传统的论文形式上。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独立学院教学经费、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诸多限制,金融学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难以建立,与外界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沟通也较少,使得独立学院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目标的实现还相距较远。另外,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也不尽理想,实践环节往往被忽视。课程论文原本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结合现实热点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但学生普遍从网上查找资料组合甚至抄袭文章,缺乏独立思考。由于学院不具备集中安排实地调研的条件,一般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各自分散进行社会调查,而实际上真正开展调研的很少。这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很难发挥检验、整合、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换的效果。
4.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在金融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情况下,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因此,现阶段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成分呈现多元化。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其师资队伍构成主要为:外聘母体高校的教师、一定数量的本学院培养的青年教师。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在文化基础和学习习惯上与母体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母校的授课教师往往以在独立学院授课以赚取报酬为主要目的,并没有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而独立学院招聘的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缺乏教学经验,更谈不上实践经验,难以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加强独立学院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与对策
金融专业成人教育论文
一、理论教学改革前奏———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
1.就业方向和岗位预期是学生在校期间课程设置的依据
该校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职方向主要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咨询类机构、信托机构、期货公司等,岗位主要集中于基层业务人员,包括客户经理、产品销售人员、客服人员、前台操作类人员等。课程的设置中:专业理论课包括金融基础、证券基础、银行基础知识、保险基础等;专业实践课包括证券交易、投资理财、信托与租赁、期货交易实务、外汇交易实务等;专业辅助类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办公自动化、沟通技巧、营销基础知识等。这种课程设置基本上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基础性金融岗位的业务需求。
2.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
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最好自行编写与教学改革相匹配的校本教材。金融专业各科课程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对现有的内容加以删减:基础理论部分应保留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点,同时增加与实践类课程相匹配的理论介绍,减少宏观分析和公式推导;应用类知识应改变原有教材的讲述立场,尽可能以实务操作流程进行介绍或者以其他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进行阐述;辅助类课程的教材应尽可能以案例或者场景演示的方式展现知识点,淡化概念,强化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概念。
3.改变课程考核方案
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定成绩为完成任务累计积分定成绩。学生在平日学习中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若干任务,各项任务得分相加确定每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任务的构成可以多样化,例如投资理财课的任务可以包括连续一个学期记录个人消费流水账或学生为某个特定客户出具一套理财计划等。教师根据任务难度和完成情况给出得分。该课程总积分少于300分为不及格,不及格则该门课程不通过,学生需要完成新的任务或者重修此课程来取得课程的通过。为了与考核方案相匹配,在校本教材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增加任务设置环节。
以就业为导向的金融学论文
1金融学专业深化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实现专业理论与实际应用技能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如何切实加强、优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问题,是跟毕业生综合竞争力和就业率直接挂钩的现实问题,也是师生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高校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结构性失业的现象,金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毕业生的质量不匹配,突出表现在毕业生的金融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于是出现了毕业生为找工作而发愁,用人企业却因招不到合适的金融人才而苦恼的矛盾。金融学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学生的金融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从而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各省属普通高校正在进行应用技术型转型改革试点中,金融学专业也是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试点转型专业之一,这客观上要求学校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把实践教学放在尤为突出的位置,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开拓案例式、项目式等各种新型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深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切实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解决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
2目前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比例偏低
目前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偏理论教学模式,理论学时所占的比例偏高,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偏低,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除掉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教育之外,金融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占总学时比例只有15%。
2.2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效果一般
金融学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各高校中也正在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方法的各种尝试,探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如金融机构所涉及的银行、证券、保险等这些行业的自身特点和相对的保密性,以及长期以来遵循的其他课程的理论教学方式,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显著。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近几年金融学专业一直在积极探索实践教育的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课程设计环节、校内实验室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外出参观金融单位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学生总体参与度高,但效果一般。毕业论文以指导教师命题为主,学生结合毕业实习主动、开放性选题较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脱节严重,导致毕业论文大部分都是大而空,多理论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