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理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金融投资理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金融投资理论

金融风险预算理论下投资管理论文

一、金融风险预算理论概述

1.金融风险预算理论的形成。

造成投资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头寸大小、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等。其中,现今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同时市场波动的随机性也相对较大,给金融风险投资增加了困难,因此在实际投资过程中,需要事先确定风险目标,同时利用相关的量化措施,降低实际风险与风险目标之间的差异。

2.金融风险预算内容。

通过风险预算,主要是为投资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依据,明确投资方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并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管理。另外,风险预算并不是一层不变等,需要根据投资进程、实际情况等及时的进行调整。具体来说,风险投资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投资方可以承受风险的能力;(2)合理分配投资风险预算;(3)对风险预算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4)合理调节风险预算给投资带来的损失以及收益。相对于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来说,可以将风险预算管理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首先确定投资方是否愿意以及有无能力承受风险,然后进行投资风险的分配,这两个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作为投资管理中重要的内容,投资风险预算工作对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投资成功与否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投资风险预算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二、投资管理中金融预算理论的应用

金融预算理论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全文

金融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一、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

(1)金融投资管理还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催化剂

能够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市场经济急速发展趋势,企业稳定运行的根基保障,首先企业领导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实现其长远发展,在企业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来看,其目的和依据都必须要以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为前提,企业领导的决策事物,必然要给企业金融投资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设置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说,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以及风险意识应该首先得到提高。

(2)管理是为了规范企业行为

为企业做大限度争取利益,那么在尽心金融投资的时候,金融管理的目的也是如此,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管理人才的素质高低密不可分,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使其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更加全面、冷静的分析问题,从而进行管理,为企业整取高额回报,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实施这些管理制度的同时,企业也会不断的进行环境的优化和创造,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比如,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投资,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的投资作出合理的规划、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提高投资的准确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气氛。

二、提高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措施

(1)完善金融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阅读全文

金融学理论分析证券投资行为

一、分析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一)“羊群行为”分析

研究大量实证表明,大量与市场假说相反的非正常现象存在于金融市场。从投资方式分析,“羊群行为”是最容易发生的切最常见的。它是一种由信息恶性的连锁反应而导致的非正常的行为方式,现象比较复杂,原因多样,例如投资者的从众心理、缺乏有效信息、需求报酬声誉。“羊群行为”对市场的价格产生三方面的影响:第一,“羊群行为”导致投资者没有主见而丢弃自己的信息而盲从别人进行投资,因此导致市场信息被中断,传递链链接失误;第二,“羊群行为”一旦超过某个限度,就会产生过度反应;第三,“羊群行为”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导致市场价格变得不稳定、脆弱。

(二)有限套利行为分析

信息获取需要成本,交易行为不全理性,交易者不能一同获取信息,信息传递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差异,交易者行为有差异,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的特征。交易的过程是在噪声中快速做出的,交易者的信息不充分。交易者的信息集合中,投资者对某一信息投资越多,他就越要利用此信息来获取利润,这就导致了信息聚集正溢出效应。这个效应使专业投资者收集分析数据时,关注点由重要的且与基础有关的信息被错误的引导到大家所关注的信息上。所以市场的某些反应导致了投资者的信任套利行为,但是不能依靠套利消除非理性行为导致的资产价格非正常波动。

二、投资者待改进的地方

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以及其导致的市场效应,在行为金融学上明显揭示出。从一个方面分析,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非理性的考虑自身问题,另一方面非理性地把握市场才能得到额外的收益。研究市场是否处在非理性中并且到达极端状态时,投资者必须十分清醒自身情况,不能盲从不能臆断。研究市场对新信息是否会反应不足或者过度时,投资者也必须考虑自身是否存在以上现象;很难想象,一个投资者自身存在非理性心理和行为怎能把握住市场的非理性创造的机会。行为金融学研究并总结之后,给予投资者以上重要的实践建议,同时这也是投资者待改进的地方。

阅读全文

传统金融学及行为金融学论文

一、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

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是在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凭借其理性原则对市场行为提出了理想假设,通过严密的数学公式,为金融决策提供了逻辑科学的数据参考。然而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对于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异像仍无法彻底的解释。行为经济学家将心理学理论融入到了对于金融投资者的行为分析中,通过分析其心理变化对于风险管理的影响作用,实现了风险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进而产生了行为金融学理论。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等。

二、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同点

(一)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来源相同

行为组合理论是由传统资产组合理论演化而来的,是对传统资产自合理论的延伸。而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同样是在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之上而发展而来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并非完全脱离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而是对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不足与缺陷的有效补充。例如,对于理性人假设理论,行为金融学认为人存在理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非理性的一面。而对于市场有效性理论,行为金融学针对传统金融学理论中套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改正。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是有着一致性的。

(二)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切入点相同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对于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研究的切入点,均是构筑在对市场主体决策行为、市场运行状况、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投资者的市场活动等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同样认为人是对市场活动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并以人为中心,对市场中人的风险决策行为与心理进行分析,采用理论模型实现市场风险管理的量化。

阅读全文

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

摘要: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从投资行为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两个方面对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金融理论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传统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歧

行为金融学是最近几年的一种新型金融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金融学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有效弥补。行为金融学的涉猎面比较广,包括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以及行为学等众多方面,从整体上来看,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在理论分歧方面主要体现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以及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对这些理论分歧进行研究,有利于对我国金融理论体系的完善,进而实现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理论基础分析

(一)传统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实际上,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力量就是有效市场假说,该理论表明,资产市场价格可以对与资产有关的所有信息进行快速彰显。在传统金融学理论当中,是将投资方当作理性人,且他们在价格收益分布预估方面是没有任何偏差的。因此,从证券价格中可以看出参与者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但是对于价格而言,具有不可预计性特点,所以投资方要想长期获得巨额利润也是十分困难的。另外,也有部分人员表明,即使投资方不是理性人员,但是他们的交易活动也具有随机特点,因此能够对市场价格影响进行消除。并且,即便部分投资方进行了一些非理性活动,也很难让资产价格发生太大偏差。因为理性投资者会充分采取套利的方式,确保价格回到正轨,并且价格也会对其进行正确反应,增强了市场的有效性。

(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阅读全文

高校金融学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

摘要:目前,高校本科生金融学专业课程中仍然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虽然很多高校在金融学实践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实践效果相对较差。针对高校本科生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师可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多种体验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金融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高校教师可通过丰富模拟投资比赛涉及的投资产品,让高校学生在模拟操作深入理解多种金融学投资工具的操作方法;另外,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手绘K线图表的方法提高对金融交易价格走势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金融学课程;模拟操作;手绘K线

1金融学专业课程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金融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对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金融学专业人才接触到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而且懂得随市应变的临场技能,金融相关企业对高校金融学相关人才由原来的数量需求逐渐转变为人才的质量要求,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中的素质条件,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所培养的理论性人才。[1,2]然而,目前高校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区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高校金融学现有的教学方法大多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3,4]高校本科生在学习中没有太多的机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缺乏实践锻炼,出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5,6]部分高校教师虽然结合案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另外,由于教学学时有限,教师一般没有为本科学生详细讲解金融产品(如期权)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使得金融学学生缺乏对金融产品进行系统性理解与实际性操作的能力。其次,高校金融学课程关于金融工具的教学,尤其是较复杂的金融工具的讲解一般停留在抽象的理论指导上,通过课堂讲授难以使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部分高校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鼓励学生参加证券公司举办的模拟炒股大赛。由于模拟投资比赛中证券投资操作的规则、方法、流程等与实际大体相符,因此其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模拟投资环境。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目前一般在高校举办的模拟投资大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学生参与的模拟投资大赛多以股票投资为主,而其它重要的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远期等投资产品涉及较少,而且金融交易产品多局限于我国国内市场,不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投资产品模拟操作平台,使高校金融学学生很难在面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繁多的投资品种(如权证、外汇交易等)时做出合理选择。而且,对于如何规避国际大环境带来的风险没有操作经验,难以适应金融市场对金融学人才的要求。另外,技术分析方法是金融学课程讲授的重要内容,而证券投资方法中,K线图是分析和预测股票及其它投资产品的历史走势的基础工具,是一种经典的分析和预测方法。虽然目前很多金融平台能够为学生直接提供K线图,但是学生运用既有图表,对投资产品的价格走势和细微变化可能敏感度不够,容易忽视K线形态的规律,并可能出现运用课本知识的时候生搬硬套的问题。

2体验式教学在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体验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理解水平,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接近实际的教学环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构建,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在相关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比传统的“授人以鱼”的理论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金融学课程中应用可充分弥补理论性教学的弊端,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金融学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3金融学专业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阅读全文

金融投资学教学创新研究

在内容和结构体系安排上遵循了以下逻辑思路:证券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证券市场(包括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证券投资运行(包括有关理论、证券投资基础分析与技术分析等)、证券投资决策以及证券市场调控与管理,努力形成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1课程特色

传统的投资学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长期停留在静态板书、口头讲解、课堂灌输上,缺乏模拟实践手段和实际操作流程的展示,学生无法获得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目前,大多院校都已建立起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环境。(1)本课程主要面向本科生教学,在理论内容上力求全面、完整,理论体系严密,使学生系统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2)本课程注重理论分析的力度和深度,重点讲授金融投资的基础理论、运行理论、决策理论和调控理论,涉及金融投资技术、技巧分析时,在理论上也侧重于理论方法的阐释,以期在理论层次上体现出“金融投资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点和要求。(3)本课程注意与金融相关学科如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风险管理等理论知识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形成较合理的知识结构。(4)理论课程注意吸收学科最新成果,特别是关注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最新知识,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地将传统理论与现论进展有机结合起来。(5)精心设计与理论教学的配套案例,运用到教学中。

2.基于行业标准《金融投资学》教学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以及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向多元化发展,非常注重金融从业人员的应用能力,注重其对金融市场变化进行决断的胆识、气魄和把握机会的能力。金融市场的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导向和目标,因此,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金融投资学》,应该在研究金融行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后,增加对多教授理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型,培养学生领悟、理解金融市场的能力,从而达到社会需求的目的。

2.1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填鸭式教学,即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听,这种讲课模式对于《金融投资学》这样的应用型课程而言,不能达到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而应该提倡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方法是对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作为老师,应该能够做到对金融市场动态有深刻的关注和了解,试试关注社会经济新闻热点,在课堂中经常穿插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市场动态,形成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以及改进。对于《金融投资学》的教学案例,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去寻找金融市场自己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形成PPT,在课堂的最后二十分钟,上台进行分析。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行当前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而且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

行为金融发展中创业板市场监管思考

 

从1998年3月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出《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到2000年10月深市停发新股、筹建创业版,再到2004年5月,证监会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板市场,让其作为创业板的过渡,直到最后2009年10月创业板的最终上市,近十年的风雨路程,创业板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路走来。在这十年里,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然而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却迟迟未能建立,主要原因是在于我国现有的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证券市场相应地监管制度还不够规范。发展已两年的创业板市场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也不时地呈现出一些问题。现今,行为金融理论已广泛的运用到市场投资分析的过程中,从行为金融理论入手,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市场监管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创业板市场基本情况   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1]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我国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开板,30日开市。28家宠儿脱颖而出,投资者以50余倍的平均市盈率热情捧场,引领资本市场冲破金融危机重重阴霾,迎来新曙光。我国创业板市场是以一个主板发展近二十年之后资本市场诞生的小兄弟的身份,相比主板的1600多家公司,30万亿市值,创业板还显得十分稚嫩。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高定位、高门槛和准入资质,反映着成长创新型“大国经济”时代特点,以服务国家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追求。我国创业板市场是继顺利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取得的又一阶段性重大成果。历经十年筹备的创业板市场,是借鉴国际经验,体现中国特色,满足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标志之一。对于创业板市场的定位和特色,中央政府和主管部门表述非常明确,就是多吸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及其他领域成长突出的企业。   二、行为金融的主要理论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投资中关注。另外,羊群行为,作为一种非理性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盲目从众而不考虑自己信息的行为。我国股市中存在着大量的“跟风”和“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   三、行为金融视角下完善我国创业   板市场的建议措施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市场是弱式有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比,行为金融理论的有限理性假设更符合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实际,通过分析创业板市场主体微观行为洞悉市场的运行机制,指导市场规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断言,应用行为金融理论对市场的微观个体行为进行分析,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股市如赌场”、基金黑幕、上市公司的“圈钱饥渴症”、股民非理性“追涨杀跌”以及股市脱离实体经济异常波动等现象。   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建立适合我国市场实际的分析框架,可更好地为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指导。   1、建立中国特色的证券监管微观理论。作为金融监管的衍生品,创业板市场监管是一个极富挑战胜和艺术性的领域。传统上,证券监管被认为是实践性远强于理论性的,并将其理论研究局限于法学、一般管制理论、金融监管理论的狭窄空间之中。然而,实践证明,证券市场监管需要具体的理论来指导。对于我国这样新兴的、不成熟的弱有效甚至无效市场,监管不是几部法规的出台和完善,几次严厉惩罚措施的实施,更不是几句口号的呐喊,而必须根据自已特殊的制度基础、参与者结构,以及社会、人文、心理环境,探求符合我国市场实际的监管制度设计的微观理论。充分认识我国市场基础的特殊性将行为金融学精髓引入我国证券监管研究,以行为金融学这一前沿微观金融理论为新兴视角和社会学、心理学、实验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创业板市场监管进行理论上的创新,重新审视中国创业板市场监管低效率的深层原因,建立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与我国市场实际相适应的证券监管微观理论,为创业板市场有效监管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良好的退市制度。为了使创业板企业的精力集中于产业的创新,上市公司可以直接退市。另外,风险投资在创业板中退出以后,所得的资金应再回去培育新的创业企业。只有这样,通过风险投资支撑来配置新的创新型投资公司,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创业板企业是科技和金融实力的结合点之一。从经济活动的角度而言,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发展需要科技的产业化,在此过程中,金融的支持必不可少,金融实力和科技实力二者共同构成一国真正的实力,创业板正是巧妙地结合了二者。因此,我国必须努力发展创业板市场,这有助于中国经济从传统的数量型、总量型粗放式增长模式转向内涵型、质量型、集约式发展模式,同时更是直接提升我国经济结构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p#分页标题#e#   3、完善信息披露责任追究制度。《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及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规则》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虽然现今的信息披露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但是,要想达到创业板市场透明化和公开化的目的,加强披露过程的监管十分重要。监管的有效手段便是建立严厉的信息披露责任追究机制,如应该规定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信息披露资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应该严格追究公司及发行人的赔偿责任,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保荐人、专业机构、中介机构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应该直接责令公司退市。[1]与此同时,要加强各种报刊、网站、信息咨询公司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的有效监管。   4、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监管。投资者是我国创业板市场得以运行的坚实基础,要想促进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快速发展,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加强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树立理性投资观念,形成理性预期;对投资者进行保守型偏差、过渡性厌恶、过度自信、执迷等偏差的教育,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另外,我们还要重点审视机构投资者,传统金融学认为机构投资者完全理性,但行为金融学认为机构投资者不仅不是市场的稳定器反而会扰动市场,加剧市场的波动。   5、努力培养个人投资素质。作为投资者,我们还应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忍耐、自立、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也是相符的。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各位投资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创业板市场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推动自主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