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金融实训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商业银行虚拟仿真模拟教学平台的构建
摘要:本文通过在分析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虚拟仿真教学的设想和思路,并给出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重点、难点以及建设内容。
关键词: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模拟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层面上得到了持续关注。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满足了各学科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需要,推动了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商业银行业务的实践教学是金融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仅是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商业银行实务、实训和实践教学中,更强调的是运用将虚拟仿真思想搭建虚拟真实场景、模拟商业银行业务平台及后台数据库、模拟金融的现实问题作为实验项目,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有效地弥补了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不足和实操性差的缺陷。
一、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面临创新性要求的挑战。教学研究要思考的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商业银行是金融、会计、管理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向和优先选择,该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经管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完成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建立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促进本学科建设并提升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模拟教学无疑是满足这一需要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方法。
(二)创新经管学科教学手段,使教学模式不断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金融学三核多维人才培养研究
一、“三核多维”与“两创型”金融适用型复合人才的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成为每个国家的重点产业,金融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金融创新迅猛发展,金融活动日趋国际化,同时结合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出既熟悉本国宏观金融体制与规律,又精通微观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具备扎实的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金融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必须依赖于高校金融课程的学习。因此,金融学”三核多维“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具有现实价值。
(一)“三核多维”的内涵
“三核”分为两个层次:(1)以教师、学生、课程为核心;(2)以班级、专业、年级为核心。“多维”主要指以下几个维度:课堂嵌入维度、系统推进维度、创业实践维度、校企合作维度、实验实训维度、案例教学维度、专题研究维度。“三核多维”的有效融合旨在培养创业型和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金融人才。“三核多维”主要结合本学院本系的实际情况而提出,力求服务于本土经济的发展。
(二)“两创型”金融适用型复合人才的内涵
现代金融适用性复合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的融合,洞察力与判断力的敏捷与超前,国际化的竞争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国家相关政策的良好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修养和职业守则。除具备以上基本素质外,“两创型”金融人才更需要具备创业型和创新型的能力,这不仅是时展的必须,更是未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改革方向。由于目前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实际发展需要,课程设置和教材本身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较为滞后,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实施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因此,高校金融教育必须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以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实践性的社会需求;从课程体系设置、强化专业基础理论、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同时注重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使金融学“三核多维”课堂教学研究更有成效。具体来说,首先要不断提升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学生本身的专业学习能力,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化水平;其次要注重了解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对金融课程的学习需求和未来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需求,甚至学生本身的喜好与特长。教师、学生、班级是金融学课堂教学的三大核心与实体,因此,在“三核”的基础上探索多个维度与三个核心的有效结合,将有助于金融实践型人才和两创型人才的培养。
二、国外实践对金融学“三核多维”研究及其实践型和两创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至关重要,是民办高校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互联网金融时代新金融的发展特点,为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方向引导。大学生是国家双创战略的主要推动力,只有在认清民办教育本质和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构建适合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深入推动群众创业,保证万众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全新方向。要确保社会基础思维致力于创新创业之上,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党的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培养国民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国民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民办高校只有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创新创业实训水平,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发挥人才培养重要阵地的作用。
一、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互联网时代,新金融具备跨界、便捷、收益等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正在逐步显现聚合涌现、成本趋零、时空坍缩等各种效应。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为高校的金融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指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断提升,报考金融专业的学生正在逐年增加。因此,民办高校务必紧跟时展需要,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商科院校金融学实践性教学探讨
【摘要】
实践性教学是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商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分析金融学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地方商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商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性教学
引言
在2010年7月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强化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地方现代金融人才的商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只有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加强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即有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又有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金融应用型人才。
一、商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高校金融学课程改革
摘要: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分析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接着对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其存在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实训环节缺失等问题,最后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介绍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做法。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市场,与时俱进,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教育部于2014年明确提出未来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正是通过校企合作、科教融合、实践育人,着力培养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本科既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要注重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指导具体实践,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转型对金融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金融专业思维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理解和分析金融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当前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金融产品、融资方式、风险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但目前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实训环节缺失,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一、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1.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大数据金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金融行业发生极大的变化,传统的银行信贷受到较大的冲击,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行业的变化,对金融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证券投资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探讨“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有助于为金融市场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践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一线专任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文章根据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措施:教学内容结合经典教材知识及真实的证券市场案例;运用多元教学法;完善多元课程考核体系。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我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为了给市场培养更多更专业的金融人才,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金融学专业,且学生人数逐年增长,金融学专业招生十分火热。“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目前国内各高校的金融学类专业普遍设置了该门课程。“证券投资学”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进行实际的证券投资操作与分析,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金融市场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的金融市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自1990年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至今,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30年的时间。金融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大量的金融岗位,急需一批具有金融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出具有扎实金融理论基础、掌握证券投资实践技能、具备专业投资分析能力的人才,是“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构建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大学生也是未来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学习“证券投资学”,掌握投资技能,提高投资分析能力,能够减少投资决策中的盲从现象,对证券市场的规范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有更多更优秀、更专业、实践能力更强的金融人才不断输送至我国日益扩大的金融市场时,我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才能更规范、更好地发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本科教学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热点,是我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提出的新型教学设想。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建设需要高校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摆脱先前以理论教学为主,脱离社会实际,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教学要以理论够用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相关,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因此,高校通过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学生能够掌握证券投资实践技能及提高投资分析能力,为我国金融市场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同时该门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也进一步凸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目标。当教师能够积极主动探索并实践教学改革,以最优的方案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在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技能,这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实现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履行为社会服务的高校职能。
(三)一线专任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需求。证券市场是日新月异的市场,其中不仅包括市场行情的不断更新,也包括市场规则的不断优化,因此对于证券市场的持续性跟踪了解、不断学习显得非常必要。因此,作为“证券投资学”的一线专任教师,要想把这门课上好,必须与时俱进,笔耕不辍。市场涌现的新行情、新案例、新思路也推动着教师不断思考如何将鲜活的证券市场更形象生动地搬到课堂上来。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高校教师实战经验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能够让一线教师增长更多市场知识,了解市场发展动态,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思路。
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系统建构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性较强,同时高度强调应用性和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能够具备独立的投资操作能力、投资分析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授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是完善《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金融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试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各财经类院都逐渐认识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设置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但是实践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大部分院校仅仅依靠证券模拟交易软件开展集中实训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事实上,短短一周或两周的集中模拟交易无法全面培养学生在投资中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模拟交易只是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最后实现方式,不能作为唯一的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依靠多种实践教学手段,设计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整合的完整教学体系。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证券投资学》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效果要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巩固理论教学成果,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通过多年的授课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得出了《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实践教学要贯穿于整个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紧跟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模拟交易来实践演练应用技能;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理论教学始终 《证券投资学》课程理论知识点众多,涉及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市场运行、证券投资工具及证券投资分析等多个方面,尤其是该门课程理论知识与现实资本市场联系紧密,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因此理论教学不能孤立的展开,必须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了集中实训环节的单一性,更可以为随后展开的集中实训奠定基础。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案例教学”、“课后网上实训”和“讨论式教学”三项实践内容。 1.案例教学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紧跟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案例教学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最及时的资本市场信息和价格行情要在每节课内容之前向学生讲解,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最即时的市场运行情况,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去分析证券市场的诸多影响因素;同时还要遴选一系列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对应不同的理论教学内容汇编为案例集放置于网络课程平台,安排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材料,例如在证券市场的理论教学中,可选取的案例有“聚焦中国农业银行IPO”、“一天时间820元变成56万,市价委托成就1天700倍神话”等经典案例;在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理论教学中,可选取的案例有“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途径”等。 2.课后网上实训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证券投资方式的变革,互联网委托及行情分析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证券投资交易的主要方式,网络也成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安排课后网上实训内容,如“证券信息的采集”、“行情分析软件的使用”、“关注网上路演”等具体的实训任务,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和投资分析的能力,掌握行情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日后的集中实训做好前期准备,奠定操作技能基础。 3.讨论式教学 通常理论教学后的集中模拟交易环节实训时间过短,较难全面培养学生对宏微观环境的价值分析能力,而这种能力不管对于证券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的投资者来说,都尤为重要,决定了投资者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理性化发展。因此在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入讨论式教学环节,以弥补模拟教学的不足。该教学环节主要采用撰写分析报告和课堂阐述观点这两种主要手段,贯穿于“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这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之中。该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堂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或针对某行业和公司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分析报告,并要求在课堂上阐述其核心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模拟交易和学科竞赛来实践、检验教学效果 模拟交易是理论课程教学后专门开设的集中实训环节,该实训环节结合真实的证券交易所交易行情,学生通过行情分析软件和网上自助委托系统利用虚拟资金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模拟交易是学生对前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具体实践。通过亲身参与投资,学生既能够真实的感受投资过程,同时也在投资过程中实践了理论知识,巩固了前期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证券投资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后,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证券投资交易大赛”,检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模拟交易虽然可以实现对投资过程的模拟,但由于资金的虚拟性,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投资的风险,因此无法模拟出真实的投资心态,而学科竞赛的比赛性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模拟交易的这种缺憾;同时在与其他学校的竞赛过程中,可以增进相互的交流,推广好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水平。#p#分页标题#e# 三、总结 金融学学科的社会性和应用性,对金融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是这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故对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完善,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行业的用人需求较为重视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传统的金融专业教育或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或实践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金融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实现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的保障。从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的组建对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做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渐成熟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的用人需求也逐渐转为重视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本科金融管理专业教育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技能型教育,实践教学是其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流于形式,很难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高职金融管理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已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服务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满足金融业务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系统性、联系性、递进性等特点。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四部分内容。
1构建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一体两翼”式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一体”是指以职业技能为主体,即以一线金融人才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为核心,而不是传统的以金融专业理论所具备的内在逻辑学习为重点。在进行教学设计中无论是课时安排、课时内容、教育方法等都应该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中心。“两翼”分别为职业素质培养一翼和职业证书一翼,也就是在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就工作所具备的素质(心理、思想、学习、创新等)进行教育,职业证书的获得上以资格证书为基础。这样,所建立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就把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机联系起来,从而确立了三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关系。
2构建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三进阶”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行“分层培养、层层递进、稳步提升”的阶梯化实践教学模式,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次,培养学生具备一线金融岗位所要求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