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概念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金融科技概念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金融科技概念

科技创新下提高金融专业就业竞争力

摘要: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对金融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传统金融业的发展还是新型金融业态的兴起,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传统模式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创新的新趋势存在诸多不适应性的方面。因此,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要求,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专业;就业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科技的发展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由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金融科技创新深刻地影响着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传统金融业和新型金融业态都对金融人才有了新的需求,并进而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角度,高校金融专业必须明确金融科技创新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认识现有培养模式的差距,总体设计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对金融业变革产生的影响及人才需求新趋势

(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通信等基础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拓展,这些创新成果在金融领域也日益推广应用,形成了金融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并且正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同时,也催生出一些新的金融业态。从电话银行、自动柜员机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再到无人银行和数字货币,以及手机证券交易系统的推广使用,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的推出,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变化,表明传统金融业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巨大的转变,技术的变化也改变着传统金融业从营销模式、业务模式到管理模式、盈利模式的转变。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刷脸支付等支付方式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上小额贷款、P2P和众筹等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金融模式的认知。

(二)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变化。1.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传统金融行业变革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要求。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技术进步尤其是在金融行业有较为广泛和深入应用前景的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金融行业面临着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提升业务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这种压力和动力一方面来自同行业内部竞争,另一方面来自一些金融新业态兴起的外部力量。就传统金融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而言,各金融机构均希望通过金融科技提升自身业务范围和业务质量,从而在行业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就一些金融新业态而言,希望通过金融科技新方法,在原有稳固的金融业行业框架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传统金融业机构金融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关键要靠掌握创新技术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面对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形势,传统金融业对于金融科技创新人才有着迫切需求。2.金融行业的业态变化新趋势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要求。伴随金融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融资模式和技术条件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金融的金融新业态,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以及第三方支付、P2P融资、众筹、小额信用贷款等等。这些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产生的金融新业态由于业务结构、业务平台与传统金融有着很大不同,从诞生之时,就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有着不同以往的需求。首先,在业务模式方面,其基本思路和操作流程有着全新的构造,需要从业人员重新认识;其次,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上,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再次,在业务技能方面,要求对于计算机、通讯等软硬件新的业务手段和技能有比较高的掌握和熟悉程度。这些人才新需求明显有着不同以往的新特征。

二、当前模式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创新趋势的不适应性

阅读全文

金融科技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化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发展期间遇到的竞争压力相对比较紧迫,为了适应时展需求与银行发展转型目标,积极做好银行内部的审计转型与发展改革,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发展竞争力,也能够实现转型改革目标。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升银行内部转型改革效率的管理策略以及方法,期望通过相关管理经验的总结与完善,有效实现银行转型发展目标。

关键词:金融科技背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

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与冲击比较大,想要适应时展变革,除了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需要做好内部审计转型规划与策略实施,在有效避免银行发展风险的同时,也能够提升银行业务发展水平与经营管理质量。另外,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加入,不仅为银行开展业务与工作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

一、金融科技的发展背景

(一)概念简介。金融科技的概念主要来自于美国,主要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等手段,实现高效的金融服务。作为金融领域的最新、最热的发展概念,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不仅能够突破商业银行传统时期金融服务存在的高门槛限制,也能够利用金融科技实现银行发展业务的改革与创新目标。

(二)发展现状。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背景下,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公司开始陆续涉足金融领域,尤其是近年来众多网络支付平台的兴起,不仅为网络交易提供了诸多便利,也让消费者拥有更加广阔的消费机会与途径。商业银行作为实体交易平台,在初期阶段确实受到较多冲击,但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计划调整,紧跟时展趋势也让银行获取到比较有效的竞争收益[1]。

二、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遇到的困难

阅读全文

知识经济的金融机构创新研究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我国金融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既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又促使金融行业面临全新的挑战。在金融全球化、服务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金融机构只有重视金融科技开发,并对金融创新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够为我国知识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本文分析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阐述知识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并提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金融机构创新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经济;金融机构;金融创新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于社会中各个领域而言,既是全新的发展机遇,也是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我国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要抓住发展的机遇进行创新,还要勇于面对挑战,为我国经济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优质服务。在全新市场环境中,金融机构必须在充分了解知识经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金融行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为国知识经济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知识经济是指在信息技术的生产、使用和分配消费之上所建立的一种新型经济。传统经济理念认为在经济生产中,生产质量和效率取决于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基础物质资源的数量,技术与知识等被视作为不影响整体生产工作水平的外部要素。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经济学概念的提出,使传统经济理念不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当代经济理念将技术与知识等纳入到影响生产的要素中,认为对于知识的投资影响经济的增长,知识可增强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还可为产业创新提供全新的动力和基础保障。作为全新社会经济形态下的知识经济,具体的特征还尚无统一的定论,只能结合金融活动的特点进行大体的描述,其具体特征概述如下:第一,知识经济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金融行业中,为金融机构投资、管理、营销、生产等工作带来便利,使金融机构机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日益明显。第二,知识经济具有创新性。在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全新动力,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的关键。知识经济所具备的创新性,不仅包含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还将传统由生产资源和物质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效率的模式,转变为以创新优势弥补资源不足等缺陷为主的全新发展模式。任何金融机构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并进行大胆的尝试,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主动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第三,知识经济是一种具备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经济。工业经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工业经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特征,使社会中大量的生产资源和技术资源遭到滥用,造成我国生态与生存环境的破坏,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而知识经济更加依赖于技术与知识资本,不会因为过度的应用而造成资源的消耗。在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应用,一方面可提升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在生产中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创新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一)知识经济推动金融机构创新

阅读全文

发展绿色金融衍生品的建议

随着新经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绿色金融就是当前兴起的一种新金融模式。绿色金融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而与此同时我国绿色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短板,需要各方引起重视并做出相应调整。本文将从绿色金融衍生品的概念、绿色金融衍生品的作用和推进绿色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绿色金融衍生品的概念、内涵与种类

要想明确绿色金融衍生品的概念,首先要明确绿色金融的概念。绿色金融是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将环境保护纳入到重要考虑因素当中,体现了金融部门对环保理念的重视和对环保政策的贯彻落实,是日常从事相关活动的基本准则。而绿色金融衍生品就是绿色金融的具体化,即从原生资产派生出来的绿色金融工具。简而言之,绿色金融衍生品是以建设绿色经济为导向,以环境保护和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衍生品为手段,以金融机构为服务主体,并以居民、企业为投融资服务对象的金融体系。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绿色金融衍生品类别分为绿色贷款、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银行、绿色私募股权和绿色风险投资基金。

二、绿色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加快步伐,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在开发环保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时,需要对创业创新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并且投入的资本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就需要在各金融部门的支持下,运用金融手段确保技术研发阶段和前期市场投入阶段的资金充足,从而保证新技术开发成功。金融部门可以在企业技术创新前期介入予以支持,待企业依靠新技术产生一定利润有能力自力更生时再逐步退出该企业,通过发挥“孵化”作用增强企业的先进技术研发及后期推广能力,达到该型产业的发展与推广。新技术的开发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营业绩与利润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最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逐步实现。

(二)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下碳金融发展路径选择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各个国家的共识,在今后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碳金融将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碳金融主要是通过银行、证券公司、货币公司的宏观调控,大力整治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我国低碳经济下的碳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为研究内容,在简述碳金融概念的同时,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发展方向

全球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罪魁祸首就是过高的碳排放量。在全球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发达国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科技,提高工业水平,全面推广并应用低碳设备,让低碳经济成为国际合作的主力军。

一、碳金融的概念

碳金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投资融资模式。碳金融的主要业务是银行和证券公司投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业务,也就是说当一家企业以低碳经济模式为发展道路时,需要一定的资金进行后续的研发与推广。在这一过程,银行、集团企业和自然投资人都会将资金投入到该项目中,这就是碳金融。以特斯拉电动车为例,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如何减少我们出行的碳排放成为了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而电动汽车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电力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使用电力驱动汽车将有效降低汽车碳排放量。特斯拉电动车的设计理念与碳金融思想相吻合,部分投资者选择为该项目注入资金,进而参与到了碳金融业务中。碳金融的市场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通过投入最少的资金就能达到降低温室气体的目的。低碳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金融经济开始向碳金融转变,碳金融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随着碳金融概念的提出,我国政府根据碳金融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了经济发展的战略计划。在此过程中,社会中流动的闲散资金被集中起来,投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中,促进我国高碳排放企业向低碳排放的转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资金合理配置、发展技术、改革管理制度等方式,全面推动传统行业向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低碳经济模式。

二、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

(一)资源过度消耗

阅读全文

金融科技在国外的发展

摘要:高新技术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新时代的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电子支付平台的出现也恰恰印证了传统金融受到技术创新的影响,从具有面对面交易特点的传统金融时代变更到线上交易的金融科技时代这一事实。本文通过分析预测金融科技行业的未来走向,金融科技公司有替代传统银行的作用,因此提出银行的变革是必要的。

关键词:金融科技;英国;传统金融业;金融监管;政府决策

金融科技(FinTech)是将金融(finance)和技术(technology)两者相结合之后产生的合成新概念词,是将传统的金融系统中高科技与核心创新理念相结合,优化现有服务效率的新型服务概念。在过去,金融科技以改善和支持现有金融服务为目的扮演着协助市场的角色。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的出现,金融公司将互联网与现有的金融服务结合起来,提供网上银行服务,为客户提高便利性。从那时起,移动设备和智能手机相继出现,人工智能,社交网络服务(SNS),大数据(bigdata)和区块链(blockchain)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融入传统金融业的融资技术的新技术。

1英国金融科技的出现

英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开始意识到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随着对现有银行的信心下降,全球对传统金融服务的需求开始下降,在全球范围内重组金融服务市场的急迫任务也终于被搬出台面,国家经济核心为金融服务业英国的反映尤其激烈。金融科技产业以能排除时间及空间限制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为主要特点,为市场提供的便利彻底改变了英国消费者对金融市场的需求。另外,近年来,基本支付程序已经大大简化,因此用户可以在第一次使用时通过授权证书进行认证,然后可以通过预先登记的密码或指纹等简化的识别过程进行交易。这对那些厌倦了现有银行高压商业惯例的英国客户而言,金融科技的简便性已经凸显出来。英国银行没有向消费者配备相对方便的金融系统。久而久之,英国的当国客户开始向市场寻求一种能代替这对他们来说相对不方便的金融服务系统。为了克服金融市场的危机,英国政府选择培育FinTech产业,以提高现有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便利性。由于英国拥有庞大的金融业规模和政府积极的养育政策,其金融科技产业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不仅如此,英国还拥有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各种融资网络也为吸引全球的金融科技公司到金融中心英国创造了条件。两者相辅相成,各金融公司的流入为英国注入了新力量,为英国不仅是金融行业也为新发展起来的科技金融行业提供了原动力,而英国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也为进入英国市场的企业们提供了保障。此外,英国在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实施了各种意在培育金融科技业的政策。随着英国在伦敦创建数字技术集群TechCity,许多高科技公司入驻TechCity,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英国金融业绩监督机构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还宣布,ProjectInnovate将支持金融科技行业,并自2014年10月开始运营创新中心,这是一项新的关于FinTech业务支持计划。自2016年5月起,英国经过测试后运营首个利用监管沙箱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安全的监管环境和保障,进一步加快了金融科技市场的创新速度以及发展速度[1]。

2英国金融科技的主要领域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将金融科技行业按业务领域分类为支付、财务数据/分析、财务软件和平台四个部分。韩国经济学家安秀贤提到在英国的金融科技市场,支付是最大的部分。而支付部分是指易于使用且费用低廉的汇款和支付服务,具体包括基础设施、在线支付和外汇交易。该服务主要通过与金融科技人员与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等现有财务公司的合作提供,并为用户提供服务,如NFC和电子钱包。另外,PayPal和支付宝是全球提供支付服务的公司,其在财务数据分析部分中,通过收集和分析与个人或企业客户相关的各种数据来创建新的增值。其中业务细节包括信用查询、资本市场和保险。它主要提供在线使用的线上股票、债券和期货投资平台,并通过互联网注册后提供相应的服务,为其各业务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在财务软件方面,利用先进的智能技术提供比现有技术更创新高效的金融服务和服务相关软件。其中包括会计、风险管理和综合资产管理等。最后,平台领域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各种交易基础,以便在没有金融机构干预的情况下自由进行金融交易。与现有金融服务相比,金融投资平台以更低的手续费以及更快速的转账服务为竞争优势,以此增加其市场份额。

阅读全文

探析创意农业的金融支持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厉无畏﹙2009﹚指出,创意农业发展受人才、资本、技术、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创意生态的培育,营造和谐的创意氛围⑥。张立华﹙2011﹚认为发展创意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观念、社会、经济、科技领域的变革,形成完善的创意农业支持体系,并特别强调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是制约创意农业推广的重要因素⑦。陈宏毅等﹙2008﹚认为创意农业价值的实现需要政策制度、人才、科技、文化资源、创新能力等动力要素的推动,其中政策与制度是基础性动力,科技是创意农业的根本支撑,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流动影响创意农业的发展,文化是创意农业的灵魂,创新资源是创意农业持续成长的源泉⑧。张若琳等﹙2012﹚认为传统农业往往受对自然资本、生产要素等因素影响,而创意农业不再受上述因素较大影响,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创意支撑、文化内涵、消费群体、科技和知识运用等⑨。张治铭等﹙2009﹚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探讨了创意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外部结构构成及能力、竞争环境、产业政策及导向、不可预见因素等。内部机制包括内部基础设施、文化产业资源及需求、创意农业市场及与外界互动能力等。刘爱华等﹙2011﹚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出发,提出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相关及支柱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创意机会和政府政策等要素是影响创意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创意农业打破了束缚传统农业发展的枷锁,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本文认为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制度、科技、人力、文化资源、社会文化环境、金融、产业链、营销品牌等。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形成了由13个维度和47项指标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问卷。在进行预调查、验证问卷信度和效度之后,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加以进一步验证,然后通过回归分析,获取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首先,本文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归纳至13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领导、控制、资源、产业、营销、财务、文化,并假设以上方面对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最后,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形成了13个维度47个测量指标的分析框架,具体参见表1,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中,对各变量依据其影响程度采用五级量表设问,设定“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取值刻度。

(二)预调查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1.预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阅读全文

金融生态理论发展现状

 

金融生态理论起源于生态学和仿生学,并伴随着系统观和生态观引入到金融理论的研究领域而逐渐发展起来。金融生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扩展了金融理论研究的视野,也大大增强了金融理论对现实金融活动的解释力,并为解决相关金融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回顾金融生态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金融生态理论的起源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学概念,源于生态学和仿生学。生态学和仿生学的产生不仅为后来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系统观和生态观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系统观使人们跳出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思维局限,用一种联系的、全面的、动态发展的眼光研究现实世界。生态观不仅仅指自然生命特征和非生物体具有的抽象的、人格化的生命特征,如经济领域的市场主体竞争与优胜劣汰、经济活动的产生与结束等;更重要的是指一种追求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思想。   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生态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首次将系统观和生态观从自然科学领域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生态经济学在承认人类与自然系统之间联系的同时,认为人类社会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不仅意味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人类社会子系统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经济大系统的平衡和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经济学为我们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金融系统提供了研究依据和研究基础,极大地促进了金融生态的研究进展。演化经济学以达尔文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用动态的、演化的方法看待经济发展过程和经济变迁,并强调制度的演化遵循路径依赖的规律。金融体系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会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优化的演进过程,不断发展的演化经济学为学术界从演化角度透视金融生态的演进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的变迁、路径依赖等思想也为后来关于金融生态的优化路径研究提供了参考。随着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术界开始更多地关注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起,以Patrick、McKinnon、Shaw等人为代表发展起的金融发展理论首次将金融与经济联系起来,研究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金融发展的原因及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1-3]。可以说,金融发展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使金融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作用逐渐被认识,并推动学术界更多地关注金融活动的组织构成、运作机制及作用影响。随后兴起的金融结构理论认为,金融结构是由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一切金融发展,归根结底表现为金融结构的变化[4]。实际上,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优化与金融结构理论密切相关,构建金融生态系统的理念正是在金融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这一阶段,随着系统观和生态观进一步从经济学领域引入金融学领域的研究中,金融生态理论正式进入了起步发展阶段。金融发展理论首次将金融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并蕴涵以下三个方面的金融生态系统观:一是它纠正了传统经济理论中对货币金融因素的忽视,更加注重金融系统的内在机制运行;二是金融的发展必须遵循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人为(政府管制)地过度干预都会导致金融发展的失衡;三是金融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金融发展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金融生态的系统性,但这种认识只是笼统的,没有具体的层次和结构上的细分。金融结构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对金融生态系统有了初步的分类,虽然这种分类是粗糙的,不能很好地体现金融生态的系统复杂性,但金融结构理论的这种结构观不仅促进了金融生态系统观的进一步形成,也为金融生态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范式。   二、金融生态理论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5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方面呈现出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的发展态势,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性、主导性要素;另一方面,金融危机接踵不断,且多发生在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致使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无计可施。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白钦先认识到亚洲国家金融发展的现实效应与主流理论的相悖,首先揭示了金融的资源属性,把金融资源与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密切联系和统一起来,从而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5]。在此基础上,孔祥毅提出了金融协调理论。   他认为,金融资源要做到三个层面的协调:   (1)金融资源各要素的协调开发与配置———金融组织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行问题;   (2)金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经济金融化条件下的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即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金融功能;   (3)金融资源与社会的协调问题———金融资源与文化、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6]。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逐渐意识到金融在渗透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活动过程同时,也反过来强烈地受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活动过程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学术界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白钦先较早注意到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发展的约束作用,首先提出“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他当时所刻画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特定的金融生态环境以其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对经济活动产生的约束性影响[7]。随后,周小川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等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来支持和推动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8]。随着“金融生态环境”及“金融生态系统”等概念的正式提出和曾康霖、许诺金、林永军等人的系统阐述和发展[9,10],这一“在国外是没有的、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生态理论最终得以形成[11]。在这一阶段,金融资源学说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金融生态理论的形成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首先,金融资源学说揭示了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的物质(能量)基础是以货币和信用为核心的金融资源;其次,金融资源属性的揭示使得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成为后来金融生态研究的题中之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使得金融生态理论蕴含的系统观和生态观尤其是生态观追求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得以明确。随后产生的金融协调理论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可以视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与实现方式的探讨;该理论提出的系统论观点和主体、环境协调的思想更进一步地促进了金融生态理论系统观和生态观的形成,也为金融生态系统的分类和优化路径提供了研究思路。可以不夸张地说,此时金融生态理论已经呼之欲出了。#p#分页标题#e#   21世纪初,我国学者在反思金融危机形成和金融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缺陷时,跳出了对孤立的、个别的金融问题的局限,开始把研究视野放到整个金融环境的宏观层面。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学者们逐渐发现金融系统具有种种生态系统的生命特征和环境特征,“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系统”概念正式被提出,并随着后来学者的系统阐述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生态理论最终得以形成。   三、金融生态理论的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随着金融生态理论的发展,学术界从早期对金融生态的内涵界定、特征分析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对金融生态系统的生存基础、运行机制及优化路径等层面的深入研究。在这一阶段,关于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态系统运行中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制度和政府在金融生态系统路径优化中的作用等方面。   (一)金融生态与资源配置效率   萧安富、徐彦斐研究发现,经济结构与制度环境从不同途径影响着金融运行的成本和效率,进而影响着金融资产的质量、增量和规模[12]。沈军等通过对金融生态概念的梳理,得出以下两点推论:一是金融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复杂适应性系统;二是金融生态系统循环本质上是“金融资源”的循环,良性“金融资源”循环是金融生态发展的目标[13]。上述推论揭示出金融的两大基本属性———系统与资源。因此,系统与资源自然而然地成为分析金融生态与金融效率之间关系的二元视角。万良勇、魏明海通过对河北担保圈的形成动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发现,失衡的金融生态环境则是河北担保圈形成的更深层的制度性因素[14]。该文揭示了转型时期失衡的金融生态环境制约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典型作用路径,凸显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改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意义。此外,韩大海等、温智良、吴治民等从区域金融生态视角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5-17]。   (二)金融生态与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体行为[18]。从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和制度对金融生态内部系统的影响这样两个方面来看,基础性制度对金融生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19]。在各种基础性制度中,法律又是最基本的制度,而在金融生态中,无论是解决市场失灵还是避免政府失灵,都要倚重法律制度手段。完善的法律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增强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还有利于明晰产权、减少金融活动的交易费用、提高金融交易效率。   然而,当前在我国金融生态法律制度建设中,金融主体、金融业务、金融监管和金融环境四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分别围绕金融产权、信用管理、市场效率、外部环境加强和完善这四个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20]。如果对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法制缺陷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除了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不完善之外,还有以下两点:一是我国还没有真正实现从“人治”、“权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从而阻碍了金融生态环境的长远建设与良性发展;二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基础上的非正式约束与市场经济还存在矛盾,制度中的实施机制“软化”是我国制度创新中一个突出的问题[21]。   (三)金融生态与政府   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虽然行政运行具有高昂的成本,而且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政府管制将必然提高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但也不能认为这种政府行政管制不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提高,尤其在一些涉及到许多人、通过市场和企业解决问题的成本可能很高的情况下[22]。但政府(国家)在实现自身租金最大化(通过排他性产权的转让、垄断等)的目标和社会生产最大化(通过界定和保障产权的执行、降低交易费用增加财政税收等)的市场需求存在不一致性,而且政府本身作为国家的人,也存在着委托-的激励与约束难题[18]。李扬等认为,现行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行政化趋势不断得到强化成了当下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特征,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扭曲了信贷资源配置的自由市场机制,导致金融生态环境严重失衡[23]。吴江研究发现,金融生态和政府行为与信贷资本配置效率均呈正相关,但政府过多干预城市化进程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为却不利于信贷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24]。在政府作用与金融生态优化路径研究方面,谢家智、周振建议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新的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税率调整和激励相容度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金融生态主体的预期收益等因素,以求达到优化金融生态、提高整体社会福利的目的[25]。周道许等也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制度建设、优化金融生态外部环境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26]。   在这一阶段,相关的研究基本上可分为古典经济学的效率视角和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视角两个方面。在前者的研究中,更多地关注金融生态系统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强调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效率观不仅是金融资源学说的体现,也可认为是古典经济学“均衡”、“帕累托最优”等思想的折射。后者认为,金融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的,并受到外部主体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个平衡、协调的金融生态系统不仅需要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的协调、适应,也需要外部环境的稳定和优化。那么,制度及制度供给者(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就理所应当地成为金融生态优化路径研究的重要议题。   四、结论与展望   从以上金融生态理论的发展历程看,金融生态理论起源于生态学和仿生学,并伴随着系统观和生态观引入到金融理论的研究领域而逐渐发展起来。   从一定程度上说,金融生态理论的发展历程就是金融系统观和生态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前,金融生态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领域,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金融生态的定位和理性认识上,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分析范式;此外,已有的研究对金融生态系统性、生态性的认识和量化研究关注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生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在未来的金融生态理论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p#分页标题#e#   一是如何认识和把握好金融生态理论的核心议题。金融生态理论起源于生态学和仿生学,金融系统的系统性和生态性特征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讲,金融生态理论的发展历程就是金融生态理论的系统观和生态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未来金融生态研究,无论是理论扩展方面还是实证量化方面都不可忽视金融生态的系统性和生态性。   二是如何明确和量化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外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在确定金融生态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后,就应该顺理成章地对金融生态系统复杂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内外因素展开研究。明确和量化各要素的作用和影响,直接关系到金融生态理论的发展和实践指导作用的发挥。   三是如何认识和评价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突变。虽然金融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但这种自我调节的功能是有限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突变,从而破坏原有的平衡。因此,如何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平衡和突变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也是未来要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原有的平衡是否是有效率的?突变是由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等积极因素引起的还是由垄断等消极因素引起的?何种状态可认为是平衡的?突变的时间、范围、程度如何界定?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应关注的重要内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