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金融和经济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状态,因此需要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进行全面、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探讨了农业经济与农业金融的关系、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金融的关系,最后提出了解决金融约束出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制度约束;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
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有必要最大限度地研究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金融发展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增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金融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充分研究农村金融在制度约束下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金融体系和农业经济体系的约束作用,确保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够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起到良好的作用。根据中国相关科学家的研究,过度使用制度约束将导致制度的发展,给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带来矛盾。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落后的原因
在二十世纪的大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刚有了起色,人们就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经济盛景。我国经济学家开始着手分析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找到根本原因。
(一)体制改革不完善
我国的政府部门一直坚信,要想经济继续发展下去,必须把改革进行下去,如今,我国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成效,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坚持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体制改革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制度的不合理化一直成为了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众多的农业金融发展过程中,贷款的数额、期限和还款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这十分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立即解决诸类问题。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发展策略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金融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劳动经济学视角下对消费金融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提升消费水平,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本文先阐述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发展概述,接着分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发展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消费金融;策略
劳动经济学是主要是研究劳动关系相关理论及其发展规律,并作为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准确地把握当前金融发展的重要规律,制定出符合实际发展的消费金融发展策略,以此更好地促进当前经济的发展。
一、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发展概述
劳动经济学从字面意识进行理解,可以理解为劳动和经济学结合起来的,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劳动,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是劳动经济学,并在研究其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其发展规律。消费金融主要是指在消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金融服务,开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促进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提供的金累咯个服务不仅能够促进经济流通还能够促进其消费结构的改善。
二、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一)优化和丰富传统信贷结构
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
摘要:时代在发展时主要受新常态的影响,社会在永无止境的变化,并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我国在受新常态的影响下发展经济时需注重多方面,尤其是金融方面,金融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一名大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探究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需将展开金融学理论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金融学理论创新
在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缓慢不前,这给我国总体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而我国要想能缓解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不良影响,我国需做好经济方面的转型,但这就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和国企重视经济学和金融学这两方面,要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既要让两者结合,也需运用金融促进经济的转变,这样其创新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一、关于新常态的深入探究
在探究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的课题时,实际上应该对新常态展开分析,因为只有掌握何为新常态,确定其概念,才能了解其对经济和金融创新产生的影响。所谓新常态就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时需经历不同的阶段,而在每个阶段过渡的时候,这个国家如果想要经济稳定,并持续发展都需要确保发展平衡,否则,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尤其是现如今社会进步速度在加快,整个金融体系,经济体系都受到较大的影响,一旦金融经济遭到严重的挑战,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会面临不良的影响。所以,在研究此课题时必须要了解新常态。其次,熟知新常态的概念是第一方面,了解我国经济受新常态的影响是第二方面,当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不断地增加,可是在发展经济时仍然会遇到大量的难题,根据相关的调研显示,我国过于重视数据值的提高,却没有从人民的生活实际入手,虽然数据明细提升,但人民生活水平却持续不前。这样,我国更应积极的转变传统的经济体制,在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我国需要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国家动态,在学习时有科学规范的参考资料,这对于金融理论的创新更具有良好的影响。
二、关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存在的问题研究
要想更好的解决新常态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影响则应重视其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在通过翻阅多种资料后,从中得知,金融和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如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则更有助于经济发展和金融理论创新。可当前我国对于两者之间的问题并没有做好合理的解决,其主要表现在金融因素产生的影响和实体经济发展上。对于这两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我国可以转变发展的方式,但却仍然运用传统的方法,这样就导致问题的严重性增加。其次,在创新金融学理论时,必须要做好假设,然后又逻辑性的展开分析,最后再实践,也就是说这三个步骤对经济发展和理论创新尤为关键,但对于这三个步骤,相关的研究人员却没有加强重视,也没有很好的将其整合,致使问题增加。
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工科类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金融工程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湖南工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建立高校和企业的实验教学平台,建立金融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基地;采用“双教师”联合培养金融本科生模式。
关键词:金融工程本科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0引言
作为一般本科院校新开设的金融工程专业,湖南工业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起步较晚,比较许多国外和国内众多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均是面对硕士研究生及博士以上层次,而专门针对本科生层次的人才教育,目前国内尚无可以参考的教育模式,因此设有金融工程专业的院校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教育模式,向社会输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且有专业特长的金融人才,这是制定和探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方向的一个重要议题。
1金融工程的人才需求
随着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金融行业呈现出了与以往的传统金融行业完全不同的一面,金融行业的竞争也已经从传统的金融服务转向了一些特定的金融工具,如何帮助客户来解决实际的金融问题,金融产品化和电子化已经成为市场的导向。金融业务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也要求金融企业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运用工科人才的教育管理思路,将金融市场中的高新技术引入专业课堂,调动各方资源和各类教学手段,开发出更符合市场要求的金融产品,力求为金融客户提供更科学、更优质的金融理财策划方案。这也表明金融工程在生活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也对我们开设金融工程的院校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社会环境和历史等因素,我国的金融学科建设比起许多发达国家还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从金融学研究的发展情况看来,我国的研究主流依旧是对策性或者政策性的研究,对于涉及到数学应用的定量化模型和工程化方案的研究还是较少,这就使得政策性的应用方面有比较大的局限。随着金融业务全球化、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我国的金融行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蕴藏了巨大的商机,这也对培养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院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为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应该完成在学理上金融工程专业所设置的基本科目,确定培养的人才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其次应该针对市场的要求,培养相对应的金融工程人才,使得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尽快适应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自己所在的金融机构和岗位。根据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属于应用型的金融技术人才,能够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应用现代数理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模型定量化处理金融收益和风险评估的问题,为金融市场的总体效率的提高和市场的稳定,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和方案。这样培养出来的金融毕业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国内金融环境中适应不同的需求,满足大部分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要求。
2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探讨
摘要:我国目前宏观经济面临着实体部门债务杠杆率畸高,金融具有脱实向虚的风险。在报告中强调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在2017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要解决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和金融风险凸显的问题,首先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合规律性的正确关系,给予两者正确定位,并结合当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异化而陷入危机的现实,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实,找到两者符合发展规律、能够协调发展的正确治理措施。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金融化;金融风险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化积累模式持质疑甚至否定态度,学者们开始关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1.实体经济是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实体经济在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金融资本的产生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为目的的。蔡万焕指出,生产是金融的基础,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到支配作用。王定祥、李伶俐、冉光和指出,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产业资本创造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实现剩余价值,金融资本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提供必要的信用,从而保障资本主义产业循环的顺利进行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乔纳森•特南鲍姆指出,要想经济健康发展,就要保证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并支配金融的发展。洪崎认为,支持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肖斌认为,金融并不创造价值,它存在的意义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西华大学会计省级特色专业课题组指出,我国的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引擎助推。卫兴华、孙咏梅指出,没有坚实实体经济基础的虚拟经济将危机四伏。何自力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业本职是服务于制造业,但随着制造业步入衰退,资本逐利本性必然导致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独自膨胀,最终因失去发展根基而陷入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既是证明。2.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性会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金融能够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协调,就会带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否则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削弱经济增长失去价值创造的根基,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风险及不稳定性,甚至造成金融危机。因此,要发挥好实体经济的基础性首要地位和金融的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就必须在保障实体经济强健的基础上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首先,有学者指出,金融的深化发展对实体经济起到促进作用:格利和肖以及麦金农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的研究,得出了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金融深化的程度成正比的结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逐渐放开金融压抑、采取金融自由化,让金融更高效地为欠发达的实体经济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莱文等学者研究发现,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结构的改善能够实现资金的有效转移和最优配置,并证明了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系统演变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但并未对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明确结论,德米尔古克-肯特和罗斯•莱文两位学者继续了戈德史密斯的研究,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说明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陷入金融化,金融逐渐产生脱离实体经济独自扩张的现象,从而学者开始关注金融的消极层面。并得出了一些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会背离进而挤压实体经济利润,导致经济发展受阻的研究结论。托宾指出,如果企业对金融投资收益的预期大于生产投资收益,就会将资金用于金融投资而非生产投资,从而产生“挤出效应”,减少生产性投资会导致实体经济的萎缩,助长金融泡沫的膨胀。印兆祥、安世友提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会导致两种分离,产生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阻碍或破坏:即金融业发展落后于实体经济导致金融抑制分离;金融业过度发达脱离实体经济导致金融过度分离。孙妍、郑贵廷认为,用于发展实体经济的资本如果被虚拟经济过度占用,就会形成投机泡沫并扭曲货币资本资源配置。3.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格利和肖开创性地提出了与以前主流经济学家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否定了“货币面纱论”,并将货币金融变量纳入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认为货币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创造和经济增长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还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这一著作中开创性地提出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货币金融等因素如何影响物价及产出,而后者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前者。1973年,麦金农和肖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把货币理论与经济发展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首次提出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金融体系特别是提供中介作用的银行体系起到资本动员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在经济稳健增长和发展的同时,会反过来带动并促进金融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使金融体系能够动员更多的储蓄,发挥更完善的功能来促进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这就是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洪崎认为,实体经济与金融相互交织,实体经济既为金融发展创造机遇,又对金融提出课题,迫使其转型升级,为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使其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好地满足经济增长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需求。李杨认为,金融发展要遵循为大众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和为科技创新服务三个原则,而不应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只是为资本服务。只有端正了金融的服务功能,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合规律性研究
如果从马克思主义有关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的理论出发,即可得到金融与实体形成上述关系的根本原因及未来两者的发展趋势。1.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是货币金融产生的原因及改革的动力,金融利润来源于对实体经济创造价值的分割。首先,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以及剩余价值论基础上,为货币及金融的起源与发展做了合规律性的科学阐释,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奠定了正确、坚实的理论基础。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金融基础的货币,来源于商品交换的发展需要,作为实在劳动商品的商品货币,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媒介与商品进行交换的。作为金融部门的最初形态即货币经营部门产生与商业部门一样,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从生产部门分工而出来的必然产物,它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基础上,应其经营需要而在信用制度条件下产生,为生产和流通提供货币经营与管理的业务。金融部门不产生剩余价值,只是参与分配来自实体经济的剩余价值。其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迫使金融不断改革,从而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两者交互运动得到良性循环。马克思研究了产业资本循环与积累中对货币资本需求的规模不断扩张,从而迫使金融体系设计出越来越发达的信用工具来变革货币资本的运动方式,将货币资本发动为借贷资本以最大限度将贮藏货币产生的货币资本闲置用于缺乏足够货币资本而不能进行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实体经济部门;以解决固定资本流动性而发动的、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虚拟资本形式等等。总之,金融总是想方设法以最广泛的形式、最大的流动性与最小的流动成本为职能资本发动尽可能规模巨大的货币资本。2.生产垄断带来的金融地位提高以及“金融资本”产生。随着资本积累矛盾的深化,竞争日益激烈,生产大规模集中和垄断出现,要求能够为其提供大规模货币资本进行融资的银行出现,从而产生了银行垄断。银行因为大规模的货币资本集中,体现出了巨大的权力集中,银行贷款给垄断企业,垄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了其能够顺利还款,即决定了银行的款项能够收回以及未来能否正常经营。因此,银行和实体部门成为利益共同体,银行占有实体部门的股票和兼任董事、监事而控制实体部门的经营。金融控制并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形成了金融寡头,列宁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金融资本”的概念,即:“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溶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3.实体经济陷入停滞导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功能异化。伴随资本主义积累矛盾进一步激化,与20世纪70年代初,实体经济发展陷入停滞,资本逐利的本性必然放开金融管制,以便为资本寻找到尽可以增殖的金融渠道。此时过剩资本纷纷从实体经济转入金融领域获取投机利润,试图用金融资本积累的方式代替产业资本积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步入金融化。实体经济步入衰退,无利可图,货币资本开始想方设法寻找增殖途径,迫使金融扩张,离开实体经济利用投机的方式获取利润。这正是意味着金融在衰退前的最后挣扎,下一步即将面临金融衰退……整体经济运行疲软。4.金融化是实体经济以及金融走向衰退的标志,是不可持续的。由此看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金融化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造成的资本积累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的结果,即实体经济陷入停滞后资本为了获利本性开辟出可供资本独自膨胀的金融市场,这种金融繁荣是建立在实体经济萎缩的基础上,是不产生任何价值增殖的投机行为,金融部门的投机利润只是对过去创造的价值的一种掠夺性再分配,是金融对实体经济功能的异化,它是不可持续。因此,金融膨胀并非意味着金融的健康发展,而是实体衰退的表现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因此,金融化无法挽救实体经济停滞,只能使其陷入更深度的萧条。要想经济和金融恢复健康发展,最根本是需要通过创新和技术改革来提供重启实体经济新的增长动力,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实体经济发展良好,才能带动金融进而整个经济体的稳健运行。
三、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协调性发展的对策研究
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的应用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数学在金融行业中的作用也不断凸显出来,在一些金融高等院校的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往往将经济数学与金融经济有效融合在一起,并不断对经济数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和改革。本文主要从当前金融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结合金融专业课程,对经济数学的改革作出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教学依据。
关键词:经济数学;金融经济分析;作用
金融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而经济数学方法和理论被不断地应用到金融发展中来,解决了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很多具体问题,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从而可以使金融问题更精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经济数学中,微积分的函数的极限以及线性代数中的矩阵理论这些都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解决金融问题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经济数学和金融发展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经济数学在解决金融问题中的重要性,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所学,解决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各种问题。
一、数学经济学中的作用
数学已经开始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改革领域,比如经济数学中的微积分和统计学就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不断变换的金融行业中,可以对金融问题进行具体化分析,可以明确计算出经济变化中因素与变量的关系。[1]由此可知,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函数关系在金融经济中的发展作用
一般情况下,要想解决金融问题,首先就是建立函数关系,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利用函数的理论关系来理清函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金融问题的目的。由于经济分析和函数关系之间密切的联系,为了使经济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就必须要分析函数关系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保证经济稳定化的发展。比如在经济数学知识研究市场活动中的供需问题。在这一问题中,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及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的价格等都会影响经济市场的问题发展。相对而言,商品的价格占比较大的影响比例,我们可以根据这几个变量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一般而言,需求函数都设定为减函数,需求量随着价格的降低而上升,而供给数则设置为增函数,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在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商品的价格由卖方和买方共同决定。而成本函数则是指在技术水平和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形成成本函数关系。收入则是指商品在卖出之后的收入,作为一个生产者,在成产商品的过程中,要衡量好成本和收入的关系,这即形成了收益函数关系。利润则是在生产者收入减掉成本之后的剩余,它也是产量的函数。这样看来,在金融经济分析中,处处都可以看到经济数学的身影,所以经济数学函数和金融分析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金融问题,进行问题具体化分析。
企业财务危机防控思索
本文作者:金朝阳 单位: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
金融业的存在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其第一要务。金融资本是一种借贷资本,它是从企业用于生产的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把这些资本再转为产业资本为企业融资是金融系统最基本的功能。金融风险的形成以及危机的产生,主要来自实体经济。企业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的微观单元,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金融的健康状况。企业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其运行中的基本风险是商品的价值实现风险。如果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将会带来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进而导致其融资主体———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状况的恶化。单个企业经营的好坏可能对宏观经济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某一段时间出现大量的企业经营恶化现象,将给本国宏观经济金融带来很大的风险。
一、企业发展与金融部门的关系
金融业与工商企业的来往是密切的,银行需要企业的存款,这是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而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也是企业,银行离不开企业,企业也离不开银行,正是由于二者之间密切的关系,才形成了迅速的风险传导机制。他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联系,存款业务往来、融资业务往来、国内业务往来、中间业务往来、国际业务往来、保险业务往来、证券业务往来等。以存款业务往来为例,其一直是银行与企业业务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存款是企业办理转账结算的前提,各企业只有在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存款账户上拥有足够的存款,才能实现支付及与其他单位的经济交往。于是,企业发展就与金融部门产生如下关系:一方面,如果企业经济机制不活,效益低下,不能归还银行贷款,结果就制约了银行业务运作。一般情况下,在企业负债中银行是最大的债权人,如果企业有巨额债务,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偿债能力变差,那么将直接影响银行发展。如果这种现象较多,反映到整个金融领域,表现为大量的信贷资金形成风险呆滞,进而拖累银行的经营运作,使银行陷入困境,风险加大,效益下降,难以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如果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则其支持企业生产发展的能力将被削弱。因为企业债台高筑以及大量拖欠银行贷款本金、利息,将倒逼银行不良资产总量猛增,出现生存危机,直接削弱了银行有效支持企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使银行该收的资金收不回来,该放的贷款无钱投放,无力对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支持,导致了企业资金紧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自身的商业化转化。
二、企业财务危机向宏观金融的传导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
企业财务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企业财务风险源于脆弱的财务结构,企业财务结构包括资本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及其三者相互关联的平衡关系。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当前甘肃省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的双重压力矛盾,亟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形式,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文章以甘肃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甘肃省绿色金融现状进行可行性必要性分析,发现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推进甘肃省绿色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及绿色金融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各部门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创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多开发清洁能源进行替代,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利共赢经济发展形态。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政策,一方面金融部门对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等服务,另一方面在自身业务发展过程中考虑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1.政府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可行性。甘肃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进一步培育绿色产业和经济主体,构建完善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2018年1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以“一号文件形式”顺利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明确我省将在5年时间内在政策支持下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政策支持服务体系、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等。2018年2月,甘肃省政府又出台了《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着重支持绿色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企业结构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甘肃省政府正积极筹备规划争取国家批准兰州新区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2.甘肃省碳减排资源丰富。甘肃省拥有大量的节能减排资源,太阳能资源达到全国第二,还有很丰富的风能,天然气等。甘肃省建立国内首个国际碳基金项目,推动国内碳基金发展。世界银行牵头的国际碳基金在我国资助的第一个项目—“小孤山水电代替火电项目”就是在甘肃省张掖市成立。近几年甘肃省CDM项目开发数量快速增加,甘肃省应把握低碳经济带来的投资机遇,建立低碳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绿色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