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金融档案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金融业档案管理思考
随着我国新金融产业组织结构的建立以及国内金融企业新一轮的改革,金融企业档案的内容、数量和结构较以往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金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会不断面临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采取新举措。 一、金融企业档案的种类和特点 金融企业档案是指金融企业在各项工作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基本涵义包括四个方面:①其形成者是各类金融企业,如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等。②形成的档案是金融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以及面向客户开展的各项专业金融业务和服务活动中直接产生的。③企业保存备查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档案,是企业各项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原始凭证。④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金融企业档案的种类: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各类金融企业群体逐步壮大,经营管理活动日益精细化,各项金融业务活动涉及的对象也越来越社会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使得金融企业档案产生的领域和来源更加广泛,呈现出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从金融企业档案所反映的活动性质和内容看,金融企业档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档案,包括文书档案、审计档案、信访档案、法律事务档案、科技档案(基建、设备和信息技术档案等)、人事档案、财务会计档案等;二是与客户密切相关的金融业务档案,包括信贷档案、中间业务档案(信用卡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金融会计档案、保险业务档案、证券业务档案、金融业务客户档案等。 2、金融企业档案的特点:(l)内容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金融企业档案内容上的复杂性,表现在金融企业产生的档案既包括传统的档案内容,又包括丰富的金融业务档案内容。而每一大类金融业务又可分解为数种至几十种,从而使金融企业档案内容更加复杂。 金融企业档案内容的专业性,表现在其内容反映了货币和信用的密切关联性,这是其与其它企业档案内容最大的差别。 (2)数量的庞大性。金融企业档案内容的复杂性和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档案数量的庞大。 本市区级综合性档案馆的馆藏一般为10一20多万卷,而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底某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分行各类档案总量已超过400万卷。 二、金融企业档案的管理现状及改革 金融企业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强化内控,既提高了对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又为档案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l、金触企业档案传统管理体制引发的弊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其管理模式沿袭了机关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这就造成了企业档案工作“三重三轻”的状况:第一,各级立档单位均较重视文书档案的管理,而轻视了金融业务档案管理;第二,重视行政管理方面档案的建立,而轻视了企业经营管理和科技档案的建档;第三,重视档案实体的整理质量,而轻视了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 而今,金融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实行怎样的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实际上决定着金融企业档案工作今后的健康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在遵循法定、求实、效益等基本原则上,今后金融企业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将出现多种类型,并逐渐向多元化、专业化和法制化等方向发展。金融企业档案的管理,也将实现由原来的以文书档案管理、行政档案管理为主,向以金融业务档案管理、经营管理档案为重心的转变。 2、依法管理金融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目前,国内金融企业档案工作依法管理面临一些新问题,例如部分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经常依赖于有关领导的重视而非相关的法规制度,而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档案法制意识较淡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的依法管理体制不完善等,也造成了金融企业档案工作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无法可依、有规难依、执法不严、监督乏力的现象。 因此,要实施对金融企业档案工作有效的宏观管理。首先,要逐步健全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管理的规范体系,使金融企业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实现各类金融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其次,要深人开展档案普法教育。档案普法的对象不能仅限于档案工作人员,还应包括金融企业的董事、监事、法定代表人、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人员。 最后,要加大档案执法力度,加强对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的依法监督。针对目前企业档案工作等级管理已被取消的情况,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更多地转向法治手段,通过行政执法检查的法治手段来监管金融企业的档案工作,确保金融企业改制、改组、改革过程中企业档案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尤其要推动金融企业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档案管理体制。 3、金融企业档案基础工作的新变革 随着我国金融企业档案的种类逐步增加、档案的内容更趋复杂、档案的载体更趋多样、档案的数量急剧增长等的变化,金融企业的档案基础工作必须进行新的变革。 (l)强化档案收集工作,提高收集的齐全完整 对金融企业而言,企业档案种类的增加、内容的复杂和载体的多样,必定会给档案收集工作增加不少压力,对此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转变收集重点。从内容方面看,收集范围的重点由以党政工团为主转向以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展为主。从形式上看,重点由以纸质文件为主转向以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重。②完善收集制度。要及时制定和细化档案收集归档范围,要履行严格的归档材料交接手续,控制好交接环节上存在的隐患与风险。 (2)规范档案分类规则,科学确定保管期限,简化立卷整理方法#p#分页标题#e# 在档案鉴定分类和立卷整理过程中,大部分金融企业尚缺乏行业内或系统内统一规范的档案分类体系、档号编制规则和保管期限表体系,不利于今后档案垂直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信息一体化管理;同时还存在档案分类中人为主观性较强、立卷整理方法繁琐、重复建档现象较严重等问题。因此,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①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档案分类体系、档号编制规则和保管期限表体系。对于金融企业总公司(行)而言,要根据行业特点确定一个系统内至上而下、统一明确的档案分类方案和档号编制方案,解决以往各级分支机构因缺乏横向和上下级间的联系沟通而自定一套分类方案的问题。另一方面,为适应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特点,应尽快对各类档案保管期限表和各级单位的保管期限表实施统一规划和修订,由小到大、由下至上地建立同一企业、同一行业和整个金融行业的保管期限表体系,使同一级别、同一类档案保管期限表保持一致,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保管期限表不应重复,从整体上实施档案鉴定的标准化管理。 ②适时调整档案实体的分类和立卷整理方法。对于企业的文书档案,在运用了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后,同一年度的电子归档文件所对应的纸质文件分类就可采用“机构(问题)—责任者—形成时间顺序”的分类法,从而减轻在文件材料分类方面的人为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某些短期保管的电子文件不必还原为纸质文件,而直接进行电子文件逻辑归档即可。对于金融业务档案,按单笔业务项目结合办理顺序立卷是传统的整理方法,随着金融业务期限的拉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按客户分类立卷逐渐成为较合理的方法。对于会计档案,鉴于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主要是银行)采用综合柜员制,可按“经办部门(网点)—会计档案形式(凭证、帐册、报表、其它)”来作为分类整理的方法。 档案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档案立卷工作将趋向简单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简单化即指推广单份文件立卷形式,除文书档案外,对于金融业务档案也可视其产生的应归档材料的多少,来灵活确定立卷形式。对于已实施了缩微扫描处理的会计凭证,则可运用真空包装、加贴条形码的现代化手段。规范化是指档案材料卷内目录、检索工具的编制、打印等皆可由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按预先设置的统一的样式、规格来完成,不再受到人工操作因素的影响,并可实现一次录人多次利用。自动化即指电子档案文件材料的排序编号工作可由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完成,而后再将相关档号编制到对应的纸质文件材料上。 (3)优化档案库藏结构,提高保管效益和水平基于金融企业档案的发展趋势,金融企业档案的库藏结构也应发生一定的变化。 ①妥善解决“鉴而不销”的问题 “鉴而不销”的现象在金融企业普遍存在,但随着个人金融业务、中间业务迅速增长等因素,金融业务档案数量猛增,给库房容量带来不小压力。而让过期可销毁档案占据着档案库房空间,就是对库房资源的最大浪费。因此.开展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解决“鉴而不销”的问题是每个金融企业都须抓紧进行的工作,这也是优化档案库存结构、提高档案保管效益的有效途径。 ②提高档案保管效益和水平 根据金融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企业档案产生状况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可分别采取不同的档案实体保管措施,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档案实体安全、完整保管的效益目标。 首先,进一步细化档案的保管期限,对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可实施不同的科学保管方法,以降低档案的保管成本。对于其基层单位、营业网点产生的短期档案,其保管条件和要求可适当放低,其库房建设投人仅需满足短期保管需求(巧年以下)即可。同样对于将中长期保管的档案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实施专业化档案保管的企业来说,对由其自身保管的短期档案材料,保存在标准办公楼的改造库房内即可。其次,加强大规模档案库房的专业化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总公司(行)的档案部门应加强对集约化档案保管工作方面的监督指导与执法检查,实施档案托管的企业应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检查监督。同时,可考虑采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档案保管工作,如采用条形码技术来实施对档案实体接收、出人库和利用等工作的辅助管理,积极采用库房温湿度控制自动化系统等来实现对保管条件的自动控制等。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9篇)
第一篇:企业档案管理发展趋势思考
一、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不高
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这样管理人员才能在工作中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虽然建立了一支稳定发展的队伍,但这支队伍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知识并没有达到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差距还很远。因此,就在客观上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十分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许多企业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的情况。这类情况分别体现在几个方面:档案编号编排不合理,档案标题书写不规范,档案开头没有目录等。因此,档案管理存在严重混乱的现象。导致管理人员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管理不规范,造成企业无法正常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档案内容的质量低下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提升策略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信息决策中的作用日趋凸显。如何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办学发展中的作用,是当前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必要性,准确把握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优化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策略,使高校真正建好档案、管好档案、用好档案。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职业素质;提升策略
一、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成部分。高校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办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状况关系到学校整体风气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高校要从整体上提高教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全体教职人员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学生、奉献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信息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仅关系到档案工作的质量,而且关系到高校信息决策的水平。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于推进高校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使高校内部收入差距日趋明显。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比如,在观念上强调个人意识,追求个人利益和重视个人价值;在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用金钱来衡量自己工作的价值,把名和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思想上,缺乏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对自己的得与失斤斤计较;在业务上,缺乏钻研业务的干劲,不思进取,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仅能够使之确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断进取、服务学校、奉献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而且有利于部门形象的提升,使档案管理在办学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有效地发挥出来。再次,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档案管理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档案的载体形式、种类、数量、用途和管理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新的“书写”技术、存贮技术和信息传输手段,在行政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表明档案文件的数量在日益增多,档案载体正在从传统的纸质档案和少量的声像档案向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档案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多,这些都是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所不曾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档案的用途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信息时代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归根结底是需要有能力、有知识来解决这些新问题、面对这些新挑战、抓住这些新机遇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现状
首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北华大学为例,虽然档案管理人员不少,但是科班出身的高学历人员不多,鲜有精通档案管理业务者。就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构成来看,其中研究生学历占24.1%,本科学历占40.7%,大专学历占39.4%,大专以下占6.8%。这说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理论水平不高、学术意识不强,很多高技术和现代化工具使用率不高,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在民办高校表现得更为突出。在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只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两人(资产管理处一人、校长办公室一人),其中一人只经过简短的培训即上岗,另一人自上岗至今未曾经过任何培训,仅仅通过师徒式的传授就上岗了。在其他高校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当中,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占40%,接受过基础培训的占50%,毕业于档案管理专业、受过系统教育的不足10%,即绝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这就导致了高校档案人员的职业素质不是短期内能够得到迅速提升的。其次,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外语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多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外语读写能力,因此涉及外文档案的时候,或者手足无措,或者需要借助翻译来进行,使学校的很多外文档案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特别是一些涉密档案,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使泄密风险大增。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改变了档案的存储和读写方式,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信息化技能。但是以北华大学为代表的地方高校,由于档案管理者知识结构老化,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由此可见,高校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档案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三、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思路
区块链思维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运用
摘要:区块链技术最先兴起于金融领域,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前进发展。区块链技术不仅适用于金融领域,在档案管理领域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本文主要立足于区块链的特点与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应用区块链思维的意义,分析了区块链思维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档案管理;区块链思维;应用
随着集团性企业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集团总部与各所属公司之间跨公司、跨地区档案互借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传统的跨地域办理借阅手续不仅耗时长,异地档案原件邮寄也成为企业管理费用的一项重要负担。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管理费用成本,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国际档案理事会已经在号召各国档案管理领域充分抓住数字技术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推动档案利用,为数字时代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区块链思维正是当前信息社会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大创新点。
一、区块链技术特点及区块链档案系统的意义
区块链是以多个节点的形式参与进来的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节点由区块以时间戳作为纽带连接在一起,每一个区块都是一个数据结构,详细记录了相关信息,是构成区块链的最基本的单元。区块链的运行基础是复杂的算法技术,管理学思维革新导向时期基础,与传统通过升级硬件的模式来提升系统管理能力的形式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主要是通过对运行软件的计算方法进行革新来驱动管理思维的发展,虽然依托于一定的硬件条件发展,但是却不依托其硬件技术来实行更新换代。根据区块链的链结构以及具体的应用范围,区块链可以细分为公有区块链、行业区块链与私有区块链三大类,其中特点最为突出的是共有区块链,不仅具有中立、开放与去中心化的特点,还不能更改撤销,具有抗审查性,而在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档案备份,并且对备份的过程有复杂的技术要求,虽然有很多企业借助租用或者购买服务器的方式进行客户文件储存,但本质上依然还是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共有块链有效弥补了这一弱点。私有区块链也有很明显的特点,由于能够比较容易的修改规则,在数据管理上所需要耗费的成本比较低廉,能够限制读取权限。比较而言,二者所表现出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应用优势明显,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档案管理领域也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进行区块链设计的目的就在于跨组织搭建相似的业务网络,实现行业内部机构数据共享,打破小圈子思维,在提前制定规则的基础上保障各个区块规范行事。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档案的真实性,需要在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等技术与管理层面进行加强,而无论是向国外证书服务商申请数字签名还是制度本身的合理性,都会影响到文件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区块链机制下,错误或者存在潜在欺诈性的操作都能够被删除,但是每一次操作都会留下记录,这与档案管理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意味着二者能如果能够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区块链也能成为档案管理更好的载体,不仅具备有开放、共享的优势,还能用作储存,不需要进行异地备份,而且能够在多个节点进行自动备份,实现档案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率,并提升档案利用率。
二、区块链思维的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与分析
(一)区块链思维在档案管理系统的适用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数据管理与网络应用领域的主要阵地,并在多个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并已成为档案管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根据区块链思维逻辑,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从下而上也需要全面包含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五个板块。区块链的应用基于IT技术,而经过多年的发展IT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因此主要需要关注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网络层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算法以及主要针对虚拟基础设施提供服务的云服务系统等内容,而共识层则主要是对多个网络节点的共识机制算法的封装,激励层的内部关系与经济关系非常相似,要想推动区块链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处理好激励层关系,这是决定发展与否必不可少的内部要素。虽然从概念上来说区块链思维是新事物,但是对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并不需要对区块链技术有多深入的了解,也不需要关系底层技术的实现情况,只需在充分了解区块链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数据建设工作。合约层则是在充分满足档案管理内在逻辑需求的基础上组建的系统簇,而应用层则只需具备满足档案管理需求的应用系统。从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储备以及档案管理发展趋势来分析,区块链思维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并不是将所有的档案都上网上链,而是选择内容合适、使用频率高、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应用需求并且需要高成本维护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上传到行业领域区块链上,区块链上各个节点在自动验证用户信息技术上能够有效应用所需要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区块链上所有的设备与网络都进行共享,需要对合约层、数据层以及应用层做好行业规范,形成行业特色。
财政监督档案管理工作注意事项
摘要:财政监督档案管理首先是为了监督我国行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运营中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的具体情况,其次是为了对各企事业单位中涉及到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金进行监督,财政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依法对财政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这可以间接提高财政档案的质量,可以有效保证财政档案的完整性很安全性,能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决策制定时提供财政方面最准确有效的依据,本文联系工作实际情况,针对现阶段财政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阶段;财政监督;档案管理工作;注意事项
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在业务上是根据档案局的指导工作,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有关财政的数据、信息、文书、以及科技进行收集和归纳整理,财政档案管理既可以保证财政数据的安全,也可以保证财政信息的完整,整理好的财政信息可以更好的服务于财政有关的工作,在单位决策时提供有效的财政依据,因此为了保证各企事业单位决策的有效性,必须坚持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帮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深远意义,也是我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现阶段财政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1.1保证档案资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财政监督档案管理不同于一般的档案管理,涉及的内容繁多,不仅有财政收支管理,也有会计监督工作;不仅有金融市场管理,也有国有资产监督,这些工作不仅包括行政方面的管理也包含党建方面的管理,这些各个领域的不同工作加在一起组成了财务监督档案管理的系统,财政监督档案是以财政档案为基础而存在的,因此财政监督档案理应服务于财政管理档案,同时也应该体现出监督管理的特点,围绕财务、会计管理和金融等工作建立起详细健全的管理档案,努力形成一个真实科学、全面系统的财政监督档案管理体系。
1.2将信息技术在财政监督档案方面带来的利益最大化实现
银行授信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银行的授信档案区别于一般档案,有产生机构的复杂性、存在状态的动态性、载体形式的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授信档案的管理中存在着收集难度大、保管方式陈旧、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研究和总结,提出采取加强整体规划、制定标准规范、构建信息化平台三个方面的对策来解决授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关键词:授信;档案;管理
1授信档案的特点
授信档案是银行在对各类企业或个人客户授信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信贷业务工作情况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的总称,一般包括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放款、授信后管理资料。它是银行与企业(个人)双(多)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原始凭证及银行依法催收的重要法律依据,是银行核心业务档案之一。授信档案不仅具有一般档案所具备的属性,同时还具备“产生机构的复杂性、存在状态的动态性、载体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特点的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立足点。
1.1产生机构的复杂性。授信档案,不同于一般档案的重要特点就是产生机构的复杂性。授信档案,顾名思义,是在授信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授信业务从贷款受理直到授信后管理,需要调查、审查、审批、放款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根据授信工作“审贷分离”的原则,一定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而且根据不同种类的授信业务,产生的部门也不尽相同。授信档案的产生,要涉及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授信审批部、授信管理部、风险合规部等部门,因此,银行授信档案的来源是复杂多样的。
1.2存在状态的动态性。授信业务的流程较为繁杂,其授信工作也是一项漫长且不断完善的过程。授信业务在贷款受理、调查、审查、审批之后,客户部门还会定期召开授信后工作例会,信管部门还会开展风险预警、风险分类、放款审核等工作,仍然产生大量应归档的文件资料。有些贷款虽然已还清归档,但由于后期该项贷款做了“倒贷”的处理,仍然还会认定不良贷款,那么还会产生应归档资料,因此授信档案从形成之始到归档保存均处在动态变化中。
1.3载体形式的多样性。随着银行风险把控越来越严格,对于授信业务的担保管理也越加重视,担保人或客户可以通过提供抵质押物品,来获得银行较高的授信额度,银行也因暂时获得抵质押物品的所有权而降低自身风险。因此在授信业务中,除了文件资料以外,还有各种载体形式的抵质押物的证明资料需归档保存。如各种房屋产权证、保险凭证单、有价值的实物等。
区块链技术在银行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
摘要:本文给出了利用这些新兴技术解决银行档案管理的现实问题的方法:采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了电子档案的安全可信性;采用智能OCR技术和知识图谱技术,实现了高级检索功能并充分挖掘了档案内蕴藏的价值,为客户营销和可疑用户分析提供了帮助和支撑。
关键词:会计档案;电子档案;可信度;区块链;人工智能本文侧重研究银行进行电子档案管理的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1银行电子档案管理功能框架
电子档案管理功能框架包括档案分类、实物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四大部分。其中,实物档案管理包括库房管理、档案入库、档案出库、档案借阅、档案鉴定、档案销毁等功能。电子档案管理部分包括电子档案采集、档案检索、档案调阅、电子文件存储、电子档案内容提取、档案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分析、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可信管理等功能。本文所述的电子档案系统所存储的电子文件包括业务归档时的实物凭证电子影像,也包括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业务相关电子文件。相比常见电子档案管理功能,该功能架构增加了安全可信管理、档案内容提取、档案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分析功能,以解决前述的档案可信度低及档案利用率低的问题;将在下面的章节中做详细阐述。
2利用区块链构建可信电子档案
2.1区块链与档案管理。传统的真实性认证方法采取基于非对称密码学的技术,通过公钥基础设施(PublicKeyInfrastructure,PKI)的方式对文档的数字签名等信息加以认证。[1]这种操作离不开可信赖的第三方机构,即认证中心(CertificateAuthority,CA)的支持。认证中心是一个高度集中化的管理机构,它通过对申请者进行全面验证之后为其提供数字证书,从而将其纳入中心的认证范围。多年以来,PKI/CA的解决方案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也为档案的真实可信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然而其过度依赖于第三方机构,并且缺乏统一性标准等问题尚需解决。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区块链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研究,[2][3]区块链技术中固有的可溯源、难以篡改等特性,使得其中的文件本身具有很高的安全保证和可信任度,不用再依赖于外部的认证机构,也无需考虑认证标准的具体细节。另外,区块链可以将多份文档的真实性进行关联,对任何一个的修改都会影响到其后续的文档,使得篡改难度大大增加。
2.2区块链技术平台。目前区块链企业级应用主流平台朝着联盟链的方向发展,支持智能合约和多种共识算法。国内对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平台大多集中在金融行业领域。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应用挑战。其一,数据冗余问题。在利用去中心化特性的场景中,区块链技术提高了数据的并发查询访问效率,但存在数据冗余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进行冗余调整。其二,共识效率不高。在利用不易篡改特性的场景中,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去中心化的基础上提升数据安全级别,但存在共识过程计算量大引起的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寻求安全和效率的最佳折中点。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取得突出成就,信息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展如火如荼,档案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中心,阐明了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优势,分析了目前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建议,并以青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例,阐述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的整合、共享和利用。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不动产登记;策略建议;实践探索
引言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建设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提供利用。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利用,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档案工作系统查找、利用档案信息,满足其利用需求的行为过程,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潜在的利用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是档案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有效途径。开发现有档案信息资源,切实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信息化改变传统档案的归档、管理、存储、利用方式,既方便了档案工作者管理,保护原始档案材料,又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使利用者方便快捷地享用自己所要查询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档案利用便捷化、档案队伍专业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广大社会群体。
一、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1.信息化档案管理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着各种新兴场景的出现,也对档案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档案工作在收集、保管、归档和利用等方面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
2.信息化档案管理是满足利用者需求的重要举措。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21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也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公共服务机构还是广大社会群体对档案信息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数字化档案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时间以及效率的要求也不断促使其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最大化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