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精准农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精准农业论文

DSS技术下的精准农业机械论文

1DSS技术核心架构

DSS是很多的模块根据特定的规律构成的,模块与构造的不同均可能导致最终实现效果的不同。定义方式折射出DSS技术的实现方法以及它与外界环境、人的关联,在最基础的开发研究过程中,整个DSS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以及决策的过程进行叙述。DSS的系统结构由各模块间的关系组成,系统的作用和用途都是根据系统的结构做出判定。因此,各领域具有各异功能的DSS也有着不一样的系统结构。DSS主要包括模型库、数据库以及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话的管理子系统,其主要执行过程分工明确,步骤清晰。首先,由对话管理子系统与用户直接对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获取决策者的指令或请求;经过管理子系统对指令或请求的检测后,发出下一级命令;数据库管理系统接收到命令后对信息进行相应操作,将提取出的数据传递给用户。决策系统通过对问题的识别,根据原先构建的执行模型,在方法库中挑选最佳的算法,进一步完成对数据的处理。数据库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信息的储存和管理,为DSS提供基本模块支持和维护手段,是保障模型库子系统和方法库子系统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数据库子系统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字典、析取模块、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数据查询模块组成。MIS等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称为源数据库,是DSS数据库中数据的主要来源,DSS数据库是源数据库的拓展和延伸,二者共同组成模型库、方法库以及交互系统的基本结构,但在使用方法和结构层次上存在较大差别。数据析取模块是从源数据库中选择进行决策支持的数据,析取过程也是对源数据的优化过程,对所需数据进行查找、整理以及转换。数据字典在数据库子系统结构中对数据项的属性、来源和关系进行描述和维护。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维护数据,为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接口。

2机械化农业精准操作仿真平台构建

基于DSS技术的机械化农业精准操作仿真平台与一般的仿真平台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是引入了决策支持系统DSS的思想,集合机械化农业精准操作过程中的传感器网络来进行仿真平台的研究与二次构建开发。本文根据机械化农业操作的特点,采用开源的离散事件仿真器NS-2(networksimulatorversion2),主要是基于其使用无线传感网络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处理,同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并开发相应的模块,扩展性很强,由于是使用无线传感网络,从而使得网络协议创建更加的精准,同时使得仿真模型更具有扩展性能。NS-2的传感器节点模型主要是由传感器功能模块和传感器节点构成。其中,传感器功能模块又有两个子模块构成,一个负责网络通路,一个负责传感器通路,而使传感器节点主要是保证无线及电源通络的畅通。与NS-2结合的仿真工具TOSSIM主要是运行于一些传感器节点和相应的开发程序之上,通过二次开发使得整个仿真具有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本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主要是采用Crossbow最新推出的IRIS节点,其主要特征是工作在2.4GHz、支持IEEE802.15.4/ZigBee协议;为保证整个平台的服务器运行质量,采用IBMSystemx3650M47915R51服务器,应用MicrosoftSQLServer数据库技术构建数据库。机械化农业精准操作仿真平台有比较多的模块组成。其中,电源模块被其集成在整体结构中,无线射频可以接受外界信号,与外界通信,唯一的缺点是距离受限。NS-2通过C++与TOSSIM融合入最终实现仿真平台的构建,C++主要是实现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协议,同时完成NS-2的传感器节点模型库与平台之间的融合,TOSSIM是建立和控制整个平台中仿真环境的重要模块,负责数据的导入、修正、输出及仿真等。基于DSS技术的模型思想,可以构建相应的能像消耗模型,从而实现对整个周围数据集硬件采集器采集数据的分析仿真。

3精准定位感知实现关键技术

为了能够对机械实现远程的控制,以机器小车代替农业机械,在机器小车上安装配置了以Socket为基础的网络服务,通过对接口的不同定义,实现对程序驱动运行,及软件驱动硬件,完成相应的控制操作。当机械的操作环境已知的情况下,机器小车在执行远程控制控件作业的时候,首先在系统中要能够确定小车在仿真平台与实际的位置,通过位置的判断,也就是决策支持的系统分析,再决定下一步移动的位置;在其运行的每个周期内,根据传感器的数据,不断更新并完善周围环境中障碍物及机器自身的位置。如果小车的位置是(Robot(i).x,Ro-bot(i).y),则其可以向其周围的8个栅格运动,栅格数据由传感器提供,并由仿真平台进行决策分析,判断当前所感知到的位置周围哪部属于障碍物,哪部分可以行走。通过传感节点的数据决策分析,决定行走路线,小车在作业环境内传感范围边界的某一个具体的栅格坐标。

4结语

阅读全文

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拓展稿源思考

摘要:基于部分优秀科技期刊的做法与我们的工作体会,从提升、推广、求新等角度提出当前时代背景下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拓展稿源的思考。提升主要指提升服务质量,可以从提升投稿体验与编校质量等方面入手;推广主要指实现服务的手段,可以从立足主办单位进行有效宣传推广、面向全国进行精准宣传推广、丰富宣传媒介等方面入手;求新主要指更新办刊思路,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可以从优质的知识服务、知识新闻—文献协同传播、错位竞争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稿源;精准定位;拓展

随着2018年国家关于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简称破“四唯”)[1]的开展及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印发,破除“唯论文”行动具体到了破除“唯SCI”上[2],这为中文科技期刊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唯论文”并不是摒弃论文,而是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即优秀论文[3],而优秀论文需要优秀的载体。2019年起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4-5](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核心目标,针对中国科技期刊在编辑、出版、传播、服务全产业链上的关键短板,系统构建了支持体系。由此可见,我国的科研环境得到了一定优化,人才的评价指标更客观,科研等学术活动逐渐回归本质,高质量的中文科技期刊拥有了与外文期刊公平竞争的平台。然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很多优质稿件都流向了“卓越计划”科技期刊,这使得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稿源不足等诸多困惑。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拓展稿源,并不是好高骛远,而是出于办刊初心,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办刊主动性与积极性,谋求期刊高质量发展,这是一种对作者和期刊负责的担当意识。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必须努力总结并探索提升思路,才能在激烈竞争中以质量和特色吸引更多作者投稿。本研究基于对部分优秀“卓越计划”和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的分析与我们的工作实际,从更好地服务作者的初衷出发,从提升、推广、求新等角度提出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吸引稿源的几点思考。

1提升服务质量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同类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激烈,特别对于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而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在吸引优秀稿源方面优势欠缺。这类科技期刊如果能在服务上有所提升并彰显自身优势,也能吸引更多作者关注,从而获得更多优质稿件。

1.1提升投稿体验。出版科技期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作者、促进学术交流。作者的投稿体验、读者的阅读体验[6]是反映科技期刊服务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科技期刊编辑可以从作者角度换位思考,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本文通过对一些口碑、影响力均较好的科技期刊的做法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新形势下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提升投稿体验及阅读体验的几点思考。1.1.1做好投稿前的引导工作编辑部如果根据自身收稿情况为作者提供投稿前的参考,可避免无效投稿,节约作者、编辑部时间。在这方面,领军期刊《园艺研究》(《HorticultureResearch》)做得很好。2020年6月,《园艺研究》编辑部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题为《〈HorticultureResearch〉受青睐与“不待见”的文章》,关于“什么文章投上来肯定被拒稿呢?”“什么样的文章会被考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引导,作者在投稿中就会更有针对性,避免了盲目的尝试性投稿。对于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这样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可以节约大量审稿时间,使编辑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提升工作中,加速期刊周转。1.1.2缩短审稿周期审稿周期是作者在投稿中考量的重要因素。作者一般会在投稿前通过已投稿作者或编辑部了解审稿周期,因其长短直接影响作者的投稿决策、投稿体验及对期刊的评价。目前不少优秀科技期刊通过多种方法缩短审稿周期,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点:1)提高初审判断力与效率。不少优秀科技期刊由专业编辑人员严控初审,此过程可淘汰大部分内容、题材、学术性等不合要求的稿件,仅将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稿件提交外审,避免部分作者的无效等待。2)控制外审时间。在审稿环节中,外审用时最长且最不易控制,同时审稿周期因外审专家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以《江苏农业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为例,当前不仅外审周期较长,而且最长与最短审稿周期之间的差距较大。这是提升期刊服务质量的主要问题,原因在于审稿专家队伍不固定、专家评分数据库不完善、编辑未充分发挥督促作用等。因此可以先从这几点寻找突破,同时严格执行“一催二等三替换”的做法,对于超期的专家,催审后如再次超期未审,则替换为其他专家。1.1.3优化稿件退修流程稿件的退修过程反映了期刊编辑的专业性与效率性,是作者投稿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需要编辑部用心优化。目前,许多优秀期刊通过设置规范可控、内容—格式同步修改的退修流程,使工作更加高效。对于《学报》而言,当前的稿件退修过程存在周期长短不一、编辑与作者交流的效果差异较大等不足。参照其他优秀期刊的经验,可以试行如下优化措施:由编辑部根据稿件的不同处理状态(初修改、需要返修、反复修改后仍不理想)拟定统一的编辑—作者沟通模板,避免编辑将私人情绪传达给作者;拟定严格退修时间,对于超期作者及时催促其修改;设置邮箱、微信、QQ、电话、官网留言等多样化的沟通渠道,提升沟通效率。

1.2提升编校质量。编校质量是衡量科技期刊办刊水平的标准之一[7-9],是编辑能力建设的重要考量指标,高水平期刊一定是在编校质量上对作者、读者负责的期刊。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寻求自我提升不能好高骛远,应该从扎实做好编辑出版工作开始,以高水平期刊为目标,逐步提升,才能得到作者认可,吸引更多稿源。通过分析部分优秀期刊的经验,我们认为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可尝试如下提升措施:1)制定具体的编校规范。根据各个期刊的学科特点,结合实例制定专业、统一的编校质量规范,客观地评价编辑的工作质量。2)与同类高质量期刊编辑部进行深度交流学习。通过深度的交流学习,可以从细节上促进期刊编校质量的提升,对于处于上升期的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获得先进经验知识的捷径。3)完善线上互动与知识共享平台。2020年年初的肺炎疫情,对于各个期刊编辑部的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居家办公、线上办公、云审稿、云校对、云会议等成为2020年上半年编辑工作的特征词汇。各个期刊纷纷采取多种途径维持编辑出版的常态。以《学报》为例,云校对的尝试,不但节约了纸张与时间,而且办公地点灵活;校对稿的电子化也方便了编辑与作者的沟通,在此过程中还规避了一些易出现的排版问题。今后,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线上互动与知识共享平台,实现实时、共享、可参与等多种功能,更好地服务编辑出版工作。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论文编校中的问题

摘要:结合在《辽宁农业科学》的编辑、校对工作实践,列举出了诸如文章题名、各级标题、正文文字表述、标准化运用中经常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并提出了改正方案。以期对广大科研人员在撰写论文时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科技论文;校对;问题

农业科研和推广人员都需要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在期刊上,但是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只是着重于所从事研究的目的、方法与结果及推广技术本身,却忽略了文章在文字表述上的规范和论文写作时的标准化问题,使得所写文章虽然学术水平很高,但是读者读起来却很不顺畅,大大降低了论文的整体质量。本人通过多年在《辽宁农业科学》的编辑校对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广大科技人员在撰写论文时有所帮助。

1论文题名及文内各级标题出现的问题

1.1题名中出现的问题

论文题目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精准表述,是文章创新点所在。它不应该过长,最好不超过20字;不应该写得过大,读者看见题名很吸引人,可是读到内容却感觉空洞,没有新意,使人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题名与文章内容要一致,不应该脱节;再有就是在论文题名中最好不要出现标点符号。例如有一篇文章的题名是“我国**种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文章题目很大,看篇名应是对全国**种业的概括总结,是一篇能引领**种业全局的文章,可是在编校过程中,却发现内容并不是很全面具体,只是简单地从个人观点角度对**种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经编辑与作者沟通说明,将题目改为“**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之我见”,这样就避免了文章题目过大,过空,与下面的内容更加贴切。还有一篇文章题名是“**平原苏打盐碱地种稻关键技术”,可是内容并不是单一的种稻技术,而是一篇总结性的文章,是对这一技术环节的归纳总结,所以将题目改为“**平原苏打盐碱地种稻关键技术问题”,加上“问题”二字就更加文题相对了。另外一篇文章是“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发展”,题目内容没有问题,但是却不应该有标点符号,应改为“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发展”。

1.2各级标题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全文

CNKI期刊的文献计量探析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法,对我国以来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论文,从发文数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载文期刊、学科分布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乡村振兴研究最具影响力的论文,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我国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总体概览,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献计量学;乡村发展;文献分析

2017年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摆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位置进行决策部署,以达到2020—2035年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迈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充分认识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而且需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及实施路径,这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1]。研究乡村振兴问题,可以向上追溯到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文献[2]。自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出现了对乡村振兴的多方面的诠释,关于乡村振兴的文献日益丰富,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见仁见智,形成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为了了解我国学者关于乡村振兴研究的全貌,追踪相关领域研究的总体发展情况及动向,帮助相关学者把握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如每年的发文数量、主要发文期刊、高频关键词、主要作者和主要研究机构及最具影响力的论文等作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呈现我国乡村振兴研究的整体现状和发展脉络、研究基础、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摸清该领域的活跃作者群、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分析出主要研究机构及其影响力情况、最具影响力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以期为从事乡村振兴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也为探索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

1文献来源与选择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研究数据。具体检索方法是:选择主题字段,以“乡村振兴”作为检索词,选择来源期刊类型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和CSCD来源期刊,以保证论文质量的可靠性。共检索到2827条检索结果。排除会议信息、相关报道和通知通告等非期刊论文后,共得2795条检索结果。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30日。

2统计与分析

2.1论文年代分布。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于2017年,所以相关文献起始于2017年(25篇),2018年、2019年发文数量迅速增长,分别达到1004篇和1757篇,另外9篇论文属于2020年优先出版。这一变化表明此战略目标一经提出,就掀起了研究热潮,吹响了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号令。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期刊传播力提升

农业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农业科技期刊在过去及未来很长时间,都将凭借自身的学术严谨、学术权威的优势,尽到了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信息、促进农业科技信息交流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过去很长时间,农业科技期刊经历了黄金发展期。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农业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发展遇到瓶颈。新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正践行着麦克卢汉的媒介隐喻,媒体传播进入了高速发展、多维度发展和融合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看到,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冲击、面对考验,农业科技期刊应顺势而为,在继续加强学术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借信息技术发展东风进行改革,着力加强指导性和互动性,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继续发挥广泛传播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农业科技期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包含的中文类期刊共8700余种,其中农业科技期刊(大农业范畴)600多种[1]。在出版行业转企改制基本完成的背景下,全国绝大多数农业科技期刊改制成了经营性出版企业,部分省份农业科技类期刊强强联合组成了集群式出版集团(中心)模式。基于农业事业发展的特性,多数农业科技期刊、出版集团仍由所属省份农业农村政府部门、农科院、农业类大学主管,期刊企业主办。农业科技期刊基数大,分布范围广,发展相对成熟。但是,近年来农业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纸质期刊发行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现阶段,农业科技期刊的问题包括:核心与非核心期刊收到作者投稿数量、质量差异明显,一方面非核心农业科技期刊投稿数量不足,稿件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核心农业科技期刊投稿数量充足,但是出版发行时滞问题突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缺少适应新时代的转型发展思维,运用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力弱。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农业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制约其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轨道。

2提升农业科技期刊传播力的途径

2.1期刊网站平台建设

传统纸媒农业科技期刊普遍存在出版时滞、关联信息查询困难等问题。周期长造成了所传播技术的滞后,关联信息查询困难影响了受众获取信息后接受信息的程度,从而削弱了期刊的传播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期刊网站建设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科技期刊提高传播力的必由之路。期刊网站建设初期,存在人员、技术、资金短缺等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有部分期刊网站出现了照搬纸质版内容、“僵尸网站”等情况。现阶段,根据期刊转企、集团化发展趋势,农业科技期刊可以根据各省农业期刊发展实际情况、农业各领域分类情况,集合力量、发挥集群优势,建立以核心期刊或省级优秀期刊为主力,多期刊共同建设的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平台。通过网站平台,将走完编辑流程,期刊纸质印刷之前的优秀论文稿件,在网站平台及时、优先发表。期刊网站平台可有效解决出版时滞问题,提高期刊内容传播速度、频次,提升农业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在信息时代,受众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已由接受型逐渐转向求证型,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平台可以集中力量实现由单一文字信息传播转向综合、多媒体、立体关联信息传播。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平台的信息不应仅仅局限于纸质期刊论文,应结合自身多期刊主体优势在网站平台刊载论文的基础上,运用超链接的形式对论文中涉及的内容、信息点进行立体的介绍,尽可能提示延伸阅读、新闻链接和视频技术讲解,并确保这三方面的信息内容严谨、真实、准确。从而实现以网站平台的信息内容和权威性吸引受众,达到提升网站平台多期刊传播合力的目的。

2.2运用“两微一端”多渠道传播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精准推送优化探究

摘要:精准推送对于提高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精准推送的优化策略:推送时间上实现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前置化;推送内容和界面上注重灵活性和交互性;推送途径上重视期刊网站精推功能的开发;推送实施主体方面关注思维转变和能力提升。期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分析,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精准服务水平,进而促进期刊发展。

关键词:科技期刊;精准传播;邮件推送;智能算法;优化方案

智能新媒体的发展大大延伸了人们接收信息的触角,使得人们的信息接收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所以信息的快速有效传播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的一种传播媒体,其传播能力的提升也应受到重视。我国科技期刊以往的数字传播主要依托自建网站和大型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这2种方式均为被动式传播,传播效率较低。相关数据公司和部分科技期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初级的精准推送方式随之面世,如将当期目录通过邮件批量发送至已建的作者、专家和编委群。虽然该方式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即信息找人)的跨越,但推送的内容不够“精”,推送的对象也不够“准”,致使很多推送的邮件被用户设为“垃圾邮件”,推送效果不好。高层次的精准推送是将所推内容进行精细化划分或加工,并将其通过有效的方式推送给经过专业细分的用户的行为。张慧敏等[1]调查表明:97.57%的读者希望获得专业期刊信息的精准推送。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选取了50种高水平科技期刊,开展了“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试点项目”[2],这说明精准推送已经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业内学者也从内容的精细化加工、推送对象的精准化定位以及推送方式的精心选择方面对精准推送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例如:《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英文版)》(简称《SCPMA》)通过邮件向与文章相关领域的小同行和专家推送单篇文章、专题或虚拟专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逐年提升[3];《计算机工程》基于语义分析和智能分词等技术,将读者—文章—标准关键词进行匹配,通过邮件为潜在读者精准推送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4];《应用生态学报》通过运用大数据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科技期刊单篇论文推送客体指标体系,通过邮件对读者进行单篇精准推送,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5];《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构建了微博、微信、邮件等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6]。这些都是值得同行借鉴的案例。然而,目前我国开展精准推送服务的科技期刊数量仍较少,且已有的精推措施还处在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优化,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和思考,与同行交流学习。

1推送时间: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前置化

目前,多数期刊实行的精准推送多在刊后进行,即刊出一期或几期后的集中推送。笔者认为,精准推送应分散贯穿于整个出版过程中,而不只是某一时段的集中体现。作者在投稿到的整个过程中,与编辑部的联系最直接和频繁,此过程中的推送目标明确、反馈直接、效应明显,所以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应前置化。前置化精准推送不仅对提升作者写作水平有极大帮助,而且对提升编辑服务形象有积极作用。编辑可在作者投稿后或退修时精准推送与其投稿内容相关的文献:投稿后的推送对象可以为论文署名的全部作者,推送的文献以专题为主,且专题主要为近2年内质量较高的文献,作者出于对稿件能否录用的探知心理会存在较强的比较阅读欲望;退修时的推送741对象为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推送内容作为修改论文的参考,应以高质量单篇文献为主。前置精准推送的方式有2种:一是编辑自主推送,可以在发送收稿回执(针对投稿后)或退修邮件(针对退修时)时附上精推文献。该方式虽然耗费精力,但推送对象更具针对性,推送内容更精准,易被作者接受。二是依托数据公司。该方式比较省心省力,如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开发出了针对作者投稿的前置精准推送服务,其利用精准推荐算法自动向投稿后的作者推送过去3年内与作者投稿最相关的文章。但是,数据公司的推送偏模式化,且相关文献量有时较多,实际推送效果有待考证。此外,即使基于智能算法的精准推送也需要编辑的积极参与和摸索,通过对推送模式的考查、细分算法的检验和推送效果的反馈提出更合理的精准推送方案,在数据公司的辅助下达到有效推送的目的。

2推送内容和界面:注重灵活性和交互性

为解决科技期刊推送内容被“垃圾化”问题,编辑需特别注意推送内容的灵活性和界面的交互性。

阅读全文

媒体融合下农业科技期刊宣传探析

摘要: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进行宣传和推广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能够进一步普及相关的农业科技成果,然而结合实际情况调查发现,现阶段在农业期刊宣传过程中存在推广不足的状况。本文主要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加强农业科技期刊的有效宣传,结合农业期刊宣传的实际情况,从多元化的角度,提出新形势下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平台,保证期刊的有效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宣传;推广;新平台

一、引言

在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同时要提高农业期刊的知名度及影响力。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现阶段农业科技期刊在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仅仅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没有良好的宣传方式及渠道,那么必然得不到优秀的传播效果,因此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1]。本文主要立足于信息技术发展,建立多元化的平台,加强对期刊的有效宣传,保证推广工作的落实。在新形势下加强新技术和平台的运用、提高办刊水平至关重要,必须在研究农业科技期刊和其他优秀期刊的前提下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更好地借助学术期刊的知名度来科普相关的农业知识。

二、重视期刊网站的有效建设

目前,在期刊网站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宣传展示期刊,同时也要立足于编辑部网络化办公的实际情况,根据期刊的内容及媒体形式,保证期刊信息,有效推进期刊网站建设,增强期刊的综合实力。在建设期刊网站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其他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2]。我国的核心期刊都有自己的独立域名网站,网站具有在线投审稿的功能,同时也能够在线办公并定期相关的论文,如果期刊网站的功能没有得到进一步开发,那么就可能成为现阶段期刊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必须重视从新的角度获得更多学者的关注。

(一)不断丰富网站的功能及相关内容。目前,在期刊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多元化主体的需要进行设计。例如部分期刊网站首页的模块相对较多,如果通过信息动态与农业有关的内容,那么便可以为读者提供其感兴趣的内容,而通过编辑部的首创也可以实现名人微博转载功能[3]。读者比较注重当期目录,或者被引频次相对较高的文章,在友情链接中要与同类期刊主页相互关联,保证网站具备一定的连通性,使读者的人数不断增多。除此之外,在期刊网站设置人为分类的过程中,要加强深度检索功能模块的有效开发,为读者和作者提供高效的检索服务,使其更愿意学习和借鉴。

阅读全文

中文学术期刊实现国际传播可行性策略

学术期刊是报道具有学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发展状况总体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科技研究水平和话语权地位,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与基础[1-2]。大幅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对促进国际社会认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文化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等各个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及国际影响力与我国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总体情况并不相称,与“大国、强国”水平亦存在明显差距的现状,近几年来,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措施鼓励我国学术期刊走向国际化,并引起我国期刊界争先恐后创办英文期刊的潮流。但同时,导致的“马太效应”也值得我们注意。据粗算,国内顶尖的英文刊物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助每年约300万元,相比而言,国内对中文期刊最高的资助为每年30万元[3]。这种重英文轻国语的期刊资助政策,不仅导致办刊人的严重心理失衡,而且使得中文学术期刊雪上加霜,举步维艰。笔者认为中文学术期刊应追求“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实现国际传播!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关于中文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的研究并不多[4-8]。祁艳红等人[4]探讨了我国学术期刊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具有成活点、生长点、嫁接点、爆发点这四点路径,但重点针对的是英文学术期刊;胡晓娟[5]析了目前我国华文社科学术期刊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传播学视角,系统研究了国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王会等人[6]通过对比,分析了中国期刊国际传播的现状,以及影响国际传播力的因素,提出应从政府支持力度、自身管理、队伍建设及期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总体而言,目前有关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的研究较多都针对的是英文学术期刊,而且主要讨论的是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困境、制约因素,文献中给出的对策较多都是基于政策和理论的大框架性建议。而本研究主要基于办刊实践的调研分析,首先讨论了中文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然后重点归纳出八条现阶段中文学术期刊实现“国际传播”的可操作性办刊策略,这些策略建议具有较强的办刊实践性,旨在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优秀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升中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地位提供前期基础。

1中文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的必要性

有人认为:当今世界上科技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通用语种就是英语,中文期刊不符合国际化期刊的基本特征,论文语言的障碍和平台的限制是中文学术期刊的天生缺陷,无法改变。那么,中文学术期刊是否就理所应当仅仅只局限于国内,固步自封,完全不考虑国际战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从论文作者的角度出发,我国的学术研究工作者需要将自己的最新学术成果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希望自己的论文能显示在世界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并得以全球范围的传播,这样才能为中国的学术发展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促进我国科技文化创新事业更快地进步和发展。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中文就要在各个领域拥有相应的国际地位。虽然我们必须承认当今世界上科技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首选语种是英语这个现实,但同时也需提醒自己保持民族文化自信心,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不失去自我,英语霸权的现实不可能是永远合理的、长久不可改变的。如果我们一味地把国内优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或者只是考虑用英文来推介中国的学术成果,中文学术期刊只会越来越被边缘化[9]。作为中国学者和期刊人,有责任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之中,努力让国际学术界和期刊界更了解中国[10]。中国的学术论文有国际推广的必要,同时,坚持中文传播也是发扬中华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使命所在。若能在遵循国际学术期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学术期刊特点,把优秀的中文学术期刊推向世界,则可提升中文学术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进而使中国学术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掌控力[11]。这是昂首挺胸走出去的姿态,更是一种主张自我的自信表现,这才是在推动中国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与融合过程中所应该推崇的。因此,中文学术期刊应在立足本土的同时,有必要努力走向世界,打通国际传播途径。

2中文学术期刊实现“国际传播”的办刊策略

中文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真正实践起来面临的状况较复杂。例如:国际传播,显然不是单纯的在互联网上全文上载和开放阅读,因为期刊单独上网在网络上的显示度非常低,容易成为信息海洋中被淹没的一粒尘埃;另外中文语言的不通用、中华文化的差异性宛如一座座高墙,使得中文学术期刊在国际传播过程受到重重阻碍,即使非常优秀的学术成果也很可能被忽略……由此可见,中文期刊的国际传播不能仅停留在口号式的倡导,空泛的坐而论道。于是,笔者通过办刊实践以及调研了一系列“中国优秀国际影响力”(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遴选)中文期刊的办刊策略,针对提高中文学术期刊“国际传播”能力,总结出以下几点在办刊实践应用中的可操作性措施:

2.1出版内容国际化

中文学术期刊“国际传播”,首先最为关键和本质的一点就是要在出版内容上面向世界:虽然出版语言是中文,但刊登内容和学术质量应紧跟国际前沿并具备国际学术水准。意思就是说,虽然期刊语种是中文,但刊登的研究成果更多地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视野下研究本国实际的问题,或者从本国实际出发研究全球性的问题。例如《资源科学》在办刊宗旨上就明确提出了上述要求,建议作者以国际视野研究我国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所提出的资源科学方法理论紧跟世界前沿热点,因此该刊逐步发展成为一本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文优秀科技期刊。另一方面,在当前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五部门发出“联手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通知的大背景下,这对于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是个较好的契机,中文期刊的编辑们可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邀稿、组稿,努力争取好稿源,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使得期刊所发表的科研论文能代表该领域的国际前沿进展。事实上,在各种翻译工具如此强大的今天,语言障碍不是大问题,中文学术期刊只要拥有的国际一流水准的出版内容,即使是非中文为母语的读者也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到他们需要的论文内容和数据。对于中文期刊的传播内容,全球的读者一旦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获取,那么中文期刊的国际传播能力显然会大幅提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