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精益资产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现状
1.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
供电企业在资产方面存在很多特殊问题,比如:资产规模大、范围较广,产品交易一般是即时交易,这在普通企业是不会出现的情况,对供电企业资产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高要求。其次,电网物资类型繁多,设备各有差异也造成变动频繁,管理的财务与实际不一致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供电企业资产管理,供电企业的特殊性随着社会发展,形式不断严峻,接受着严苛考验。
2.管理水平阻碍资产管理
现阶段,供电企业的管理模式跟不上资产变动的步伐。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供电企业没有根本性改观管控方面的问题,“条块化”组织架构与“分段式”管控模式在运行时依旧没有变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目标不一致,对资产缺乏最基本的规划。甚至因为资产变动频繁,实物变动时资产信息登记却没有跟得上变更,这样对企业整体发展有着严重影响,容易产生矛盾分歧,账卡物不一致等等现象。由于,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很复杂,需要供电企业各部门携手配合,只有调动整体的资产管理,才会让资产管理完整化。
3.实物与价值管理
存在脱节现象找到资产管理存在最实质的问题是提高资产管理质量的关键。因此,公司展开了多次清查工作,发现了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工位制设备管理模式反思
摘要:根据中车工位制节拍化生产为主的生产组织方式,本文从设备管理的角度,对“工位制”设备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管理工位”的概念,从管理职能出发,强调与各职能口的相配合和对接,实现设备综合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关键词:管理工位;生产线建设;设备管理
2008年6月开始,中车执着地走上了充满艰辛的精益之路,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和探索,在领悟传统精益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干中学、悟中用”的实践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的经验管理思想,找到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推进方法,特别是各子公司,积极实践以精益生产为主线的管理创新,结合轨道交通装备生产管理实际,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应用成果。其中,提炼总结的以工位制节拍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在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重要零部件等主产品生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从设备管理角度,对中车“工位制”精益管理模式进行探究,提出了一种以管理工位为主的企业设备管理模式。
1设备“管理工位”划分
以往设备管理是从资产采购、验收、使用、处置报废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关注的是设备本身状态,与各职能口的配合和对接相对较弱,虽然可以方便设备管理的实施,却也限制了设备综合效益的进一步发挥。中车精益工作分为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企业3个步骤,在第二步精益管理阶段,工作重心由现场生产线建设延伸向相关管理职能,要求生产、工艺、原料配送、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各管理线、管理平台高效协同,共同构建“6621运营管理平台”,实践“同心、同步、工位、节拍”的工作内涵,建设“工位制节拍化流水生产线”。具体在设备管理方面,进行“管理工位的标准化”建设,运用价值流、产线平衡等精益方法与TPM、5S、目视化等精益工具,打造规范化、标准化资产管理工位,以同步、高效支撑现场“工位制节拍化流水生产线”为目标,提升整体管理的效率、效益。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管理工位划分”是管理工位标准化的基础工作,通过调查、分析“工位制节拍化流水生产线”对设备资产管理的业务需求,对涉及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并运用价值流、产线平衡等方法分析流程特性,将管理流程视作管理流水线对其进行标准化改善,包括设计、划分管理工位,将工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输入、输出等标准化,完善管理工位对生产工位协同支持的标准(如:操作、保养、维护标准,故障管理及处置、备件管理标准等),最终将设备对“生产线”的支撑流程分为8个工位。其中,设备配置、状态点检、标准编制、生产点检为生产准备阶段,设备自主保养、计划保养、故障管理为生产运行阶段,持续改善为改善提升阶段。
2管理工位建设
通过管理工位的标准化建设,将划分好的8个工位、3个阶段以PDCA管理循环融入到了各个标准工位中,实现协同推进,改善提升,并将自主保养、故障管理、持续改善等管理工位的标准和做法固化到Q/DLG09.020《TPM管理办法》在全公司推行,以优良的设备管理为公司生产任务提供保障。
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探究
【摘要】输配电价改革使电网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给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等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国网的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上海电力检修公司为例,基于输配电价改革前提下,对如何做好成本核算等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电价改革;精益管理;提升效益;管理模式
一、输配电价改革对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一)会计核算模式须变革
输配电价改革从本质上改变了电网企业成本核算模式,《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电网企业应当按照输配电定价监管需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按照电压等级、服务和用户类别准确记录和合理归集输配电的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数据”,明确了输配电定价成本构成、归集办法及主要指标核定标准,体现了输配电成本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当前电网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不能完全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资产分类、电压等级、业务活动等维度无法有效区分,无法按照电改监管要求以及内部管理需求对业务维度进行分解与细化,无法对业务端载体信息维度进行规范与细化。
(二)资产管理须加强
输配电价改革后,国家对电网企业的价格监督方式将由现行的核定购电售电两方价格、电网企业获得差价收入的间接监管,改为以电网资产为基础对输配电收入、成本和价格全方位直接监管的模式。在成本加收益的管理模式下,有效资产的核定将对电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类型、各电压等级的资产也将决定各类输配电价的整体水平。输配电价改革要求公司加强固定资产价值与设备联动管理,保证账实相符,信息一致;要求电网企业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精益管理水平,明确区分有效资产与其他资产、存量资产及新增资产等,加强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要求电网企业对有效资产、准许收入和准许成本的范围把控更加严格。固定资产折旧政策、逾龄资产管理、账卡物一致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颗粒度、资产更新策略等现行资产管理体系都需要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摘要]农业科技水平关系国计民生,农作物的产量、营养价值、价格是国家较为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与此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重视研究和培育优良品种,以助推农业科技企业的健康长效发展,同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国有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依赖于内部管理。固定资产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发挥资源最大价值,可以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以便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农产品研发领域,为农业科技水平提升提供物质保障。下文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探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预算
1国有企业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提升资金利用率,实现精益化管理需要。国有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是对资产购置、日常使用、维护、保管、折旧、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国有企业购置资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合理管控资产,重视日常维护和保管,可以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同时减少资产维修费用支出。国有企业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资金利用率,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第二,有利于规避风险,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资金投入在企业运营活动中占据重要比重,除固定资产购置费用外还会产生后期的维修费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占用资金,如果企业固定资产管控不当,就容易引发投资失利风险,造成固定资产流失。通过实施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可以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第三,有利于保证企业运营效率。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实现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科学的管理资产,可以保障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促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1]。此外,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因设备、器械等故障而导致的停工损失,减少保养以及维修费用的支出,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2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1)重视提升全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要,而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需要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多方配合协调,因此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至关重要。当前部分企业员工片面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配合度不够,不注重履行自身职责,常造成资产、资源浪费。基于此,一方面,国有企业应重视对全员宣传固定资产制度、标准、规范,使员工明确自身责任;另一方面,应重视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将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折旧、报废等环节的职责细化,明确到人,以发挥约束作用;企业还可以确立固定资产管理优秀员工,发挥模范作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当的员工究责,以提升全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2)优化组织体系,合理分配权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应遵循账实分开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发挥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作用。其中,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是固定资产盘点的责任部门,行政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盘点工作的执行,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负保管责任。第一,财务部门应重视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对于需要投资的固定资产进行预算编制,对于预算的执行效果进行监督管控,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进行动态跟踪[2]。可以建立固定资产电子卡片,并将企业所属资产登记入账,定期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进行对账,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要定期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执行盘点工作。第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重视制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细则,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并监督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编号、保管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定期清查核对台账、实物、标签,确保账账一致、账实相符,避免资产流失。第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对使用资产的实际状况负责,妥善保管和维护,固定资产损坏应及时告知资产管理部门,申请对损坏固定资产进行相应处理。(3)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管理。国有企业在采购资产时,应遵循集中采购原则,避免多头采购、重复采购。首先,由企业各部门根据本年度预算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并填写《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交由所在部门负责人、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负责人、总经理等审批通过以后才能执行采购计划。采购时,审批工作应依据企业《公司职责授权制度》以及《财务审批制度》要求进行,禁止越权审批,审批通过后将批准的手续及《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交由财务部门,领取支票,执行采购计划;采购任务应指派专人负责,至少两名采购人员及以上,固定资产实物的采购必须在预算范围内,禁止超预算采购,特殊情况需要申请调整采购预算。其次,企业固定资产采购完成以后,需由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三方共同验收,验收无误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单》,并签字确认[3]。最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部资产进行初始登记,并根据使用部门、资产类型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填写固定资产标签,并粘贴在实物上;企业各使用部门如需要领用资产需要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办理领用手续,并填写《领用单》,领用单由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各执一份,领用单需由领用人签字,资产管理部门登记,以便追究相关人员责任。(4)重视定期盘查固定资产。国有企业可以成立资产核查小组,由财务部部门牵头组织、统一安排清查工作。首先,在盘查时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年度盘查或者季度盘查,一年不应少于一次盘查。其次,在盘查过程中,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监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实际盘查工作,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保管部门应做好配合工作;盘查结束以后,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写《盘查报告》,说明固定资产盘查的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附上《盘查明细表》,交由企业负责人审批,经批准后及时解决盘查中出现的问题。(5)搭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企业可以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将资产台账、资产盘点、全生命周期管理、账实互通、资产数据分析、资产计划管理、自主盘点等功能模块纳入系统中,其中台账模块可以按空间展现资产台账,便于及时查询任意范围固定资产分布情况,了解资产详情;资产盘点可以基于RFID快速资产盘点,提升资产盘点效率,还提供基于二维码、条码的盘点方法作为补充;在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可以实现资产基础信息查询、资产采购、领用归还、转移调拨、折旧报废、维修维护、数据记录等的管理;在账实互通模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与企业财务系统无缝衔接,保证数据实时共享,能够有效解决账实不符问题,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3结论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措施探究
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为事业单位更好的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物质保障。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完善,固定资产规模逐渐多元化、多样化,这要求事业单位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产是其运营活动的基础,在新时期事业单位要转变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创新资产管理方法和模式,为单位可持续发展助力;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仍受传统管理思维的束缚,给资产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本文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单位资产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优化措施;探析
一、事业单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有利于降本增效,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以H事业单位为例,该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导航、通信、雷达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系统的研究生产等,因此在技术研究、产品生产全过程需要购置大量的设备、原材料、科研用品等,科学管理资产,可以实现以预算为导向,合理购置资产,避免固定资产的重复采购或者多头采购,大大减少资产购置的成本;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重视资产保管、合理流转,可以缓解单位资产重购压力,减轻固定资产购置成本投入,实现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固定资产情况是衡量事业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真实、完整的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存在重购轻管的现象,部分单位在采购时能严格按照采购标准和规范进行,但是采购之后忽视资产的管理,导致资产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造成事业单位资产损失;其二,资产管理岗位权责划分不明,对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权限界定不明,导致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不重视资产的保护,增加资产损耗成本;资产实物的保管和账目的保管,应由至少两人以上负责,但是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行一人全权负责制,由此导致工作中缺乏约束、监督,资产管理的规范性无法保证。其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造成资产管理混乱,对于资产的购置、使用、折旧、报废等缺乏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得资产使用效益大打折扣。第四,单位不重视对部分固定资产进行保养、维护,导致资产使用寿命缩短。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
三、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摘要]随着国家对全民健康的重视、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及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日趋重要,固定资产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但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不够重视。文章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帮助,从而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医疗改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是其医疗服务能力最直观的体现,随着分级诊疗制度有效的实施,“医疗+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老百姓能够在当地医疗机构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也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有效保护资产完整性
随着医改不断的深入推进,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要求日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除房屋建筑物外主要是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能力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单位中的使用价值,并有效保护资产的完整性,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更好地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转
电力工程资产全周期管理研究
摘要:立足电力系统投资型工程项目管理、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现状,结合相关业务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分析典型项目规划计划、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退役报废5个阶段周期性特点。通过物联网芯片编码研究,贯通资产各阶段的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设备编码、资产编码等各类专业编码,解决前端项目物资信息难以与后端设备、资产信息追溯及共享的问题,提高业务处理时效性,实现资产在全周期管理各阶段全流程贯通,提升企业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物联网;电力工程;资产;全周期管理;无线射频识别
0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改革的推进,电网企业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资产全周期管理,提升资产标准化、精益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电网行业大力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契机,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初步构建符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以及方法论[1],有效提升工程资产价值全周期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资产管理领域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1全周期工程资产信息化管理现状
在电力工程资产管理领域,从建设关系来说,参与对象主要由甲方、乙方组成;从合同履约角度来说,合作对象主要由建设方、供应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建方或施工单位)组成;从存在形式来说,设备资产主要分为增量设备资产、存量设备资产;从组成与细分管理方面来说,设备资产主要分为单一设备资产、组合类设备资产。其中单一设备资产属于典型业务,易于从全周期特性入手并提升管理水平,组合类设备资产因其在工程建设阶段受施工方案影响,周期计划性差,不便于通过固化业务模式进行统一管理。从信息化支撑方面来说,软件系统主要是利用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设备信息管理等系统实现周期性业务支撑与管控。以下结合业务实际与信息化系统管理范畴从全周期5个阶段分析电力工程资产管理现状。
1.1规划计划阶段
电网企业资产管理与效益研究
摘要: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是能源产业革命的深化,也顺应了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路。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电网企业也经历了两次改革并在改革后逐步趋于完善,但过程中还是有改革的不彻底性。由于电改的实施,电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发生改变,由最初的购买和销售之间的差价转变为获取输配电准许的总收入,而这个收入也与有效资产的规模息息相关。为顺应电改这一新形势,电网企业也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和效益进行重新分析研究,从而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电改;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效益研究
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关乎国民经济增长的地方国家都会进行改革。电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顺应时展的潮流,需要企业把固有资产纳入电网企业的运营当中,让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到达最高,然而现代电网企业中很多内部机制是不够完善的。电网企业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电网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效益的落实是一个难题,也是今天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电改背景下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方法不够规范
电力改革如荼如火地进行着,但是要是落实到每一个电网企业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目前,电网企业还没有很全面的资产管理策略,制定出来的管理策略不够系统化,策略之间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协调,而且电网企业资产的分类繁杂广泛,数量也是非常庞大,如果没有建立严密的资产管理体系,对于电网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需要在资产管理的预估、制订、执行等方面进行改善。
(二)组织结构不统一